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大學畢業後創業會產生哪些機會成本
擴展閱讀
如何用matlab的工具包 2024-11-30 03:38:27

大學畢業後創業會產生哪些機會成本

發布時間: 2024-02-23 23:15:40

㈠ 在校大學生創業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多多益善喲

1、時間消耗成本

創業的壓力不僅來自於超負荷的工作,更來自於你感覺自己被套牢了,你的船已經上了這條不歸路,你不能先下船。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打工者,覺得自己不開心,感到自己壓力大,或是公司看不到前景,這時候你可以選擇隨時辭職離開,就算是有期權,不要就是了。

2、精神折磨成本

創業需要你忍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創業者可能會躲在自己的桌子底下,祈禱身邊能有個人分擔自己巨大的壓力,但還是發現自己孤身一人,孤立無援。

3、金錢損失成本

創業者開始創業首先可能不是客戶盈門,很可能客戶沒來的時候,債主就來了,這個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備。

4、失敗打擊成本

創業失敗對創業者來說是必然的,而成功是偶然的,這一點,創業者必須要有清醒的認知。創業失敗了,你難過,那是因為你浪費了你的投資人的資金,良心受到了譴責;你痛苦,是因為你要為你所做的事情和留下的爛攤子埋單。

5、身體健康成本

實際上真正給創業者帶來傷害的,不是壓力,而是壓力之下產生的負面情緒。如果不能有效地排解,這種負面情緒對身體產生的傷害是遠遠超乎你想像的。

㈡ 如果你大學畢業後去創業,會產生什麼樣的機會成本

1、有時間(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創業。

大多數的大學生,當他們畢業時,要比他們的經驗豐富的同行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新成立的企業。這使得畢業生開始並沉浸於所創立的企業而不像在他們的生命其他階段那樣會受到不利影響。

長期工作和睡眠不足,也不會對習慣於為了考前的臨時抱佛腳和撰寫長篇論文而數夜不眠的大學生有太大的影響。在學校獲得的訓練會在企業中得到貫徹。

此外,創業的風險往往不高。即將畢業的學生通常無需還清抵押貸款或負擔一個家庭,這意味著其業務收入可以投入企業以助其成長。

2、創立一家公司將會擁有不一樣的人生和企業經歷

即使企業不能生存,創建一家公司是一種了不起的經驗並會為你的簡歷增色不少。將不可能理解創立一家企業的酸甜苦辣直到你真正創立一家。並且只有在明白贏得一位客戶是如何艱難你才會知道顧客的價值所在。

企業主的身份也會讓你比曾經上過的任何心理課更多地了解自己,認識他人。它迫使你真正思考人們在他們採取行動的背後所包含的信息和動機。不管你身在何處和職位高低,那都是要了解的重要信息。

(2)大學畢業後創業會產生哪些機會成本擴展閱讀:

劣勢

1、在籌措企業啟動資金方面會面臨困難。

創業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籌措啟動資金。有時這是通過個人投資、有時通過天使投資者,更通常的做法是是通過企業貸款。作為剛剛畢業的學生,如果通過投資者或者個人信貸,在籌措企業啟動資金方面可能面臨難題。

2、90%以上的企業在成立後的前五年就會失敗

創業和即刻的成功不能劃等號。在企業開始有收入到能夠帶支票回家前要有一段時間。即使一開始企業起步不錯,這對於其未來的成功並沒有保障。

盡管統計也許令人清醒,如果決定創業也要無所畏懼。克服對失敗的恐懼,因為恐懼會舉步不前,這將會助自己緊盯成功不讓失敗的念頭放慢前進的腳步。

㈢ 機會成本是什麼

請問什麼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經濟學上的解釋是:當把一定資源用揣生產某種產品時所放棄的另一各產品的數量就是機會成本

舉例來說,高中畢業了你有兩種選擇,一,是直接族碰參加工作,並每年能賺1萬元,4年就可賺4萬元;二,就是進入大學學習,時間是4年,那麼你上大學就必須放棄工作並賺取4萬元的機會,所以你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就是4萬元,這樣解釋應該可以明白了吧
什麼叫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大穗尺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的另一樣東西。機會成本小的具有比較優勢。簡單的講,可以理解為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利益。例如:你購買一套房屋全部用於居住,則不能再出租獲利,也就是居住的同時也失去了用於出租等獲利的機會;反過來說,你若出租,你則不能再居住。

機會成本主要應用在投資過程中。在投資決策中,放棄次優方案而損失的「潛在利益」,是選取最優方案的機會成本。

什麼是機會成本?邊際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當把一定的經濟資源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放棄的另一些產品生產上最大的收益。機會成本是經濟學原理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國家經濟計劃中,在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產品開發中,乃至工人選擇工作中,都存在機會成本問題。它為正確合理的選擇提供了邏輯嚴謹、論據有力的答案。在進行選擇時,力求機會成本小一些,是經濟活動行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則之一。

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會計成本計量有五種計量方式,即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情況下採用歷史成本計量,即是指實際支付的貨幣成本。機會成本可能等於會計成本,也可能不等於會計成本。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機會成本等於會計成本;在商品(或生產要素)供應不足、實行配給的條件下,機會成本高於會計成本;在商品積壓或要素閑置的條件下,機會成本低於會計成本,甚至為零。通常,在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不等的情況下,更多的是在機會成本高於會計成本的情況下,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

以下面的例子作為 機會成本計算例子:

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其他家禽,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或養鴨等的收益。假設養豬可以獲得9萬元,養雞可以獲得7萬元,養鴨可以獲得8萬元,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是8萬元,養雞的機會成本為9萬元,養鴨的機會成本也為9萬元。

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那麼在圖書館看書學習的機會成本是少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享受電視劇的機會成本是失去了在圖書館看書學習所得到的東西。

假若一人擁有一所房子,那人選擇自住的機會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給他人所能擁得的收入。因為這機會成本並不牽涉實際金錢交易,所以也可成為隱含成本(implicitcost)。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到海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 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可能會增加。還是這個例子,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
機會成本與一般的成本的區別是什麼?並舉例說滾高明
經濟學上的么?機會成本不能算是實際發生的成本,這涉及到選擇問題。兩個選擇項,你放棄的那個所含有潛在最大價值,應該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機會成本。比如你有100塊錢,你可以買食品,買零食吧,你也可以投資,只是假如。買零食的機會成本就是把100元投資所產生的收益撫比如利息5角錢。所以在做出選擇的時候都要進行權衡,一個基本的導向就是選擇未來利益最大化的那個,因為這意味著,另一個選項的機會成本最大。實際成本就是實際發生的成本,實實在在的成本。
什麼叫機會成本!舉例說明!謝謝大家!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time)或資源(resources)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substitute)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可用貨幣來衡量。例如,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

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例如被舍棄掉的選項之喜愛程度或價值作出改變時,而得到之價值是不會令機會成本改變的。

而如果在選擇中放棄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首選),那麼其機會成本將會是首選。而作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機會成本與資金成本共同為確定基準收益率的基礎.[1]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是要研究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對稀缺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問題。從經濟資源的稀缺性這一前提出發,當一個社會或一個企業用一定的經濟資源生產一定數量的一種或幾種產品時,這些經濟資源就不能同時被使用在其他的生產用途方面。這就是說,這個社會或這個企業所獲得的一定數量的產品收入,是以放棄用同樣的經濟資源來生產其他產品時所能獲得的收入作為代價的。由此,便產生了機會成本的概念。

機會成本是指當把一定的經濟資源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放棄的另一些產品生產上最大的收益。機會成本是經濟學原理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國家經濟計劃中,在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產品開發中,乃至工人選擇工作中,都存在機會成本問題。它為正確合理的選擇提供了邏輯嚴謹、論據有力的答案。在進行選擇時,力求機會成本小一些,是經濟活動行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則之一。一般地,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當一個廠商決定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生產一輛汽車時,這就意味著該廠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經濟資源來生產200輛自行車。於是,可以說,生產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所放棄生產的200輛自行車。如果用貨幣數量來代替對實物商品數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輛自行車的價值為10萬元,則可以說,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價值為10萬元的其他商品。
什麼叫機會成本?
在財務管理中有詳細的講解。在我的印象中是這樣的:選擇某一方案而放棄另一方案從而喪失的潛在利益。一個簡單的比喻,某事件你擁有A和B兩個選擇,你選擇了A項而放棄了B項,B就是這事件里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什麼意思?
機會成本就是指放棄另一個方案提供收益的釘會而實行本方案是,所失去的潛在收益

例子給了三個選擇,加入你選擇了投資房地產(收益300萬元),就放棄了其他兩個方案(100萬和120萬),選放棄的這兩個方案裡面的最大收益值為其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和會計成本,到底是什麼意思。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什麼叫做資本機會成本??
你好,資本機會成本是指從事某一種業務而損失別的業務的代價。資本機會成本也可以說是由於經營了某項業務而放棄了除此項業務之外的最好(從收益角度看)的業務的損失。
舉例說明什麼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並不是實際發生的成本,而是有限的資源,當你將它用到某一項活動時,而喪失掉的將其用與其他活動的最高收益.舉例說明:當一塊土地,鄲可以用來種糧食,也可以用來開發房地產,若種糧食的收益是100,開發房地產的收益是1000,那麼你將這塊地用來種糧食時,你的機會成本就是1000,當你將這塊地用來開發房地產時,你的機會成本就是100.

㈣ 經濟學名詞小科普,什麼是機會成本生活中有哪些實例

在我們的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機會成本,這個詞的含義在於當你獲得某種東西或者利益的時候,實際上也是放棄了對另外一種東西或收益的獲得。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機會成本的案例也隨處可見,比如股市投資、企業投資、考研或者工作等。

企業的投資,同樣可以看作是機會成本

在我們的企業中,同樣存在著機會成本,某個公司在銀行存了1000萬的存款,如果不將這筆錢取出來,每年可以從銀行里獲得利息50萬。但這時候,公司遇到了一個強勁的項目,項目的運行周期是五年,公司的高層開會決定將這1000萬元取出來用於投資,拿出這筆錢之後,就等同於放棄了放在銀行里的利息。

如果說這個項目能夠給公司在五年之後帶來250萬的收益,也就是說,公司所獲得的收益是與銀行的利息是等同的,那麼就證明公司對這個項目的投資是值得的。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看機會成本的時候,需要注重投資的利益和回報比,當投資的收益大於機會成本時,那麼可以義無反顧地選擇投資,如果小於機會成本,那麼則需要選擇更為保守的方式。從生活中的諸多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機會成本本質上就是面對兩個能夠帶來相同收益的事情,二者選其一,盡量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選擇最優選。

㈤ 創業必須算清的七個機會成本

創業必須算清的七個機會成本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我要給想創業的朋友潑點冷水,希望在要不要創業這件事上多一點理性思考,少一點盲目沖動,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創業必須算清的七個機會成本,供大家閱讀查看。

在一些人眼裡,創業就是在做白日夢的過程中,想出一個idea,然後畫一個商業模式的大餅,整出來一個超級商業計劃書,讓那些腦殘的VC來投傻錢,經過ABCDE三五圈融資的之後,敲鑼上市,創始人、VC、骨幹員工皆大歡喜。分贓之後,把公司賣了買個遊艇啥的,從此過上高枕無憂的富豪生活。

而一個在投資圈摸爬滾打了十多年的VC說,「創業可以說是成功率最低的行業。全世界每年有上千萬家創業企業誕生,而一直能堅持下去直到上市的,約等於走在路上被雷劈中的概率。」

據統計,在美國新創公司存活10 年的比例為4%。第一年以後有40%破產,5 年以內80%破產,活下來的20%在第二個5 年中又有80%破產。就是說,100家新創企業到年底還剩60家,5年後還剩20家,10年後還剩4家。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殘酷!中國的創業成功率沒有準確的統計,但也大抵如此。

對於創業者來說,要算清你創業的機會成本,就是如果你不創業你可能會得到什麼,但是一旦你創業了,這些得到的可能會失去,這就是機會成本。最關緊的是,創業是九死一生的游戲,創業成功是小概率事件,而失敗則是大概率事件。

一旦你開始創業,你得到的不一定會得到,而且十有八九會得不到,但失去的一定會失去,而且十有八九會失去。因此,你要考慮創業之後你將失去什麼?這些損失你能不能承受?這些成本不僅僅是是你的金錢投入,還包括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比如時間、精力、家庭甚至健康。後面的這些恐怕比金錢更重要。

1超負荷工作成本

騰訊科技《企鵝智酷》2014年創業調查時,設計了一個十分核心的問題:對於創業,你最擔心什麼?其中「擔心錢不夠」的比例高達34.6%,排名第一,而「擔心缺乏好的創業點子」則排名第二位。擔心沒有好的團隊夥伴和擔心家庭壓力,也是潛在創業者們最大的顧慮之一。

另外,僅有3.6%的網友將「創業太累了,擔心吃不消」作為自己擔心的原因之一。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潛在創業者對於創業需要付出的、超乎常人想像的艱辛缺乏足夠的心理准備。

貝貝網聯合創始人柯尊堯說,我現在經常有一種狀態,吃飯吃到一半就被一個電話、一個微信帶到另外一個事情上。去年我結婚一周年,請了一周假去歐洲,想放鬆一下。但是結果狀態是一下飛機就打開手機收郵件,一到酒店就打開電腦收郵件。這種感覺是情不自禁的。

有的人認為,我當老闆就能自己掌握自己的時間,其實不然。作為創業者,你的時間確實很有彈性,因為你得一直待命,而且必須隨叫隨到,就算你不想一整天都在工作,但什麼時候會出現工作,什麼時候會有事情,你根本無法掌控。

你的時間也確實有你自己掌握,很靈活,你可以靈活地把生命中所有時間和精力放在你創業項目上。一個真正的創業者是 24 小時都在工作,就連做夢也在接待客戶,談融資,談合作。再加上你必須是所有員工的榜樣,必須以身作則,所以,創業其實不只是安排手下人幹活,或去參加會議、發表演講那麼簡單。

在很多人眼裡,創業好像是一件比較浪漫的事,是一件非常酷、非常帥的的事情,創業的過程就是從一個絕妙創意到另一個絕妙創意,從一個沙龍到另一個沙龍,從一場約會到另一場約會,從一個咖啡館到另一個咖啡館,創業者總是能在狂歡中突然找到靈感,然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將其變成全世界都喜愛的產品,進而大功告成,名利雙收。

然而,在實際創業活動中,特別是初期創業者,根本沒有如此的光彩照人。成為一名創業者有著不為人知的醜陋、孤獨、無奈甚至絕望的一面。基本上,你每天都是坐在電腦桌前,或者冥思苦想,或者起草文案,或者回復郵件,或者緊盯著銷售數據或流量發呆,或者解決煩人的技術問題等。

2014年11月底,阿里巴巴在杭州召開離職校友會(即阿里離職員工的聚會)。馬雲在這次特別的會議上發言時表示:「當董事局主席比CEO的壓力還大。我有個理想,希望不做董事局主席、不在公司內部上班,我不希望60歲了還在開董事會。因為這會給中國很多企業樹壞的榜樣。創業的目的是給家人、自己、朋友良好的生活,如果60歲了我可以釣魚、曬太陽、聽音樂、去酒吧,這樣大家才會喜歡創業。」

在大家的眼裡,馬雲是絕風光,到處鮮花掌聲,到處高接遠送,又是與明星派對,又是受總統拜訪,但釣魚、曬太陽、聽音樂、去酒吧好像成了馬雲的奢望。

創業者的電話就是值班電話,一天中的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都有可能接到電話,而且你還必須馬上接電話,尤其是三更半夜的電話,更讓你毛骨悚然,心臟突突直跳,因為一般情況下,這時候的來電十有八九往往不是什麼好事兒。不管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接完電話之後,你躺倒床上再也無法入睡,好消息會讓你亢奮,壞消息會讓你焦慮,於是,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也許你不用每天工作24小時,但是你根本無法掌控自己在一天中的什麼時段開始工作。有可能是朝九晚五,也有可能是凌晨4點到下午6點。特別是公司出現一些異常的問題,創始人必須馬上解決問題。無論是周末還是你正在休假,你都必須馬上回到公司。這種工作方式也會讓你產生巨大的壓力,陷入莫名的恐慌當中。

你是整個公司的太陽,你是舵手,你是核心,你是船長,這一點你必須牢記在心。如果你是打工的,你的狀態可以時好時壞,心情不爽、狀態不佳的時候,或者心力交瘁的時候,哪怕是就是不想上班,你可以編個理由請幾天假。

但是如果你是創業者,你不能這樣,因為這樣做的後果很嚴重,你懂的!整個團隊都會盯著你的一舉一動,如果你先鬆懈了,你的團隊也將喪失鬥志,所有人都不再努力。所以,你只有一條路:逼硬撐,打腫臉充胖子,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時間消耗成本

創業的壓力不僅來自於超負荷的工作,更來自於你感覺自己被套牢了,你的船已經上了這條不歸路,你不能先下船。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打工者,覺得自己不開心,感到自己壓力大,或是公司看不到前景,這時候你可以選擇隨時辭職離開,就算是有期權,不要就是了。

㈥ 大學生創業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首先要分析經濟成本,包括讀研的學費實際支出、生活費支出、住宿費支出,同時還要計算讀研期間放棄工作帶來的效益,這兩部分組成了大學生選擇繼續深造的機會成本
其次是就業成本,隨著社會的發展,研究生學歷的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崗位競爭非常激烈,研究生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能否在讀完研究生學位後找到一份逞心如意的工作,這就
涉及到大學生讀研究生的就業成本。
第三是時間成本,研究生一般是三年制,讀研期間的三年是相對封閉的三年,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會錯失人生中的很多機會和機遇。這些考研的大學生還有部分人是為了逃避現實就業壓力,那麼這三年就相當於是浪費掉了。所以這三年的時間成本是在考研機會成本分析時必要考慮的一點
第四是心理成本,研究生同樣面臨著就業的極大壓力,往往在完成研究生學業時也到了該成家立業的年齡,而這個時候研究生可能還沒有穩定工作,或者事業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