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談建築行業減少稅負的案例(缺進項,利潤低該如何破局)
讓建築企業財務老闆腦仁疼的事:
1、購買砂石等材料,供應商提供不了發票
2、設備租賃、土方工程等,供應商不給發票
3、層層轉包、工程項目墊資和中標下浮等影響進項抵扣
4、人工費無法入賬,開票出資高
5、對外借款額巨大,尤其民間借貸,利息高,無發票,沒辦法合法的在稅前抵扣
6、個人卡過賬頻繁,大量非正常交易基本上都通過個人卡消化,導致老闆個人銀行流水過來,隨時被稽查。
7、稅務成本高,老闆節稅避稅的方法都是通過買發票,被稽查到,是要進去的
8、股權設計混亂,基本都是自然人持股,一家出事多家公司收到牽連
9、公私部分,老闆的錢和公司的錢分不開
建築行業該如何破局?降低稅負,減少企業利潤?
1、成立有限公司,享受稅收獎勵
業務量比較大,小規模開票額滿足不了的,可以在稅收窪地內成立有限有限公司,單獨承接采購或者銷售的業務,享受當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上的獎勵扶持;
增值稅:獎勵給企業增值稅地方留存的50%-80%的獎勵扶持,地方留存50%
企業所得稅:獎勵給企業企業所得稅地方財政收入的50%-80%,地方留存40%
比如建築設計公司一年6000萬的利潤,按照查賬徵收正常納稅需要繳納增值稅6000萬/1.06*6=349萬,企業所得稅6000萬*25%=1500萬,合計:1849萬
享受的獎勵
增值稅獎勵:349萬*50%*80%=139.6萬
企業所得稅獎勵:1500萬*40%*80%=480萬
合計:619.6萬
繳納1849萬就可以享受619.6萬的扶持獎勵
2. 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做私房錢
舉個栗子:
一家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年盈利500萬的有限公司,每年要交多少稅?
企業所得稅:500*25%=125萬
稅後利潤:500-125=375萬
個人所得稅:375*20%=75萬
稅後利潤:375-75=300萬
綜合稅負:(125+75)/500=40%
如果在某稅收園區內成立一家小規模的個人獨資企業(某某設計工作室)承接公司500萬缺少成本票的設計業務,需要交納的稅金如下:
增值稅:500萬/1.01*1%=4.95萬
附加稅:4.95萬*6%=0.29萬
個人經營所得稅:500萬/1.01*10%*30%-4.05=10.8萬
合計:16.4萬
500萬的業務繳納16萬左右的稅金後就可以直接轉入法人私人賬戶自由支配。
中國國家稅收環境極其復雜,很多公司都是小財務不懂國家稅法和新的減稅政策導致很多企業還在交糊塗稅和冤枉稅!
1)很多老闆一心放在經營上沒有時間認真研究,也無法給財務人員下達明確的指令,導致財務,賬務,稅務混亂。
2)只知道稅務重,野蠻偷稅,愚蠢抗稅!卻從沒有認真讀懂利用好國家政策!
3)繳納稅務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且大多數被動的!您有思考過為什麼企業所得稅有2.5%,10%,25%,這裡面我們哪些可以籌劃?
4)員工不願意交個稅,導致老闆個人背鍋,為什麼個稅有0%一45%,這裡面有哪些可以籌劃?
5)增值稅裡面有3%6%9%13%這些都是交易時間地點,方式產生,我們哪些可以籌劃?
6)很多地方政府為了當地GDP招商引資,稅收優惠政策我們哪些可以用,員工不交個稅,
企業就要多交更多企業所得稅,哪些公司,哪些地方有籌劃空間,您想知道嗎?
『貳』 建築設計行業,要合理避稅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說到設計行業,人們都知道利潤豐厚,那麼建築設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當然針對建築來說的話,不管哪方面利潤都高,所得稅也自然就高,那如何才能針對性的合理解決建築行業稅負壓力大的問題呢?
這里的所得稅,指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建築設計公司,本身利潤高,但經常缺成本票,所以企業所得稅高。而設計師們,自身價值高,設計圖紙獲得的報酬工資也高,所以個人所得稅也難免會很高。而針對這兩個方面,都可進行合理合規的稅務籌劃。
1、針對設計師個人所得稅高時
這個比較簡單,不管是設計師在自身公司做設計業務領工資,還是在外面兼職幫其他企業做設計業務被要求提供發票,都可通過個人獨資企業核定徵收解決。個人通過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去承接設計業務,並獲取報酬並開票。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個稅問題,也為企業提供了相應的成本發票。在園區成立個人獨資企業,享受核定,個稅核定在0.5%-2.1%,綜合稅負3.16%以內。比如收取300萬的業務報酬開票,只需納稅8萬左右即可完稅。
2、針對企業所得稅高時
同樣,企業也可用上文的個人獨資企業核定徵收來解決企業缺成本票問題和企業所得稅高分紅稅個稅高等問題,適用范圍廣泛,能解決的問題多,但這個更適合短期使用。
如果企業想要一個能長期穩定的政策,可以考慮園區辦理有限公司返稅政策,不僅可以解決企業所得稅問題,增值稅也可得到一並解決。增值稅地方留存50%,企業所得稅地方留存40%,返還給企業地方留存部分70%-90%。比如企業納稅100萬,次月即可獲得當地財政局的稅收扶持返還30萬-40萬左右。納稅上千萬的企業還可和當地財政局一事一議。
小結:這些政策都是屬於園區總部經濟形式,無需企業實體入駐,但需要企業有真實的業務,和做到三流一致。用好政策,合理合規稅務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