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公司如何控制erp成本
擴展閱讀
反皮絨上色工具有哪些 2025-01-24 06:30:18
後續醫療費用怎麼辦 2025-01-24 05:52:07

公司如何控制erp成本

發布時間: 2024-03-03 06:51:46

A. 在企業中如何利用ERP控制物流成本

學第:我認為你在寫這篇論文的時候最好先看一些物流和電子商務方面的書籍,不然你會很吃力。下面是一些提綱你可以發揮一下,希望能有一定幫助。

在網路經濟、知識經濟和電子商務為特徵的新經濟環境下,傳統的製造企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包括思維方式、商業模式以及技術系統。在新競爭環境、新管理模式和新管理手段發生激烈變化的時候,製造業如何通過先進的模式和手段提升競爭力,是目前IT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有關資料表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生產國,有100多種製造產品的產量是"世界第一","MadeinChina"在國際上崛起。

製造行業的供應鏈有三個階段,第一是製造行業企業內部的業務整合,即完成典型ERP構架;第二是建立企業社區,優化供應商之間的供應鏈;第三,完成從生產原材料到客戶的所有業務流程協同,實現供求關系的結合。中國製造業目前還處於第一階段,製造業的供應鏈成本高以及物流企業管理分散正在影響著中國製造業的發展。

市場競爭持續不斷、產品技術的差異不斷縮小、集成度不斷提高,是整個市場現狀的真實寫照。隨著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定單變化的起伏加大以及產品交貨期的壓力倍增,元器件采購和成品銷售這一頭一尾,已成為電子製造企業發展與生存的關鍵。而作為采購管理與采購行為的基礎,采購分析的重要性更是日益突出。

台灣製造商以其低成本生產能力而著稱,在長期鏖戰於微利競爭的過程中,他們積累了豐富的采購經驗。本文將介紹他們對物流成本的控制技巧。

1 采購分析是企業成本控制的重要環節

普遍而言,生產型企業通常要用銷售額的4070%來進行原材料和元器件的采購。采購的速度、效率、訂單的執行情況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是否能夠快速靈活地滿足下遊客戶的需求。

因此,生產型企業在運做之初就必須意識到:作為整個供應鏈管理的重要一環,采購分析對於企業成本的控制相當重要。采購分析沒有做好,意味著企業的供應鏈和成本沒有控制好,企業的經營、生存和發展就存在問題。

國內許多中小型規模的企業並沒有采購分析的概念,只是當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才意識到采購分析的重要;相比之下,台灣的電子製造公司則設立了專門的采購管理部門來執行采購分析。

2 采購分析的基本原則

所謂采購分析,既是分析該買什麼、買多少、什麼時候買、花多少錢、什麼時候得到以及怎樣得到的問題。由此可見,采購分析需要考慮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購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貨時間和地點、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成本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買家們不僅要考慮最原始的物料成本,也要考慮上游供應商的成本。

采購的原則就是一切從供應鏈的成本角度出發,供應商的成本也是總成本的一部分。台灣電子製造廠商大多在大陸設有工廠,假如他們的供應商在台灣有工廠,但在大陸沒有工廠,勢必牽扯到供應器件的運輸成本。不論這一運輸費用誰來出,總是客觀存在、並會打進總成本的。因此,要求本地化的采購比例要越來越多,只有這樣供應商和采購商的整體競爭力才能得到加強。采購商要從長遠出發,多考慮整個供應鏈的成本。讓供應商賺到足夠的利潤,才會有長遠的合作關系。"

3 結合訂單和供應周期進行采購分析

在分析采購時,一定要結合庫存情況。現在絕大部分的電子產品一生產出來就在跌價。產品放在倉庫裡面,就相當於錢一天天在損失,廠商所擔的風險也越高。因此,零庫存的概念大行其道。許多台灣生產商都開始實行本地化采購,並力求越來越多的元件實現JIT(適時管理),一點點把庫存減到最小。

究竟該買多少才算合適?什麼時候下單最好呢?要解決這一問題通常需要考察兩個方面。首先是考察自己所接收到的訂單情況,通過參考過去"一定時間內"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變化的幅度,把這兩個值進行加權計算,來得到未來的計劃。其次需要考察供應商的歷史供貨情況,即"一定時間內"供貨數量的平均值和變化的幅度,以計算出對供應商比較合適的交貨周期和交貨數量。

這裡面有兩個信息值得說明。首先,競爭的加劇促使訂單變化快,對"一定時間內"的界定也變得越來越短(現通常為7天甚至更短),而變化的幅度卻越來越大。其次,在進行采購分析時,不僅要考慮自己的訂單情況,也要切身結合供應商的供應能力,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因為他們也有成本,也有供應商。

在解決完上面兩個問題之後,需要分析該向誰下單的問題。采購清單通常會被劃分為三個小部分:傳統的采購訂單(PurchasingOrder)、JIT訂單和VMI訂單。這一分類的基礎是供應商的類別屬性,也體現出對供應商進行審查的重要性。

如何建立供應商評估系統?以台灣廠商的經驗為例,他們對供應商的評估有一個通用的流程。首先是審查供應商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組織結構是否健全、財務狀況是否穩定、生產的品種和產能、有哪些客戶群體等。等待供應商過了基本的審查關後,又派出由研發、采購、生產、品管等相關人員組成的團隊對其進行現場審查,做詳細的認證。之後,再由供應商開始產品送樣直到供應商的產品通過批量認證。審查供應商最重要的環節在於現場驗證和樣品抽驗階段。

目前,許多台灣公司已經建立了信息化系統來保證采購分析流程的准確和快捷。例如明基在接到客戶訂單後,會通過ERP系統進行生產流程安排。ERP系統結合生產流程安排和庫存方面的信息,計算出物料需求清單。SRM(供應商管理)系統會根據系統中預先設置的供應商屬性,將物料需求清單分成傳統PO、JIT和VMI三個部分,並分別排出所需物料的詳細列表和具體進料時間。JIT信息可通過簡訊等方式通知供應商,讓其登陸公司的網站查詢訂單信息;VMI信息則及時反饋給供應商。

然而,上述流程的基礎在於穩定的市場供應。供應緊張時又當如何?供應斷鏈的情況一定會發生,當預感供應開始緊張時,通常要做兩件事:提前備料和生產周期的排整。

供應緊張時還需要分析成本與貨源的問題。這種折中的問題需要分析哪一種利益最多。今天沒有買進來,那生產那一端就斷掉了;但是吃進貨以後,可能在成本上增加了一點。不過,雖然利潤會減少一點,但總要好過不出貨。有時候要保貨,而不是要保成本。

雖然采購行為日趨理性,但采購決策人士仍需要敏感的把握整個市場的供需狀態,即在理性中加一點感性。而感性的部分需要日積月累的進行市場信息情報搜集。

B. 如何使用ERP控制製造企業成本

第一,建立系統化的成本管理體制

系統化的成本管理系統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資金資源、知識資源等在內的多種企業軟硬資源的有效整合和控制。建立一個活躍的有生命的成本控制體系,需要樹立全局觀念,建立符合整個企業發展的系統化管理體制。系統化的成本控制體系不僅僅是企業資金成本的節約,在整個企業的生產過程中,要運用信息數據的分析,分析當前市場實際和企業實際,進行所有資源整合,需要企業管理者及工作者齊心協力,全面控制,從而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第二,加強企業管理者的主動性,建立激勵機制

ERP管理模式主要是通過目標成本的量化考核,以及企業各個責任中心利益提升來實現整個企業的效益提升。因此,在實施成本控制過程中,需要各個部門,整個企業進行協調和配合,將企業的每一個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成本和效益掛鉤。所以需要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並通過考核促進員工的相互配合。激勵機制是有效的提高員工積極性的有效途徑,隨著企業的ERP系統不斷深化,企業的管理水平提高,成本降低將成為必然。

第三,推薦創新機制的不斷深化

創新ERP系統在企業中的運用,是根據當前我國製造企業的發展現狀而言的。作為勞動密集型的現代製造企業,需要將國際市場的市場機制引入到企業的內部,建立符合市場機制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將目標細化,並分解到企業內部的各個環節,責任到人。「各個成本中心對企業目標成本負責,為了達成目標,企業管理者及員工自覺應用ERP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進行業務改進和管理創新。」

C. 如何通過ERP實施降低企業成本

事實上,ERP本身並不能降低企業的運作成本。如何降低成本,需要依靠管理者制定合理的企業策略。
那麼,ERP能做什麼?我們可以這樣認為:
(1)對於操作者(員工)而言,ERP是被標准化、流程化的日常工作。從這個角度,ERP更加明確每一個部門、崗位、角色在這個企業運作環節中的位置、作用以及需要完成的事項等,讓每一個操作者更容易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
(2)對於管理者(領導)而言,ERP是對企業運作過程的完整視圖。從這個角度,ERP讓管理者更加容易了解企業在各個環節的情況,更及時發現問題、作出決策。
從上面兩個角度,我們就不難理解ERP的作用了。ERP其實是企業管理的工具,通過ERP企業可以減少對(新)員工的培訓,減少不必要的錯誤;可以全面掌握各項資源的存量狀態和配置情況,有效利用和優化,及早發現在整個運作循環中的瓶頸和問題,採取措施、制定對策。
那麼,這些就是ERP將為企業帶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