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存貨成本的核算
這個,原材料入庫時: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等
委外出庫:
借:委託加工材料
貸:原材料
支付加工費:
借:委託加工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加工費金額)
收回加工半成品:
借:半成品
貸:委託加工材料
外發加工成品:
借:委託加工商品
貸:半成品
支付加工費:
借:委託加工商品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加工費金額)
收回成品:
借:庫存商品
貸:委託加工商品
銷售時,按上述收回成品的單價*銷售數量計算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以上分錄隨實物流轉與單據流轉一起入賬,不要省略,這樣有助於企業管理。
2. 存貨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應該設置什麼會計科目
存貨驗收入庫前是在途物,驗收入庫後是原材料,庫存商品,半成品、在產品等。
存貨的實際成本包括:
購買價款(不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相關稅費(企業購買存貨發生的進口稅費、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等)、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管理費用等)
存貨驗收入庫前是在途物資,驗收入庫後是原材料,庫存商品,半成品、在產品等。
所以在實際成本計價核算時,應當設置以下賬戶:「原材料」賬戶、「在途物資」賬戶、「應付賬款」賬戶、「應付票據」等。
(2)如何設置存貨成本擴展閱讀
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核算的,一般適用於規模較小、存貨品種簡單、采購業務不多的企業(主要指未採用電子計算機處理日常核算業務的企業,下同)。
由於各種存貨是分次購入或分批生產形成的,所以同一項目的存貨,其單價或單位成本往往不同。要核算領用、發出存貨的價值,就要選擇一定的計量方法,只有正確地計算領用、發出存貨的價值,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進而正確地確定企業的凈利潤。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領用或發出存貨,按照實際成本核算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或後進先出法等確定其實際成本。這五種方法都有自身的特點,企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商品流通企業的商品存貨的日常核算,對批發商品來說,一般應採用進價計算。各批進價不同時,售出或發出的商品進價也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或後進先出法等方法中選用一種進行核算。
材料的實際成本可分為外購材料的實際成本、自製材料的實際成本和委託外單位加工材料的實際成本。外購材料的實際成本,包括買價、外地運雜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人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包括整理挑選發生的凈損失)、大宗材料的市內運輸費用、企業以外匯購人材料支付的進口關稅和其他費用。
自製材料的實際成本,包括製造過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工資、動力和其他費用。委託外單位加工材料的實際成本,包括委託外單位加工材料的原實際成本、支付給外單位的加工費和外地運輸費。
3. 如何做庫存商品的結轉成本
庫存商品結轉成本方法如下:
1、購買庫存商品的時候,其會計分錄具體如下:
借: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
2、銷售庫存商品的時候,可以這么處理: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缺散。
貸:應交漏簡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伏搜氏)。
3、主營業務收入結轉庫存商品成本的時候,具體會計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年末結轉做賬注意事項
企業應當設置庫存商品這一科目對庫存商品的增減變化及其結轉情況進行核算。當商品驗收入庫的時候,可在庫存商品科目中轉入生產成本科目。將庫存商品對外銷售時,應當以不同銷售方式對賬務進行相應處理。對於在建工程等領用庫存商品,應當按照其成本進行轉賬。
對於庫存商品的明細賬,應當按照企業庫存商品的種類、品種及規格進行相應設置。比如已發出但未辦理托收手續的商品、送交展覽會展出的商品都應當對明細賬進行單獨設置且核算。
4. 用友財務軟體存貨成本如何調整
入庫調整單
入庫調整單是對存貨的入庫成本進行調整的單據,它只調整存貨的金額,不調整存貨的數量;
它用來調整當月的入庫金額,並相應調整存貨的結存金額;
可針對單據進行調整,也可針對存貨進行調整。
1、個別計價方式核算的存貨,不能輸入被調整單號,即不能對入庫單的成本進行調整。
2、當與采購系統集成使用時,輸入的被調整單號所對應的單據不能是采購入庫單,即不能對采購入庫單進行調整。
3、已生成憑證的單據不允許調整, 如果想進行調整,應先刪除所生成的憑證。
4、核算規則:計劃價或圓散售價核算時,調整金額記入差異賬或差價賬中,形成一筆差異調整。
實際價核算時,調整金額記入存貨明細賬中,形成一筆存貨調整。
全月平均方式核算時,系統自動調整本月對應入庫單據上存貨的入庫成本,現入庫成本=原入庫成本+調整金額。
移動平均方式核算時,系統自動調整本月對應入庫單據上存橘陸氏貨的入庫成本,並重新計算明細賬中調整記錄以下的出庫成本及結存成本,並回填出庫單。
先進先出或後進先出方式核算時,系統自動調整本悉鄭月對應入庫單據上存貨的入庫成本,並重新計算明細賬中該入庫所對應的出庫成本,並回填出庫單。
計劃價或售價方式核算時,系統自動調整本月對應入庫單據上存貨的入庫成本差異,現入庫成本差異=原入庫成本差異+調整差異。
出庫調整單
出庫調整單是對存貨的.出庫成本進行調整的單據,它只調整存貨的金額,不調整存貨的數量;
它用來調整當月的出庫金額,並相應調整存貨的結存金額;
只能針對存貨進行調整,不能針對單據進行調整。
1、當本月正在進行期末處理,或已期末處理後,不允許增加本月單據。
2、出庫調整單不能輸入被調整單號,即不能對出庫單的成本進行調整。
3、核算規則:計劃價方式核算時,調整金額記入差異賬或差價賬中,形成一筆差異調整。
實際價核算時,調整金額記入存貨明細賬中,形成一筆存貨調整。
此資料以T6版本為例,其他版本雷同。
5. 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
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有四種模式,企業選擇一種模式,不得隨意改變:
第一種,先進先出法
在先進先出法下,如果庫存單存貨沒有單價,經過記賬處理後,會按照存貨未出庫的先入庫記賬單價,作為出庫單價;如果庫存單存貨填寫了單價,記賬後,出庫單的出庫成本不變,系統自動填寫入庫單價與應出單價,在計價輔助庫增加出庫調整。出庫數量大於第一次進貨數量時,會使出庫存貨佔用兩批或兩批以上的進貨,系統中按照先出完最早進貨的原則,按照計算發出總金額,除以出庫數量得出本次出庫的平均單價。
第二種,移動平均法
如果出庫單填寫了單價,直接進行記賬處理;如果沒有填寫單價,按現存的結存數量與結存成本來計算出庫單價;如果計算出來的單價為零或者是紅字出庫單,則必須填寫出庫單價。否則不能記賬。
第三種,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在這種情況下,出庫單的記賬在系統不受限制,記賬後不體現存貨的出庫成本,必須經過期末處理以後才能得到存貨的出庫成本。
第四種,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以某批次存貨購入時的實際單位成本,作為該批發出時的實際成本。在個別計價的出庫單上標明了所出的批次,應按批次分批出。
6. 用友U8如何設置存貨成本先進先出法
一般是月底統一核算銷售成本,按月加權平均。當月開的票,1號和31號開的成本是一樣的,根據存貨采購先進先出。今年要是開去年的發票,開票之前如果今年采購了,而且單價與去年不同,自動結轉的話會影響成本單價,可以選擇手工結轉。
如果存貨採用先進先出法核算,還可以隨時結轉銷售成本;系統自動計算存貨的出庫成本,因此用戶不需錄入銷售出庫單中的單價和金額。審核後的銷售出庫單可以在存貨核算系統中進行記帳,確認銷售成本。
(6)如何設置存貨成本擴展閱讀:
[例]:某公司於2010年4月初A類庫存商品60000元,4月購進50000元,4月銷售收入121000元,發生的銷售 退回和銷售折讓為11000元,上月該類商品的毛利率為20%,則4月已售商品和庫存商品的成本計算如下:
4月銷售凈額=121000-11000=110000(元)
銷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
4月銷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
庫存商品成本=60000+50000-88000=22000(元)
8.零售價法:零售價法是指用成本佔零售價的百分比計算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具有和加權平均法一樣的弊端,是一種由月末推算月初的管理方法,並不適合用計算機來處理。
x
全月平均法
是指期初存貨數量和本期各批收入存貨的數量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收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據以對存貨進行計價。
本系統默認計算公式: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入庫金額)/(期初結存數量+本期入庫數量)
全月平均法實例
對於出庫業務,取全月平均單價,作為所有出庫單的單價。
數量 單價 金額
某企業 期初結存 10 10 100
1.1購入 10 8 80
1.2發出 5 9.67 48.35
1.3購入 10 11 110
1.4發出 3 9.67 39.01
則全月平均單價=(10*10+10*8+10*11)/(10+10+10)=9.67
移動平均法
每次收貨後,立即根據庫存存貨總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
對於出庫業務,取當前的結存單價作為出庫單價,作為所有出庫單的單價。
移動平均法演算法實例
數量 單價 金額
某企業 期初結存 10 10 100
1.1購入 10 8 80
1.2發出 5 9 45
1.3購入 10 11 110
1.4發出 3 9.8 29.4
發出成本單價=(10*10+10*8)/20=9
發出成本= 9 * 5 =45
發出成本單價=(10*10+10*8-5*9+10*11)/25=9.8
發出成本=9.8*3=29.4
先進先出法
對於出庫業務,根據業務發生的先後順序,自動計算出庫成本後作為所有出庫單的單價。
先進先出法實例:
數量 單價 金額
某企業 期初結存 10 10 100
1.1購入 5 11 55
1.2發出 11
則發出成本=(10*10+1*11)/11=10.09
後進先出法
對於出庫業務,根據業務發生的先後順序,自動計算出庫成本後作為所有出庫單的單價。
個別計價法
又稱分批認定法或具體辨認法,指對每次領用或者發出的存貨進行個別辨認,看屬於
哪批或哪幾批收入,然後分別按照所屬各批收入的實際成本確定每次領用或發出存貨的
實際成本。這種計價方式適用於體積大,或成本較高,數量較少的存貨。
個別計價演算法實例:
數量 單價 金額
某企業 期初結存 10 10 100
3.1購入 5 11 55
3.2購入 20 12 240
3.3發出 11
如果用戶選擇先發出3.1日購入的存貨,再選擇發出3.2日購入的存貨
則 發出成本 5 * 11 = 55
發出成本 6 * 12 = 72
計劃價/售價法
工業企業用戶可以用計劃價法來核算存貨成本,計劃價法指按照計劃成本進行存貨核算
的企業,對存貨的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應當設置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單獨
進行核算。平時發出存貨時,一律按照計劃成本核算,月末計算出各類發出存貨應分擔
的材料成本差異,進行分攤。
系統在計算存貨的差異率時,自動按下述公式進行計算:
(期初結存差異金額+本期入庫差異金額)
材料成本差異率=-------------------------------------------------------
(期初結存計劃金額+本期入庫計劃金額)
本月出庫存貨應分攤的差異=存貨出庫計劃成本*綜合差價率
數量 計劃單價 計劃金額 實際單價 實際金額 差異
某企業 期初結存 10 50 500 52 520 節約20(+)
1.1購入 5 50 250 54 270 超支20(-)
1.2購入 20 50 1000 49 980 節約40(+)
1.3發出 11 50 550
差異率/差價率 = (20-20+40)/(500+250+1000)= 0.01142857
出庫差異 = 550* 0.011428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