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同類產品怎麼比較成本差異
擴展閱讀
炭素什麼價格 2025-01-23 07:45:59

同類產品怎麼比較成本差異

發布時間: 2024-03-25 18:16:39

① 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又稱指標對比分析法。就是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挖掘內部潛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簡單易行、便於掌握的特點,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應用時必須注意各技術經濟指標的可比性。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鎖置換法或連環替代法。這種方法,可用來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形成的影響程度。在進行分析時,首先要假定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則不變,然後逐個替換,並分別比較其計算結果,以確定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3.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計劃與實際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4.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② 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如何進行分析

以下內容在這個網址

http://www.ahtvu.ah.cn/JXC1/zhykch/8210/chbkjweb/jxfd9.htm

(二) 成本分析的具體方法
成本分析的具體方法通常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連環替代分析法。

1、比較分析法
是把兩個經濟內容相同、時間或空間地點不同的經濟指標相減從而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它是一種絕對數的比較分析,只適用於同類型企業、同質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由於分析者的目的不同,對比的基數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對比的基數有計劃數、定額數、以往年度同期實際數,以及本企業歷史最好水平和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水平。

2、比率分析法
是通過計算有關指標之間的相對數,即比率,進行分析評價的一種方法。一般有三種形式:相關比率分析法、構成比率分析法、趨勢比率分法。
(1) 相關比率分析法:
是通過計算兩個性質不完全相同而又相關的指標的比率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通常計算的相關比率指標有:
產值成本率、銷售收入成本率、成本利潤率、存貨周轉率等。
(2) 構成比率分析法
是計算某項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佔總體的比重,即部分與總體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一種方法。

(3) 趨勢比率分析法
是指對某項經濟指標不同時期數值進行對比,求出比率,分析其增減速度和發展趨勢的一種方法。由於計算時採用的基期數值不同,趨勢比率又分為定基比率和環比比率兩種形式:
定基比率=比較期數值/固定基期數值×100%
環比比率=比較期數值/前一期數值×100%

3、連環替代法(因素分析法)

(1)概念:
是根據因素之間的內在依存關系,依次測定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差異影響的一種分析方法。

(2)分析程序:
1〕 分解指標因素並確定因素的排列順序;
2〕逐次替代因素;
3〕確定影響結果;
4〕匯總影響結果。

(3)典型模式:
假設某項指標N是有A、B、C三個因素組成,各因素與經濟指標的關系為:
上年數 N0 =A0×B0 ×C0
本年數 N1 =A1×B1×C1
則N1與 N0 的差異是由A、B、C三個因素變動而引起的。
採用連環替代法分析計算如下:
綜合指標上年數 N0 = A0 ×B0 ×C0 (1)
第一次替代 N1 =A1×B0 ×C0 (2)
第二次替代 N2 =A1× B1 ×C0 (3)
第三次替代(本年數) N1 =A1×B1 ×C1 (4)
(2)-(1) 即 N1- N0是A因素變化影響綜合指標的結果:
N1 - N0 = ( A1 - A0 )×B0 ×C0
(3)- (2) 即 N2- N1是B因素變化影響綜合指標的結果:
N2 - N1 = A1 × ( B1 - B0 )×C0
(4)- (3) 即 N1 - N2是C因素變化影響綜合指標的結果:
N1 - N2 = A1 × B1 × ( C1 - C0 )

(4) 連環替代法的幾個特點:
• 連環替代的順序性
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換基本因素,後替換從屬因素。
若同時出現幾個數量指標或幾個質量指標,應現替換實物量指標,後替換價值量指標。

• 替代因素的連環性
除第一次替換外,每個因素的替換都是在前一個因素替換的基礎上進行的。
• 計算結果的假設性

例:假設某企業有關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單價及材料費用總額資料如下:

項目
計量單位
計劃數
實際數

產品產量

90
100

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
公斤
7
6

材料單價

4
5

材料費用總額

2520
3000

要求:採用連環替代法計算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總額的影響程度。

答案:

材料費用總額計劃指標:90×7×4=2520(元) (1)

第一次替代: 100×7×4=2800(元) (2)

第二次替代: 100×6×4=2400(元) (3)

第三次替代(實際指標):100×6×5=3000(元) (4)

(2)-(1)=2800-2520=280(元) 產量增加的影響

(3)-(2)=2400-2800=-400(元) 材料單位消耗的節約的影響

(4)-(3)=3000-2400=600(元) 材料單價提高的影響
280-400+600=480(元) 全部因素的影響

三、成本分析的主要內容
• 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分析
• 費用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
• 成本效益分析

(一)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分析
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分析包括:
–產品生產成本計劃完成分析;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分析的重點是產品生產成本分析中的可比產品成本分析。

1、 產品生產成本計劃完成分析

(1) 全部產品生產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分析
全部產品包括可比產品和不可比產品兩部分。對全部產品的分析,只能以本年實際成本和本年計劃成本進行比較,確定其實際成本較計劃成本的降低額和降低率,初步了解企業完成成本計劃的一般情況。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單位成本
成本計劃

(計劃產量)
本年總成本

(實際產量)

計劃
實際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實際
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
按本年計劃單位成本計算
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
按本年計劃單位成本計算
實際

成本

P1
P2
C0
C1
C2
P1 C0
P1 C1
P2 C0
P2 C1
P2 C2

一、可比產品

甲產品

200
800
100
95
94
20000
19000
80000
76000
75200

乙產品

400
400
50
45
44
20000
18000
20000
18000
17600

小計

40000
37000
100000
94000
92800

二、不可比產品

丙產品

300
300

50
52

15000

15000
15200

小計

15000

15000
15200

全部產品成本

52000

109000
108400

設 P1 :計劃產量;P2 :實際產量;

C0: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C1:本年計劃單位成本; C2:本年實際單位成本

全部產品成本降低額=計劃總成本-實際總成本

=∑(實際產量×計劃單位成本)-∑(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

=∑P2 C1-∑P2 C2=∑P2 (C1-C2)=109000-108400=600(元)

全部產品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額÷計劃總成本×100%=600÷109000×100%=0.55%

(2)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的分析

計劃降低額= 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計劃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產量×計劃單位成本)

=∑P1 C0-∑P1 C1

計劃降低率=計劃降低額÷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100%

=(∑P1 C0-∑P1 C1)÷∑P1 C0×100%

實際降低額= 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本年

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實際產量×本年實際單位成本)

=∑P2 C0-∑P2 C2

實際降低率=實際降低額÷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100%

=(∑P2 C0-∑P2 C2)÷∑P2 C0×100%

例:某企業可比產品的成本及產量資料如下: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本年產量
單位成本




實際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

實際

P1
P2
C0
C1
C2

可比產品

甲產品

200
800
100
95
94

乙產品

400
400
50
45
44

要求:分析全部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

答案如下:

1〕首先計算全部可比產品的成本降低任務即計劃降低額和計劃降低率。

××××年度可比產品成本計劃表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產 量
單位

成本
總成本
計劃降低任務

上年

實際
本年計劃
上年成本
計劃成本
降低額

降低率

P1
C0
C1
P1 C0
P1C1
P1C0-P1C1
降低額

P1 C0

可比產品

甲產品

200
100
95
20000
19000
1000
5%

乙產品

400
50
45
20000
18000
2000
10%

合計

40000
37000
3000
7.5%

7.5%= 3000 ×100%=1000+2000 ×100%=(20000×5%+20000×10%)×100%

40000 40000 40000

=〔20000 ×5% + 20000 ×10% 〕×100%=(50%×5%+50%×10%)×100%

40000 40000

上式中50%、50%是甲、乙產品計劃產量上年成本占可比產品計劃產量上年總成本的比重,也就是產品品種結構。

2〕其次,計算全部可比產品成本的實際降低額和實際降低率,與計劃降低額和計劃降低率相對比,分析其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

××××年度可比產品成本的實際完成情況表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實際產量
單位成本

總成本
實際降低情況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實際
上年

成本
計劃成本
本年

實際
降低額
降低率

可比產品

P2
C0
C1
C2
P2C0
P2 C1
P2 C2
P2C0-P2C2
降低額

P2 C0

甲產品

800
100
95
94
80000
76000
75200
4800
6%

乙產品

400
50
45
44
20000
18000
17600
2400
12%

合計

100000
94000
92800
7200
7.2%

7.2%= 7200 ×100%=4800+2400 ×100% =(80000×6%+20000×12%)×100%

100000 100000 100000

=〔 80000 ×6% + 20000 ×12% 〕×100%=(80%×6%+20%×12%)×100%

100000 100000

上式中80%、20%是甲、乙產品實際產量上年成本占可比產品實際產量上年總成本的比重,也就是實際產品品種結構。

計劃降低額=∑P1 C0-∑P1 C1=(200×100+400×50)-(200×95+400×45)

=40000-37000=3000(元)

計劃降低率=(∑P1 C0-∑P1 C1)÷∑P1 C0×100%=3000÷40000×100%=7.5%

實際降低額=∑P2 C0-∑P2 C2=(800×100+400×50)-(800×94+400×44)

=100000-92800=7200(元)

實際降低率=(∑P2 C0-∑P2 C2)÷∑P2 C0×100%=7200÷100000=7.2%

可見,可比產品實際降低額超額完成了計劃,比計劃多降低4200元;實際降低率沒有完成計劃,低於計劃0.3%.

(3)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的因素分析

1〕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的因素有以下三個:

l 產品產量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是根據各種產品的產量、品種結構和單位成本確定的。

成本計劃降低額是根據各種產品計劃產量制訂的,而實際成本降低額是根據各種產品的實際產量計算的。因此,在產品品種結構和單位成本不變時,產品產量增減,就會使成本降低額發生同比例的增減,然而,卻不會影響成本的降低率發生變化。例證如下:

假定該企業本年甲、乙產品產量都比計劃增長了20%,實際的單位成本又完全等於計劃單位成本,其結果如下表:

可比產品
實際產量
上年實際單位成本
本年實際單位成本
總成本
實際降

低情況

上年成本
計劃成本
實際成本
降低額
降低率

甲產品
240
100
95
24000
22800
22800
1200
5%

乙產品
480
50
45
24000
21600
21600
2400
10%

合計

48000
40600
40600
3600
7.5%

上表兩種產品實際產量比計劃產量增長了20%,因而使成本降低額相應從計劃的3000元,增長到3600元,增長率為20%(600÷3000),但成本降低率仍然為7.5%,由此可見,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產品產量的變動隻影響成本降低額發生變化,並不影響成本的降低率。

l 產品品種結構

由於各種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不同,如果成本降低率大的產品在全部可比產品中所佔的比重比計劃提高,則整體的降低額和降低率都會加大,反之亦然。

7.5%= 3000×100%=1000+2000 ×100%=(20000×5%+20000×10%)×100%

40000 40000 40000

=〔 20000 ×5% + 20000 ×10% 〕×100%=(50%×5%+50%×10%)×100%

40000 40000

上式中50%、50%是甲、乙產品計劃產量上年成本占可比產品計劃產量上年總成本的比重,也就是產品品種結構。

l 產品單位成本

計劃降低額= 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計劃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產量×計劃單位成本)

=∑P1 C0-∑P1 C1

計劃降低率=計劃降低額÷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100%

=(∑P1 C0-∑P1 C1)÷∑P1 C0×100%

實際降低額= 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本年

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實際產量×本年實際單位成本)

=∑P2 C0-∑P2 C2

實際降低率=實際降低額÷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100%

=(∑P2 C0-∑P2 C2)÷∑P2 C0×100%

由以上計算公式可知,產品實際單位成本比計劃降低的多,降低額和降低率就越大,反之亦然。

2〕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的因素分析

計劃降低額=∑P1 C0-∑P1 C1=(200×100+400×50)-(200×95+400×45)

=40000-37000=3000(元)

計劃降低率=(∑P1 C0-∑P1 C1)÷∑P1 C0×100%=3000÷40000×100%=7.5%

實際降低額=∑P2 C0-∑P2 C2=(800×100+400×50)-(800×94+400×44)

=100000-92800=7200(元)

實際降低率=(∑P2 C0-∑P2 C2)÷∑P2 C0×100%=7200÷100000=7.2%

由上可知,企業可比產品實際降低額超額完成了計劃,比計劃多降低4200元;實際降低率沒有完成計劃,低於計劃0.3%。下面用連環替代法分別計算產品產量、產品品種結構、產品單位成本三個因素的變動對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的影響。
設 P1 :計劃產量;P2 :實際產量;

C0: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C1:本年計劃單位成本; C2:本年實際單位成本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本年產量
單位成本




實際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

實際

P1
P2
C0
C1
C2

可比產品

甲產品

200
800
100
95
94

乙產品

400
400
50
45
44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分析表

順序
指標
成本降低額(元)
成本降低率

(1)
按計劃產量、計劃品種結構、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成

本降低額和降低率
∑P1 C0-∑P1 C1

=40000-37000

=3000
3000÷40000

= 7.5%

(2)
按實際產量、計劃品種結構、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成

本降低額和降低率
∑P2 C0×7.5%

=100000×7.5%

=7500
7.5%

保持不變

(3)
按實際產量、實際品種結構、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成

本降低額和降低率
∑P2 C0-∑P2 C1

=100000-94000

=6000
6000÷100000

= 6%

(4)
按實際產量、實際品種結構、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成

本降低額和降低率
∑P2 C0-∑P2 C2

=100000-92800

=7200
7200÷100000

= 7.2%

各因素的影響程度

產量變動影響 (2)-(1)
7500-3000= 4500
0

品種結構變動的影響 (3)-(2)
6000-7500=-1500
6%-7.5%=-1.5%

單位成本變動的影響 (4)-(3)
7200-6000= 1200
7.2%-6% = 1.2%

合計
+4200
-0.3%

2、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技術經濟指標變動對單位成本的影響,二是單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不僅要按成本項目逐項對比其計劃數與實際數,而且還要求列示主要消耗材料和耗用工時的對比資料。P192

分析時應注意:

(1) 一般可採用簡化的辦法,即本年實際成本直接與計劃成本對比。

(2) 如有可能,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時,可項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即,實際消耗可按計劃單價計算,因為價格因素是外來因素,與產品生產無直接關系。

(3)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時,對於占成本比重比較高的主要消耗材料和耗用工時,應盡可能分析得細致,使之更能反映出降低成本的方向。

(二)費用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

由於製造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都是按整個公司或分廠、車間、部門編制預算加以控制,因而分析各種費用預算的執行情況,查明各種費用實際脫離預算的原因,也只能按整個公司或分廠、車間、部門進行。

對上述費用進行分析,首先應以本年實際數與本年預算數相比較,確定實際脫離預算的差異,然後分析差異形成的原因。此外,為了從動態上觀察、比較各項費用的變動情況和變動趨勢,還應將本月實際與上年同期實際進行對比。

為了深入研究製造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變動的原因,評價費用支出的合理性,尋求降低各種費用支出的方法,可按費用的用途及影響費用變動的因素,將各種費用項目按以下類別進行研究。

(1) 生產性費用。如製造費用中的折舊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等。

(2) 管理性費用。如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辦公費、業務招待費等。

(3) 發展性費用。如職工教育經費、設計制圖費、研究開發費等。

(4) 防護性費用。如勞動保護費、保險費等。

(5) 非生產性費用。主要指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的盤虧和毀損等。

(三)成本效益分析

反映企業成本效益的指標很多,常用的有產值成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

1、 產值成本率分析

(1)概念:

產值成本率是企業全部產品生產成本對商品產值的比率,通常用每百元商品產值總成本指標表示。

(2)計算公式:

產值成本率=全部產品生產成本÷商品產值×100%

= ∑(產品產量×該產品單位成本) ×100%

∑(產品產量×該產品出廠價格)

或 產值成本率(元/百元)=全部產品生產成本÷商品產值×100

其中,商品產值一般按現行價格計算。產值成本率越低,說明生產耗費的經濟效益越好;反之,經濟效益越差。

(3)影響產值成本率指標變動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

1〕 產品品種構成的變動

2〕 產品單位成本的變動

3〕在商品產值按現行價格計算時,還有價格變動的影響。

(4)影響產值成本率指標變動的各因素影響程度的計算

可採用連環替代法計算各因素變動的影響程度,計算如下:

(1) 以計劃(或上年實際)產值成本率指標為基礎。

產值成本率= 按計劃產量、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100

按計劃產量、計劃出廠價格計算的商品產值

(2) 計算按實際產品品種構成、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每百元商品產值的計劃總成本

產值成本率= 按實際產量、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100

按實際產量、計劃出廠價格計算的商品產值

(3) 計算按實際產品品種構成、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每百元商品產值的實際總成本

產值成本率= 按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100

按實際產量、計劃出廠價格計算的商品產值

(4) 計算按實際產品品種構成、實際出廠價格計算的每百元商品產值的實際總成本

產值成本率= 按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100

按實際產量、實際出廠價格計算的商品產值

(2)-(1) 為產品品種構成變動的影響數額

(3)-(2) 為產品單位成本變動的影響數額

(4)-(3) 為出廠價格變動的影響數額

2、成本費用利潤率分析

(1) 概念: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

(2)計算公式: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其中,成本費用一般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

該指標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該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表明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3)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

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營業利潤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

計算公式:

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若利潤總額中包括其他業務利潤,成本費用中也應包括其他業務支出。

第十六章習題:

1、 假定A產品的直接材料費用定額為800000元,實際為851400元。有關資料如下:

項目
產品數量

(件)
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公斤)
單價

(元)
材料費用

(元)

定額
1000
20
40
800000

實際
1100
18
43
851400

差異
+100
-2
+3
+51400

要求:採用連環替代法計算產品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單價三項因素對產品直接材料費用超支51400元的影響程度。

2、某企業產品生產成本表如下: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實際產量
單位成本
本年總成本

(實際產量)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實際
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
按本年計劃單位成本計算
實際

成本

一、可比產品

甲產品

30
1050
1035
1020

乙產品

35
1350
1275
1245

小計

二、不可比產品

丙產品

20

600
690

全部產品成本

產值成本率計劃數為60元/百元,商品產值本月實際數按現行價格計算為153000元。

要求:(1)計算和填列產品生產成本表中總成本各欄數字。

(2)分析全部產品生產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和產值成本率計劃的完成情況。

3、某企業本年度可比產品成本資料如下表所示:

可比產品名稱
計劃產量(件)
實際產量(件)
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
本年計劃

單位成本
本年實際

單位成本

甲產品
1650
2200
100
90
89

乙產品
550
550
200
190
188

要求:計算確定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並分析各個因素變動對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的影響。(附表如下)

××××年度可比產品成本計劃表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產 量
單位

成本
總成本
計劃降低任務

上年

實際
本年計劃
上年成本
計劃成本
降低額

降低率

可比產品

P1
C0
C1
P1 C0
P1C1
P1C0-P1C1
降低額

P1 C0

甲產品


乙產品


合計

××××年度可比產品成本的實際完成情況表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實際產量
單位成本

總成本
實際降低情況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實際
上年

成本
計劃成本
本年

實際
降低額
降低率

可比產品

P2
C0
C1
C2
P2C0
P2 C1
P2 C2
P2C0-P2C2
降低額

P2 C0

甲產品


乙產品


合計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分析表

順序
指標
成本降低額(元)
成本降低率

(1)
按計劃產量、計劃品種

③ 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問題一:怎樣做成本分析?? 要正確進行成本分析,關鍵是定量分析
1、單位應對各種產品分別制定標准成本,該標准成本應當是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略低於平時生產的平均成本,這樣做是為了明確一個努力方向,該標准應保持相對的穩定性。該標准成本分別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四個項目制定,每一項都分解成二、三個因素標准來分別進行考核。
有了標准成本,月末就可以對成本差異進行因素分析了,方法如下:
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分為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
價格差異=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准價格)
數量差異=(實際數量-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兩者相加就是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2、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為工資率差異和人工效率差異。
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
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兩者相加就是直接人工成本差異。
3、變動製造費用差異分為耗費差異和效率差異。
耗費差異=實際工時*(變動製造費用實際分配率-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兩者相加就是變動製造費用差異。
4、固定製造費用差異分為耗費差異、閑置能量差異、效率差異。
耗費差異=固定製造費用實際數-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生產能量
閑置能量差異=固定製造費用預算數-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三者相加就是固定製造費用差異
所以說,定量分析是成本分析的基礎,只有搞好了基礎工作,才可以做成本分析的
至於成本分析的格式沒有固定的,可以根據單位的具體情況自行設計,各個單位的都不一樣,沒有什麼可比性

問題二:如何成本分析 一、分析成本的步驟如下
1.列明開支項目
要估算你的創業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創業階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費用,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掌控自如。有的費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冊費用;有的是必須支出的,但在一段時間內也是固定的,比如,辦公場地費用、硬體設備費用等;而有的則是長期費用,如員工工資、員工福利保險、公關外事費用等。
當你把所有開支項目都羅列出來後,最好先評估一下它們是否是必需的開支。一家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應該只把創建公司必須開支的費用列入預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兩方面:即固定支出和臨時支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設備費用等。臨時支出包括倉庫費用、運輸費用和銷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所有的支出費用都列在一張表上,根據各類支出項目的必要性來排序。然後慎重決定哪些費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暫時不列入預算,這樣就可以估算出創業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
手中擁有一筆資金,到底投什麼項目,不僅要看項目的前景與自身的熟練程度,更重要的是對項目開發、生產與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成本做一個分析預測,以便判斷是否應該進入某個領域。
不僅如此,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於幫助企業改善成本管理,降低產品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成本管理應從企業的成本分析開始,找出差距和問題所在,然後對企業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根據我們預先得出的成本法則,回答以下問題:
(1)目前企業可以支配的流動資金數額;
(2)項目盈利時間有多久;
(3)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融到多少資金。
根據這種對比,基本上可以判斷出我們是否適合投入某個項目、進入某個行業。如果對比之後,發現差距太大,就應該考慮退出。
3.企業成本水平分析
企業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企業總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中主要單位產品成本的水平。
1.企業總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業總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業實際總成本和計劃成本,與同行業的先進成本水平做比較,然後再對構成總成本的各要素進行分析,尋找主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標有企業產品總成本和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降低率,影響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從產品產量的變動、產品品種結構的變動、單位產品成本的變動三個因素來分析。
2.各經營領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戰略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是確定其經營資本利潤率的基礎工作,是制定企業戰略不可缺少的依據。
3.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對於經營領域結構復雜、產品品種眾多的企業,需要選擇重點分析對象,比如,主要產品。所謂主要產品,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1)代表性產品,即分析了該產品的成本後,就可推算出其他產品的成本情況;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關鍵之一,而該產品在戰略經營領域各品種中,對經濟效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同的戰略經營領域有不同的主要產品。
在分析具體成本因素時,還要注意以下要點:
(1)材料費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控制實際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識、措施?
②是否研究過降低采購價格的措施?
③標准價格、消耗定額的計算方法是否妥當?
④庫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資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掌握實際工作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及具體措施?
②工資比率的決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如何?
......>>

問題三:會計中如何進行產品成本分析 初級會計職稱培訓
包含以下分析:
一、產品生產成本表的編制產品生產成本表是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全部產品的總成本的報表。按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的編制
產品總成本分析(一)按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的分析考點一、對比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它是通過將分析期的實際數同某些選定的基數進行對比來揭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成本管理中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基數:計劃數、定額數、前期實際數、以往年度同期實際數、本企業的歷史先進水平、國內外同行業的先進水平。考點二、構成比率分析法通過計算某項指標的各個組織部分佔總體的比重,即部分與全部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這種比率分析法也稱比重分析法。通過這種分析,可以反映產品成本的構成是否合理。考點三、相關指標比率分析法計算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如:成本利潤率(二)按產品種類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的分析
1.本期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對比分析
2.本期實際成本與上年實際成本的對比分析(1)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變動的因素:產品產量變動、產品品種比重變動和產品單位成本變動(2)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變動的因素:產品品種比重變動和產品單位成本變動(3)在產品品種比重和產品單位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產量增減會使成本降低額發生同比例的增減,但成本降低率不變。

問題四:公司的全面成本分析應該怎樣做? 按實際成本與往年對比,列出增減百分比,找出主要差異,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如果能找到同行業的數據,也可以作同行業的橫向對比。

問題五:如何寫成本分析報告 成本分析的核心就是圍繞著提高經濟效益,不斷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充分認識未被利用的勞動和物資資源,尋找利用不完善的部分和原因,發現進一步提高利用效率的可能性,以便從各方面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制定措施,使企業經濟效益愈來愈好。
(一)成本分析的內容
成本分析的內容,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成本計劃執行情況的定期分析。即對價值鏈各環節的商品產品成本、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主要產品單位成本等指標的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2.成本效益分析。即對百元商品產值成本指標、百元銷售收入成本費用、成本費用利潤等指標的分析。
3. 成本技術經濟分析。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產品單位成本影響的分析。
4.廠際間產品單位成本的分析評價。
5.成本的預測分析。
6.成本的決策分析。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要以成本分析的原則作為指導,它是達到成本分析目的,完成成本分析任務所應遵循的分析程序和所採用的手段。成本分析方法是成本分析實踐的科學總結,隨著成本分析實踐的發展而完善,隨著人們對成本分析工作規律性認識的深化而不斷充實。它包括一般方法和技術方法。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從分析的全部過程(或程序)的觀點來看,也稱分析的基本程序。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明確分析目的,制定分析計劃。
2.貯存分析信息,全面掌握情況。包括企業外部信息收集和企業內部信息收集。
3.進行定量分析,建立分析模型。
4.搞好定性分析,抓住關鍵因素。
5.作出綜合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成本分析的技術方法,也稱為數量分析方法。分析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指標對比分析法
它是根據分析的不同要求,對指標實際數做各種各樣的比較,揭示差異,研究、評價企業成本工作,以便挖掘企業內部潛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以前實際指標的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相比較。
2.比率分析法
這種分析方法是把分析對比的數值變成相對數,也就是計算出比率,進行觀察比較。根據分析的不同內容和不同要求,它主要有以下幾種:相關比率分析;趨勢比率分析和構成比率分析。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一般包括:(1)連環替代分析法;(2)差額計演算法;(3)按百分比計算的差額計演算法;(4)因素分解法;(5)因素分攤法。

問題六:如何進行有效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分析 1.權責分配和職責分工應當明確,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應當科學合理;
2.成本費用定額、成本計劃編制的依據應當充分適當,成本費用事項和審批程序應當明確;
3.成本費用預測、決策、預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應當清晰,對成本費用核算、內部價格的制訂和結算辦法、責任會計及有關成本費用考核等應當有明確的規定。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核算制度,制訂必要的消耗定額,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以及在產品的移動管理制度,制訂內部結算價格和結算方法,明確與成本費用核算有關的原始記錄及憑證的傳遞流程和管理制度等。
成本費用的歸集、分配應當遵循下列要求:
(一)成本的確認和計量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二)成本費用核算應與客觀經濟事項相一致,以實際發生的金額計價,不得人為降低或提高成本;
(三)成本費用核算應當為企業未來決策提供有用信息;
(四)成本費用應當分期核算;
(五)一定期間的成本費用與相應的收入應當配比;
(六)成本費用的核算方法應當前後一致;
(七)成本費用歸集、分配、核算應當考慮重要性原則。
企業應當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費用確認制度。成本費用核算應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生產經營中的材料、人工、間接費用等進行合理的歸集和分配,不得隨意改變成本費用的確認標准及計量方法,不得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成本費用。
成本計算方法應當在各期保持一致。變更成本計算方法應當經過有效審批。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分析制度。
企業可以運用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性、因素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等方法開展成本費用分析,檢查成本費用預算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尋求降低成本費用的途徑和方法。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內部報告制度,實時監控成本費用的支出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上報有關部門。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考核制度,對相應的成本費用責任主體進行考核和獎懲。通過成本費用考核促進各責任中心合理控制生產成本及各種耗費。
成本費用考核工作主要包括修訂成本費用預算、確定成本考核指標和分析、評價業績等。
企業在進行成本費用考核時,可以通過目標成本節約額、目標成本節約率等指標和方法,綜合考核責任中心成本費用預算或開支標準的執行情況,保證業績評價公正、合理。
企業應當加強對成本費用的監督檢查,制定製度,明確監督檢查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定期和不定期地開展檢查工作。檢查內容包括:
(一)成本費用業務相關崗位及人員的設置情況;
(二)成本費用授權批准制度的執行情況;
(三)成本費用預算制度的執行情況;
(四)成本費用核算制度的執行情況。

問題七: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三種。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實際成本指標與不同時期的指標進行對比,來揭示差異,分析差異產生原因的一種方法。在對比分析中,可採取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與上期(或上年同期,歷史最好水平)實際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對比等形式。通過對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業成本的升降情況及其發展趨勢,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在採用對比分析時,應注意本期實際指標與對比指標的可比性,以使比較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揭示的差異才能符合實際。若不可比,則可能使分析的結果不準確,甚至可能得出與實際情況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結論。在採用對比分析法時,可採取絕對數對比,增減差額對比或相對數對比等多種形式。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比什麼)分為:
(1)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
(2)比較結構百分比
(3)比較財務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採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將要分析的某項經濟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因素的乘積。在分解時應注意經濟指標的組成因素應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計算的結果就不準確。如材料費用指標可分解為產品產量,單位消耗量與單價的乘積。但它不能分解為生產該產品的天數,每天用料量與產品產量的乘積。因為這種構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產品材料費用的構成情況。
(2)計算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期數(如計劃數,上期數等),從而形成了兩個指標體系。這兩個指標的差額,即實際指標減基期指標的差額,就是所要分析的對象。各因素變動對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影響合計數,應與該分析對象相等。
(3)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在確定經濟指標因素的組成時,其先後順序就是分析時的替代順序。在確定替代順序時,應從各個因素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使分析的結果有助於分清經濟責任。替代的順序一般是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代實物量指標,後替代貨幣量指標;先替代主要指標,後替代次要指標。
(4)計算替代指標。其方法是以基期數為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因素,逐步順序地替換。每次用實際數替換基數指標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指標。每次替換後,實際數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就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在替換時要注意替換順序,應採取連環的方式,不能間斷,否則,計算出來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就不能與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異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5)計算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其方法是將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結果與這一因素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其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6)將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數額相加,應與該項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計算過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設某項經濟指標N是由A,B,C三個因素組成的。在分析時,若是用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對比,則計劃指標與......>>

問題八: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一、分析成本的步驟如下
1.列明開支項目
要估算你的創業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創業階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費用,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掌控自如。有的費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冊費用;有的是必須支出的,但在一段時間內也是固定的,比如,辦公場地費用、硬體設備費用等;而有的則是長期費用,如員工工資、員工福利保險、公關外事費用等。
當你把所有開支項目都羅列出來後,最好先評估一下它們是否是必需的開支。一家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應該只把創建公司必須開支的費用列入預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兩方面:即固定支出和臨時支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設備費用等。臨時支出包括倉庫費用、運輸費用和銷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所有的支出費用都列在一張表上,根據各類支出項目的必要性來排序。然後慎重決定哪些費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暫時不列入預算,這樣就可以估算出創業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
手中擁有一筆資金,到底投什麼項目,不僅要看項目的前景與自身的熟練程度,更重要的是對項目開發、生產與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成本做一個分析預測,以便判斷是否應該進入某個領域。
不僅如此,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於幫助企業改善成本管理,降低產品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成本管理應從企業的成本分析開始,找出差距和問題所在,然後對企業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根據我們預先得出的成本法則,回答以下問題:
(1)目前企業可以支配的流動資金數額;
(2)項目盈利時間有多久;
(3)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融到多少資金。
根據這種對比,基本上可以判斷出我們是否適合投入某個項目、進入某個行業。如果對比之後,發現差距太大,就應該考慮退出。
3.企業成本水平分析
企業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企業總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中主要單位產品成本的水平。
1.企業總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業總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業實際總成本和計劃成本,與同行業的先進成本水平做比較,然後再對構成總成本的各要素進行分析,尋找主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標有企業產品總成本和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降低率,影響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從產品產量的變動、產品品種結構的變動、單位產品成本的變動三個因素來分析。
2.各經營領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戰略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是確定其經營資本利潤率的基礎工作,是制定企業戰略不可缺少的依據。
3.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對於經營領域結構復雜、產品品種眾多的企業,需要選擇重點分析對象,比如,主要產品。所謂主要產品,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1)代表性產品,即分析了該產品的成本後,就可推算出其他產品的成本情況;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關鍵之一,而該產品在戰略經營領域各品種中,對經濟效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同的戰略經營領域有不同的主要產品。
在分析具體成本因素時,還要注意以下要點:
(1)材料費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控制實際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識、措施?
②是否研究過降低采購價格的措施?
③標准價格、消耗定額的計算方法是否妥當?
④庫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資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掌握實際工作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及具體措施?
②工資比率的決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如何?
③標准工資和工時......>>

問題九: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

問題十:如何進行成本數據分析呢??大體包括哪些步驟和方法? 成本分析需要運用經驗,產品知識和綜合判斷能力對實際或是預期的成本包括原物料成本;人工成本;加工費;管理成本等加以估計。成本按其不同產生和存在形式可分成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半變動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總成本。
成本分析是對每一個成本單元(如:材料、工時、行政開支、管理開支和利潤)加以分析並相加,得出最終價格的過程。成本的關鍵組成部分:1.直接的材料成本:用經濟可行的辦法能算出的,所有包含在最終產品中或能追溯到最終產品上的原材料成本。對汽車廠來說鋼板就是直接原材料。直接原材料不包括膠水、釘子等項目,因為在這極小部分上一個一個花時間計算成本時不合算的,它們應該被計入間接材料(副料)成本中去。
2.直接勞動力成本:用經濟可行的辦法能追溯到最終產品上的所有勞動力成本。如機器的操作員、組裝人員。對需要大量高技術勞動力的產業來說,比如信息業或IT業,直接勞動力成本會占很高的比例。要記住如果采購項目包括高技術勞力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不能直接將其它案例中的數據直接拿來運用。另外,要避免用本地的工資水準來衡量異地供應方的直接勞力成本,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會犯這種錯誤。
3.間接生產成本(也叫生產管理費用):除了上述成本以外,所有和生產過程有關的成本。它又包括:
・可變管理費用,如水電、供應和勞力等。間接勞力是可變還是固定成本要取決於公司的性質。
・固定管理費用,如租金、保險、財產稅、折舊和工商管理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