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會成本是什麼
學術研究: 「機會成本」不屬於成本概念
流行的宏觀經濟學里講「機會成本」,並且把它歸入成本概念,我認為不妥。
以下我們引一段楊君昌先生的代表性論述,聊作分析:
「什麼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從事某一種業務而損失別的業務的代價。例如一塊土地本來是可以種小麥的,但現在種了大豆,那末大豆的機會成本就是本來可以種小麥而得的收益;再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例子,這個企業擁有500萬元資金,如果用於別的一項投資,企業可以獲利500 000元,但現在只獲利400 000元,可見,獲利400 000元的投資的機會成本是500 000元,凈損失100 000元。可見,機會成本不是指實際的貨幣開支,而是指本來可以得到,但實際沒有得到的損失。機會成本也可以說是由於經營了某項業務而放棄了除此項業務之外的最好(從收益角度看)的業務的損失。我們從事企業經營決策必須懂得機會成本的概念,這樣才能真正評價企業投資究竟是否最為有利,到底是最大限度地獲得了經濟效益,還是並沒有做到。這里,我們要引申出經濟利潤和虧損的概念:
「經濟利潤(虧損)=會計利潤-機會成本
「如果上述結果是正數,說明企業獲得了經濟利潤;如果上述結果是負數,說明企業蒙受了經濟虧損。繼續引用上例,企業的會計利潤為400 000元,機會成本為500 000元,兩者相抵的結果,企業是蒙受了經濟虧損100 000元。」([1],第126頁)
根據以上定義的「機會成本」概念,我們不難知道它有以下特性:(1)機會成本不是指實際的貨幣支出,(2)機會成本是除此項業務之外的最好的業務收益。所以,機會成本實際上是屬於「收益」概念,不屬於「成本」概念范疇。「成本」是指投入、消耗,「收益」通常指產出與成本的相對關系。把收益取個成本的名稱,當然也未嘗不可,但其經濟意義仍然是收益,就好比某人取名叫「阿狗」,但他還是人,不會變成狗。
事實上,機會成本是技術經濟研究的內容。某一項投資,在決策階段,在進行方案的可行性論證時,往往有幾個備選方案,比如說有A、B、C三個可供選擇的方案,按照方案A,預計可以獲利50萬元,按照方案B,預計可以獲利40萬元,而按照方案C,預計可以獲利20萬元。比較的結果,決策者最後選擇了方案B。至於這位決策者為什麼選擇方案B而不選擇方案A或者C,可能是出於所謂中庸之道或者別的什麼原因,於我們這里的討論是沒有多大關系的。然而,實際實施的結果,假設方案B確實獲得了會計利潤40萬元,而實際中,因為社會上有許多投資家,由於盲目投資,許多投資家選擇了方案A,結果生產供過於求,造成會計利潤為負20萬元,即實際虧損20萬元;方案C雖然理論上比較差,大家不選擇,結果產品供不應求,實際會計利潤為60萬元。現在的問題較以前復雜點了,現問:機會成本究竟選擇哪個數據?是方案A的50萬元還是方案C的60萬元?
俗話講:吹牛不上稅,但也不盡然。上世紀的1958年,有些農民兄弟放高產「衛星」,你擺擂台畝產糧食5千斤,我就來個畝產1萬斤。好,既然你畝產糧食1萬斤,那就按畝產1萬斤繳納公糧吧。結果,把口糧、種子都搭上也不夠。有的農民放「近地衛星」,實際畝產800斤,上報畝產400斤,糧食多下來可以喂豬,當時叫「瞞產私分」。回過頭繼續說我們的「經濟利潤」。大家知道,企業如果有了會計利潤,那就要上繳所得稅,比率還相當高。所以,不管是公企還是私企,都想方設法把利潤做虧。你別看有些上市公司年年虧損,工資、福利好得很,也就是人們說的「窮廟富方丈」。現在有了「機會成本」,真可以說機會來了,會計師的事情好辦多了。因為機會成本是拿最好的投資盈利值作為數據的,例如,前面的例子中,方案論證中的方案A,獲利為50萬元,實際中的方案C,獲利是60萬元,所以,由所論方案B的會計利潤40萬元,計算得到的經濟利潤或者等於40-50=-10萬元,或者等於40-60=-20萬元,反正是虧損。如此一來就可以不用繳納所得稅了,而且有過硬的理論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這么說的。顯然,這完全是脫離實際的如意算盤,純粹屬於一廂情願。稅務局對於「機會成本」另有一番定義。稅務局對「機會成本」的定義是:拿會計利潤為虧損的數據作為機會成本,按如此得到的經濟利潤作為計征所得稅的利潤標准。例如,前面的例子中,方案A實際虧損20萬元,所以機會成本等於負20萬元,這樣得到的經濟利潤等於40-(-20)=60萬元,就按60萬元計征所得稅。這一下廠家可能急得要雙腳跳了。其實,不管是這樣的「機會成本」,還是那樣的「機會成本」,都不是真實的消耗,都是虛構的。所以,廠家與稅務局雙方協商妥協的平衡點,只能是不考慮「機會成本」,還是按實際的會計利潤計征所得稅。
「機會成本」完全是故弄玄虛、畫蛇添足,沒有它,事情更清楚明白。
流行的《宏觀經濟學》中,經濟變數概念模糊不清、似是而非,還可以舉出一些例子,比如國民收入和銷售收入它就分不清,不信我可以引一段歷以寧先生的文字,他是這樣介紹「投資乘數」的:
「乘數(multiplier),又稱倍數。
「在動用政府的財政政策來使國民收入恢復均衡時,政府投資的變動給國民收入總量所帶來的影響,要比投資變動本身大得多。投資的增加可能引起國民收入成倍增加。這就是乘數的作用。
「比如說,如果增加100萬元投資,這時投資品生產者的收入將增加100萬元。如果他們增加的收入中,有80%用於消費,那麼他們會支出80萬元購買消費品。這80萬元成為第二輪增加的收入。得到這80萬元收入的人再以80%用於消費,即以64萬元用於消費,這64萬元成為第三輪增加的收入。如此下去:
「100萬元+80萬元+64萬元+51.2萬元+……=500萬元
「這就是說,100萬元的投資,在邊際消費傾向為80%時(即人們增加的收入中,有80%用於消費),可使總收入為5倍。」([2],第36頁)
看了這段文字,您覺得怎麼樣?我有沒有冤枉它?是不是它分不清國民收入和銷售收入這兩個基本經濟概念?增加投資100萬元,這100萬元通常由利潤或者居民儲蓄形成,這些屬於國民收入部分;拿100萬元去購買投資品,「這時投資品生產者的收入將增加100萬元」,投資品生產者的這個100萬元收入應該叫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和國民收入完全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拿80%的銷售收入進行累加,怎麼就得到了國民收入呢?這樣的算式不倫不類,好比1頭牛+2頭牛=3頭驢,怎麼也說不過去。計量單位都是「頭」,但牛頭不等於驢頭;計量單位都是「元」,但國民收入的元和銷售收入的元不是一碼事。經濟變數的經濟學意義都沒有搞清楚,就大搞數學計算,難免要出錯。
有的人編的《宏觀經濟學》竟然榮獲中國國家教委的優秀教材獎,其誤人子弟不可小
2. 什麼是機會成本 如何理解機會成本
1、機會成本是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
2、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為正在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做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
3、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time)或資源(resources)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substitute)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
4、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可用貨幣來衡量。例如,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
5、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例如被舍棄掉的選項之喜愛程度或價值作出改變時,而得到之價值是不會令機會成本改變的。
3. 機會成本是什麼
請問什麼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經濟學上的解釋是:當把一定資源用揣生產某種產品時所放棄的另一各產品的數量就是機會成本
舉例來說,高中畢業了你有兩種選擇,一,是直接族碰參加工作,並每年能賺1萬元,4年就可賺4萬元;二,就是進入大學學習,時間是4年,那麼你上大學就必須放棄工作並賺取4萬元的機會,所以你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就是4萬元,這樣解釋應該可以明白了吧
什麼叫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大穗尺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的另一樣東西。機會成本小的具有比較優勢。簡單的講,可以理解為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利益。例如:你購買一套房屋全部用於居住,則不能再出租獲利,也就是居住的同時也失去了用於出租等獲利的機會;反過來說,你若出租,你則不能再居住。
機會成本主要應用在投資過程中。在投資決策中,放棄次優方案而損失的「潛在利益」,是選取最優方案的機會成本。
什麼是機會成本?邊際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當把一定的經濟資源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放棄的另一些產品生產上最大的收益。機會成本是經濟學原理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國家經濟計劃中,在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產品開發中,乃至工人選擇工作中,都存在機會成本問題。它為正確合理的選擇提供了邏輯嚴謹、論據有力的答案。在進行選擇時,力求機會成本小一些,是經濟活動行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則之一。
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會計成本計量有五種計量方式,即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情況下採用歷史成本計量,即是指實際支付的貨幣成本。機會成本可能等於會計成本,也可能不等於會計成本。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機會成本等於會計成本;在商品(或生產要素)供應不足、實行配給的條件下,機會成本高於會計成本;在商品積壓或要素閑置的條件下,機會成本低於會計成本,甚至為零。通常,在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不等的情況下,更多的是在機會成本高於會計成本的情況下,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
以下面的例子作為 機會成本計算例子:
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其他家禽,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或養鴨等的收益。假設養豬可以獲得9萬元,養雞可以獲得7萬元,養鴨可以獲得8萬元,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是8萬元,養雞的機會成本為9萬元,養鴨的機會成本也為9萬元。
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那麼在圖書館看書學習的機會成本是少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享受電視劇的機會成本是失去了在圖書館看書學習所得到的東西。
假若一人擁有一所房子,那人選擇自住的機會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給他人所能擁得的收入。因為這機會成本並不牽涉實際金錢交易,所以也可成為隱含成本(implicitcost)。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到海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 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可能會增加。還是這個例子,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
機會成本與一般的成本的區別是什麼?並舉例說滾高明
經濟學上的么?機會成本不能算是實際發生的成本,這涉及到選擇問題。兩個選擇項,你放棄的那個所含有潛在最大價值,應該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機會成本。比如你有100塊錢,你可以買食品,買零食吧,你也可以投資,只是假如。買零食的機會成本就是把100元投資所產生的收益撫比如利息5角錢。所以在做出選擇的時候都要進行權衡,一個基本的導向就是選擇未來利益最大化的那個,因為這意味著,另一個選項的機會成本最大。實際成本就是實際發生的成本,實實在在的成本。
什麼叫機會成本!舉例說明!謝謝大家!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time)或資源(resources)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substitute)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可用貨幣來衡量。例如,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
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例如被舍棄掉的選項之喜愛程度或價值作出改變時,而得到之價值是不會令機會成本改變的。
而如果在選擇中放棄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首選),那麼其機會成本將會是首選。而作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機會成本與資金成本共同為確定基準收益率的基礎.[1]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是要研究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對稀缺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問題。從經濟資源的稀缺性這一前提出發,當一個社會或一個企業用一定的經濟資源生產一定數量的一種或幾種產品時,這些經濟資源就不能同時被使用在其他的生產用途方面。這就是說,這個社會或這個企業所獲得的一定數量的產品收入,是以放棄用同樣的經濟資源來生產其他產品時所能獲得的收入作為代價的。由此,便產生了機會成本的概念。
機會成本是指當把一定的經濟資源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放棄的另一些產品生產上最大的收益。機會成本是經濟學原理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國家經濟計劃中,在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產品開發中,乃至工人選擇工作中,都存在機會成本問題。它為正確合理的選擇提供了邏輯嚴謹、論據有力的答案。在進行選擇時,力求機會成本小一些,是經濟活動行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則之一。一般地,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當一個廠商決定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生產一輛汽車時,這就意味著該廠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經濟資源來生產200輛自行車。於是,可以說,生產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所放棄生產的200輛自行車。如果用貨幣數量來代替對實物商品數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輛自行車的價值為10萬元,則可以說,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價值為10萬元的其他商品。
什麼叫機會成本?
在財務管理中有詳細的講解。在我的印象中是這樣的:選擇某一方案而放棄另一方案從而喪失的潛在利益。一個簡單的比喻,某事件你擁有A和B兩個選擇,你選擇了A項而放棄了B項,B就是這事件里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什麼意思?
機會成本就是指放棄另一個方案提供收益的釘會而實行本方案是,所失去的潛在收益
例子給了三個選擇,加入你選擇了投資房地產(收益300萬元),就放棄了其他兩個方案(100萬和120萬),選放棄的這兩個方案裡面的最大收益值為其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和會計成本,到底是什麼意思。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什麼叫做資本機會成本??
你好,資本機會成本是指從事某一種業務而損失別的業務的代價。資本機會成本也可以說是由於經營了某項業務而放棄了除此項業務之外的最好(從收益角度看)的業務的損失。
舉例說明什麼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並不是實際發生的成本,而是有限的資源,當你將它用到某一項活動時,而喪失掉的將其用與其他活動的最高收益.舉例說明:當一塊土地,鄲可以用來種糧食,也可以用來開發房地產,若種糧食的收益是100,開發房地產的收益是1000,那麼你將這塊地用來種糧食時,你的機會成本就是1000,當你將這塊地用來開發房地產時,你的機會成本就是100.
4. 機會成本是什麼意思
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機會成本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或資源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例如被舍棄掉的選項之喜愛程度或價值作出改變時,而得到之價值是不會令機會成本改變的,這就是機會成本。
5. 經濟學中機會成本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是指1筆投資在專注於某一方面後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資獲利機會。
一,傳統概念;
1,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2,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
3,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二,前提條件;
利用機會成本概念進行經濟分析的前提條件是:
1、資源是稀缺的
2、資源具有多種用途
3、資源已經得到充分利用
4、資源可以自由流動
三,機會成本概念的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四,機會成本概念的優劣;
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可以比較准確地反映從社會觀點看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某項經濟活動的代價,從而促使人們比較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資源。但是,機會成本的概念沒有說明成本或費用的本質是什麼,而且由於被放棄的活動可以是多種的,確定機會成本時往往有主觀任意性,容易引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