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財務離職怎麼算成本
擴展閱讀
北侖哪裡可以酸洗產品 2025-01-21 22:07:25
川沙企業成本如何控制 2025-01-21 21:59:59

財務離職怎麼算成本

發布時間: 2024-04-22 19:28:00

㈠ 員工離職成本是多少

No.1
金錢成本
根據業內人士調查:員工離職後,從找新人到新人順利上手,光是替換成本就高達離職員工年薪的150%,如果離開的是管理人員則代價更高。
人員替換成本不只是前後工資差那麼簡單,還包括公司向外發布招聘信息的費用、新員工入職面試和能力素質測評的費用,如果是招聘中高級崗位,還會涉及異地交通費用、食宿費用,錄用後的崗位培訓、安家費用等。

No.2
時間成本
一個員工離職後,並不是招新上崗就能順利填充其留下的坑。
錄用前行政管理的時間成本,比如發布招聘信息和接收簡歷、篩選候選人、電話預約面試……如果再遇上幾位中途放鴿子的候選人,可以說相當浪費時間了。
總的來說:從員工離職到招新,至少有1-2個月的招聘期、3個月的適應期,6個月的融入期;此外,還有相當於4個月工資的招聘費用,超過40%的失敗率。
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恐怕HR比誰體會都深刻。
然而,你以為事情到這里就結束了嗎?並沒有。
除了金錢、時間成本,還有HR老司機得出過很殘酷的結論:一個員工離職會引起大約3個員工產生離職的想法,照此計算的話,如果員工離職率為10%,則有30%的員工正在找工作。
這時候的HR就像驚弓之鳥,看誰都像要離職的樣子、看誰都可疑,大概就是這種狀態:

No.3
無形成本
員工離職的成本計算,還要考慮那些無法量化的影響,YOYO堵五毛錢,肯定有公司在以下幾個方面,吃過員工離職帶來的「虧」:
1.業務績效降低:員工離職後,會造成的部門階段性人員短缺,一時間難以接續,而新人入職後,在適應階段也會影響工作效率。
2.用戶滿意降低:新人入職後,各方面業務都不熟練,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這個時候,用戶的滿意度往往會降低,嚴重時還會導致用戶投訴比例飆升。
3.數據泄露:一些員工離職前,會因為個人情緒或下一份工作需要,刪除本職崗位的工作資料或帶走重要資料,造成資料丟失、數據泄密,使公司在市場競爭上的整體優勢降低。
4.引發勞動爭議和法律訴訟:由於對員工離職管理不當,導致公司遭遇勞動仲裁、訴訟中敗訴的風險,這也是HR需要切實面對的問題。

㈡ 一個員工的離職成本到底有多高

一個員工離職後留下的坑,並不是再找一個人填上就萬事大吉了。一般來說,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1-2個月的招聘期、3個月的適應期,6個月的融入期;此外,還有相當於4個月工資的招聘費用,超過40%的失敗率。

《財富》發現,員工離職後,從找新人到新人順利上手,光是替換成本就高達離職員工年薪150%,如果離開的是管理人員則代價更高。

更為糾結的是:權威機構估算,一個員工離職會引起大約3個員工產生離職的想法,照此計算的話,如果員工離職率為10%,則有 30%的員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員工離職率為20%,則有60%的員工正在找工作。

員工3個月離職和2年離職,差很大!

關於員工離職的原因,你當然可以引用某位名人的觀點,無非就是兩個: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這話當然沒錯,但從HR的角度來看,不同層級、不同工作年限的員工提離職,其實有更復雜、包羅萬象的原因。

1、入職2周離職

入職2周離職,說明新員工看到的實際狀況與預期產生了較大差距,這些情況包括公司環境、入職培訓、待遇、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第一感受。

HR要做的是,在入職面談時,就把實際情況盡可能的講清楚,不隱瞞也不渲染,讓新員工能夠客觀的認識他的新東家,這樣就不會有巨大的心理落差,不要擔心即將到手的新人不來了,該走的總是留不住;然後把入職的各個環節工作進行系統梳理,包括從招聘到通知入職、報道、入職培訓、與用人部門交接等環節,充分考慮到新人的感受和內心需求,進行系統規劃和介紹,讓新人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讓他了解他想了解的內容。

2、入職3個月離職

入職3個月離職,主要與工作本身有關。這可能說明公司的崗位設置、工作職責、任職資格、面試標准等方面存在某些問題,需要認真審查是哪方面的原因,以便及時補救,降低在招聘環節的無效勞動。

3、入職6個月離職

入職6個月離職,多半與直接的上級領導有關。HR要想辦法讓公司的管理者們接受領導力培訓,了解並掌握基本的領導力應具備的素質。管理者要了解下級的優勢,並讓他的優勢與崗位職責匹配,為公司發揮最大效用,同時也讓員工體現出了他的價值。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就是一個教練,他有義務和責任發掘潛能和優勢,並培養下屬,成為下屬成功的重要推動力。同一個部門換一個領導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同樣一批員工的表現可能也截然相反,一個可能戰鬥力十足、激情四射,另一個可能抱怨漫天、團隊渙散、離職頻發。

直接上級應該是最先了解下屬的各種動向和傾向的,他的一句話可能解決問題也能造成矛盾,如果沒有處理好,隊伍士氣下降、戰鬥力下滑,就會進入不良循環。因此在1年內離職員工較多的團隊,要注意他的直接上級可能出問題了。

4 、2年左右離職

2年左右離職,一般與企業文化有關系。這時的員工一般對企業已經完全了解,各種處事方式、人際關系、人文環境、授權、職業發展等等了解的都很全面,甚至包括公司戰略、老闆的愛好。

企業文化好的公司,在招聘環節對應聘者的價值觀方面會有全面考察,希望新員工能融入到公司文化中,為文化的持續優化添磚加瓦;而企業文化不太好的公司,對應聘者的價值觀要求不是太高,往往只是片面考察,希望他們進來能凈化和改良文化氛圍,但事與願違:

他們自身的價值觀取向可能就有問題或有缺陷

即使他們價值觀取向都是正向的,但一個人的力量無法與長久形成的氛圍相匹敵

新員工入職,都在努力融入到團隊,盡量表現的不那麼離群,因此更容易被同化

當公司文化與新員工價值觀沖突到一定程度,甚至達到臨界或突破原則,就會導致關系破裂,離職就在所難免。作為企業,要每日三省吾身,察覺到公司內的不良因素,公司不在大小,都需要良好的工作氛圍讓員工愉悅。

㈢ 員工辭職時要考慮哪些問題該如何計算「成本」

仔細考慮,新單位不一定比老單位好,還是要從頭適應人際關系和環境條件,體驗也沒有原來輕松。一切都要計算成本。過去在老單位積累的工作經驗和人際關系,在新單位必須繼續從零開始。而且新單位會按資歷繼續以新人的身份等待晉升。首先考慮辭職的原因,比如工資低,和老闆關系不好,環境壓抑,同事關系不好處理等。

“你可以離開這里的工作,但你可以離開自己的地方”,這需要一定的個人能力和素質。跳槽不是逃避壓力的最佳選擇。抱著贏了就玩,沒贏就跑的想法,很難有長遠的職業發展。一個員工離職後留下的窟窿不是另一個人填補的,一切都會好的。一般來說,核心人才的流失,招聘至少需要1-2個月,適應需要3個月,整合需要6個月。另外還有相當於4個月工資的招聘費,失敗率超過40%。

㈣ 一個員工的離職成本到底有多高

一家公司最寶貴的資產是人才,但是很多公司根本不尊重人才,有的老闆甚至有那種認為自己給員工發工資養活了員工,就應該凌駕於員工之上的想法,甚至會強烈表達出來,比如訓斥甚至辱罵員工。

有的公司,從老闆個人到公司制度都不尊重人才,或者說因為老闆個人的認知使得人性化管理制度和人才關懷制度無法實施,導致人員離職率高,給公司造成難以預估的損失卻不自知,還認為有錢就能招聘到更優秀的人,最終會讓公司面臨人才缺失的危機。

那麼一個員工的離職成本到底有多高?

把上述第一條描述的成本逐一進行核算求和,雖然不能完全量化,但是離職成本多高,也可見一斑。

所以,一家公司想要有好的發展,想要留住人才,避免高昂的離職成本,務必要制定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招聘流程和管理要嚴謹,重視人才的培訓與發展,做好員工關懷政策,有合理的薪酬和績效制度,並且要有晉升機制和上升通道。

員工能賺到錢,能提升自己,能開心工作,對公司有歸屬感,自然就不想離職了,趕都趕不走。

㈤ 員工流動成本的成本計算

人才流失無論從財務還是非財務角度都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缺乏對員工流動成本的理解和重視,會對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損失。美國管理學會(AMA)公布了對員工流動成本的調查結果:如果考慮所有的流動因素,員工流動總成本至少達到離職員工全年工資收入的130%,管理和銷售崗位員工的流動成本高達離職員工全年薪酬的200%-250%,越高層越重要崗位人員的流失,流動成本越高。
員工流動成本從財務角度來看,產生費用所包括的內容,可以量化為以下計算公式:
公式一:人均流動成本=(離職員工的全年工資收入+企業投入的福利成本)*損耗率
總流動成本=人均流動成本*總人數*員工流動率
損耗率可根據具體的崗位來確定,大約為離職員工全年工資收入和福利成本之和的130%-250%之間。此公式計算方便簡單,但計算出的流動成本受工資和損耗率的人為因素影響會不夠准確。
上海某銷售公司,年銷售3個多億。05年企業開始大擴張,同時,管理上進行大變革,但由於變革沒有給員工帶來實惠,員工對公司非常不滿。 2005年的銷售員為350人,銷售員每人年均工資為35,000元,年均傭金為40,000元,公司當年投入的福利和保險成本人均20,000元。該公司的員工流動率為22%,年度財務報告出來後,所有高層都嚇了一跳,企業的收入比05年增長了30%,但是利潤卻出現了負增長,與04年相差無幾,利潤大部分被05年高額的人員流動成本抵消掉了。而且,在年度提升幹部時,高層領導發現,公司絕大部分都是新人,根本就不清楚哪些人是可造之才。06年,公司重新調整了管理方向,在人才儲備和培養上花了很多精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浪費了一年快速發展的好機會。如果將銷售崗位流動的損耗率設定為 150%.
人均流動成本=(35,000元+40,000元+20,000元)X150%=142,500元
總流動成本:142,500元X(350人X22%)=10,972,500元
實際上該公司的年度招聘預算只有70萬元左右,其他有形流動成本部分僅體現在培訓費和差旅費等科目裡面。該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絕對沒有認識到公司的流動成本一年高達1097萬元左右。
公式二:員工流動成本=離職成本+崗位空缺成本+替換成本+培訓成本+損失的生產成本-節省的成本
離職成本包括:員工任職期間公司的培訓投入、知識產權流失、離職面談成本、離職經濟補償成本、安排臨時替補員工成本、員工離職引發的其他流動成本、有關部門辦理離職手續成本等。
崗位空缺成本包括:內部員工填補空缺成本、需要額外加班的成本、主管人員協調完成空缺崗位工作的成本等。
替換成本包括:招聘准備工作、廣告費用和代理成本、篩選簡歷、測試、面試成本、工資福利差異成本、辦理錄用手續成本等。
培訓成本包括:崗前培訓准備、培訓資料、培訓管理成本、培訓學員的工資及福利成本、公司各層級經理參與培訓人員成本等。
損失的生產成本包括:離職人員參加培訓期間損失的生產率成本、參與面試人員損失的生產率成本、空缺崗位損失的生產率成本、人力資源部工作效率下降成本、新員工損失的生產率成本等。
節省的成本包括:新員工工資低於原員工的工資差異、崗位空缺期間節省的工資、新員工績效高於原員工的差異等,節省的成本通常遠遠小於前幾項成本之和。
利用公式二計算成本時,先要列出與離職和入職員工有關的人員名單,主要包括:離職和入職員工、離職和入職員工的主管或經理、離職員工的同事、人力資源經理、總經理以及行政部門等一系列參與人員;然後根據不同人員的工資收入和福利等計算出小時成本;根據參與的時間計算出小時數;最後相乘得出每個崗位或員工的流動成本。對於某些較難量化的無形成本,只能憑個人經驗判斷出合適的參數進行計算。
此公式既對流動成本進行成本分類,又對成本分類進行了具體的科目細分,因此得出的流動成本要比公式一精確和具體。但是,此公式涉及的內容及數據統計較多,計算較為復雜。
建議人力資源部門在辦理員工離職手續的同時,由人力資源部或財務部制定一份離職員工流動成本表,預計每位員工離職對公司所造成的影響。既可以讓企業管理人員了解每位員工或每個崗位發生流動時產生的流動成本,又可以促使企業管理人員在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在降低員工流動率的同時降低企業的成本費用、提高生產率或工作效率。

㈥ 跟老闆說離職,老闆說:跟我算成本。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 就是 說 他發給你的工資,給你買的社保,跟 你的 業績 不匹配。
就是說 你幫公司掙的錢,不夠他發給你的多。
完。
當然了,意思就是 才剛剛開始 剝削你,你就要 跑,怎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