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通過產量核算成本預算
擴展閱讀
辦不動產證的費用是多少 2025-01-21 12:51:13

如何通過產量核算成本預算

發布時間: 2024-05-02 21:19:42

『壹』 鐢熶駭棰勭畻琛ㄨ$畻鍏寮

鐢熶駭棰勭畻琛ㄨ$畻鍏寮忥細棰勮℃湡鏈浜ф垚鍝佸瓨璐=涓嬫湡閿鍞閲徝桝%錛 棰勮℃湡鍒濅駭鎴愬搧瀛樿揣=涓婃湡鏈熸湯浜ф垚鍝佸瓨璐с

鐢熶駭璁″垝棰勭畻鏄庣粏琛錛 1銆佹柊寤虹敓浜ц″垝琛錛岃緭鍏ュ唴瀹廣 2銆佹妸鏍囬樼敓浜ц″垝琛ㄦ墍鍦ㄥ崟鍏冩牸鍚堝苟灞呬腑錛屾妸鏂囧瓧璁句負榛戜綋錛16鍙楓 3銆佹妸棰勫畾宸ヤ綔鏁版墍鍦ㄨ屽悎騫跺乏瀵歸綈銆 4銆佹妸闇瑕佸悎騫剁殑鍗曞厓鏍煎悎騫訛紝杈撳叆鐢熶駭搴忓彿銆 5銆佺粰琛ㄦ牸娣誨姞鍏ㄩ儴杈規嗐

4銆佸皢瑕佹眰浜ゆ湡鍒嗚В鎴愬嚑閮ㄥ垎,鍖呮嫭姣忕嶉浂浠跺簲鍒頒綅鏃ユ湡,蹇呴』灝嗙敓浜ц繘搴︽帶鍒跺湪鍒頒綅鍏墮棿騫跺埗瀹氭瘡鏃ユ垨鑰呮瘡鍛ㄥ簲瀹屾垚涔嬩駭閲忋 榪欐槸閽堝瑰崟涓浠借㈠崟鐨勫仛娉曘傝偗瀹氭瘡鏈堜笉姝㈡帴涓寮犺㈠崟鍚с傛墍浠ュ仛娉曞氨鏄閲嶅嶄互涓婃祦紼,浣嗗繀欏葷粨鍚堟墍鏈夎㈠崟鍋氱敓浜ц″垝鐨勮皟鏁淬

『貳』 生產型企業怎麼做成本核算

生產型企業主要的成本核算有三種方法:

一、品種法

1、是產品成本計算中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一般運用於大量大批簡單生產(單步驟生產)的行業或企業,例如發電、自來水生產、原煤原油的開采等。

2、這類行業或企業的生產通常具有產品品種單一、封閉式生產、月末一般沒有或只有少量在產品存在的特點。

3、當期發生的生產費用總和就是該種完工產品的總成本,用磨塌總成本除以產量,就可以計算出產品的單位成本。

4、在簡單法下,生產中發生的一切費用都屬於直接費用,可以直接計入該種產品成本。

二、分批法:

1、分批法也稱定單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2、分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如重型機床、船舶、精密儀器和專用設備等。

3、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個生產周期(即從投產到完工的整個時期)作為成本計算期定期計算產品成本。

4、由於在未完工時沒有完工產品,完工後又沒有在產品,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不會同時並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三、逐步結轉分步法

1、逐步結轉分步法也稱順序結轉分步法,它是按照產品連續加工的先後順序,根據生產步攔游悉驟所匯集的成本,費用和產量記錄,計量自製半成品成本,自製半成品成本隨著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驟之間移動而順序結轉的一種方法。

2、成本計算期是每月的會計報告期;

3、連續式復雜生產下必然進行大批量生產,無法劃分生產周期,只能以每月作為成本計算期。

4、必須分步驟確定在產品成本,計算半成品成本和最終完工產品成本;

5、是否進行成本還原,要依成本結轉時採用的具體方法確定。

其它的輔助簡乎性方法有:

一、標准成本法:

1、標准成本是目標成本的一種,這種預計成本與目標管理的方法結合起來,就稱為目標成本。

2、在產品、勞務、工程項目等在生產經營活動前,根據預定的目標所預先制定的成本。

3、目標成本一般指單位成本而言,它一般有計劃成本、定額成本、標准成本和估計成本等,而標准成本相對來講是一種較科學的目標成本。

二、定額法:

1、定額法是指直接根據有關技術經濟定額來計算確定計劃指標的一種方法,故又稱直接計演算法。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企業生產、勞動、物資、成本、財務等計劃的編制。

2、成本計算對象是企業的完工產品或半成品。根據企業管理的要求,只計算完工產品成本或者同時計算半成品成本與完工產品成本。

2、定額法一般用於大批大量生產企業,只能按月進行成本計算。

3、產品實際成本是以定額成本為基礎,由定額成本、定額差異和定額變動三部分相加而組成。

4、每月的生產費用應分別定額成本、定額差異和定額變動三方面分配於完工產品和在產品。

『叄』 鎬庢牱鏍規嵁浜ч噺鏉ヨ$畻鍗曚綅浜哄伐鎴愭湰浠ュ強鍗曚綅鍒墮犺垂鐢

鐩鍓嶄篃閬囧埌綾諱技闂棰橈紝鏍規嵁鎴戠殑緇忛獙錛屾垜涔熷彂琛ㄤ竴涓嬫垜鐨勭洰鍓嶇殑瑙傜偣
棣栧厛鍚屾剰jennyfen2008 璇寸殑瑙傜偣錛屽仛濡備笅琛ュ厖錛岃吹鍏鍙哥敱鍘熸潵鐨勬墍鏈変駭鍝侀兘鎸夋爣鍑嗗伐鏃跺垎閰嶅埗閫犺垂鐢ㄤ漢宸ワ紝鍒扮幇鍦ㄨ佸規煇涓緋誨垪浜у搧鍗曠嫭鏍哥畻錛
棣栧厛紜瀹氬嚭榪欎釜緋誨垪浜у搧鐨勪漢宸ュ拰鍒墮犺垂鐢ㄥ湪鎬誨埗閫犺垂鐢ㄤ漢宸ョ殑姣斾緥錛屾湀緇堟牴鎹姝ゆ瘮渚嬬『瀹氭ょ郴鍒椾駭鍝佹葷殑鍒墮犺垂鐢ㄥ拰浜哄伐銆
鐒跺悗鏍規嵁jennyfen2008 鎵璇寸殑鍥哄畾璐圭敤鍜屽彉鍔ㄨ垂鐢ㄧ殑鐞嗚哄尯鍒嗚繖浜涜垂鐢錛
棣栧厛鏄鍦ㄤ繚璇佸彉鍔ㄦ垚鏈涓嶅彉鐨勬儏鍐典笅錛屼駭閲忓湪澶氬皯鏃訛紝鍗曚釜浜у搧鐨勫滻瀹氳垂鐢ㄧ殑鍗犳瘮鏈浣庛傦紙鍗充笉褰卞搷鍙樺姩璐圭敤鐨勬儏鍐典笅鐨勬渶澶т駭閲忥級銆
鎴栬呮槸鍦ㄤ駭閲忓氬皯鏃訛紝鍗曚釜浜у搧鐨勫滻瀹氳垂鐢ㄥ拰鍙樺姩璐圭敤涔嬪拰鏈浣庯紝榪欓噷闇瑕佷嬌鐢ㄤ竴浜涜儲綆″叕寮忓彲浠ヤ笂緗戞悳涓涓
綆楀嚭涓や釜閲忓彇澶х殑錛岃㈠崟涓嶈兘澶т簬姝ら噺錛岀瓑浜庢ゆ暟閲忔垚鏈鏈浣庯紝瓚婃帴榪戞ゆ暟閲忓彲浠ョ粰瀹㈡埛鐨勪紭鎯犺秺澶
鏈夌枏婕忕殑鍦版柟甯屾湜寰楀埌澶у剁殑鎸囨

『肆』 怎樣根據產量來計算單位人工成本以及單位製造費用

目前也遇到類似問題,根據我的經驗,我也發表一下我的目前的觀點
首先同意jennyfen2008 說的觀點,做如下補充,貴公司由原來的所有產品都按標准工時分配製造費用人工,到現在要對某個系列產品單獨核算,
首先確定出這個系列產品的人工和製造費用在總製造費用人工的比例,月終根據此比例確定此系列產品總的製造費用和人工。
然後根據jennyfen2008 所說的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的理論區分這些費用,
首先是在保證變動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產量在多少時,單個產品的固定費用的佔比最低。(即不影響變動費用的情況下的最大產量)。
或者是在產量多少時,單個產品的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之和最低,這里需要使用一些財管公式可以上網搜一下
算出兩個量取大的,訂單不能大於此量,等於此數量成本最低,越接近此數量可以給客戶的優惠越多
有疏漏的地方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伍』 生產企業成本核算的流程

生產企業成本核算的程序:

一、工作由誰做及怎麼做

1、現代大中型的生產企業一般都採用自動化管理,運用ERP(企業資源計劃的簡稱)進行成本核算,如庫房的領料、人力部門的考勤、車間的產量及廢品率等;運用財務軟體進行賬務處理,輸入記賬憑證、審核、記賬、結賬及出報表。

在車間專設成本核算員,負責輸入、收集及整理與生產產品有關的數據;在財務上專設成本會計,根據ERP系統調出列印的單據、成本核算員及人力部門提供的各種成本匯總表,輸入記賬憑證,進行賬務處理。

2、小型的生產企業目前一般還是採用手工處理,崗位設置不是非常明確、細致,可能會在車間的生產工人中指定一個人,負責收集領料單、工時產量記錄單等與產品成本有關的單據,待月中或月底送給會計,再由會計編制匯總表→編制記賬憑證進行賬務處理。

二、了解企業的產品

只有了解了行業及自己企業的工序(如做服裝,裁剪→縫制→熨燙)、生產工藝,及每一個產品的BOM(物料清單),才能真正做好產品的成本核算。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區分應計入產品成本的成本和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即對企業的各項支出、費用進行嚴格地審核和控制,並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來確定計入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產品成本的構成項目)。

(1)直接材料,是指為生產產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其中燃料、動力等佔用比重大時,也可單獨設置項目。另外如有自製半成品,一般也要單獨設置項目。

(2)直接人工,是指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費用。

(3)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各生產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各生產單位管理人員(如車間主任等)工資和福利費、折舊費、機物料消耗、辦公費、水電費、保險費等。

2、將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成本,區分為應當計入本月的產品成本與應當由其他月份產品負擔的成本。

主要注意類似預付保險費等費用,要按權責發生制攤銷。

3、將應計入本月產品的各項生產成本,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歸集和分配,計算出每種產品的成本。

如果同一車間同時生產多種產品時,能按產品區分的材料及人工費則分別核算;不能區分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可按各產品的定額消耗量等對材料進行分配,按定額工時等對人工費進行分配。

4、對於月末未全部完工的產品,要將該種產品的生產費用(月初在產品生產費用與本月生產費用之和),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計算出該種完工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企業應當根據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的大小、各項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額管理基礎的好壞等具體條件,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將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6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

(2)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

(3)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

(4)約當產量比例法;

其基本做法是:

第一步,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第二步,計算費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產品應分配的費用)

費用分配率(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成本)/(完工產品產量+月末在產品約當量 )

第三步,求出完工產品的成本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數量×費用分配率

第四步,求出在產品的成本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成本-完工產品成本

(5)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

(6)定額比例法。

『陸』 什麼是約當產量法它是怎樣分配計算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的

約當產量法是一種計算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的方法。

約當產量是將月末結存的在產品按照其完工程度折算成的產成品數量。計算出約當產量之後將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在產品約當產量之間按照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計算出產成品和在產品的成本。

分配計算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的步驟大致可分為四步:

1、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完工率=(上道工序累計單位產品定額工時+本道工序單位產品定額工時*50%)/單位產品定額工時

2、計算費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產品應分配的費用)

費用分配率=(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生產費用)/(完工產品產量+期末在產品約當量)

3、求出在產品的成本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

4、求出完工產品的成本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數量×費用分配率

(6)如何通過產量核算成本預算擴展閱讀:

以約當量計算分配費用時,關鍵問題在於在產品分項目的投料和加工程度怎麼確定。一般都按50%來計算,對一種產品來說既不以前面完工程度來計算,也不以最後面的完工程度來計算,而採用折中的辦法,那就是以50%以後多加工部分去彌補50%以前少加工的部分。

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予以確定。

加工程度的確定參考生產進度、工序等因素確定。當企業生產進度比較均衡,各道工序在產品加工數量相差很大時,全部在產品加工程度都可以按50%平均計算,否則,各道工序在產品的加工程度應按工序分別測定。

在分別工序測定在產品加工程度時,應根據它所經各工序的累計工時定額與完工產品工時定額的比例進行測算的。

『柒』 生產成本核算的方法是什麼

成本核算的意義在於: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及時提供成本信息;優化成本決策,確立目標成本;加強成本控制,促進成本責任制的鞏固和發展,增強企業活力。

以下8種簡單好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請收好~
移動加權平均法
存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 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舉例:在第一次發出時,期初是300件,2萬元;8日購入200件,2.2萬元;10日發出存貨400件。則加權平均單價為:4.2萬/500=84元。所以10日發出存貨成本為400*84=33600元。10日余額為100件,8400元。從10日到28日第二次發出做為一個「月」來計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額100件,8400元,入庫為20日購入300件,2.3萬,合計為400件,3.14萬。28日發出存貨200件。則加權平均單價為:3.14/400=78.5元。所以,28日發出成本為200*78.5=15700元。28日余額為200件,1.57元;30日購進200件,2.5萬。28日到31日為一個「月」計算,沒有發出。所以,31日余額為400件,金額為15700+25000=40700元。

總計,全月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的發出存貨成本為:33600+15700=49300元。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數量和本月全部進貨數量作為權數,取出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期初的進貨成本,計算出本月存貨平均單位成本,以此作為基礎算出本月的發出存貨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庫存實際成本。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權單價=(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舉例:如果期初有原材料單價5元,數量6個,一次購入原材料實際單價6元,數量5個,那麼當發出原材料時,我們算發出成本的單價則為:(5*6+5*6)/(5+6)=5.45元/個。
在全月平均法下,採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銷貨成本介於早期購貨成本與當期購貨成本之間。這種方法計算得到的銷售成本不易被操縱,因而被廣泛採用。
全月平均法作為一種平均價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價格波動趨勢的影響;存貨計價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內進行。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與現行成本相比畢竟物價是隨行就市的,有比較大的差異。
先進先出法
物料的最新發出(領用)以該物料(或該類物料)各批次入庫的時間先後決定其存貨發出計價基礎,越先入庫的越先發出。採用先進先出法時,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接近現行的市場價值。
舉例:
例一:假設庫存為零,1日購入A產品100個單價2元;3日購入A產品50個單價3元;5日銷售發出A產品50個,則發出單價為2元,成本為100元。先進先出法假設先入庫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庫存材料就是入庫的材料,因此發出材料按先入庫的材料的單位成本計算。
例二:對銷售而言,先獲得的存貨先銷售出去,使留下存貨的日期越來越近,存貨價值越接近重置價值。在物價上漲時,此法會導致較低的銷貨成本,較多的盈餘。
例如存貨情形如下;1、1月1日進貨10個每個5元,小計50元。2、4月1日進貨10個每個6元,小計60元。3、8月1日進貨10個每個7元,小計70元。4、12月1日進貨10個每個8元,小計80元。

假設在12月31日存貨數量為15個,則期末存貨價值為12月1日10個每個8元小計80元,8月1日5個每個7元小計35元,總計存貨價值為115元。

對電腦數據結構而言,稱為排序的數據進出方式,從一端進,從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隊一樣。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的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比較繁瑣,特別是對於存貨進出量頻繁的企業更是如此。同時,當物價上漲時,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後進先出法
與先進先出發正好相反。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期,使當期成本升高,利潤降低,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會計實務中實行穩健原則的方法之一。
區別:1、先進先出:發出存貨計價時,堅持先購進先發出的原則進行計價;2、後進先出:發出存貨計價時,堅持後購進先發出的原則進行計價。

上述兩種方法均指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而與存貨本身實際發出先後順序無關。
舉例:

2012年3月1日購買A產品3個,單價:8元/個;2012年3月5日購買A產品9個,單價:7元/個;2012年3月9日購買A產品2個,單價:10元/個;2012年3月發出A產品8個。
這發出的8個A產品計價分別為:(1)先進先出:3*8+5*7=59元;(2)後進先出:2*10+6*7=62元。
註:我國已不允許使用後進先出法進行後續計量。
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它是指對發出的存貨分別認定其單位成本和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要求具體存貨項目具有明顯的標志,而且數量不多、價值較大,如大件、貴重的物品。期末存貨的各種項目,分別確定每種物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然後相加各種存貨的成本,即為存貨期末全部的成本。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舉例:某工廠本月生產過程中領用A材料2000KG,經確認其中1000KG屬第一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5元;其中600KG屬第二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6元;其中400KG屬第三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8元。
本月發出A材料的成本計算如下:發出材料實際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優點: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准確。

缺點:實務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適用於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例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是指企業存貨的日常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聯系的紐帶,用來登記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月末,再通過對存貨成本差異的分攤,將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和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進行反映的一種核算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存貨品種繁多、收發頻繁的企業。
計劃成本法先要制定計劃價格,按計劃價格發出材料,然後分攤材料差異(成本會計,製造業)。
舉例:物品A,計劃成本120(暫估入賬),實際成本100,計劃和實際相差20(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計算方法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成本確有困難的企業。它是一種簡化的成本計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類)商品的綜合毛利率受影響的因素較多,計算結果往往不夠精確。在採用該法時,一般只在季度的頭兩個月使用,季末則必須用「加權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計算方法來計算和調整,以便在一個季度范圍內使商品銷售成本和期末結存商品金額符合實際。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毛利率)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舉例:某批發公司2018年4月初A類商品庫存50000元,本月購進5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111000元,發生的銷售退回和銷售折讓為1000元,上月該類商品的毛利率為20%,本月已銷售商品和庫存商品的成本計算如下:

本月銷售凈額=111000-1000=110000元銷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本月銷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庫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零售價法
零售價格法指按照存貨成本與零售價格的比率估計存貨成本的方法。
它在零售商企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後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的基礎上使用,也可結合成本與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運用。他的核心在於成本與零售價格比率的計算。它的一般在零售商和企業當中比較常見。例如像沃爾瑪,中百倉儲這樣的零售企業。
零售價格法用於零售商為主的企業,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等成本流動假定基礎上運用,也可結合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運用。在美國,零售價格法因公認會計原則和稅法均認可而得到廣泛應用。零售價格法的好處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盤存制下准備月度和季度報表所需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