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做好事業單位成本核算
擴展閱讀
潘多拉價格怎麼樣 2025-01-21 11:57:01
機械機架怎麼降成本 2025-01-21 11:56:12

如何做好事業單位成本核算

發布時間: 2024-05-04 02:09:42

成本核算應遵循的原則和要求有哪些

主要原則: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不應摻假,或人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 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及時性是強調信息取得的時間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及時地採取措施,改進工作。而這時的信息往往成為徒勞無用的資料。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於利潤的計算。

5.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即已計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應由以後各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主考試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生產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要按實際耗用數量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要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計算。雖然原材料、燃料、產成品的賬戶可按計劃成本(或定額成本、標准成本)加、減成本差異,以調整到實際成本。

7.一致性原則。成本核算所採用的方法,前後各期必須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資料有統一的口徑,前後連貫,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則。對於成本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作為重點,力求精確。而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瑣碎項目,則可以從簡處理。

核算方法:

1.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與資本支出、營業外支出的界限,產品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本期產品成本和下期產品成本的界限,不同產品成本的界限,在產品和產成品成本的界限等。

2、認真執行成本開支的有關法規規定,按成本開支范圍處理費用的列支。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和記錄、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制定工時、材料的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制度;制訂內部結算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

4.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成本計算對象、費用的歸集與計入產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計算期、產品成本在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劃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還有分類法、定額法等多種。

(1)如何做好事業單位成本核算擴展閱讀:

核算問題:

1、成本會計最核心的是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的作業,了解車間最新的生產情況,月底通過編製成本核算報表將財務與業務結合,及時地分析每個月的成本波動,坐在辦公室每天進行核算去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2、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

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

二是計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財務部門的評價和時間的驗證,還需要生產、技術等部門的評價,讓生產等部門對自己計算出的結果做個論證等,是有必要的。

有時僅靠財務部門自己檢查有時難以發現問題的。(注意:實際中,財務部門和其它部門檢查的角度或指標多有不同,這好許是易產生差異的原因)

3、成本會計實務可以接受成本會計理論的指引,但要突破相關理論的束縛,不要局限在成本會計理論的框框裡面。

最好的成本會計核算和管理體系就是最貼近企業生產流程的核算體系,這樣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產管理特點,每一個企業的生產特點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層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關注點。

所以在確定整體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體系要有一定的可變性,關鍵的要在成本理論的指導下解決管理層關心的問題,將業務和財務相結合。

4、現行的所得稅法是重損益而輕資產,即對期間損益作了大量詳細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規定而對資產價值及生產成本的計量卻缺乏相應的規定。

可是資產最終會通過折舊、攤銷、銷售等方式轉化為期間費用,現 在的資產價值即是今後的期間費用的來源和依據,成文法中法無禁止即為合法,稅法既然沒有對相關的資產計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規定。

那麼會計功夫的深淺就會決定今後期間費用的多少,而會計本身就是介於藝術和科學之間的一門學科,它離不開估計、判斷並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會計魔術,這為企業納稅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

因此現行稅法重損益而輕資產計量的做法無異於開門閉窗。這也為在成本核算這方面提供了足夠的籌劃空間。

參考資料:網路---成本核算

❷ 如何加強事業單位會計成本核算

(一)增強成本核算意識,提高成本核算水平

財務管理人員是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工作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還有職業技能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有著直接的影響。為此行政事業單位應該盡快的提高本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對單位內成本的核對工作的重視,以及加強他們對於核算工作的維護意識。為了更好的開展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促進成本核算的發展,應定期開展針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自覺性、業務水平和財務管理技能,全面的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知識體系,更新他們的專業知識,增強他們的崗位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另外,為了更好的提高財務管理人員對成本核算的積極性、主動性,應當把日常工作的業績考核加入單位內的考核體系中去,更好的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良好發展。

(二)做好成本核算基礎工作

行政事業單位要想管理好單位內的成本核算工作,應當建立健全單位的全額管理制度,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對單位的所有費用支出做到嚴密的控制,把各項支出費用、資金使用、以及設備使用情況定額制定出來,對超支的原因進行登記,分析原因,盡可能的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對成本實行最大化的利用。財產物資的管理應當詳細完善,所有的財產物資都要進行登記,建立健全各項原始的記錄,保證登記固定資產的工作落實到位,利用創設固定資產卡片和明細賬,對財產物資嚴格的管理,清楚所有財產物資的去向。

(三)改革核算評價及核算指標體系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中,反映所有者權益類的會計科目逐漸的取代了從前只體現了資金來源,弱化資本所有權的基金類的科目,行政事業單位正在構建以利潤為主的業績考核體系。由於企業化運作的開展,行政事業單位的核算歸入了企業財務的范圍,像企業一樣,真正的計算盈虧,向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方向走去,呈現出了企業化的趨勢。在深入改革之前,雖然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仍是財政撥款,但是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將從以前主要體現政府權益轉為強化自身的財務責任上。

(四)完善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

固定資產核算方法的調整是重中之重。我國法律規定,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的采購應當增加兩個會計科目:固定資產、固定基金。同時將單位所購置的固定資產全額在事業支出賬戶中詳細的加以記錄。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向企業借鑒固定資產核算制度成功的經驗,從而防止出現事業支出失調,不能保證事業支出真實性和可比性的情況。調整固定基金從計提折舊來實現,將會計分錄改為:「借――「固定基金」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貸――累計折舊。這樣做更直觀的表現出固定資產的原凈值,可以避免出現虛增凈資產問題。

❸ 企業應做好哪些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主要有:

1、正確劃分各種成本、費用的界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正確劃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第二,正確劃分生產費用沖仿和期間費用的界限;

第三,正確劃分各月份的費用界限;

第四,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

第五,正確劃分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費用界限。

2、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項基礎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散埋纖

第一,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制度;

第二,建立健全計量、驗收、領用、盤存制度;

第三,建立健全定額管理制度;

最後,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的方法。

❹ 如何做好企業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由成本控制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在生產耗費發生以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採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
一、
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目標成本管理
目標成本法是一種以市場為主、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在產品規劃、設計階段就著手努力,運用價值工程,進行功能成本分析,達到不斷降低成本,增強競爭能力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
目標成本是在產品生產准備前下達給技術、生產等職能部門的產品成本控制目標,即產品在市場上可能接受的銷售價格減去合理利潤和稅金後所能允許發生成本的最大限額。目標成本計演算法的思路是建立一種通過具有競爭性的市場價格的估算而得出的目標成本,以便使人們從期望的競爭狀態回到能保證目標利潤
實現的經營成本和生產效率上來。目標成本計演算法通常以顧客願意支付的價格為基礎確定產品或勞務的成本計算方法。目標成本計算應以顧客為導向,它以顧客認可的價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作為出發點。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目標成本計算又稱為「價格驅動成本計算」,它與傳統的「成本加成計算價格」相對應。
目標成本計算始於對產品價格的計算。產品價格綜合考慮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產品的功能、性質及市場競爭力。目標成本管理的關鍵在於確定目標成本,成本預測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①扣除法。首先確定企業的目標利潤,然後再從產品銷售價格中扣除應繳納的產品銷售稅金和本單位目標利潤,其餘額就是需要努力實現的目標成本。
②經驗估演算法,也叫調查研究法。它是對同樣產品,採取同行業先進企業以及本企業的歷史先進水平或上年度的實際成本,結合在計劃期內各種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根據預測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及其保證程度,估算出產品目標成本。
③高低點法。根據成本習性將企業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用一定時期歷史資料的最高業務量與最低業務量的總成本之差與兩者業務量之差進行對比,先求出單位變動成本,然後再求得固定成本總額的方法。④回歸分析法。根據過去若干期的成本資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出回歸直線,確定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然後再講行成本預測.
目標成本法的執行,與產品生命周期密切相關,特別是在產品規劃、設計、生產階段,目標成本法的作用更加明顯。具體包括下面幾步:
第一,產品規劃階段。由企業產品開發委員會對市場的產品需求狀況和消費傾向等問題進行調研。
第二,產品設計階段。在此階段,目標成本法強調價值工程法的運用。根據產品規劃書,設計出產品原型。結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標分解到各個產品構件上。
第三,試生產階段。在試生產階段一旦發現產品成本超過目標成本要求,就得重新返回設計階段,運用價值工程進行再次改進。只有在目標成本達到的前提下,才能進入最後的生產。
最後,生產階段。進人生產階段後,目標成本法轉向成本維持,保證正常的生產條件,維持既定的水平成本。
(二)作業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法又叫作業成本計演算法或作業量基準成本計算方法,是以作業為核心,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將耗用的資源成本准確地計入作業,然後選擇成本動因,將所有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計算對象(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三)責任成本控制
責任成本是指特定的責任中心(如某一部門、單位或個人)在其所承擔的責任范圍內所發生的各種耗費。從實質上來說,責任成本制度是企業內部的一種管理制度。具體說,就是要按照企業生產經營組織系統,建立責任成本中心,按成本責任的歸屬進行成本信息的歸集、控制和考核,從而將經濟責任落實到各部門、各單位和具體執行人。責任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建立責任中心。實行責任成本制度,要求企業根據其組織結構特點按照分工明確、權責分明、業績易辨的原則,合理劃分責任中心。責任中心可從不同角度劃分,西方責任會計中劃分的責任單位主要是利潤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資中心。我國責任會計理論對責任單位也有不同的劃分形式,從責任會計核算與控制內容劃分,可將責任單位分為成本費用責任單位、利潤責任單位、成本資金責任單位和收入資金佔用單位。
(2)建立內部結算制度。內部結算是指在企業內部模擬銀行結算方式,對各責任單位的經濟事項運用貨幣形式進行交換的管理方式。建立這種制度的目的,是為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之間轉移產品或勞務確定合理的內部價格,為各責任中心考核提供依據。建立內部結算制度的關鍵是制定內部結算價格和選擇內部結算方式。
(3)編制責任預算。責任預算是企業總預算在各個責任中心進行合理劃分而編制的預算。作為責任會計的重要環節,責任預算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控制企業及各責任單位活動的標准,是考評各責任單位業績的依據,也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手段。
(4)進行責任控制。責任控制是責任會計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以各責任單位的責任指標為基礎,以責任預算為依據,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收入、成本、利潤、資金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控制。各責任中心應實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各責任中心也應加強自我控制。
(5)建立健全責任成本核算制度。為了及時報告責任中心責任預算的執行情況,分析實際與預算的差異,企業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責任成本核算制度。
(6)進行責任考核。可以根據責任中心的業績報告,分析與其責任預算的差異,並查明原因,實行獎懲。通過評價和考核,可以總結成功的經驗,查找存在的缺陷,為下一期預算編制提供參考資料。責任成本考核應公平合理,不但能激勵各責任中心的積極性,也能通過適當的懲罰約束和控制不當行為,以實現責任中心權責利的統一。
(四)標准成本控制
標准成本法亦稱標准成本系統、標准成本會計,是指圍繞標准成本的相關指標而設計的,將成本的前饋控制、反饋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成本控制系統[150]。標准成本系統最初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隨著其內容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被西方國家廣為採用,目前已成為企業Et常成本管理中應用最為普遍和有效的一種控制手段。
標准成本具有以下特點:以產品成本為對象,融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為一體,突出成本控制在系統中的核心地位;成本差異揭示及時,按管理區域分類計算、分析和控制各種差異,責任分明;不強調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反映成本差異旨在改進管理,降低消耗。
一個完整的標准成本系統,主要有標准成本的制訂、成本差異的計算與分析和成本差異的處理三部分組成。實施標准成本系統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①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結合生產特點制定成本中心;
②正確制定單位產品標准成本(成本標准);
③揭示實際消耗與成本標準的差異;
④根據實際產量和成本標准計算產品的標准成本;
⑤積累實際成本資料並認真匯總計算實際成本;
⑥通過標准成本和實際成本的比較,算出標准成本的差異,分析成本差異的原因;
⑦進行標准成本及成本差異的賬務處理(納入會計簿記體系的單位才有);
⑧向成本負責人提供成本控制報告,評價考核各責任部門、人員的業績。
二、
成本控制的步驟
雖然控制對象各有不同,控制工作的要求也各不一樣,但控制工作的過程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分為四個步驟:
(1)確定控制標准,即確定評定工作績效的尺度。管理者應以計劃為基礎,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標准。
(2)衡量工作成效,即通過管理信息系統採集實際工作的數據(與已制定的控制標准中所對應的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實際情況。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獲取信息的質量問題,做到信息的准確性、及時性、可靠性、適用性。
(3)分析衡量的結果,即將實際工作結果與標准進行對照,找出偏差並分析其發生的原因,為進一步採取管理行動作好准備。這是控制中最需理智分析的環節,是否要進一步採取管理行動就取決於此。若分析結果表明沒有偏差或只存在「健康」的正偏差,那麼控制人員就不必再進行下一步,控制也就到此為止了。
(4)採取管理行動,糾正偏差。糾正偏差的方法不外乎兩種:要麼改進工作績效,要麼修訂標准。
三、
成本控制的原則
(一)經濟原則
經濟原則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發生的成本,不應超過因缺少控制而喪失的收益。
1.實用性: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糾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實用性;——成本控制系統應能揭示何處發生了失誤,誰應對失誤負責,並能確保採取糾正措施。
2.例外管理:對正常成本費用支出可以從簡控制,而格外關注各種例外情況;
3.重要性:對成本細微尾數、數額很小的費用項目和無關大局的事項可以從略;
4.靈活性:成本控制系統應具有靈活性。面對出現的預見不到的情況,控制系統仍能發揮作用。
(二)因地制宜原則
成本控制系統必須個別設計,要適合特定企業的特點、適合特定部門的要求、適合職務與崗位責任要求、適合成本項目的特點。
(三)全員參加原則
有效控製成本的關鍵,是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四)領導推動原則
成本控制涉及全體員工,並且不是一件令人歡迎的事情,必須由最高當局來推動。

❺ 企業成本如何核算

成本核算方法大致分為以下五種,望採納!
一、分步法
1.定義
以產品生產階段、「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樣是廣義的,在實際工作中有豐富的、靈活多樣的具體內涵和應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定義為下列「步」含義:部門——即計算考核「部門成本」、車間、工序、特定的生產、加工階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況的隨意組合。
3.計算方法及要點
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體計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它按照生產加工階段、步驟計算成本所導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計算流程、方法和含義,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點:按照「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產品、期末在產品,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產費用。
4.適用范圍:大批大量多步驟多階段生產的企業;管理上要求按照生產階段、步驟、車間計算成本;冶金、紡織、造紙企業、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產的企業等。
二、分類法
1.定義
以「產品類」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類法的成本對象為產品「類」,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定義為:產品自然類別、管理需要的產品類別。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分類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點,可概括如下:以「產品類」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成本計算單;「產品類」的成本計算方法同於「品種」;某「類產品」的成本計算出來後,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體品種,以計算品種的成本;類中選定某產品為「標准產品」;定義其他產品與標准產品的換算系統;按照換算系統之比例將「類產品」的成本分解計算到具體品種產品的成本。
4.適用范圍
分類法適合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的企業。
三、分批法
1.定義
以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產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種很廣義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有「批號」、「批次」的定義。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確定成本對象:產品品種、存貨核算中分批實際計價法下的「批」、生產批次、制葯等企業的產品「批號」、客戶訂單——即按照客戶訂單計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業需要並自定義的「批」。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批號」、「批次」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 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若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在產品間分配採用定額法。
4.適用范圍
單件、小批生產企業、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的企業——因而也稱「訂單法」
四、品種法
1.定義
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為:產品品種。實際工作中,可以將「品種法」之下的成本對象變通應用為:產品類別、 產品品種、產品品種規格。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
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以「品種」為主要對象進行成本分析。
4.適用范圍
品種法適合於大批大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業、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終產品的企業。
五、ABC成本法
從70年代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研究作業成本法(ABC法),現在,已經被很多國家採用。輝勤財務:它是一種將製造費用等間接費用不按傳統的(以車間為費用歸集和分配對象)方法,而是以「作業」為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夠更加合理地分配間接費用,使成本的計算更加合理。由於它只是間接費用的一種分配方法,因此,企業實際上還要結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成本核算方法
常見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分步成本法和訂單成本法。

❻ 企業應做好哪些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1)正確劃分各種成本、費用的界限
進行成本核算的關鍵是正確劃分各種成本、費用的界限。為了正確地核算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正確地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企業必須正確地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成本、費用界限。
(1)正確劃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企業發生的經營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其支出的用途也不盡相同,而不同用途的支出.其列支的項目也有所不同。要想正確地計算產品的成本,首先就要分清哪些支出可以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哪些支出不可以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即企業應嚴格區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資本性支出應分期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不應在發生當期直接計入產品成本;收益性支出則應直接計入當期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
(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的界限
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各種支出,其用途是不同的。根據支出用途的不同,有些作為生產費用可以計入產品成本,有些作為期間費用則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用於產品生產的耗費形成產品成本,並在產品銷售後作為產品銷售成本計入企業損益,但是由於當月投產的產品不一定當月完工,當月完工的產品也不一定當月銷售,因而當月的生產費用往往不是計人當月損益的產品銷售成本。而當月發生的產品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則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因此,為了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正確計算企業各期損益,必須正確地劃分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的界限。
(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費用界限
為了按月分析和考核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和結果,如實反映企業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在進行產品成本核算時還必須正確地劃分各月份的費用界限。本月發生的成本費用,都應該在本月全部入賬,不得延至下月入賬。更重要的是,應該貫徹權責發生制原則,正確地核算待攤費用與預提費用。為了簡化核算工作,對於金額較小的待攤或預提費用.按照重要性原則,可以不作為待攤或預提費用處理,而在發生當月計入產品成本。
(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
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不止一種,為了滿足企業成本考核和成本管理的要求,應該分別計算各種產品的成本。因此,對於計入本月產品成本的各項費用,應該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屬於某種產品單獨發生、能夠直接計入該種產品成本的費用,應該直接計入該種產品成本;屬於幾種產品共同發生、不能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的費用,則應該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分別計入這幾種產品的成本。
(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費用界限
在月末計算完工產品成本時,如果某種產品已經全部完工,則已歸屬到該種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之和,即為該種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如果某種產品都未完工,則已歸屬到該種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之和,即為該種產品的月末在產品成本;如果某種產品月末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則應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將已歸屬到該種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分別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
2)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項基礎工作
(1)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制度
原始記錄是企業最初記載各項經濟業務實際情況的書面憑證。它是進行各項核算的前提條件,是編制費用預算、嚴格控製成本費用支出的重要依據。為了准確地進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耗費、在產品和半成品的內部轉移以及產品質量的檢驗結果等,都應作出真實的記錄。企業設置原始記錄應該根據企業的生產類型、生產規模和管理要求而定,既要全面地對企業各項經濟活動設置必要的原始記錄,又要注意簡便易行。
(2)建立健全計量、驗收、領用、盤存制度
成本核算必須以實物計量為基礎,嚴格執行對各種財產物資的計量制度。如果財產物資的收發沒有很好地計量、驗收,必然導致財產物資的變動、結存等缺乏客觀的依據。此外,入庫的財產物資為了保證領、退數額准確無誤,還必須及時辦妥領、退料憑證手續,以保證成本核算中材料費用的相對准確。
(3)建立健全定額管理制度
定額是企業在一定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條件下,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耗費以及佔用的數量所制定的消耗標准和應達到的要求。制定各項消耗定額,既是編製成本計劃的依據,又是審核、控制生產費用的重要依據。在制定定額後,為了保持其科學性和先進性,還必須根據生產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行不斷的修訂,使其為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提供客觀依據。
(4)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的方法
企業擁有的財產物資,有很大一部分要投入生產,它們的價值會隨著生產過程的進行而轉移到產品成本中去。因此,這些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的方法會直接影響產品成本的計算。企業財產物資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原值的計算方法、折舊的計提方法;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劃分標准;材料成本的組成內容、材料按照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時發出材料單位成本的計算方法、材料按照計劃成本核算時材料成本差異率的種類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價值的攤銷方法、攤銷期限的確定等;為了正確計算成本,對於各種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的結轉,應嚴格執行國家的統一規定。方法一經確定,應保持相對穩定,不得隨意改變。

❼ 事業單位成本核算方法

事業單位成本計算程序如下:

1. 確定成本計算對象。事業單位業務和經營活動內容廣泛,成本計算對象也是多種多樣,可以是生產的產品、研究的課題、服務的項目、專項工程或工作。例如,科學事業單位可以以研究室、業務部或課題組為成本核算單位,也可以以科研課題、項目、產品等為成本核算對象。

2. 劃分成本項目。成本項目是指對成本費用按照用途進行的分類。事業單位成本項目包括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中的相關費用,如工資、津貼補貼、辦公費、水電費、設備購置費等。

3. 確定成本計算期。成本計算期是指成本計算的起止日期。事業單位的成本計算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通常情況下,產品成本計算以月為成本計算期,課題研究一般以課題周期為成本計算期,跨年度的課題分年度計算,課題結束計算全部成本。

4. 成本歸集與分配。成本費用歸集分配的基本原則是,直接費用直接計入成本計算對象,間接費用按照一定標准分配計入成本計算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