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財務如何給全公司用實例講成本
擴展閱讀
持股成本為什麼負數 2025-01-20 16:32:51
行政處罰廣告費用怎麼算 2025-01-20 16:27:19

財務如何給全公司用實例講成本

發布時間: 2024-05-25 09:31:56

『壹』 企業成本核算方法

現在我給你介紹一下工業企業成本核算的方法:企業產品成本的核算方法採用製造成本法。即: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所有費用分為製造費用和期間費用,將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將期間費用在發生的會計期間內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無論什麼工業企業、生產什麼類型的產品,也不論管理要求如何,最終都必須按照產品品種算出產品成本。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一般、最起碼的要求,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訂單生產,可使用分批法。同時因小企業一般不對外籌集資金,不向公共部門報送報表,所執行的也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企業會計制度》或《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的是參照稅法規定的一種四不像的盡量能起到一些避稅效果的會計政策。相關科目設置及核算思路 1. 不再分別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科目,將其合並為一個生產成本科目,不按產品設明細帳,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燃料動力)、製造費用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因為一般中小企業經營范圍有限,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歸屬到具體產品外,其它項目並不能歸屬到具體產品,核算到產品沒有實際意義。但當所用原料及所產產品區別較大,可以按產品設明細帳;也可不設,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謂的以表代帳。2. 因中小企業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製造費用科目不按車間設明細帳,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同時因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多參加生產管理,對這種由管理人員參與且發生不會太多、金額不會太大的與生產有關的差旅費、辦公費沒必要再設製造費用-辦公旨同。差旅費什麼的二類科目。而是直接記入管理費用。製造費用月底不先進行分配,而是轉到生產成本科目後統一分配。3. 原材料范圍。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為原材料,這樣即能減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可起到一點避稅作用。4. 對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5. 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6. 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製半成品科目。否則不設。7. 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余額即為其成本(分配方法見下)。8. 不設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記入製造費用---機物料或修理費明細科目,同時設備查帳以備管理需要;若需要設,亦採用一次攤銷法,入帳同時即進行分配。9. 關於折舊,建議按稅法規定的年限計算,可省去納稅調整的辛苦。稅法沒有明確規定的,再參考財務制度的規定。10. 對於在產品構成中所佔比重較小且數量眾多的存貨建議採用實地盤存制計算每月實際消耗量。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資料的取得 (一)、日常1、成本計算離不開倉庫和車間等單據的傳遞、歸集、整理等,這就需要企業起碼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如庫房管理制度,生產2、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記錄、生產通知單、領料單、入庫單等資料要及時轉交會計部門。3、.日常發生的與生產有關的費用歸入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科目。(二)月底1.計提折舊, 結轉製造費用科目到生產成本科目。2.取得原材料庫月報表,先比對已入財務帳原材料與庫房所報購入數量是否有出入,若有應屬發票未到者,要估價入帳。原材料發出採用加權平均法。3.取得工資相關資料,計提工資及福利費。4.由生產車間相關部門提供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費用分配方法 (一)、原則: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業自身的生產技術條件,要能體現受益原則。2. 分配標準的選擇原則強調所選擇的標准與待分配的費用之間有一定聯系,並且容易取得。3.能分清受益對象的直接記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標准記入。(二)、1、能直接歸屬到某產品的原材料等大項費用直接歸入相應產品。2、其它成本費用一律採用產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產品的產值占總產值的比例進行分配,在產品按約當產量計算產值參與分配。 六、個人對此法的評價 1. 核算基本准確,能滿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夠精確。2. 產品約當產量估計不夠准確,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沒法。3. 產值比例法未見哪本會計著作上有記載,感覺沒有理論依據,適用范圍也不太廣,主要適用於已做過詳細成本核算、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業。不過我認為其有一定的科學性,雖然其同工時比例法、工資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樣,效果卻相近。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正常性停工與非正常停工 2. 委託加工問題(互相多重委託) 3. 生產研發耗用問題 4. 試生產階段無產品產出耗用問題 成本核算的幾個相關問題 1、成本會計最核心的是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的作業,了解車間最新的生產情況,月底通過編製成本核算報表將財務與業務結合,及時地分析每個月的成本波動,坐在辦公室每天進行核算去沒有什麼實際意義。2、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二是計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財務部門的自我評價和時間的驗證,還需要生產、技術等部門的評價,讓生產等部門對自己計算出的結果做個論證等,是有必要的。有時僅靠財務部門自己檢查有時難以發現問題的。(注意:實際中,財務部門和其它部門檢查的角度或指標多有不同,這好許是易產生差異的原因)3、成本會計實務可以接受成本會計理論的指引,但要突破相關理論的束縛,不要局限在成本會計理論的框框裡面,最好的成本會計核算和管理體系就是最貼近企業生產流程的核算體系,這樣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產管理特點,每一個企業的生產特點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層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關注點,所以在確定整體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體系要有一定的可變性,關鍵的要在成本理論的指導下解決管理層關心的問題,將業務和財務相結合。4、正如中國會計視野網友qiqiaoao所說,我國現行的所得稅法是重損益而輕資產,即對期間損益作了大量詳細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規定而對資產價值及生產成本的計量卻缺乏相應的規定。可是資產最終會通過折舊、攤銷、銷售等方式轉化為期間費用,現在的資產價值即是今後的期間費用的來源和依據,在我國的成文法中法無禁止即為合法,稅法既然沒有對相關的資產計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規定,那麼會計功夫的深淺就會決定今後期間費用的多少,而會計本身就是介於藝術和科學之間的一門學科,它離不開估計、判斷並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會計魔術,這為企業納稅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因此現行稅法重損益而輕資產計量的做法無異於開門閉窗。這也為在成本核算這方面提供了足夠的籌劃空間。 5、電算化對成本核算的促進 1、成本會計最核心的是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的作業,了解車間最新的生產情況,月底通過編製成本核算報表將財務與業務結合,及時地分析每個月的成本波動,坐在辦公室每天進行核算去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2、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二是計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財務部門的自我評價和時間的驗證,還需要生產、技術等部門的評價,讓生產等部門對自己計算出的結果做個論證等,是有必要的。有時僅靠財務部門自己檢查有時難以發現問題的。(注意:實際中,財務部門和其它部門檢查的角度或指標多有不同,這好許是易產生差異的原因) 3、成本會計實務可以接受成本會計理論的指引,但要突破相關理論的束縛,不要局限在成本會計理論的框框裡面,最好的成本會計核算和管理體系就是最貼近企業生產流程的核算體系,這樣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產管理特點,每一個企業的生產特點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層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關注點,所以在確定整體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體系要有一定的可變性,關鍵的要在成本理論的指導下解決管理層關心的問題,將業務和財務相結合

『貳』 企業成本會計案例分析,越詳細越好!特別是第2問,不知怎麼算

1、 固定成本:折舊 22000其他固定費用 36000銷售人員傭金 20000管理費用 15000保險 1000利息費用 20000職工薪酬 14000
變動成本:奶油 14000巧克力 80000直接人工 50000錫紙 10000包裝紙 12000
半變動成本:電費 20000
2、 總固定成本:22000+ 36000+20000+15000+1000+20000+14000+20000*30%=134000
總變動成本:14000+80000+50000+10000+12000+20000*70%=180000
每塊巧克力的變動成本:180000/200000=0.9
3計算長城公司的盈虧平衡點;
盈虧平衡點銷售量:134000/(3-0.9)= 63810塊
盈虧平衡點銷售額:134000/(3-0.9)*3=191429元
4計算安全邊際額
200000*3-191429=408571
5計算現有銷量下的利潤。
200000*(3-0.9)-134000=286000

『叄』 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萬科+王文金)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演講嘉賓:萬科財務負責人:王文金 --2003 年11 月於建設部主辦之全國培訓會議 你們好,很榮幸在建設部舉行的研討會上,與各位一起共同探討一些成本管理與其信息化管理的問題。我所講的僅代表一家之言,來源於工作中的認識與思考,與各地實際情況可能有不一致的地方,歡迎大家共同研討。我所講的成本管理基本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萬科成本管理的實踐。萬科這些年來,我們現在是按照哪種方式做成本管理的工作,然後我們有那樣的思考與觀點。 第二部分房地產成本核算,包括核算方法。 第三部分房地產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萬科在成本信息化管理一些具體做法,及萬科房地產成本管理軟體(的應用)。 第四部分房地產成本管理的幾個個人觀點。 大致上就是以上幾部分,下面(針對四部分內容與各位)具體談一談(個人的一些總結與思考) 1 萬科成本管理的實踐 1.1 萬科的發展與財務管理部介紹 1.1.1 萬科在房地產的發展 我覺得在進行談萬科成本管理的實踐之前,應該向各位介紹萬科,因為在座的各位有的可能對萬科比較熟悉,也有的並不太熟悉。萬科 1984 年成立於深圳,主要業務是經營錄像器材,屬於一個貿易型的企業;1988 年公開發行股票, 1990 年深交所上市,1991 年將公司上市募集的資金2200 萬元,以破釜沉舟的決心投標一塊地,由此邁開了房地產業務的步伐。現在萬科在深交所擁有A 股,還有B 股;在全國15 個城市開發房地產,遍布東北(沈陽、長春、大連、鞍山),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武漢,「珠三角」深圳、廣州、佛山與中山等城市;以住宅開發為主,主要在城區,更多的是在城鄉結合處進行開發;累計竣 1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工700 萬平米,目前年開發量150 萬平米,如果談到市場佔有率,從銷售額佔全國的比例看,大約是 1%; 目前總資產為 110 億元人民幣,凈資產為 45 億元人民幣。以下介紹本人所從事的部門、部門的職能、做些什麼事情,以及引發的一些思考、還有背景的介紹。我本人是在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萬科總部財務管理部工作,從1993 年任職到現在,我們部門有哪些職責呢? 1.1.2 萬科財務管理部的架構介紹 1. 財務會計組,主要負責財務會計核算與其他核算,是財務人員的基本職能; 2. 管理會計組,主要負責公司的經營計劃、項目論證與制度建設等; 3. 綜合稅務組,負責稅務事項與研究等工作; 4. 成本審算中心,負責對接集團范圍成本管理事項,做一些宏觀綜合分析工作,但大量的成本工作還是在一線公司來完成;集團(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規范、指導、監督與資源調動性的工作,由於處在宏觀、集團總體層面看,思考性的東西相對要多一點,具體的事情比如結算技巧、評標技巧與定標的一些工作,在這次研討會上我就不說了。 還有就是IT 技術中心也安排在財務管理部架構范圍之內,是部門的一個重要組成。財務管理部分為工程造價、計算機與會計三大專業,我們財務部對於這三大塊基本上是(這樣安排的)。財務部對各分公司的成本管理業務起指導作用。 1.2 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取決於企業的競爭價值。全球有一個著名競爭學大師邁克爾波特,他來自哈佛,寫過一本書在國內很有賣點叫《新競爭論》,大家可以買一本來讀一讀、看一看,我覺得挺好。他在書中將企業的競爭策略分為三種: 1. 成本領導策略,以產品成本領先策略為第一類策略 2. 產品差異化策略:即避開競爭策略,做細分市場,不介入主流市場的競爭,這樣的話,成本空間要求不是那麼的嚴格。 3. 重點集中策略:這種策略主要是:集中資源領域發展,在這個方面將技術優勢提拔得很高,把品牌形象塑造得很高很高,這就是第三種競爭策略。 2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這三種競爭策略,由企業根據自己的產品和願景來選擇:企業是想做成什麼樣的,是做成大的還是小的?如果是做成小的可以選擇產品差異化策略,如果是大的,沒有成本優勢的話,很難做大的。就是說,如果一個企業是大企業的話,他必定具有某種的成本優勢,這就是一個我個人(對競爭策略)的觀點與認識。一個企業要做大,一定有他自己成本管理的優勢;如果沒有成本管理優勢的企業,很難在同行業裡面做大的。我們說加強成本管理的目的不僅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幫助我們獲得什麼呢?創造更多一點的利潤?更重要在於: 1. 成本管理的目的不僅在於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為了建立和保持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 2. 企業必須探求提高(或不損壞)其競爭地位的成本降低途徑。 3. 建立和保護企業長期的競爭優勢,就是說企業在市場生存必須具有的優勢,否則將被人打倒。 從這個角度看,那麼我們企業就要不斷地來探討與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其實,是你始終一貫地認為,而不是說我今天將成本管理搞好了,按照這個做下去,就一勞永逸了,明天就不用再進行提高了。我們認為這樣做不符合發展需要,成本管理需要不懈的努力、不斷的堅持。 可以舉一些成本領導策略型的企業例子,例如DELL 電腦就是一個很典型成本策略型的企業,其建立網上訂購電腦的直銷方式,使得產品的生產更加有序,節約了大量的營銷費用,降低大量的庫存成本,因而獲得一種很好的(成本)優勢。在電腦市場中,十年前很多的品牌到現在衰落了很多,比如 1993、1994 年的 ASP 失去了蹤影、IBM 幾乎沒有了台式電腦,COMPAQ 被 HP 合並,反而 DELL 企業在中國越做越大,其中成本優勢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目前萬科用的伺服器、電腦大多是DELL 的。 又如沃爾瑪連鎖超市打著「天天平價」的口號,以平價銷售商品。其背後具有一個強大的成本管理系統,依靠全球衛星通訊技術,補貨、進貨很准確,大批量的進貨,使其具有超強的全球采購議價能力。其「天天平價」的模式不是說做就能做到的,需要強大的支持平台, 依靠「天天平價」的沃爾瑪就是這樣做成了世界最大企業。 格蘭仕大批量銷售微波爐,可以說是一個重點集中策略的企業,它做得非 3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常好,只做微波爐產品其他的什麼也不做,採用貼牌生產的方式,將微波爐的(銷售量)佔到了全球的百分之幾十,形成強大的規模經濟,價格一降再降,到現在很多的微波爐生產廠家不敢進(入這個行業),因為進去了達不到規模經濟,將被吃掉,最近三洋將微波爐生產線買掉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對於房地產企業,我想如果是一種短期經營,做完一個項目就撤銷,那就可以對成本管理短視一些;如果想長期立足於生存,那麼就必須搞明白、弄清楚如何去搞成本管理。搞成本管理是否就是力圖省錢,表象大都是這樣,但實質不全是,因為光靠省錢,省不出成本管理優勢來,成本優勢的獲得需要依靠對應於業務運作的成本模式的建立,正如上面所舉的 DELL\WALMART 等,今天我們重點切磋的就是房地產企業的成本管理模式。 1.2.1 成本的基本認識 一. 成本的定義 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更多的是從事財務的,財務人員比預算人員對這個更為熟悉,不過也要進一步加深理解。從成本書中知道,「成本是企業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為取得收入而發生的需要補償和可以控制的各種耗費。」我覺得這概念提煉得很准確: 1. 成本是生產過程中所有發生的各種耗費之和。 你不能僅僅將成本看成一種耗費,將某個環節的成本看作就是整個(商品的)成本,這是不對的。你必須將各種的耗費加到一起,而且這些耗費是生產過程發生中的。比如我所交的稅是不是成本范圍?很多人喜歡將稅收放到完全成本中去,我覺得這種做法就是錯誤的。因為所交的稅是在生產經營完成後,按法律向政府交納的(一種費用),它與生產經營裡面沒有直接的關聯,所以稅不能放到成本里。 2. 成本是需要補償的和可控制的,如果發生了一個成本不需要補償,那麼就是一種損失,放到費用或營業外支出里,就別放到成本裡面。 成本需要一種補償,這樣生產經營才可以持續循環,成本才具有意義。如果生產了一個產品,發生了成本,但是在市場上賣不掉,不能獲得應有的價值,那麼這個成本沒有絲毫的意義,也不能稱之為成本。成本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對生產者的補償,所以從事成本管理,首先要弄清楚成本管理的意義是什麼,不能僅 4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為成本管理而管理。成本管理其實是我們做事情的一個背面,我們做事情最後追求的是其的正面結果。比如我們追求經濟效益或者追求產品形象,這是事業的正面結果;但在這個追求的過程中發生了多少耗費與多少支出,那就是背面的東西。我們主張追求成績和宣傳成績,永遠不要忘了背面——成本和代價;但從事成本管理,也需要支持正面的結果,不能為了節約成本而節約成本,降低產品品質,損害了企業的品牌形象。 二. 與成本相關的基本概念 從房地產企業角度看,我要介紹幾個與成本相關的基本概念,與各位進行交流探討一下。 1. 建造成本:指項目的建築安裝成本。包括:開發前期准備費、主體建築工程費、主體安裝工程費、社區管網工程費、園林環境費、配套設施費 6 大項。建造成本主要是主體建築工程費與主體安裝工程費。 2. 開發成本:工業企業都有一個「製造成本」概念,「製造成本」是形成產品實體的那部分成本,從車間出來後進入庫房,之後的成本如保管費/運輸費都不包括在內了。那麼開發成本指的是什麼呢?開發成本相當於製造成本,是形成房地產產品實體的那部分成本,就是土地獲得價款、建造成本與開發間接費之和。 3. 完全成本:完全成本是從原材料進來,到銷售完成所發生的全部成本。范圍上,是開發成本加上期間費用之和,包括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但完全成本中不包含營業稅金。因為稅金是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已脫離了生產經營環節,不能加進來,但是期間費用是主持生產經營所發生的,就應該將它加進來。 4. 項目成本:在萬科,當未特別說明時,一般說「項目成本」指的是「開發成本」,既不是建造成本,也不是完全成本。對於項目成本我們更關注的是與建築實體相關的成本是多少,而不僅是建造成本。(與萬科的「成本管理部」有相似工作職責的部門)在現在國內房地產界多叫做預算部、審算部、合約部等等,他們部門強調的更多是建造成本,而很少去考慮土地成本、開發間接費等。而領導作決策、經營測算的時候,依據建造成本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成本包括那些?一個企業需要一個統一的口徑,便於工作,否則信息是錯亂的。 5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1.2.2 房地產成本的特性 我們需要總結一下房地產成本的特性什麼,理解房地產成本的特性才會有利管理工作的進行。 1. 房地產成本構成的復雜性,是與工業企業的成本差別較大地方之一。房地產成本構成是非常復雜的,在社會上,它是由多種專業結合而成的。包括土建、安裝、園林環境、市政管網與設備等部分,這些成本的構成是很復雜的,各自有自己的特性,涉及的專業很多。 2. 成本個性較強。不同項目的成本差異性明顯,不像工業企業,產品生產相對固定且常年生產,原材料價格比較透明,人工費、機械費相對穩定且發生在企業內部,成本構成容易對比。但是房地產的建築產品就不行,項目與項目之間不同,棟與棟之間的不同,個性很強,很難進行比較。如果進行比較分析,由此得出好壞優劣,然後將這些數據拿去用,就會出現很多錯誤,因此本人建議不同項目的房地產成本不要進行對比。 3. 市場沒有透明的工程供應價格。工業企業的原料、配件等的供應商市場到現在比較成熟,形成了一個規范、透明的價格體系,價格風險系數小。目前,工程定價依據還是定額,雖然建設部於2003 年7 月1 日開始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但是很多承包商還是在定額的基礎上進行計價,價格組成比較復雜,人為主觀因素影響大,沒有一個透明的價格,比如工程用的鋼筋,鋼筋原材料的價格很透明,但是用到房地產後,還要包括安裝費、人工費、利潤與運輸費等等,而其中的一種費用對於各個地方都不盡相同,各個企業也有所不同,人為的因素太大,價格很不透明,對於一些有經驗的房地產還可以進行判斷價格的合理,但同樣也有失誤的時候。供應商市場沒有透明的工程價格,增加了房地產開發商的經營難度,也付出許多「冤枉錢」,增加產品的成本。 4. 成本計算的多次性。房地產成本是一個巨大的投資,必須進行多次的計算,從開發前期的估算、完成施工圖後的預算、工程完工的結算等等,組成了成本計算的多次性; 5. 成本核算的難度較大。因為產品之間的差異性很大,項目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發生的合同也很多,增加了核算的難度; 6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6. 成本發生的長期性。房地產開發周期長,其中資金成本是影響成本高低的重要因素;房地產使用壽命周期長,產品出售完成後,配套設施經營、質量維護、物業管理等售後成本是成本控制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 1.2.3 房地產成本管理的常見問題 1. 無效成本時常發生 什麼叫做無效成本呢?在談到成本定義時,說到一個成本的特徵——成本的補償性,所以無效成本就是無法獲得補償的成本,比如施工過程中有時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混凝土澆鑄時,澆不進去,為什麼呢?因為鋼筋太密了,鋼筋含量太高。鋼筋含量是以滿足建築結構安全為度的,如果超過了這個度,你每平方米多用10KG 的鋼筋,你跟客戶說因為此而增加售價,客戶能接受付這筆錢嗎?如果客戶不願意付這筆錢,那麼這就是無效成本。還有無效成本的例子,比如在進行園林環境的施工時,已經建好一片,但是設計師到現場後,指出這樣做是錯的,要重新施工,那麼毀掉建好這部分園林的成本客戶看得見嗎?客戶願意接受這部分成本嗎?客戶看不見,也不願意接受這部分成本,這就變成了無效成本。曾有這樣的事例,樣板房的門鎖換了 5 次,第一次領導看了說很難看,於是更換;換了後發現還不如原來的,於是再換回來,再看覺得兩次用的都不滿意,如此反復,共換了 5 次。對於牆面刷漆,塗了不滿意就鏟,鏟了再塗,這樣的事情在萬科早期是平常的事情;即便到現在為止,在萬科無效成本的發生還是比較多的。 2. 變更簽證引發成本大量增加 發展商在進行房地產開發的設計階段,未知條件多或預見性不夠,就可能考慮問題時不會完全想透澈。因為在未看到實物之前,對於建築比例關系、空間尺寸、效果感覺,設計師是很難一下子考慮得盡善盡美的,圖紙也有可能有錯漏。設計師在施工過程中,感覺突然來了,要進行設計修改增強效果,要更正錯誤,設計變更就增加了,一般來說成本也就會隨之增加。 3. 容易支付隱性的「冤枉錢」。 在房地產行業,因為「供應商市場沒有透明的工程價格」(在「房地產成本的特性」中提到),很多承包商報價時人為因素影響很大,做同一件事情用同種材料的報價各企業都不一樣,經驗豐富的人還可以通過談判或綜合 7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事關平衡,也有些就難以准確評價,可能會支付些不必要的錢,這種情況在材料采購、工程招標中都可能發生。在結算環節,如果結算人員專業水平不高、或不盡心,也很容易付出不必要的冤枉錢。 4. 存在超合同付款 我不知道其他公司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簽了一個合同到合同執行完畢,可能不知道應該給施工單位付多少錢,弄不明白其中的關系,為什麼呢?因為合同在執行的過程中發生了大量的設計變更與現場簽證,比如施工做法的變更、材料的替換、簽訂的價格變化以及工期的延期等等,由於管理的原因,搞不清楚變化後的成本。施工單位要進行付工程款時,也不知道該付別人多少錢。如果進度款支付把握不準確,就很容易付超給別人。工程款付超後,想在結算時追回來那就很難了,因為他(施工單位)可能不來同你核對結算了,或都找出50 個理由告訴你這兒算少了,那兒算不了,導致結算立不了案。 5. 結算成本不準確 房地產企業計算利潤時,需要知道一個產品成本,及市場售價,將他們進行對比,簡單的說,售價與成本的差額就是利潤。如果連產品的成本都不清楚,那麼成本結算時就不準確,計算利潤是錯誤的。這對上市公司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你將利潤算錯了,如果說好說一點,可以是會計估計的失誤,說得不好的話,就是你的會計差錯,再說難聽點,就是虛報利潤,如果到了「上綱上線」這種程度,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成本計算錯誤會給工作帶來很多的麻煩,如果計算少了,還必須在下年度中扣減回來,這對下年的利潤指標影響很大。早年萬科北京城市花園就有一個案例,當時工程已經完工,施工單位也停工,利潤也計算完畢。但施工單位報帳時,出現了很多項目工程師簽的「白條」(變更簽證),加起來就有一兩千萬那麼多。這是缺乏管理的結果,項目工程師簽的「白條」記錄做了多少活該給多少錢,但缺少審核和事實憑據。因此,在結算時就會扯皮,利潤就不會准確。 6. 質量不足成本和質量過剩成本同時存在 對於產品,大家應該都知道質量成本,所謂的「質量成本」就是為了維持與保證一定產品質量而發生的成本,是產品的保證成本。由此可想到,質量不足成本就是因為質量不足而發生的維修費用、客戶賠償等的成本,質量 8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不足是一種成本,像萬科發生很多的房屋維修、客戶賠償等都可以歸結為質量不足成本;同樣也有質量過剩成本,像上面所說的鋼筋過剩而不被客戶認同的成本就是質量過剩成本,這對成本管理的影響也是比較大。 1.2.4 企業成本管理方法的發展 房地產成本管理作為一個學科,其發展經歷了好些年了,從過程看,成本管理所用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首先,最早用的是實際成本法,主要做的是將實際發生的成本准確反映出來,這種方法的准確程度最高,所依賴的是企業明細帳的財務與帳目。 其次,就是標准成本法,就是將產品的每一個部件的標准制定出來,然後確定標准成本差異,這種方法的准確度稍微差一些。但是對於管理、決策與控制的作用價值要更高一些; 第三,作業成本法。它指的是將生產整個的過程與步驟分解開,將每一步的成本在每個流程中的中是怎麼計算,是否可以進行成本優化的方法。 第四目標成本法。顧名思義,所謂的目標成本法就是企業或者公司定下一個經營的目標,然後在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檢驗、瞄準,然後進行修訂與完善,使其逐漸接近實際成本。 最後就是責任成本法。責任成本就是將確定的成本分解與落實到各個責任主體身上,讓每個人或者部門承擔一定的成本,按這樣的方法將實際發生的成本控制在所確定的目標成本之內的方法。還有,滾動預演算法等方法。 從這些方法可以看到,對決策支持高的成本管理方法其的精確度相對比較低,但我們做成本管理不能把精力放在事後的東西,更注重的是事情在實施過程中內容的控制與管理,現在流行的一些做法就是責任成本法、作業成本法等。 9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1.2.5 成本管理的方向 我覺得成本管理有這么幾個向上拓展的過程,要做到一個高級的成本管理首先從核算型做起,先要對成本計算準確,如果成本都算不準確,那麼對後面的成本控制就是很虛的東西。然後就是控制型,簡單的說,就是制定一個成本目標,而且能實現它,使得這個目標接近實際發生的成本。最後,價值創造型成本管理的階段,此時已經脫離了僅僅為成本管理而做一些事情,追求的是一種綜合的結果,能夠創造價值,此過程中可能主動去要求增加成本,因為為了提高產品的品質,爭取獲取更多的利潤。成本管理到最後就是事情的正面而不是反面,它在幫助企業獲得產品更多正面的結果。 10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1.3 萬科成本管理模式基本構架 1. 責任成本管理 責任成本體系通過確定責任主體和評價部門,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目標設定、執行和考核,來保證整體成本的合理性和先進性。 責任成本管理體系要素:(1)責任范圍;(2)責任人;(3)評價標准;(4)評價人 1) 責任成本體系建立目的:令全員實施自覺的成本管理行為。 2) 責任成本前提——合理的架構分工 分工與責任是責任成本管理的兩大要素。怎麼樣是分工呢?在萬科大體上設置如下部門: 成本管理部:財權的控制活動多過業務活動;製造成本范疇而非建安成本;組織型成本管理而非審價算帳型 項目經理部:工程進度、質量;配合作好銷售包裝、開展工作; 工程管理部:質量監督、供應商管理與技術方案; 規劃設計部:設計圖紙、建造標准 以上是萬科企業的分工,不過各個企業的分工不盡相同,比如有的房地產企業將成本管理部與工程管理部合並為一個部門,有的公司將項目經理部設為一個項目公司等等,具體的分工要根據企業的不同與下屬需要而建立部門。 11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3) 主要內容(1)——要素概括 上述表中,將建造成本的責任目標分為4 項,可以用買杯子的過程來說明。比如你想用一個杯子來喝水,你試圖控制買杯子的成本,首先你必須確定你是買玻璃杯還是瓷杯或者不銹鋼杯或者塑料杯等(相當於建造內容、建築形式合理化), 如果你確定買一個玻璃杯,你得確定這個玻璃杯的大小、顏色與材料(相當於結構指標的控制和工程選材 );確定這些後,你將面臨一個問題:如何以低價買到這個杯子(如何獲得競爭性低價),你可能需要打電話咨詢價格或者跑很多商店去問,當得知那家商店的杯子最便宜後,你得決定如何去買這個杯子(相當於現場成本管理),比如誰去買?如何去,打的、坐公汽還是步行? 以上一系列選擇都需要正確策,你才能以合理的綜合成本得到一個性價比較好的杯子。我們搞房地產也是這樣控製成本,造大樓如買杯子。 責任主體 配合部門 評價部門項目發展部 財務部 1、建造內容、建築形式合理化設計部 銷售部 成本部 2、結構指標合理化及施工圖質量設計部\工程部 成本部 3、獲取競爭性的合理低價工程部\成本部 項目經理部 招標領導小組 4、現場成本管理、施工質量與效率項目經理部 工程部 工程部銷售部 財務部各職能部門 財務部 管理費用 責任目標責任范圍 土地、報批報建費 建造成本銷售費用 2. 目標成本管理 1) 基本概念: 目標成本:目標成本是企業預先確定的、在一定時期內和經過努力所要實現的成本目標;是項目成本的控制線。比如,要蓋一棟樓最合理花費的成本是200 萬,那麼200 萬就是目標成本。 動態成本:是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個時期體現的預期成本結果。動態成本可以說是實際成本,但不是最後成本。例如,確定了建一棟樓目標成本為200 12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萬,那麼在實施的過程中,就要隨時根據實際情況估計成本將如何變化,有可能估計 205 萬元,因為方案有變化,也有可能估計為 198 萬元因為水泥降價了,也可以估計為210 萬元也不要緊,重要的是隨時都作這個估計,把波動程度把握好,及時作出行動來調整,任何時候都不允許說:我不知道項目成本是多少,一定要有一個動態成本的概念。 2) 管理原則: 體現目標成本的先進性、目標成本的嚴肅性(納入績效考核) 。這對於成本管理的好壞是很重要的。 3) 管理工具:動態成本反映系統平台——成本指標資料庫。 4) 目標成本的實施過程 目標成本實施過程,可以分為六個環節。首先,在新項目發展階段,需要做成本估算,我個人認為,每個公司都會去做,不同的是考慮的方式可能不一樣;項目取得土地後,需要進行項目的規劃設計,完成設計後,就要進行第一次目標成本的測算,根據估算以及對市場的判斷,測算出項目的成本;規劃設計完成後,進入一個擴充設計階段, 對規劃設計進行完善、補充,定出產品標准,此時需要進行第二次的目標成本測算;到了施工圖設計階段,在萬科,目標成本是再施工圖預算基礎上編制,目標成本基本已經定型。 目標成本形成後,接著就是執行過程,也是動態成本控制的過程。在目標成 13 房地產企業如何管理好成本 本確定後,工程進入施工階段,需要進行施工組織與材料采購,此時就有實際成本的發生(動態成本),需要將動態成本與目標成本進行比較,動態成本是高了還是低了,並找出原因進行總結與給出優化措施;竣工結算階段,將實際共發生的成本與目標成本比較,進行總結分析,得出一些實施的經驗與教訓。 以上就是一個目標成本實施的過程,目標成本是一個樸素的成本管理思想,各行各業都在用,房地產也適用,非常見效。因此,我主張各位在工作重視與堅持實施目標成本的管理與探討,通過目標成本約束部門與個人,讓公司或者團隊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並清楚地告訴他們目標是什麼,激勵他們。 5) 作業過程管理: 目標成本制定完後,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作業過程中每個環節的控制,這是很關鍵的。作業過程管理是通過對房地產各個作業過程進行成本控制,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保證每個作業程序是合理的、有效的,實際上可以將它與作業成本分解聯系起來,只不過不將作業成本管理作為作業成本,因為在作業計算當中,沒有計算每個作業的成本責任是多少,但是要知道每個作業的優化辦法的內容。 1.3.1 新項目發展成本控制 在進行新項目發展時,要通過什麼方法來進行成本控制呢?所要控制的內容是什麼?最終要達成什麼樣的事情,即是說我們的任務是什麼呢?我覺得進行新項目發展環節的控制原則是准確、客觀、全面與謹慎地預測新項目的成本。也可以這樣解釋,在進行新項目發展時,你必須將成本計算比較准確,而且要做到謹慎、客觀與全面,才不至於拿錯一塊地,做出錯誤的決策。在房地產界,拿到一塊地到最後不賺錢的例子很多,甚至虧大錢的人也很多。這主要是在新項目發展時不謹慎造成的。我們怎麼能做到准確、客觀、全面與謹慎呢?我個人認為有如下控制要點: 1. 要具有

『肆』 什麼是成本什麼是利潤舉個例子!謝謝!

所謂成本,是指對象化了的費用,即以產品為對象計算分配的費用。比如企業本月共發生100萬元生產費用,分攤到A、B、C三種產品頭上,分別為30萬元、60萬元和10萬元,這就變成A產品的生產成本為30萬元、B產品的生產成本為60萬元、C產品的生產成本為10萬元。成本是與費用有密切聯系的一個概念,只有將費用與營業收入相配比,以計算當期的利潤時,才把成本列入費用這一大概念之中。生產成本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所謂利潤,是指公司、企業在一定期間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即收入與費用相抵後的差額,它是反映經營成果的最終要素。利潤是公司、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是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收入大於費用,其凈額為利潤;如果收入小手費用,其凈額為虧損。利潤通常包括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等幾部分。營業利潤是反映公司、企業營業活動的財務成果,包括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投資凈收益反映公司、企業投資活動的財務成果,是投資收益和投資損失相抵後的余額;營業外收支凈額是反映與公司、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那些活動所形成的收支,是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相抵後的余額。
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

『伍』 分析:企業應如何進行全成本核算

老馬大大咧咧地做了個開場白。 「對呀!老杜,關於成本核算這快兒,能不能給點兒更明白的?」 老王一直對全成本核算的概念有疑問,正好借這個機會理一下思路。 老杜似乎並不著急: 「管理知識要一步步來嘛!給小學三年級學生上研究生的課程,他消化得了嗎?啊啊!老馬,我可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打個比方。」 「行行,我們也就小學三年級!這幾個月下來,我們也差不多有初中水平了吧?我想你可以再講點兒高中的課程了!」 大家都笑起來,老馬此時可真的不在意老杜的揶揄。 「廣告成本分攤比例我們已經介紹過了。實際上,各項成本分攤比例都可以按照廣告成本分攤的方式計算出來。」(圖5-1)例如:直接成本分攤比例 = 直接成本總額 / 總銷售額 老杜在白板上寫寫畫畫。然後,目光轉向老王: 此時,老王經老杜這么一講,基本上已經明白了。 「把所有分攤比例數據加在一起。」 「對了!這不是很簡單嗎?」 老杜在白板上又顯示了一個圖形(圖5-2)。 「各位注意:」老杜指著圖形中的箭頭: 如果圖形中的1代表銷售額,圖形中每一個方快兒代表在1個銷售額中分攤的成本比例。我們將所有小方快兒累加到一起;當總高度低於1時,企業就賺錢,就有利潤;而方快兒的總高度高於1時,企業就虧損。 「太神奇了!老杜,這些東西從你嘴裡說出來,咋都那麼簡單呢?」 老王由衷地感嘆!

『陸』 工業企業成本核算的案例分析舉例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貸:製造費用-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製造費用是分攤生產成本後結轉的,生產成本是生產完工入庫時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是銷售時結轉的。

產品成本計算表,沒有什麼固定的格式,尤其現在已經實現電算化了,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會計軟體,都有不同的成本計算表,現就一般的手工操作的成本計算表表述如下,供同仁參考:我們現在計算成本的方法是製造成本法,它區別於過去的完全成本法,現在的製造成本法只算到製造成本為止,其他諸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鈞視為期間費用,不參加產品成本費用的分配,而是直接抵減當期損益。其二,直接發生的材料、外加工費等,不用分配,可以憑領料單和有關帳單直接進入各該品種。而製造費用需要採用一個標准通常是加工的工時,進行分配。表樣基本是這樣的,它基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產品工藝單號碼、產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消耗的主要材料、輔助材料、製造費用等,按照有關材料和費用明細帳載數額,抄到計算表中,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該品種中去,各該品種的費用相加後,應該等於總的費用。之後,就可以進行總帳帳務處理了。首先,借記生產成本科目,貸記製造費用科目;其次,借記產成品科目,貸記生產成本科目。當然在計算原材料消耗時,還要計算期末在產品的成本,藉以保證當期成本的准確。

在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核算時,非應稅項目領用的原材料,也必須先按計劃成本進行結轉。然後於期末計算出材料成本差異率和差異額,並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後才能確認應轉出的進項稅額,而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額又涉及到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問題。所以在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時,更應注意相關增值稅的計算。

舉例如下:

例:某工業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生產過程中耗用的主要原材料為甲材料,該企業對甲材料按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有關資料如下:

一、有關賬戶期初余額:甲材料月初結存10800公斤,每公斤計劃單價1元;甲材料成本差異月初借方余額590元。

二、本月發生經濟業務

(一)材料采購業務

1.本月采購甲材料100 000公斤,單價0.90元,共計價款90 000元,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款15300元,價稅合計為105300。其中:以銀行存款支付60 000元,開出商業匯票40 000元,餘款暫欠。另以銀行存款支付給某國有運輸企業運輸費用2903.23元,並取得運輸發票。另以現金支付裝卸費用550元,以現金支付貨物運輸保險費50元。

2.材料運達企業後,經整理挑選,整理出殘料200公斤,共作價50元入庫,殘料率在規定的標准以內,整理挑選中發生職工工資費用400元。

3.材料整理挑選後,實際驗收入庫99200公斤,發現短缺800公斤,其中200公斤屬於定額內損耗(即整理挑選出的殘料),尚缺600公斤原因待查。

4.經查明,短缺材料中,有200公斤系供貨方少發,供貨方核實後同意按實發數結算貨款,本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同意,開具了「進貨退出與索取折讓證明單」,並取得對方開給的「銷項負數」增值稅專用發票;有100公斤系運輸公司責任,該運輸公司同意按含稅購買價賠償;有300公斤系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由於對該批貨物加入了財產保險,保險公司核實後以銀行存款賠償了災害損失額的80%,其餘20%損失報經稅務機關批准後列入營業外支出。
(二)發出材料業務

本月發出甲材料89200公斤,其中:生產產品領用58,000公斤;基本生產車間一般消耗用400公斤;輔助生產車間一般消耗用200公斤;企業管理部門修理辦公用具領用400公斤;內設銷售部門修理低值易耗品領用200公斤;安裝設備領用800公斤;生活福利部門領用200公斤;委託外單位加工包裝箱發出1,000公斤;與其他企業聯營投資發出28,000公斤,雙方協議價按每公斤0.95元(不含增值稅),並給對方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
要求:根據以上資料,做出材料購進和發出的會計處理。

1.材料采購的會計處理

( 1)材料采購時,按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不含稅金額加上發生的各項采購費用記入「物資采購」科目,按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加上運輸費用中應計提的進項稅額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

借:物資采購 93300.00(90 000+2903.23×93%+550+5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5503.23(15300+2903.23×7%)

貸:銀行存款 (60 000+2903.23)62903.23

應付票據 40 000.00

現金600.00(550+50)
應付賬款5300.00

(2)殘料作價入庫和發生的整理挑選費用

借:原材料——殘料 50.00

貸:物資采購 50.00

借:物資采購 400.00

貸:應付工資 400.00

(3)發現短缺尚待查明的處理:共短缺800公斤,其中200公斤屬於符合規定的合理損耗,相應提高甲材料單價即可,不必通過待處理類科目核算;但短缺原因尚待查明的600公斤應記入「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並計算轉出相應的進項稅額。由於本例是在入庫前發現的短缺,所以一般按購進價格計算轉出進項稅額即可。會計分錄為:

借:待處理財稅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631.80[(600×0.90)×(1+17%)]
貸:物資采購54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91.80

(4)原因查明後短缺材料的處理:由於供貨方少發的部分已開給了「銷項負數」專用發票,企業應據以沖減「進項稅額轉出」和「進項稅額」兩個明細科目,已達到賬簿記錄和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相符之目的。其他短缺按會計制度規定處理即可。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0.60(200×0.90×17%)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0.60

借:應付賬款 210.60[200×0.90×(1+17%)]

其他應收款——運輸公司 105.30[100×0.90×(1+17%)]

銀行存款 252.72[300×0.90×(1+17%)×80%]

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 63.18[300×0.90×(1+17%)×20%]

貸:待處理財產損失——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631.80

(5)月末,結轉入庫甲材料的計劃成本;並按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計算出甲材料的成本差異額,做出相關賬務處理:
借:原材料——甲材料 99200.00(99200×1.00)

貸:物資采購99200.00

材料成本差異額=(93300.00-50.00+400.00-540.00)-99200.00= -6090.00
借:物資采購 609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6090.00

2.材料發出的會計處理

(1)在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時,對發出材料應先按計劃成本進行結轉。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58 000.00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製造費400.00

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製造費200.00

管理費用——修理費400.00

營業費用 200.00

在建工程——某設備800.00

應付福利費 200.00

委託加工材料 1000.00

貸:原材料 61200.00

(2)以原材料對外投資,應按含稅協議價計算投資成本並計提銷項稅,但由於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則必須先按計劃成本貸記「原材料」科目,待月末計算出材料成本差異率和差異額時,再據以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科目。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它股權投資32522.00[28000×1.00+(28000×0.95×17%)]
貸:原材料 28 000.00

應繳稅金——應繳增值稅(銷項稅額)4522.00(28 000×0.95×17%)

(3)月末,計算甲材料的成本差異率:
甲材料成本差異率 =(590-6090)÷(10800+99200×100%)=-5%

(4)結轉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2900.00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製造費用 -20.00

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製造費用 —10.00

管理費用——修理費 -20.00

營業費用 -10.00

在建工程—某設備 -40.00

應付福利費 -10.00

委託加工材料 -50.00

長期股權投資——其它股權投資 -140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甲材料成本差異 -4460.00

(5)轉出非應稅項目領用甲材料的進項稅額:在計算轉出進項稅額時,應按所耗材料的計劃成本加上(或減去)相應的成本差異額後來確定須轉出的進項稅額,即按經過材料成本差異調整後的實際成本和增值稅稅率計算轉出進項稅額。本例為節約差,應從計劃成本中減去差異額進行計算。

借:在建工程 129.20[(800-40)×17%]

應付福利費 32.30[(200-10)×17%]

貸:應繳稅金——應繳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61.50

企業在材料采購過程中有些費用計入采購費用而未計或少計進項稅額,如裝卸費、保險費、整理挑選費等就不允許抵扣進項稅額;再如運輸費用只允許按7%抵扣,廢舊物資憑票按10%抵扣,但貨物的基本稅率為17%,低稅率13%。這就存在未抵扣或少抵扣而多轉出進項稅額的現象。但按現行稅法規定,應計入材料采購成本而未抵扣或少抵扣進項稅額的費用在計算進項稅額轉出時不得剔除。

1、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2、先進先出法;
3、移動加權平均法(每次單價變動計算平均單價);
4、個別計價法。

『柒』 求一份關於成本管理會計的案例分析

約翰於2008年初成立了一家約翰工程公司,專門生產其自己設計的一種閥門。年末,公司的會計因病無法完成年末的財務報表,但該會計已經正確地計算了年末存貨的數據。
原材料成本 230 000元
在產品成本 157 500元
產成品(3000個)成本 442 500元
由於這是第一年生產,因而年初沒有存貨。
為了能夠及時了解公司的經營結果,約翰自己計算了當年的經營成果。其結果如下:

銷售凈額 3 053 000
已銷售產品的成本:
購買原材料 905 000元
生產工人工資 550 000元
發生的製造費用 850 000元
銷售費用 353 000元
管理費用 660 000元 3 318 000元
凈虧損 265 000元
約翰對公司的經營成果非常不滿意。他說:今年我們不但虧損了26萬元,而且單位成本也太高。我們銷售了10 000個閥門,總成本為3 318000元,平均單位成本為331.80元。而有些競爭對手的單位成本只有175元。不用會計我也知道今年的經營結果糟透了。
研討問題:你是否同意約翰關於公司沒有盈利以及單位成本遠高於競爭對手的說法?如果你不同意約翰的說法,請解釋其在計算過程中所犯的錯誤,並予以更正。假設該公司的所得稅率為30%
實際上單位產品成本為442500/3000=147.50元
而完工產品成本為13000X147.5=1917500
凈利潤為:3053000-1917500-157500-23000-1175000X30%=395500

『捌』 請舉一個例子說明什麼是會計成本 謝謝

會計上面的成本是相對費用來說的,比如要造兩輛汽車,購買汽車材料(材料費用)+工人工資(直接人工)+製造費用=成本,除外比如管理人員工資,業務費用,財務費用(利息,手續費等)就是費用,企業的支出不是成本就是費用,說不是很嚴謹,但通俗一點可以這樣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