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企業的成本如何核算
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是企業進行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對於正確地計算成本十分重要。本文以工業企業為例,講敘了工業企業應根據本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靈活地運用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正確地計算產品的成本。
關鍵字:工業企業 成本計算方法 作業成本法
在高新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技術創新用於產業活動,既導致生產技術體系的變化,也引起生產組織與管理的變化,從而對會計信息提出新的要求。這種革新首先沖擊的就是成本會計。核心問題是,成本會計體系必須提供與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關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改變會計信息與企業管理需要相脫節的局面。在我國的會計體系中,成本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分支學科。相對於財務會計而言,長期以來是一個比較沉寂的領域,在實踐與理論兩方面都未有發展與創新。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西方各國尤其是美國在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思想與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即時制管理思想對成本會計的影響以及作業基礎成本計算和管理控制系統的推廣應用。本文擬從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會計的分析中,力求尋找傳統成本會計理論與實踐突破的新路子。
一、工業企業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
成本計算方法是成本會計處理中的橫向分配與縱向分配的有機結合,是以產品成本為對象,將企業的生產費用對象化的分配和計算過程。成本計算方法主要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種基本方法和分類法、定額法兩種輔助方法。
1、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品種法是產品成本計算的最基礎的方法。其他成本計算方法都是由此而發展起來的。品種法有以下特點。(1)以產品品種(主要是企業最終產品的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計算單或生產明細賬。(2)按月定期汁算產品成本。(3)適用於多步驟生產但不需要分步驟計算產品成本的企業。
2、分批法.是以產品的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有以下特點。(1)分批法的成本計算對象就是產品的訂單或批別。企業為了計算各批產品成本,應按產品的訂單或批別設置產品成本明細賬。(2)在採用分批法計算成本時,產品成本要在定單完工後才能計算,所以成本計算是不定期的。(3)採用分批法計算成本,月末未完工的定單,就是月末在產品,產品成本明細賬上所歸集的成本費用,就是月末在產品。定單完工後。把產品成本明細賬上所歸集的成本費用進行結算,就是產品的成本。(4)企業發生的應由各批產品共同負擔的間接費用。可採用當月分配法和累計分配法。
3、分步法是以產品的品種及其所經過的生產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費用,計算各種產品成本及其各步驟成本的一種方法。由於在逐步結轉的綜合結轉分步法中,是將各步驟所耗用的上一步驟半成品成本,綜合計入各該步驟的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的,在完工產品的成本項目中,還包含著半成品的成本,所以,這種方法與其他方法的不同之處在於:月末還要進行成本還原。
4、定額法是以事先制定的產品定額成本為標准,在生產費用發生時,就及時提供 實際發生的費用脫離定額耗費的差異額,讓管理者及時採取措施,控制生產費用的發生額,並且根據定額和差異額計算產品實際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和控制的方法。定額法的成本計算對象是企業的完工產品或半成品。根據企業管理的要求,只計算完工產品成本或者同時計算半成品成本與完工產品成本。成本計算期間是每月的會計報告期。定額法一般用於大批大量生產企業,只能按月進行成本計算。產品實際成本是以定額成本為基礎,由定額成本、定額差異和定額變動三部分相加而組成。每月的生產費用應分別定額成本、 定額差異和定額變動三方面分配於完工產品和在產品。
二、作業成本法在工業企業的應用
面對企業新製造環境的變化,傳統的成本會計技術和方法如不加以改進,將難以適應現代企業發展和成本管理的需要,於是作業成本計演算法便應運而生。
作業成本計演算法是西方會計學者在對傳統成本會計系統進行全面反思的基礎上建立、發展和完善起來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高科技的發展比以往更加訊速,先進技術、裝備被廣泛而快速地應用於生產管理領域,企業勞動生產率也隨之不斷提高。在企業的產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支出逐漸降低,而製造費用這種間接費用隨著生產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急劇地增加並呈現多樣化,其分攤標准若只用人工小時,已難以正確反映各種產品的成本。同時由於間接費用分配結果的不準確性,導致依此為基礎編制的成本報告失真,從而使成本報告不能滿足企業決策層進行訂價、自製及外購等決策的需要。而作業成本計演算法是一種以「作業」為基礎,以「成本驅動因素」理論為基本依據,通過分析成本發生的動因,對構成產品成本的各種間接費用採用不同的間接費用率進行不同的成本分配,最終確定產品成本的一種新的成本計算方法。
作業成本法如何在工業企業更好的應用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1、建立工業企業科學管理制度
科學的管理制度是實行作業成本會計的基礎和保證。這是因為只有實現了工業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才能有效地劃分費用產生的環節和區域,才能准確地分析費用產生的原因和後果。只有企業管理實現了科學化,才能對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對成本信息的准確率要求得更高,才能使作業成本會計的實施具有客觀保證。
2、科學安排生產作業
首先逆推產品生產時間進度,由交貨期確定交庫期,根據交庫期確定各部半成品及產成品交付時間;再結合是並行生產還是串列生產以確定其投料及在各車間的生產時間:隨後進行優化處理,找出關鍵路徑,最後在實際生產中要嚴格對關鍵路徑上的工序作業進行控制,以保證客戶的需求。另外,要合理安排各種產品生產,盡量減少調整准備次數,降低調整准備成本;消除「不增值作業」,改進低效作業以提高工效。
3、加強物資采購工作
物資采購方面,盡量做到貨比三家,努力降低價格。采購的材料、配件、外協件等,進廠時嚴格進行質量檢測,建立健全退貨、換貨制度。如果因質量問題造成成本上升,要追究到采購責任人,並適當對其懲罰。另外,還要加強物資的庫房管理,若因主觀原因造成的損失、浪費,要追究庫房管理人員責任。從作業成本法的應用看,當企業生產的產品品種較多,產量差異較大,製造費用又是直接人工費用較大的倍數時,企業又有較完善的信息系統支持時,可以使用作業成本法。
4、切實加強內部管理控制
企業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產品質量標准,行業規范以及適當的獎懲制度,進行作業動因、資源動因的分析和確定,同時應對資源流程過程中的每一個因素和每一個環節進行分析和確認,揭示企業資源的運用關系。應明確員工崗位責任,規范員工工作行為,定期進行各部門的業績評價考核,進行獎懲,從而調動員工控製成本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使全體員工具有強烈的節約意識、成本意識和改進意識,達到成本管理的全員化。
5、應正確規劃和加速推進企業會計電算化
由於作業成本法的復雜性和所需數據的多樣性,在實施基於作業成本法的成本管理時,人工操作是無法滿足的,客觀上要求企業必須正確規劃和加速推進會計電算化。第一,應結合企業發展長期規劃制定會計電算化實施方案,保證會計電算化工作更好的與本單位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相銜接。第二,要建立與會計電算化相適應的會計工作體系,包括會計工作組織結構的合理調整、復合型人才的造就和培養,以及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設等。
三、結語
總之,作業成本法雖然在我國全面推行為時尚未普及,但在自動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較好的企業或企業中的某一部門可以先行實踐。作業成本法雖然受環境的制約和影響,但同時對環境也產生反作用,在局部應用,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競爭力的增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我們採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管理,並不是將傳統的成本計演算法完全取代,而是在某些生產環節或局部某些費用的分配方法上引入作業成本計算的原理,以提高成本信息的質量,更好地為企業生產經營和決策服務。
㈡ 企業成本核算關鍵的是什麼
支持上面意見.成本核算的要點有三:(1)確定成本核算的目的。成本核算有多種目的,如存貨計價、計算銷售成本和確定收益;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產品定價等。(2)確定成本核算的對象。不同核算目的決定了對象的多樣化。如以各種、各批、各生產步驟產品作為對象,計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以各個責任單位為對象,計算責任成本等。(3)確定成本核算的內容。成本核算內容一般包括費用歸集分配與產品成本計算兩部分。費用歸集分配要求,首先必須確定成本開支的范圍,明確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對於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予以剔除;然後測定和記錄所積累的成本數據,按照一定程序進行歸集,採用一個標准在各個成本核算對象間進行分配,以匯總所耗用的費用總數。產品成本計算就是按照成本計算對象,把匯總的費用進行分配,計算出各個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在工業企業,由於一個企業往往生產多種產品,而且月末通常存在在產品,因此還要將生產過程的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以求得各種產成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㈢ 企業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
會計是以貨幣單位來綜合反映和監督經濟活動的過程。生產成本的核算是會計在眾多的經濟活動中應掌握的一種重要的會計技術,運用於工業企業等生產環節,是會重大影響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指標的。生產成本的核算是永不過時的話題,似乎大家都懂,但我們看到相當多的企業是不規范的,是不符合會計制度的。本文試圖通過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的工業企業生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來解讀並引導到正確的成本核算規定。由於生產成本的核算內容廣泛,本文並不是論述其所有方面,而是從一個細節入手,提醒一些會計工作者,特別是一些年青的會計工作者的注意,達到糾正問題,正確核算的目的。
一. 生產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
企業未根據本企業生產的特點,選擇適合於本企業的成本核算對象、成本項目及成本計算方法。生產成本核算不規范、不符合會計制度的現象有[以定單(分批)法核算為例]:
1.設定按定單(分批)法核算成本,未見有按定單(分批)法設置的帳簿和配套表格;
2.生產成本明細帳只設到二級;
3.生產費用發生未按發生的時間及時入帳,時而無材料,時而無工資;
4.生產費用發生直接列入主營業務成本……;
5.在產品余額成本項目反映(1)材料小於人工、製造費用;(2)只有人工、製造費用;(3)只有材料和人工或製造費用;
6.在產品盤點表未反映定單(分批)的成本項目、數量和余額。有的企業反映的是產品名稱數量金額,有的企業反映的是一種品種多種規格的材料,如某電機廠在產品盤點表反映0.27漆包線多少,0.29漆包線多少……;
7.材料領用消耗大大超出產品自身定額耗量。材料領取太多,未按規定辦理退料或假退料手續;
8.工業企業的產品講究其生產周期。假定某定單的甲產品從投料到入庫待售為10天工作日,在同等條件下(無增人、加班),每月20日後投入生產的某定單的甲產品都只能是在產品。車間期末還在熱火朝天地生產,但帳面期末在產品反映零餘額、少余額、甚至於是紅字余額,嚴重地帳實不符。特別電機等行業在持續生產的情況下,不定期接受定單,組織生產,一年到頭十二個月,月月都沒有在產品,會計反映的信息不是反常了嗎?
9.隨意結轉完工產品成本;
10.未遵循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
……
另外我們也看到有一些企業成本項目較亂,例如有的企業屬於「原材料」成本項目的用電(電解產品),卻列入了「動力」支出;服裝廠管理部門領用的窗簾用布,列入了「原材料」支出;有的企業生產工人的工資列入了「製造費用」支出……
二. 生產成本核算存在問題的認識
各種制度對生產成本核算是如何規定的呢?《企業會計制度》這樣規定:「企業應當根據本企業生產的特點,選擇適合於本企業的成本核算對象、成本項目及成本計算方法」。《小企業會計制度》這樣規定:「小企業應當根據本企業生產的特點,選擇適合於本企業的成本核算對象、成本項目及成本計算方法」。兩種制度成本核算的規定是一致的,與行業會計制度規定也是一致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會計制度多變的今天它並沒有變,《工業企業成本核算方法》幾十年至今同樣沒有變。
既然制度未變,就必要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糾正過來。上述存在的問題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屬算假帳甚至是牽扯到舞弊的問題,如第7例、第8例。第二類為對生產成本核算的內涵、精髓未理解透徹,缺經驗或常識少,似懂非懂,以至各種產品成本核算方法未加以區別,各方法混用,隨意性大。
對第二類問題筆者認為:
關於設置的帳簿和配套表格的問題:帳簿設置、配套表格和記帳憑證的編制一樣,如同是會計語言,也是會計標識,它會表達本企業在用什麼方法來核算生產成本。因為你所設置的帳簿、配套表格[材料、工資及製造費用分配表,成本計算單帳表,在產品(各定單)盤點表等],必需與你這個企業生產特點、管理相適應。企業生產特點、工藝過程和管理要求會需要你這個企業選則適用的方法來核算生產成本。你這個企業是按定單組織購進材料(配件)、組織生產,這就決定了你這個企業必需按定單(分批)核算成本。如電機、服裝、印刷、造船。如果你這個企業是定幾個品種來組織生產,按這些品種需要的材料(配件)組織進貨。那麼,你這個企業必需按品種核算成本,如電機、發電、自來水、採煤、化肥、製糖、麵粉……。這就是〈〈成本會計〉〉所介紹的分批法、品種法。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帳簿設置、配套表格也就不同。否則提供出來的會計資料說明不了你這企業所選用的成本計算方法。
關於生產成本明細帳只設到二級的問題,這樣的設帳只能滿足單一或單批產品使用,在其他情況下是不能滿足你選用的。
關於第3例、第10例的問題:及時、權責發生制、配比等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是我們應該嚴格認真遵循的,否則事倍功半,甚者事與願違。
關於生產費用發生直接列入主營業務成本的問題:核算程序錯誤,明顯地違背了會計制度。
關於第5例、第16例的問題:成本核算強調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的界限(A.經營性與資本性支出、B. 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C.各個月份的費用界限、D.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E. 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費用界限)。
成本核算將費用分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即單獨費用、共同費用)。直接費用可以直接計入生產成本,間接費用應分配計入生產成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都是相對而言。如一個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一種產品還是N種產品,各成本項目是直接費用還是間接費用就在變化著。間接費用分配、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等等做得好壞都影響著在產品的余額和完工產品成本核算的計算。
至於會計人員成本費用列支項目弄不清,應該說是屬於業務不熟.是對本企業生產特點、工藝流程、產品配方等的「常識」認識不清、搞不清楚。
三. 糾正生產成本核算存在問題的對策和注意事項
1. 會計人員只有搞好自身專業學習,將專業素質、專業技術水平提高,才會理解透會計制度,做好帳簿、表格單據設置和設計及解決「常識」不清問題。而自身學習不能象考證那走形式,應有真本事,深入生產,了解產品,正確核算。在會計實務中,僅生產成本核算應注意會計政策要選定的事項就很多,重要的還應通過管理層、治理層,甚至董事會等決策層決定,如產品成本核算方法、材料的計價方法、間接費用的分配方法、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方法等等。
應該強調,生產成本核算應從會計賬簿設置和從內部控制獲取相關的成本配套表格入手。而帳簿設置必需了解工業企業成本要素,並把它們作為生產費用的成本項目:①原材料(主要材料、輔助材料);②燃料和動力;③廢品損失;④工資和職工福利費;⑤製造費用。各企業據自己的生產特點、工藝過程和管理要求選用或合並它們。選用時自然應適當、合理。常見的企業是選用原材料、工資和職工福利費(工資和附加費)、製造費用三項。人們把這三項簡稱為料、工、費。
完工產品成本核算的環節,應抓住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套用,產品成本計算應遵循「直接費用直接計入,間接費用分配計入」的原則。間接費用分配標准(分配方法)應科學、合理。方法一經選定,前後各期應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成本核算計算過程,料、工、費分配標准、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方法等等的合理性和一貫性應得以貫徹實施,確保產品成本核算正確合理。
生產成本核算還應重視內部控制的運用,也包括了審核本企業的盤點方法和記錄。在在產品的核算方面,一定要記住:相同的產品品種在不同的企業,採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雖然有著相同的在產品實物形態,在帳表單證上的反映,卻一定有不同的形式。在產品的盤點表也應做到名副其實。例如上述的定單(分批)法的在產品,盤點表中定單(分批)號、名稱、數量等和實物應力求一致,還應從內控入手獲取這些定單(分批)的訂貨合同,領料單、記工單、成品入庫單等,作為會計記帳有效依據。
2.公司管理層或治理層應從管理企業角度協助財會部門做好與成本核算相關的成本核算基礎工作 , 如內部控制(進出倉手續及憑證、領料匯總表的傳遞和核對等),定額管理(工資定額、材料定額、費用定額等)等,並懂得向財會部門要成本核算數據,用於企業管理上的各方面的需要,以此來促進會計人員業務水平的提高。
3.會計人員在接受財務檢查或報表審計時,一方面要協助做好內部控制測試等工作,應積極提供給注冊會計師等所要的生產成本核算方面充分、適當的的證據,另一方面應虛心接受檢查人員、注冊會計師等審計人員的業務指導,讓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能更快地提高。
本文的論述看似屬於過時的話題,卻是通過大家可能所忽視的細節,筆者掛一漏萬的闡述來達到一個目的:一個稱職的、全能的企業會計如何通過自己設計的帳表單證和提高實際工作經驗來正確地執行會計制度,有效地進行生產成本的核算。正因為感覺生產成本的核算在較多企業有不同程度的錯法,特別是在年青的會計中間。尤其是在執行新的會計准則的時候,把它一塊改了才顯得更有意義。當然正確的掌握運用成本核算方法,更需要會計人員盡責的態度來從事會計工作,把自己服務的企業的會計信息正確、及時地反映出來,才能更好地展現現代會計人員的職業化水準。
㈣ 怎麼准確計算產品成本
問題一:怎樣准確的核算成本 35分 產品成本准確的核算,其實不是財務一個部門的事情,是一個企業管理水平的體現。要准確的計算工廠的生產成本,必須要有一整套的較完整科學的計算方法,就象你提到的原材料采購入倉問題,采購資金出去,回來的原材料在數量,質量方面都欠缺嚴謹科學謹慎的驗收制度把關,而光靠月末的倉庫盤點來解決原材料的實際投入情況,算出的原材料成本可想而知:本身就存在許多漏洞,因此要成本准確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所以給你提供一個准確計算成本的方法;
即企業要建立建全的管理制度:
一、數據基礎條件
1、采購價格必須准確,盡量少的采購估價;
2、PBOM必須准確;
3、工藝工時必須准確;
二、組織機構保障
1、成本在企業地位的確定;是總經理主管、還是財務總監主管。
2、設置了完善的成本核算的組織機構;
3、配備專業成本管理人員;
三、核算基礎
1、建立完善的材料收發、消耗管理;
2、建立核算邏輯和方法必須適合現企業管理水平;如:定額法、標准成本法等。
3、建立合理合法的賬務流程;
四、過程式控制制
1、建立存貨管理制度;
2、建立完善的單據,信息流;
3、關鍵節點設置必要的審核;
4、建立完善的成本指標獎罰制度;
問題二:如何准確計算企業產品成本的論文 詳談吧 。我這里有淺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題的目的和意義,
問題三:如何准確計算員工成本? 個人所得稅不對,是你們代扣代繳的,實際負擔人是員工,不能算是你們的成本。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稅前工資=稅後工資+個稅,所以,你懂的,重復了。
把個稅刪了,剩下的基本全了,可以了。
問題四:產品成本該怎麼計算啊? 不同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有不同的特點,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這對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見鏈接
ke.so/doc/5376944
問題五:產品成本比例是怎樣計算的 單一產品的產品成本比例應該是成本項目中主要原料、輔助材料、燃料及動力、工資及福利、製造費用等占產品總成本的比例,先按費用性質分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分別用成本中一個成本項目的當月發生額合計除當月總成本合計,就得出一個成本比例。多品種產品成本,除按直接費用直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外,有些費用要根據各種產品的產量比重進行分配,分別計入每種產品的成本項目,這里的比例有膽個:1.每種產品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即各品種產品成本與企業總成本之比得出產品成本比例尺;2.每種品種產品成本項目占該品種產品成本總額的比例,計算方法同單一產品。
問題六:怎麼計算產成品和在產品的成本的攤銷 沒聽說過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要攤銷的。
成本核算中,需要按成本性態分成幾個項目
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多產品生產時,將三個成本項目分配到各產品後,需要按該產品的完工和在產再做一次分配
一般情況下按約當產量法進行分配,簡單的說,就是按月末在產品完工程度折算成完工產品數量,計算出單個完工產品成本(注意各項目不同,完工程度是不同的),然後將在產品折算的產品數量乘這個單位成本,得到 在產品成本,再用該產品總成本減去在產品成本,得到完工產品成本,然後將完工產品成本結轉進庫存商品即可。
問題七:實際工作中 製造業一般怎麼計算沒完工的產品成本 企業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要求在成本核算工作中,應遵循以下各項要求。(一)算管結合,算為管用。算管結合,算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應當與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相結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應當滿足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的需要。(二)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為了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必須正確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費用界限。1.正確劃分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界限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以上五個方面費用界限的劃分過程,也就是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和各項期間費用的歸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應貫徹受益原則,即何者受益何者負擔費用,何時受益何時負擔費用;負擔費用的多少應與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三)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企業財產物資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原值的計算方法、折舊方法、折舊率的種類和高低,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是否採用待攤或預提方法以及攤提期限的長短;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劃分標准;材料成本的組成內容、材料按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時發出材料單位成本的計算方法、材料按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時材料成本差異率的種類、採用分類差異時材料類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價值的攤銷方法、攤銷率的高低及攤銷期限的長短等。為了正確計算成本,對於各種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的結轉,應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各種方法一經確定,應保持相對穩定,不能隨意改變,以保證成本信息的可比性。(四)做好各項基礎工作1.做好定額的制定和修訂工作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制度3.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工作4.做好廠內計劃價格的制定和修訂工作(五)適應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採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二、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的分類生產費用可以按不同的標准分類,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產費用的經濟內容和經濟用途的分類。(一)生產費用按經濟內容分類產品的生產過程,也是物化勞動(包括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和活勞動的耗費過程。因而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按其經濟內容分類,可劃歸為勞動對象方面的費用、勞動手段方面的費用和活勞動方面的費用三大類。生產費用按照經濟內容分類,就是在這一劃分的基礎上,將生產費用劃分為若干要素費用。1.材料費用。2.燃料費用。3.外購動力費用。4.工資費用。5.提取的職工福利費。6.折舊費。7.其他生產費用。(二)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分類工業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費用,首先可以分為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期間費用兩類。1.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為具體反映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的各種用途,提 *** 品成本構成情況的資料,還應將其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個項目,即產品生產成本項目(簡稱產品成本項目或成本項目)。工業企業一般應設置以下幾個成本項目:(1)原材料,也稱直接材料。(2)燃料及動力,也稱直接燃料及動力。(3)工資及福利費,也稱直接人工。(4)製造費用。企業可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對上述成本項目做適當調整。對於管理上需要單獨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費用,以及產品成本中比重較大的費用,應專設成本項目;否則,為了簡化核算,不必專設成本項目。2.期間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工業企業的期間費用按照經濟用途可分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三)生產費用按計入產品成本......>>
問題八:怎樣核算銷售成本准確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因此,每次發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庫存最久的存貨,期末庫存則是最近購入的商品。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如易變質的鮮活商品。根據A商品明細賬資料,7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如下: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為:(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80=560(元)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可以逐筆結轉,不需計算商品單價,但工作量較大,如購進批次多,而單價又各異,則計算工作較為復雜,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二)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例]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加權平均單價=(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本期商品銷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36=472(元)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計算結果亦較准確,但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三)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7月4日進貨後平均單價=(800+660)/(400+300)=2.09(元)7月7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460+480)/(700+200)=2.16(元)7月19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184+1040)/(550+400)=2.34(元)7月21日進貨後平均單價=(2223+560)/(950+200)=2.42(元)本月各次銷售商品成本按銷售時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如下:7月13日商品銷售成本=350×2.16=756(元)7月26日商品銷售成本=500×2.42=1 210(元)7月30日商品銷售成本=450×2.42=1 089(元)本月商品銷售成本合計1 300(包) 3 055(元)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但也存在企業經營商品品種多,每月進銷業務頻繁時計算工作量較大的問題。一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四)個別計價法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採用個別計價法,會計部門應按進貨批次設置商品明細賬;業務部門應在發貨單上註明進貨批次;倉庫部門應按進貨批次分別堆放商品。這種方法便於逐筆結轉商品銷售成本,計算比較正確,但工作量較大,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五)後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是按照每一......>>
問題九:為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應該正確劃分的費用界限是( )。 為了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必須正確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費用界限:
1.正確劃分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界限;
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
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而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因此,選BCD
㈤ 成本會計核算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成本會計的主要工作就兩點:1)核算;2)分析。
1)核算
加工企業成本核算重點是:「製造費用」分攤,分攤可以按實做工時(或定額工時)、材料消耗、人工成本、機器工時、產值等,正常生產條件下,定額或實做工時是最合理的,大修理或季節性生產,機器工時比較合理,在沒有工時的情況下,材料消耗相對合理。
主要難點是:1)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的確定;2)在產品與產成品的確認。
2)分析
一定時期的成本應該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提出降耗減費的意見。可以設計計劃成本或定額成本,與實際消費進行比對,便於找出差距。計劃成本是人為計算的,需要材料消耗定額、工時定額、技術條件、工藝路線、生產計劃等非財務資料,以及材料計劃價格、固定資產折舊等財務資料,工作量較大,但對任何一個製造企業來說,都是高級財務管理,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成本會計,不但要掌握會計知識,還要了解生產加工流程、主要技術原理、工藝要求等非財務知識。可能需要多到基層走走、看看,學習一下。
至於成本控制,主要是領導的事情,成本會計需要向領導提出建議或意見,這個光靠一個會計是控制不了的,還需要各方面(企業領導、基層領導、工人等)配合,以及各種政策(獎勵、激勵等)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