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你的機會成本很高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建行石油為什麼要換倉 2025-01-19 17:01:13
什麼是石油提煉 2025-01-19 16:58:00

你的機會成本很高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4-06-20 05:17:38

⑴ 機會成本,和會計成本,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

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利用機會成本概念進行經濟分析的前提條件是:

1、資源是稀缺的

2、資源具有多種用途

3、資源已經得到充分利用

4、資源可以自由流動

二、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1、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

2、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

3、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4、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5、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凈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凈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6、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

(1)你的機會成本很高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機會成本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⑵ 機會成本理論,怎麼應用於生活

機會成本的嚴格定義是:選擇最優方案放棄的次優方案的價值。寬泛地理解,機會成本是選擇某一特定方案放棄的其他各種可行方案的可能收益之平均值。這里的最優,並非實際發生的最優,而是選擇者(決策者)的心理預期。比如說,10萬元錢投資於房地產可獲得利蔽告潤20萬,投資於股票市場可獲得利潤15萬,如果把這10萬元錢投資於房地產,那麼可以從股票市場得到15萬就是其機會成本,如果把這10萬元投資於股票,那麼可以從房地產投資中獲得的20萬就是其機會成本。一般地,最優的資源配置意味著該筆資源投向某一用途所擔負的機會成本最小。
機會成本從來都沒有真正發生,但它是我們選擇某一方案、方向、道路時考慮重點因素之一。人生的機會成本有時會很高,機會成本越高,選擇越困難,因為在骨子裡面我們從來不願輕易放棄可能得到的東西。我在畢業的時候,面臨就業的選擇,使我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那時我的可選方案有兩種:一所高校和一家企業。這是一個典型的經濟學的「選擇」(二擇一),因為我是不可能同時去高校教書又去企業工作的。如果我去高校教書,我可以逐漸實現自己做一名學者的夢想,而且我相信高校的較高層次文化氛圍和較簡單的人際關系,對我個人可能更適合,這些對我都具有相當大的效用,如果我選擇企業,那麼我就得不到這些效用。反過來,如果我真去那家企業的話,也有很大的效用,因為那家企業給我開出數目可觀的薪水,並且許諾解決住房,我放棄企業,就放棄了這些可能得到的效用。當時我為這樣一個去留問題足足思考了很長時間。可見,機會成本從未真正發生,但它的確最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選擇行為。
如果沒有選擇的「機會」,就不會有機會成本。沒有選擇的「機會」,就意味著沒有選擇的自由,意味著「不得不」。比如血統是無以為選的,所以人們不得不接受這一現實——一個人可以不斷改變國籍、居所、生活習慣,甚至他可以融於另一民族,但他的骨子裡,流淌著的仍是他祖父輩的血脈。在計劃體制下,個人的職業是難以變更的,也不能自由知並顫從業,那時人們從事,某種職業的機會成本就不大,因為人們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力——自然,人們也不會認為「不搭敗得不」從事的工作是令人幸福的。譬如,父母愛孩子,也應讓孩子選擇愛的方式,如果孩子是「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愛,這愛便是強加的,孩子是不會以此為幸福的。
然而也並非有選擇的權利就會令人幸福,有許多優柔寡斷的人,讓他們自己選擇往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他們寧願沒有選擇的權利,而走那些別人為他(她)安排好的道路。擅長語言和修辭的莫勒耳(Mohler)曾辛辣地嘲諷那些屈從於命運而不是選擇命運的人,他說:「人既可以屈從於命運也可以選擇命運,然而許多人一生都不去做這些選擇(Jeder hat neben dem Zwangsschicksal auch ein Wahlschicksal,doch viele schreiten ihr leben lang night zur wahl.)」
可供選擇的道路越多,選擇某一特定道路的機會成本越大,當然選擇也越困難。因為所放棄的機會之數量和價值也越多了。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畢業的時候,有的學友面臨著眾多可供選擇的道路:出國、去企業、去研究機構、去政府機關等等,而有的學友只有去路一條。結果,只有一條去路的學友反而沒有多條去路的學友那樣費時地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