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實際成本如何計算
1、發出材料採用實際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後進先出法、售價法等。
具體採用那種方法,可以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自行選擇。但是,一經確定,不能隨意改變。
2、上面的核算方法,採用的是「個別計價法」,採用這種方法核算是正確的。
3、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
個別計價法的優點: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准確。缺點:實務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適用於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
(1)收料單的成本總額怎麼算擴展閱讀:
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的異同:
估計成本則是尚未實際發生的,而是根據一定資料預先估算的成本。實際成本是我國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則。企業在平時核算時可以採用計劃成本、定額成本和標准成本等,但最終必須要調整為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概念主要是針對產品或勞務而言的,但實務中也包括原材料采購的實際成本和銷售實際成本等,所以實際成本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是指實際發生的耗費代價,相對於估計成本而言,實際成本是指已經發生,可以明確確認和計量的成本。
將企業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定額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業成本等進行比較,便可以進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額和計劃的完成情況,掌握成本變化的特徵和發展趨勢,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便於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㈡ 計劃成本法的公式
1、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數量×計劃單價
2、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3、成本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4、材料成本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
拓展資料
實際應用
計劃成本的制定
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制定得恰當,既有利於企業考核采購部門的業績,調動其積極性,促使其降低采購成本、節約開支;也有利於財務部門制定考核標准 >標准,分析采購成本升降的原因,為領導決策提供有用財務信息。計劃成本,一般由企業采購部門會同財務等有關部門制定,包括買價、運雜費及應計入成本的有關稅金等,力求接近實際。每年年初,由采購部門會同財務等有關部門,按材料類別、品種、規格編製成材料計劃成本目錄。對一些品種、規格材料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相懸殊的,應分析產生差異的具體原因,然後對所定不恰當的品種、規格材料計劃成本進行修訂,使之符合實際,以利於計劃成本的執行。
材料成本差異率的確定
1.確定材料成本差異率。材料成本差異率應根據重要性原則及成本效益原則,對企業大宗原材料、價值高的原材料,按類別及用途分別確定。如礦石應按原礦、精礦、粉礦、塊礦等,煤應按煉焦煤、無煙煤、瘦煤等分別確定成本差異率;在材料領用、出售、生產中,分別按各自成本差異率分攤材料成本差異;對低值易耗材料,可按綜合差異率確定成本差異率。這樣,既可簡化
財務核算工作量,也不影響成本計算的准確性。
2.確定成本差異率應注意配比性原則。現行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發出材料應負擔成本差異,除委託外部加工發出材料可按上月的差異率計算外,都應使用當月的實際差異率;不管使用當月的實際成本差異率,還是使用上月的成本差異率,在計算時都應注意配比性原則。
月末在材料已到發票未到情況下的財務處理:
現行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月末在貨物已到而發票未到的情況下,其財務處理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暫估入賬,借記原材料,貸記應付賬款——暫估應付金額。不管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暫估入賬,都沒有包括不計入成本中稅金。因為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的組成內容是一樣的,均包括材料價款、運雜費及有關稅金等。月末,如果企業有大量暫估入賬的材料,企業就不能真實反映財務狀況。因此,企業應按照重要性、謹慎性及成本效益原則,按月末貨物已到發票未到的情況進行財務處理。
1、月末、季末的財務處理。月末、季末的財務會計報表一般不對外報送,也不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根據以上原則可從簡處理,借記原材料,貸記應付賬款——暫估應付金額。會計報表即資產負債表不列示,會計報表附註不披露。
2、半年末、年末的財務處理。半年末、年末的會計報表既要對外報送,也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從重要性及謹慎性原則考慮,半年末、年末如存在大量的暫估入賬的材料,其賬務處理應借記原材料(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遞延稅款——暫估進項稅額(價款按17%或13%及運雜費按7%計算部分),貸記應付賬款——暫估應付金額。這樣處理包含材料中不計入成本中稅金部分,
3、應付賬款中體現謹慎性原則,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列示,在遞延稅款下增加一欄。其中,暫估進項稅額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披露貨已到發票未到的原因、時間及暫估金額;如不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將會影響會計報表使用人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㈢ 計劃成本法計算公式是什麼
計劃成本法的核算公式:
1、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數量×計劃單價;
2、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3、成本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4、材料成本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
(3)收料單的成本總額怎麼算擴展閱讀
核算程序
企業應首先考察與存貨成本相關的各種因素,規定存貨的分類、名稱、規格、計量單位和單位計劃成本。除一些特殊情況外,計劃單位成本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調整。
其次,取得存貨時,應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取得存貨的計劃成本填入收料單中,並按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作為「材料成本差異」進行登記。
還有,平時領用、發出存貨都按計劃成本計算,賬戶,經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發出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攤。
㈣ 存貨成本計算方法
存貨取得成本計算公式: 存貨取得成本包括訂單成本和取得成本。 訂單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訂單數×每單可變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庫存需求÷每單訂單訂貨量×每單可變成本 購置成本=年需求×單價
拓展資料:成本核算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 概念:或稱移動平均是指接收貨物的成本加上原存貨的成本除以接收貨物的數量加上原存貨的數量來計算加權單價,而採用發貨存貨的計價方法。特點:它的優點是允許管理人員及時跟蹤庫存余額,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和發放和持有的庫存成本是客觀的。缺點是平均單價需要每次收貨計算一次,計算工作量較大,不適用於收貨頻繁的企業。 適用范圍:是實際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成本核算方法。
單項計價法 概念:又稱個體鑒定法、具體鑒定法、批量實際鑒定法。該方法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與實物流一致,根據各種存貨確定每批存貨的采購批次或生產批次和期末存貨,並根據采購或生產時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出每批出外庫存和期末庫存的成本。 特點:使用這種方法是合理和准確計算即將離任的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確定外向的批次庫存和剩餘庫存批次為了確定收入,所以實際操作的工作負載很重,困難。 適用范圍:適用於易於識別、存貨種類不多、單位成本高的存貨計價,如房地產、船舶、飛機、重型設備、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全月加權平均法 概念:加權平均法是指通過剔除當月收到的總成本和當月的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交貨成本和存貨成本。 特點:該方法僅在月末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平均單價是在市場價格漲跌時計算的,庫存成本的分配更加均衡。但這種方法通常不能從賬上提供已發行和已關閉存貨的單價和金額,不利於加強存貨管理。 適用范圍:適用於每一時期存貨成本變動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