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廣義成本會計有哪些職能
擴展閱讀
進口鑽石多少錢一克 2024-07-01 02:27:55

廣義成本會計有哪些職能

發布時間: 2024-06-28 06:43:40

A. 會計核算 廣義,在會計核算與報告體系中,廣義的成本主要分為什麼

會計核算,
狹義的成本會計是指:進行成本核算與分析的成本會計;
廣義的成本會計則指:進行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評的成本會計,
即成本管理。

B. 成本核算會計的日常工作是什麼呀

成本核算會計的日常工作為:

1、完整地歸集與核算成本計算對象所發生的各種耗費。

2、正確計算生產資料轉移價值和應計入本期成本的費用額。

3、科學地確定成本計算的對象、項目、期間以及成本計算方法和費用分配方法。

4、理解成本的構成及與自身工作的關系,選擇有利於成本控制的成本計算方法。

5、通過成本分析有效控製成本,結合企業自身情況,找到成本控制關鍵點。

(2)廣義成本會計有哪些職能擴展閱讀:

成本核算會計應遵循的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

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二、可靠性原則。

1、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不應摻假,或人為地提高、降低成本。

2、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 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三、相關性原則

1、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

2、及時性是強調信息取得的時間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及時地採取措施,改進工作。而這時的信息往往成為徒勞無用的資料。

四、分期核算原則

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

五、權責發生制原則

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

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主考試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C. 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是什麼關系

成本會計是基礎,管理會計是提升。
 

成本會計是入門崗位,著眼點在已發生的會計活動和科目上,乾的是普通的財務工作。熟悉熟悉業務,列舉成本要素,找出之間的關系,取取數據,月底月初做做報表,填填數據,用EXCEL表中的公式做一些匯總、平均、加減乘除一番,按財務制度出報表,大多是常規性任務。作為入門,是有一定鍛煉價值的,但長期做下去,陷在日復一日的重復過程中,很難有太大提升,晉升空間也比較有限。人在這種環境中,容易產生厭倦,甚至心理倦怠。
 

管理會計就不同了,著眼點在未來的企業經營發展任務維度,從事是具有管理性質的工作。它是在成本會計基礎上的新挑戰和重要提升。管理會計涉及管理性質,要進行業務的深透分析,從現象中找尋本質,從多因素中找到要素,從歷史中發現規律,參與到給中高層管理者提供建設性建議和意見的過程,輔助提高運營效率、流程管理和再造,直至對管理效能產生一定影響。
 
再往上發展,還有財務主管、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直至負責財務工作的副總。CFO是一個企業中財務工作的最高負責人,他管理的是企業整個的財務命脈,融資、投資、運營三大方面,還有時涉及到兼並重組、資本運作,與金融機構間的合作與聯絡。若是上市公司,還要管控好與投資者之間的關系,是企業中最重要的三個O之一了(CEO、COO、CFO)。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職場中切忌「一山望著一山高」,學習、熟練、掌握好專業技能之外,還須在人際關系、人脈資源上做好積累、做好文章,才能如魚得水,伸縮自如。
 


祝你在踏實、務實的每日職場中做好自己、做更好的自己——Be yourself, Be a better self!

D. 成本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成本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1、從內容方面看:

現代成本會計拓寬了傳統成本會計的內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內容廣泛,以我國會計界目前的共識來看,現代成本會計的基本內容是: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檢查。

而財務會計則是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

2、從職能方面看:

成本會計的職能,是指成本會計作為一種管理經濟的活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由於現代成本會計與管理緊密結合,因此,它實際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

現代成本會計的主要職能有: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和成本會計的內容是一樣的

聯系:

成本會計是財務會計的一部分,是對成本核算的一種細化,最終它的核算都會體現在財務會計的確認和計量之中。

(4)廣義成本會計有哪些職能擴展閱讀:

一、現代成本會計

是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的直接結合,它是運用專門的管理技術和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勞動耗費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價值管理活動。成本會計具有成本預測和成本決策的職能是現代成本會計的一個重要標志。現代成本會計主要是一項管理活動,各項職能的發揮都是為了達到成本管理的目標。

作用:

1、加強成本理論的研究,提高我國成本會計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理論研究者必須沖破傳統會計觀的束縛,解放思想,勇於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課題;應本著創新精神、務實態度和嚴謹作風,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同實際工作者密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成本理論研究對成本會計實踐的指導作用。

2.、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

利用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為現代成本會計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企業成本會計工作以電子計算機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饋速度,增強了業務處理能力,對於及時、准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義。

因此,為了推動會計電算化深入發展,必須加快會計電算化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將會計信息系統有機地融入企業整個管理信息系統,通過電算化的應用,為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3、對原有製造成本法的影響

製造成本法的產生是20世紀早期資本主義公司發展的產物。在當時,材料和人才費用是產品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間接費用、研究開發費用和後期的維護服務費用並不重要,而且難以計量並直接計入產品成本。

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成本中的知識含量的增加使得企業的原有成本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集中表現為研究開發成本和服務成本或後援成本的比重日漸上升。另外,現代成本管理的范圍不僅僅集中於生產製造過程,而是把著眼點放在全部生產經營過程,尤其是產品的開發研究設計過程。所以我們認為,在成本項目中應包括研究開發費用和銷售費用以及後期服務費用,這樣才便於企業進行有效的成本管理。

二、財務會計

財務會計是指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財務會計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並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於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作用:

第一,財務會計有助於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業透明度,規范企業行為。

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

第二,財務會計有助於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成果、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第三,財務會計有助於考核企業管理層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企業接受了包括國家在內的所有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就有責任按照其預定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合理利用資源,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接受考核和評價。

E. 鎴愭湰浼氳$殑姒傚康鏄浠涔堬紵

鎴愭湰浼氳″垎涓虹嫮涔夊拰騫誇箟錛

鐙涔夌殑鎴愭湰浼氳★細浠呮寚鎴愭湰鏍哥畻銆

騫誇箟鐨勬垚鏈浼氳★細鍖呮嫭鎴愭湰棰勬祴銆佸喅絳栥佽″垝銆佹帶鍒躲佹牳綆椼佸垎鏋愬強鑰冭瘎銆

鎴愭湰浼氳℃槸鍩轟簬鍟嗗搧緇忔祹鏉′歡涓嬶紝涓烘眰寰椾駭鍝佺殑鎬繪垚鏈鍜屽崟浣嶆垚鏈鑰屾牳綆楀叏閮ㄧ敓浜ф垚鏈鍜岃垂鐢ㄧ殑浼氳℃椿鍔錛岀幇浠f垚鏈浼氳℃槸涓哄厠鏈嶉氳揣鑶ㄨ儉鎵寮曡搗鐗╀環鍙樺姩瀵艱嚧浼氳′俊鎮澶辯湡寮婄錛屽湪鐗╀環鍙樺姩鎯呭喌涓嬶紝浠ヨ祫浜х幇琛屾垚鏈涓鴻¢噺灞炴у圭浉鍏充細璁″硅薄榪涜岀『璁ゃ佽¢噺鍜屾姤鍛婄殑紼嬪簭鍜屾柟娉曘

鐜頒唬鎴愭湰浼氳℃槸鍦ㄧ戶鎵誇紶緇熸垚鏈浼氳″熀紜涓婂彂灞曡搗鏉ョ殑涓縐嶆柊鍨嬩細璁$悊璁猴紝鏄浼犵粺鎴愭湰浼氳″湪鐗╀環鍙樺姩鐜澧冧笅鐨勫歡浼稿拰鎷撳睍錛屽皢鎴愭湰鏍哥畻涓庣敓浜х粡钀ユ湁鏁堢粨鍚堬紝鍏鋒湁涓嶅悓浜庝紶緇熸垚鏈鐨勪細璁$▼搴忓拰浼氳℃柟娉曪紝鍙闅忕粡嫻庣幆澧冪殑鏀瑰彉鑰屽強鏃跺弽鏄犺祫浜т環鍊煎彉鍖栵紝鍏鋒湁楂樺害鐨勫喅絳栫浉鍏蟲с

F. 成本會計的職責是什麼

成本會計概念
成本會計是指為了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費用的會計。
成本會計基本知識
一、成本的涵義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商品經濟中的一個經濟范疇,是商品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

成本的內容往往要服從於管理的需要。此外,由於從事經濟活動的內容不同,成本含義也不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內涵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圍逐漸地擴大。

不同的經濟環境,不同的行業特點,對成本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經濟內容歸納起來有兩點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種目標為對象的。目標可以是有形的產品或無形的產品,如新技術、新工藝;也可以是某種服務,如教育、衛生系統的服務目標。二是成本是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而發生的耗費,沒有目標的支出則是一種損失,不能叫作成本。

二、成本與費用

成本與費用是一組既有緊密聯系又有一定區別的概念。正確區分成本與費用成本會計的重要前提。

成本是指生產某種產品、完成某個項目或者說做成某件事情的代價,也即發生的耗費總和,是對象化的費用。費用是指企業在獲取當期收入的過程中,對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資產的耗費,是會計期間與收入相配比的成本。成本代表經濟資源的犧牲,而費用是會計期間為獲得收益而發生的成本。

成本會計關注的是成本而不是費用。

三、未耗成本與已耗成本

在財務會計中,將成本分為未耗成本與與已耗成本兩大類。

未耗成本是指可在未來的會計期間產生收益的支出,此類成本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為資產項目,例如設備、存貨及應收帳款等。已耗成本則是指本會計期間內已經消耗,且在未來會計期間不會創造收益的支出。這類成本又可分為費用和損失,前者在損益表上列為當期收益的減項,例如已銷產品的生產成本及各項期間費用等,後者則因無相應利益的產生,而在損益表上列為營業外支出等項目,例如火災、水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四、支出成本與機會成本

支出成本和機會成本是成本的兩種主要類型。

支出成本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現金流出。機會成本是指由於選擇最優方案而放棄的次優方案上的收益。會計系統的特徵是記錄支出成本而不記錄機會成本。但是,管理者為了保證所作的決策是最優的,在進行決策時應考慮機會成本。

五、成本會計信息

成本會計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混合物,是計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會計方法。

財務會計要依據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有關資料進行資產計價和收益確定,而成本的形成、歸集和結轉程序也要納入以復式記賬法為基礎的財務會計總框架中,因此,成本數據往往被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用於對企業管理當局業績的評價,並據此作出投資決策。同樣,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成本數據,往往被企業管理當局作為決策的依據或用於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的業績評價。

六、新經濟環境與成本會計

新的經濟環境對成本會計提出了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球競爭的加劇;

2、產業結構的變化;

3、生產環境的進步;

4、適時生產系統的出現;

5、全面質量管理的要求;

6、作業基礎成本法的應用。
成本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成本會計先後經歷了早期成本會計、近代成本會計、現代成本會計和戰略成本會計四個階段。成本會計的方式和理論體系,隨著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早期成本會計階段(1880——1920)

隨著英國產業革命完成,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用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會計人員為了滿足企業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會計賬簿之外,用統計的方法來計算成本。此時,成本會計出現了萌芽。從成本會計的方式來看,在早期成本會計階段,主要是採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會計制度;從成本會計的目的來看,計算產品成本以確定存貨成本及銷售成本。所以,初創階段的成本會計也稱為記錄型成本會計。

2、近代成本會計階段(1921——1945)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製造業中發展起來的以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對成本會計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標准成本法的出現使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本會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近代成本會計主要採用標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預測,為生產過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條件。

3、現代成本會計階段(1945——1980)

20世紀50年代起,西方國家的社會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隨著管理現代化,運籌學、系統工程和電子計算機等各種科學技術成就在成本會計中得到廣泛應用,從而使成本會計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即成本會計發展重點已由如何對成本進行事中控制、事後計算和分析轉移到如何預測、決策和規劃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為主的現代成本會計。

4、戰略成本會計階段(1981以後)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生產方式的改變,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以及全球性競爭的加劇,大大改變了產品成本結構與市場競爭模式。成本管理的視角應由單純的生產經營過程管理和重股東財富,擴展到與顧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關的、包括產品設計和產品使用環節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關注產品的顧客可察覺價值;同時要求企業更加註重內部組織管理,盡可能地消除各種增加顧客價值的內耗,以獲取市場競爭優勢。此時,戰略相關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為成本管理系統不可缺少的部分。
成本會計的職能
成本會計的職能,是指成本會計作為一種管理經濟的活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由於現代成本會計與管理緊密結合,因此,它實際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現代成本會計的主要職能有: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成本會計的各個職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職能,沒有成本核算就沒有成本會計。成本會計的各個職能是相互聯系,互為條件的,並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在全過程中發揮作用。

成本會計的職能,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不斷地擴大。

1、反映職能: 最初、最基本的職能。

反映職能就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耗費,運用專門的會計方法進行計量、記錄、歸集、分配、匯總,計算出各成本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通俗地講,這項職能就是進行實際成本的計算,把生產經營過程的實際消耗如實地反映出來,達到積聚成本的目的,並用積累的成本資料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耗費和補償價值的情況,從而判斷企業經營效果的好壞。

2、計劃與預算職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產品的成本計劃、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和生產費用預算。

3、控制職能:包括投產前的成本控制和投產後的成本控制。

4、分析、評價職能。
成本會計的種類
成本會計可按不同的標志進行分類。

按成本會計制度分類,可分為實際成本制度、標准成本制度和估計成本制度。

(1)實際成本制度。實際成本制度,是根據實際發生的各項支出計算成本的一種成本會計制度。

(2)標准成本制度。標准成本制度,是以預先制定的產品標准成本為基礎,用實際產量的標准成本同實際成本相比較並記錄和分析成本差異的一種成本制度。

(3)估計成本制度。估計成本制度,是在產品生產前預先估算單位產品成本,憑以確定售價,然後通過復式記賬將算出實際產量的估計成本與賬上實際成本比較,據以修改估計成本的一種歷史上曾採用過的不完整的成本會計制度。

按成本計算模式分類,可分為完全成本計算模式和變動成本計算模式。

(1)完全成本計算模式。完全成本計算模式,又稱「吸收成本」計算模式,它是按照傳統的成本觀念,將包含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內的所有製造成本都吸收到產品成本中去,用來進行存貨的估價和確定已售產品成本的一種計算模式。

(2)變動成本計算模式。變動成本計算模式,是指產品成本中只包括變動製造成本而不包括固定製造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
成本會計的基本原理
一、成本在經濟工作中的分類

成本在經濟工作中的作用,除了滿足考核企業耗費水平、正確計算企業損益的需要之外,還必須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從而加強企業成本管理。為此,按成本在經濟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將企業成本劃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兩大類。

1.財務成本

財務成本是指根據國家統一的財務和會計法規及制度核算出來的,用於編制財務報表和企業內部成本管理的成本。財務成本也稱法定成本或制度成本,目前,我國會計核算都是按這種成本入帳的。正確計算企業的財務成本,對於保證合理的價值補償,正確計算企業期末存貨價值和盈利,考核企業成本費用水平,按照稅法規定計算利潤,交納稅金,具有重要意義。

財務成本在企業中,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如按各類企業的經營目標不同,可以將財務成本劃分為生產性成本和勞務性成本兩大類;在生產性企業中,財務成本還可進一步分為購儲成本、生產成本和期間成本(又稱經營管理費用)等。

2.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用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各種成本的總稱,是根據財務成本和其他有關資料進行不同的歸類、分析和調整後計算出來的,是對財務成本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管理成本主要包括決策成本(如差別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相關成本、沉沒成本和重置成本等)和控制與考核成本(如標准成本、定額成本、責任成本、可控成本、計劃成本和可比成本等)兩類。

二、成本對象及其特點

成本對象是為了計算經營業務成本而確定的歸集經營費用的各個對象,也是成本的承擔者。成本對象可以是一種產品、一項服務、一位顧客、一張訂單、一紙合同、一個作業、或是一個部門。

成本會計的一個中心目標是計算產品成本,為對外財務報告服務。產品成本的具體含義取決於其所服務的管理目標。產品有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兩種。生產性企業生產有形產品,如電視機、計算機、傢具、服裝和飲料等。勞務性企業提供無形產品,如保險服務、旅遊服務、咨詢服務等都屬向顧客提供的服務;汽車租賃、電話出租和寶齡球等都是由顧客使用組織的產品或設施。

與有形產品相比,無形產品主要有四大方面的特點:無形性、瞬時性、不可分割性和多樣性。無形性是指某項服務的購買者在購買之前無法直接感覺到該項服務的存在,因而服務是無形產品。瞬時性是指顧客只能即時享受服務,而不能儲存到未來。不可分割性是指服務的提供者與購買者通常有直接的接觸,以使交換得以發生。多樣性是指服務的提供比產品的生產有著更大的差異性,提供服務的工人會受到所從事工作、工作夥伴、教育程度、工作經驗、個人因素等的影響。

可見,無形產品成本計算有其特殊性。

三、成本對象的構成要素

企業的任何經營成果都是依存於一定的時空范圍而產生的。確定成本計算對象,不僅要認定計算什麼產品(或勞務)的成本,而且要認定是什麼地點、什麼時期生產出來的產品。因而,確定成本計算對象一定要有「時空概念」。

通常,成本對象由三個要素構成:

1.成本計算實體。

2.成本計算期。

3.成本計算空間。

四、成本分配的方法

把成本准確地分配到各成本對象上去,這是很關鍵的。歪曲的成本分配會導致錯誤的決策和評價。成本分配的方法主要有:直接追溯法、動因追溯法和分攤法等。

直接追溯法依賴於可實際觀察的因果關系,因而其結果最准確;動因追溯法是依賴於成本動因將成本分配至各個成本對象,其准確性次之;分攤法盡管有簡單性和操作的低成本等優點,但是三種方法中最不準確的,應盡可能避免使用。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提高成本准確性所帶來的收益在價值上超過了與動因追溯相關的額外計量成本。

五、成本計算方法

企業通常可採用分批成本計演算法和分步成本計演算法這兩種基本方法來計算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分批成本計演算法是按照產品或服務的明確件數或批別來計算產品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簡稱分批法。分批法的成本計算對象是產品的批別(或定單)。採用分批法核算的產品或服務往往有很大的差異。分步成本計演算法是通過將成本分配於眾多相似的產品或服務,然後計算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簡稱分步法。分步法的成本計算對象是產品的生產步驟。當企業的產品是單步驟生產時,其成本計算對象就是產品的品種。

應該注意的是,實際上,很多企業所採用的成本計算制度既非分批法,也非分步法。而是分批法與分步法的結合。

在實際工作中,還採用了一些其他的成本計算方法,如分類法、作業基礎成本法、標准成本法和變動成本計演算法。從計算產品實際成本的角度來說,這些方法都不是必不可少的,因而通稱為輔助方法。

六、成本會計系統

成本計算具有兩重性,它既是財務會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成本會計系統應由兩個部分組成。

1.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成本會計

不管使用何種類型的成本會計系統,成本的結果都被用於公司的財務報表,財務報告的要求將影響成本會計系統的設計。

成本在損益表中列為銷售成本,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為存貨。

2. 以管理為目的的成本會計

從管理會計的角度看,成本計算是為企業正確地進行最優決策,有效經營和嚴格進行成本控制服務的。成本是綜合反映企業經營活動過程的質量和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企業管理部門為了實現有效經營,正確進行經營決策,往往要從許多方案中選取最優方案,「優」的標准主要是經濟效果,而各種形式的「成本」,又是經濟效果的重要表現形式。

七、資本化成本與非資本化成本

在編制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時,首先要區分資本化成本與非資本化成本。

資本化成本是指發生時首先被記為資產,列入資產負債表,它被預期為企業帶來未來的收益。例如,購買機器設備和材料等的成本。這些成本在資產提供有效服務的使用期間逐期轉變為費用。非資本化成本是指不經過存貨階段即作為費用被扣減的成本,發生時即計入費用列入損益表,如支付給營銷經理的薪金和管理辦公用房的租金。

八、可記入存貨的資本化成本與不可計入存貨的資本化成本

商業和製造性企業的資本化成本還可以進一步分為可計入存貨的資本化成本和不可計入存貨的資本化成本兩種。

可計入存貨的資本化成本(也叫做可計入存貨的成本),是指購進存貨的成本,或者其他新增加的成本。不可計入存貨的資本化成本,是指那些與存貨無關的資本化成本。可計入存貨的資本化成本將成為產品銷售成本的一部分。

九、成本會計制度

成本會計制度是組織和從事成本會計工作所必須遵循的規范和具體依據。成本會計一般應遵循歷史成本、分期核算、合法性、可比性、權責發生制和成本-效益等原則。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包括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的方法、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制度等。
成本會計的內容
現代成本會計拓寬了傳統成本會計的內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內容廣泛,以我國會計界目前的共識來看,現代成本會計的基本內容是: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檢查。

成本會計的特徵

1、計算產品成本。

2、有助於企業資源的詳細計劃和有效的控制利用。

企業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資源,必須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任務來計劃資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測算這些資源投入使用後的效率和效益,這就需要細致地觀察分析企業周圍的環境和企業內部的狀況,充分掌握正確的信息,完善情報體系是制定成本計劃的基礎。同時改善企業素質,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是改善企業成本計劃的重要條件。要提高素質、改善環境,必須深化改革,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按照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和項目以及按生產經營期限,分別制定出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和分期的費用預算及成本計劃,組成有機的成本計劃體系。 成本會計的組織工作 成本會計的組織工作主要包括:

1、設置成本會計機構;

成本會計機構是處理成本會計工作的職能單位。它是根據企業規模和成本管理要求來考慮,在專設的會計機構中是單獨設置成本會計科、室或組等,還是只配備成本核算人員來專門處理成本會計工作。

2、配備必需的成本會計人員;

成本會計人員是指在會計機構或專設成本會計機構中所配備的成本工作人員。對企業日常的成本工作進行處理。諸如:成本計劃、費用預算成本預測、決策、實際成本計算和成本分析、考核等。成本核算是企業核算工作的核心,成本指標是企業一切工作質量的綜合表現,為了保證成本信息質量,對成本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要求比較高。

(1)會計知識面廣,對成本理論和實踐有較好的基礎;

(2)熟悉企業生產經營的流程(工藝過程);

(3)刻苦學習和任勞任怨;

(4)良好職業道德。

3、確定成本會計工作的組織原則和組織形式;

任何工作的組織都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成本會計工作也不例外,它的組織原則主要有:

(1)成本核算必須與成本管理相結合;

(2)成本會計工作必須與技術相結合;

(3)成本會計工作必須與經濟責任制相結合。

成本會計工作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從方便成本工作的開展和及時准確地提供成本信息的需要,而按成本要素劃分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間接費用成本組織核算。

(1)材料組:一般由企業廠部成本會計人員與倉庫材料管理人員共同負責,主管材料物資和低值易耗品的采購、入庫、領用、結存的明細分類核算,定期盤點清查,計算材料成本費用,並對全過程進行控制和監督。

(2)工資組:主管應付職工的工資、獎金的計算與分配的明細分類核算,並對全過程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監督。

(3)間接費用組:間接費用的核算一般是由廠部成本會計人員負責進行,這部分費用可按成本習性分為變動費用和固定費用,而變動費用以彈性預算進行控制,固定費用則用固定預算進行控制。

4、制定成本會計制度。

成本會計制度是指對進行成本會計工作所作的規定。它的內涵與外延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在不斷發展變化。商品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的成本會計制度內容包括成本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計算、分析和考核等所作出的有關規定,指導著成本會計工作的全過程,這也稱作廣義的成本會計制度。

具體的成本會計制度有:關於成本預測、決策制度;關於計劃(或標准成本)成本編制的制度;關於成本核算制度;關於成本控制制度;關於成本分析、考核制度等。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健全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是指按照規定的格式,對企業的生產、技術經濟活動的具體事實所做的最初書面記載。它是進行各項核算的前提條件,是編制費用預算,嚴格控製成本費用支出的重要依據。成本會計有關的原始記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反映生產經營過程中物化勞動消耗的原始記錄。

(2)反映活勞動消耗的原始記錄。

(3)反映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支出的原始記錄。

(4)其他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是一切核算的基礎,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記錄必須真實正確,內容完整,手續齊全,要素完備,以便為成本計算、控制、預測和決策提供客觀的依據。

2、健全存貨的計量、驗收、領退和盤點制度;

為了保證入庫材料物資數量與質量,必須搞好計量與驗收工作,准確的計量和嚴格的質量檢測是保證原始記錄可靠性的前提;為了保證領、退的材料物資准確無誤,還必須及時辦好領料和退料憑證手續,使成本中的材料費用相對准確。由於材料物資等存貨品種、規格多,進出頻繁,盡管嚴格管理,但由於種種原因,賬面不符還經常存在,所以對材料物資還得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盤點,進行賬面調整,以保證庫存材料物資的真實性,確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費用更加准確。

3、實施有效的定額管理;

定額是指在一定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對人力、財力、物力的消耗及佔用所規定的數量標准。科學先進的定額,是對產品成本進行預測、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據。與成本核算有關的消耗定額,主要包括:工時定額、產量定額、材料、燃料、動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額,有關費用的定額如製造費用的預算等。消耗定額的制定是作為企業產品生產發生耗費應該掌握的標准。但由於消耗定額服務於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現為不同的消耗水平。當企業編製成本計劃時,是根據計劃期內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額;當定額作為分配實際成本標准時,是以能體現現行消耗水平的定額為依據來衡量的;當企業為實現預期利潤而控製成本時,是根據企業實現預期利潤必須達到的消耗水平作為衡量的尺度。定額制定後,為了保持它的科學性和先進性,還必須根據生產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行不斷的修訂,使它為成本管理與核算提供客觀的依據。

4、建立適合企業內部的結算價格;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往往會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勞務等等,為了分清企業內部各單位的經濟責任,明確各單位工作業績以及總體評價與考核的需要,應制定企業內部結算價格。

制定結算價格的主要依據有:

(1)內部轉移的材料物資等,應以當時的市場價格作為內部結算價格;

(2)材料物資、勞務等也可以以市場價格為基礎,雙方協商定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議價」,作為內部的結算價格;

(3)企業生產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內部轉移時,可以用標准成本或計劃成本作為內部結算價格;

(4)在原有成本的基礎上,加上合理的利潤(即一定利潤率計算)作為內部的價格。

除上述計價方法外,企業也可以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以及結算上具體情況來確定其合理的結算價格進行結算。

5、頒布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企業為了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和管理而制定的有關制度、章程和規則。規章制度是人們行動的准繩,是實施有效的成本管理的保證。

企業內與成本會計有關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計量驗收制度、定額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考勤制度、質量檢查制度、設備管理和維修制度、材料收發零用制度、物資盤存制度、費用開支規定以及其他各種成本管理制度等。各種規章制度的具體內容應隨著生產發展、經營情況的變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客觀條件和變化,不斷改進,逐步完善。

成本會計主要

G. 學習成本會計

你好:工業企業成本如何核算,題是有點大,但是不是不能回答。可分幾個步驟。1、你必須掌握一定的成本核算知識,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驟。2、你必須了解你要核算對象的生產過程,掌握它的工藝流程。3、建立一定的與其相對應的產品核算模式,科學的、按步驟核算產品成本。4、科學的核算產品原材料定額、工資定額、工時定額,合理的分配費用。5、隨時掌握原材料市場行情,有降低材料成本的控制辦法。6、建立目標成本考核機制。嚴格的控制生產成本。其他具體的,必須根據你們企業的具體的情況而定。主要的成本核算報表有:原材料分配表、費用分配表、單位成本表、總成本表等。你能把前邊的6條搞清楚,報表自然就出來了。不知道你聽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