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成本會計的特點
一、 歷史成本會計的特點
1、 面向過去的確認基礎。
歷史成本會計的最大特點是面向過去。從確認的基礎看,歷史成本會計是建立在過去已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基礎上的。不論權責發生制還是收付實現制,都是針對已發生的過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過去交易而引起的權利和義務;後者指因過去交易而引起的現金收付。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建立在已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的基礎上。
2、 按歷史成本計量。
這是歷史成本會計的根本所在。資產、負債、費用按歷史成本計量,提供的是面向過去的歷史信息,與現實情況相關性不足。
3、 遵循實現和配比原則決定收益。
復式簿記產生以來,通過成本與收入進行配比來確定收益,一直是會計的主要特徵,並構成整個會計體系的核心和靈魂。
4、 會計信息可靠性較強,相關性不足。
歷史成本會計是相對可靠的,因為一項資產或負債的成本通常是客觀的,與其他計量屬性的計算相比,較少估計和偏見。但歷史成本不隨著市場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所以,與市場價值缺乏相關性。
B. 公允價值計量與歷史成本計量各自有哪些優缺點
公允價值計量的優點:①公允價值計量符合決策有用觀的要求,能夠及時反映資產和負債的變化。②公允價值計量適應金融創新的需要,真實地反映交易的本質,反映市場直接或間接隱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來現金流量凈現值的估計,利於金融工具等的核算與創新。
缺點:①可靠性差,易受人為因素影響,公允判斷難度大,從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②使用信息成本高,在每個會計期末都要分析各種因素,對未來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做出判斷,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③可操作性差,在不存在市場交易的情況下,作為估計公允價值的現值技術在會計計量中很難操作。
歷史成本計量的優點:較強的可靠性、客觀性和可驗證性。
缺點:①持續通貨膨脹和物價劇烈變動時,難以真實反映一個企業當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②只能對確定的經濟資源進行計量,而對一些不確定的知識資源無法在會計信息中反映。③僅反映過去的交易事項,很難滿足信息使用者對當前市場信息的需求,缺乏及時性和相關性。
C. 會計計量屬性的歷史成本
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
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長期以來,在財務會計中,按歷史成本計量資產是一條重要的基本原則,歷史成本原則成為會計計量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屬性。
我國現行的會計核算都是遵循歷史成本原則進行計量,但有時卻不符合市場公允價值。
比如說,當某項資產貶值了,以後尚可以計提減值准備,但是對增值的資產,通過評估以後,雖能以增值反映,但在歷史成本的計量條件下,對增值的差額本企業仍無法調賬,存在歷史成本的計量有失公允。
長期以來,歷史成本計量屬性,是傳統會計計量的核心,並且應用廣泛。
歷史成本原則之所以在會計實務中牢牢地佔據著支配地位,受到普遍推崇與應用,主要是由於它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歷史成本以實際的交易為基礎,而不是以那些可能的業務為基礎。
在歷史成本計量下,每一筆實際業務都應進行記錄,只有這樣財務報表才能夠提供有關數據。
美籍日本會計學家井尻雄士( Ijiri )指出對於現行成本會計或脫手價格會計而言,不考慮實際交易情況以年末市場價格為基礎編制資產負債表是完全有可能的。
歷史成本為管理人員證明自己如何有效地履行責任提供了依據,有關過去的交易的記錄是履行經營管理責任所必須的。
井尻雄士認為只要經營管理責任的重要性存在,就必須採用歷史成本,而在保管會計中,履行經營管理責任是會計的會計的主要目標。
因此,歷史成本是為實際交易而不是可能的交易所決定的,並且它又是基於交易雙方所認可,具有較大的可靠性和可驗證性。
第二,從以往來看,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編制的財務報表對於決策也是有用的。
長期以來管理當局、投資人和債權人都是依據歷史成本信息做出決策,經理人員在制定有關未來經營決策時,將利用過去交易的數據。
他們必須能夠對過去的業務做出評價,而過去的業務是以歷史成本來反映的。
井尻雄士認為,「歷史成本信息會影響對決策規則的評價和選擇。」在確定採用什麼決策規則時,管理人員需要有關他們過去決策的質量信息。
歷史成本與過去的決策相關。
在決策制定過程中,也需要對未來價格進行預測,過去的價格(歷史成本)是進行未來預測的一個基礎。
第三,財務報表的使用者總是習慣於傳統的會計慣例。
除非確已找到更為有用的計量屬性,否則,人們不會輕率地放棄歷史成本。
第四,在價格變化的情況下,雖然歷史成本屬性的相關性會下降,但實務界更傾向於在表外補充其他計量信息,這不僅可以提供所需的相關信息,而且風險較小。
第五,歷史成本計量下,會計計量程序簡單,資料取得成本低,可操作性強。
歷史成本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和事項進行記錄,其憑證一般較容易取得。
而且歷史成本只對交易和事項進行初次計量,一旦入賬之後,不管環境是否發生變化,都不再重新計量。
歷史成本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一般人對歷史成本的操作都很熟悉。
歷史成本屬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其內在的缺陷,表現為:
第一,當價格明顯變動時,不同的交易時點,相同的歷史成本代表不同的價值量,這些代表不同價值量的歷史成本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
第二,由於費用是以歷史成本計量,而收入是以現行價格計量,除非發生在同一時點,否則現行成本與歷史成本是不一致的,從理論上看,在價格變動時二者的配比缺乏邏輯上的統一性。
尤其是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以現行價格與成本的配比來確認收益,必然低估成本,虛增利潤,而虛增的利潤不僅要交所得稅,還要進行分配,不利於企業的資本保全。
第三,在價格上漲時,費用按歷史成本計量將無法區分和反映管理當局的真正經營業績和外在價格變動產生的持有利得。
非貨幣性資產和負債的低估,也不能揭示企業的實際財務狀況。
而信息使用者使用這些歷史成本提供的歷史信息,面對未來做出決策,這樣按歷史成本計量得出的信息就有可能因不相關而不可靠。
因此,歷史成本比其它計量屬性可靠,但它的可靠性也是有限的。
第四,歷史成本計價不反映置存資產所獲得的收益。
在傳統會計歷史成本計價通常是與收入確認原則相互聯系運用的,即僅確認已經銷售而實現的置存資產收益,而不確認未實現的置存資產收益,並且對已實現置存資產收益並不是單獨在會計報表上予以反映,而是包括在日常營業收益項目之內。
因而,在動態經濟環境中,歷史成本會計被認為不能提供是否已妥善處置企業資產的會計信息 在價格變動的情況下,歷史成本的一些局限性就成為問題和缺點,隨著會計環境的不斷變遷以及人們對會計資料的不同需求,使得歷史成本原則面臨重大的挑戰:
第一,物價變動的現實,向歷史成本提出挑戰。
通貨膨脹時期貨幣幣值劇烈變動,使各個時期的以歷史成本表現的貨幣購買力失去了可比性。
不同購買力的貨幣數額相加,就如同將不同國別的貨幣相加一樣,三美元加二英鎊並不等於五美元或五英鎊,在通貨膨脹時,如果現按歷史成本原則編制企業會計報表,勢必影響會計報表的相關性真實性、客觀性。
第二,衍生金融工具的沖擊。
衍生金融工具日新月異,使得歷史成本會計的確認基礎和計量屬性發生動搖。
因為衍生金融工具的特點是風險和報酬的轉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日,而是在合約簽定之時。
這就帶來了何時確認、確認什麼、如何計量以及怎樣披露等一系列問題。
第三,知識經濟對歷史成本的沖擊。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技術、人才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寶貴資源。
企業無形資產對利潤的貢獻將會超過有形資產,在資產總額中所佔的比重也將會逐漸加大。
然而,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企業取得的資產以其購進的原始成本計價,企業內部自創的專有技術、人力資源和商譽等無形資產因為並未對外進行交易而缺乏較為客觀和公允的評估價值,用歷史成本來核算無疑會歪曲知識資本的價值
正是由於歷史成本屬性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缺陷,人們才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計量屬性。
D. 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優缺點
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計量相比有什麼優缺點
一、公允價值優點
1、公允價值恰當合理使用,能夠反映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和收益,更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從而提高信息決策的有用性。
2、公允價值是買賣雙方在市場上交易的結果,有原始憑證作依據,可驗證。
而歷史成本當物價波動較大或幣值不穩定時,不能真實體現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從而削弱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影響當前決策。
二、公允價值缺點
1、在市場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容易使公允價值計量成為企業盈餘管理,操控利潤、調節資產結構的工具,影閉神襪響會計報告的質量,降低信息價值。
歷史成本能防止隨意性,便於了解和比較。無須經常調整賬目,可防止隨意改變會計記錄,維護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2、歷史成本易於取得,簡便易行,不必經常調整賬目。
公允價值不易於取得。有的會計事項可以確認或尋找相類似的交易價格,有的卻無法尋找而只能估計,信息成本較高。
(4)歷史成本計量的相關性怎麼樣擴展閱讀
會計計量基礎的發展
因為國際會計准則要求,會計信息要保持真實性和謹慎性。歷史成本計價,能夠查詢到你購買這個資產所支付的實際價格(比如,看一看購買憑證、發票等,就是說有據可查)。
另外,早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比較平穩,物價不像現在社會這樣經常波動,因此用歷史成本計價在那個時代是比較合理的;最後,會計信息要保持謹慎性,謹慎性要求對資產的升值收益的確認要慎重,能不增加就不要增加了,還是保持原來的歷史價格,也就是最初的購買價格。
後來,社會經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歷史成本計價方式已經不再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了,出現了一些挑戰。
當資產的市價、可收回金額等低於資產實際成本時,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的資產負債表中所反映的資產價值和利潤表中所反映的凈利潤等均將被高估,從而導致財務報告難以真實、公允地反映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此時就需要對傳統的歷史成本法進行變革。
因此,在1998年原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制定了《國際會計准則第36號——資產減值》,引入了可收回金額等計量基礎來反映企業資產減值損失。
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於2001年發布了《財務會計准則公告第144號——長期資產減值和處置會計》,要求長期資產(或者資產組合)的賬面價值如果超過了其公允價值,應當確認減值損失。
我國於1998年起,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對應收賬款、短期投資、存貨、長期投資等計提減值准備。自2000年起計提減值准備的資產范圍又擴大到委託貸款、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等。
再後來,社會經濟又有了發展,發生了很多的金融創新,由此衍生出了很多金融資產。這些金融資產性質比較特殊轎激:價格隨時在變動。原來歷史成本法的假設前提是物價穩定,很顯然金融資產已經不滿足這個前提了,如果依然用歷史成本法去計量金融類資產,那就不能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了。
於是2003年12月新修訂的《國際會計准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已經規定,對於所有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在原則上均應當以其公允價值進行初始計量;
在後續計量中,對於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並瞎啟且公允價值的變動額應當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或者金融負債、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應當採用公允價值計量,而對於貸款、應收款項、持有準備到期的投資則採用攤余成本計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允價值計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歷史成本計量
選擇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我國農業企業總體上是屬於小規模微利企業,且以家庭經營為主,這類企業通常不要求且其也沒有能力對外提供財務報告。
而目前我國以農業為主業的農業類上市公司僅40多家。加之,我國地區差異大,農業結構差異大,目前我國生物資產計量的公允價值還難以現實。
第二,我國農產品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都很不發達,信息化程度較低,不適合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第三,我國的資本市場不夠規范,資本市場不夠成熟,完整的資產評估體系、完善的債務重組法律法規等外部條件不完善,公允價值的計量作用受到限制。
第四,我國農業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較低,職業判斷能力有待提高。 公允價值的計量需要會計人員具有高超的職業判斷能力。
第五,誠信雖然是道德的范疇,但是在當今的社會中如果缺乏了誠信,完整的會計制度、企業治理結構、資本市場等其他條件,無法忠實執行。因此,必須建立對誠信負責的機制,明確誠信的評判標准及違背誠信標准應付出的成本。
而在我國,誠信機制的建立,還在不斷完善之中。違背誠信的事件還時有發生,這對公允價值模式的運用是非常不利的。
第六,在市場上取得資產的公允價值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因此,在選擇計量模式時不得不考慮成本與效益原則。若取得公允價值的成本過高,則企業很可能會放棄採用公允價值而採用歷史成本。
。
歷史成本法的歷史成本原則的優缺點
歷史成本原則(principle of historical cost)亦稱原始成本原則或實際成本原則,是指對會計要素的記錄,應以經濟業務發生時的取得成本為標准進行計量計價。 按照會計要素的這一計量要求,資產的取得、耗費和轉換都應按照取得資產時的實際支出進行計量計價和記錄;負債的取得和償還都按取得負債的實際支出進行計量計價和記錄。資產減負債訴所有者權益自然也是歷史成本計價的,有別於報表日的重置價值、變現價值和市價。
採用歷史成本原則有許多好處:
第一,比較客觀。歷史成本或實際成本是買賣雙方通過正常交易確定的金額;
第二,有原始依據。即發票等作證明,可隨時查證;
第三,可避免企業或有關人員處於某種需要有意改動賬面記錄;
第四,使會計核算手續簡化,不必經常調整賬目。
歷史成本原則的局限性在於:當物價波動較大或幣值不穩定時,歷史成本就不能真實體現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從而削弱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影響當前決策。
公允價值計量與歷史成本計量各自有哪些優缺點
公允價值計量的優點:①公允價值計量符合決策有用觀的要求,能夠及時反映資產和負債的變化。
②公允價值計量適應金融創新的需要,真實地反映交易的本質,反映市場直接或間接隱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來現金流量凈現值的估計,利於金融工具等的核算與創新。缺點:①可靠性差,易受人為因素影響,公允判斷難度大,從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②使用信息成本高,在每個會計期末都要分析各種因素,對未來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做出判斷,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③可操作性差,在不存在市場交易的情況下,作為估計公允價值的現值技術在會計計量中很難操作。
歷史成本計量的優點:較強的可靠性、客觀性和可驗證性。缺點:①持續通貨膨脹和物價劇烈變動時,難以真實反映一個企業當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②只能對確定的經濟資源進行計量,而對一些不確定的知識資源無法在會計信息中反映。③僅反映過去的交易事項,很難滿足信息使用者對當前市場信息的需求,缺乏及時性和相關性。
公允價值計量與歷史成本計量各自有哪些優缺點
公允價值(Fair Value) 亦稱公允市價、公允價格。熟悉市場情況的買賣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和自願的情況下所確定的價格,或無關聯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一項資產可以被買賣或者一項負債可以被清償的成交價格。
歷史成本, 就是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及其他等價物。歷史成本原則要求對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 應當基於經濟業務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 而不考慮隨後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
公允價值計量的優點:
①公允價值計量符合決策有用觀的要求,能夠及時反映資產和負債的變化。
②公允價值計量適應金融創新的需要,真實地反映交易的本質,反映市場直接或間接隱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來現金流量凈現值的估計,利於金融工具等的核算與創新。
缺點:
①可靠性差,易受人為因素影響,公允判斷難度大,從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②使用信息成本高,在每個會計期末都要分析各種因素,對未來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做出判斷,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③可操作性差,在不存在市場交易的情況下,作為估計公允價值的現值技術在會計計量中很難操作。
歷史成本計量的優點:較強的可靠性、客觀性和可驗證性。
缺點:
①持續通貨膨脹和物價劇烈變動時,難以真實反映一個企業當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②只能對確定的經濟資源進行計量,而對一些不確定的知識資源無法在會計信息中反映。③僅反映過去的交易事項,很難滿足信息使用者對當前市場信息的需求,缺乏及時性和相關性。
會計計量模式的特點有哪些呢
1 歷史成本/名義貨幣。
這種會計計量模式依據了貨幣計量假設,配比原則和穩健性原則,它的優點在於它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可驗證性,有利於資產保管責任的履行。缺點在於不考慮貨幣價值的變動,不能較好的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不適於制定經營與投資的決策。
2 歷史成本/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這種會計計量模式與歷史成本/名義貨幣計量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它考慮了1般物價變動水平,但沒有考慮個別物價的變動,而且1般物價指數的選擇也比較困難。
3 現行成本/名義貨幣計量模式。這種會計計量模式否定了傳統的歷史成本會計計量所依據的貨幣計量假設,計量的收益中包括了資產置存的收益,屬於按投入價值計價。
它的優點在於能夠正確計量企業的收益,並做到計價在時間上和方法上的1致性,它的缺點在於現實成本很難予以確定,而且報表項目之間也缺乏縱向的可比性。 4 現行成本/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
這種會計計量模式試圖通過現行成本計量屬性來消除個別物價變動的影響,通過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的調整來消除1般物價變動的影響,從而全面的解決物價變動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問題,不足之處在於取得會計信息的成本較大,缺乏客觀性與可行性。
E. 歷史成本原則的重要性何在隨著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被廣泛使用,該如何看待歷史成本原則
[摘 要] 近年來會計界一直對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和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孰是孰非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存在明顯的缺陷,而運用公允價值的條件還不成熟。[關鍵詞] 歷史成本 公允價值長期以來,會計以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以配比原則作為收益計量的主要方法。它所反映的會計信息具有客觀性、真實性與可驗證性等優點,曾經很好的服務於過去的工業時代,但卻遠不能適應信息和知識時代的要求。所以美國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大力推廣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並且在擴大公允價值計量的同時採納了資產負債觀。而我國財政部也在2006年出台了新的會計准則,這一準則在立足於我國國情的基礎上與國際准則趨同,新會計准則確定的主要會計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公允價值和現值。新會計准則規定以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為主,其他的計量屬性為輔。但也比較全面的導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歷史成本原則要求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某項資產按其取得或交換時的實際價格入賬,入賬後的賬面價值在該資產的存續期內一般不作調整,他所反應的是市場交易實際價格,可靠性強。但其優點也是其缺點,它所反映的價格只是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的,而不能反映企業在持有資產期間因為經營環境變化而引發的企業持有資產的價值變化,從而相關性比較差。特別是在20世紀以來現行幣值不穩定、通貨膨脹時時存在且物價總是處於不斷變化的經濟條件下,資產以歷史成本計價往往與其重置成本有差異,雖然在這種計價方式下對資產採取了提取累計折舊和減值准備以彌補其缺陷,但是仍然不能准確的反映資產的現實價值。尤其近幾年來通貨膨脹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歷史成本的會計報表由於物價總體水平的上漲使其部分項目的計量變得不真實,資產的賬面價值明顯脫離現實價值,使企業產生了大量虛利、使企業上交國家利稅和分配股東的股利增加,使得國家和股東慢慢的把企業吃空。許多企業雖然在報表上出現巨大的凈損益,卻無力補充存貨和更新設備,因為在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經濟下,按歷史成本原則計提的累計折舊會導致固定資產已耗價值補償不足,補償的價值不足購買與原有質量數量相同的資產和存貨,企業的生產規模不斷萎縮,資本保全無法實現,這些都是他的缺點。新准則引入了公允價值將公允價值定義為:「資產和負債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融計量,」 公允價值是資產與負債以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計價依據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相比有以下幾個有優點:首先,公允價值具有很強的相關性,直接客觀的反映企業資產的價值,並保持「隨行隨市」保證企業會計信息有用性。其次,有利於我國企業的資本保全,當企業的生產能力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時,不管何時耗費、均按現行市價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核算。最後,有利於解決經營者的短期行為與企業長期發展的問題,在成本模式下,企業過分注重當期利潤、忽視企業資本積累容易造成短期行為。在公允價值模式下,使經營者以單純的利潤為中心轉變為以提升企業的市場價值為中心,立足於長期發展。與歷史成本相比,公允價值也有其缺點:首先,公允價值的難以獲得性,公允價值的使用是按照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以成熟發達的市場交易價格為基礎的,而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雖然已經確立,但是還沒有完全轉型,活躍市場還會受到種種非活躍市場因素的影響。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資產和負債缺乏完善的市場,難以通過市場獲取資產的完備信息。其次,公允價值獲取方法的難量化性,確定公允價值的方法主要有:市價法和現值估價法。當存在市場交易價格的情況下採用市價法。當一項資產和負債能夠在成熟活躍的市場上存在,或與一項資產或負債相同或類似的同等效用的替代品在市場上存在時,則採用其交易價格作為其公允價值。但當一項資產和負債不存在活躍市場或者同等效用的替代品時,就需採用現值估價法,而目前估價技術還不成熟,估價的准確性還有待提高。最後,公允價值的採用需要會計師具有高超的判斷能力,從技術上來講公允價值的獲得需要會計師具有豐富的會計理論與實踐素質,而且需要會計師了解評估、金融資本市場等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