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均價和成本低於市價為什麼還虧
擴展閱讀
外貿出口哪個產品最好 2025-01-15 06:58:29
千牛多久不上產品被釋放 2025-01-15 06:57:40

均價和成本低於市價為什麼還虧

發布時間: 2024-09-29 00:11:35

Ⅰ 買入均價跟成本價有什麼不同

1.含義不同:成本價是指投資者多次買入賣出這只股票後,手中剩下的這部分股票的持倉成本價;而買入均價是指每次買入後的算術平均價格。
2.計算方式不同: 成本價計算方式: 在不賣出的情況下,成本價=買入均價+手續費,但是如果賣出後,持倉成本就會變化。如:10元買進,在10.5元賣出,賣出後系統的會低於10元,因為將價格上漲後的0.5元收益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下降。反之如果是9.5元賣出了一筆,虧損後賣出則系統會將虧損也會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價提高。
3.另外買入均價計算方式:是計算多次買入,不包括賣出。如:投資者在10元的時候買入某股票1000股,在11元的時候,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再次買入1000股,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則投資者買入該股的買入均價=(10×1000+11×1000)/2000=10.5元
拓展資料: 1、某股票的買入均價=買入所用的成本÷股數,而成本價是指某次買入的股票價格。兩者是不一樣的。舉例子說,分兩次以10元和11元買入某股票各100股,那麼買入的均價為10.5元,而買入的成本價為10元和11元。 2、買入股票所需的費用: ①傭金0.2%-0.3%,根據證券公司決定,但是擁擠最低收取標準是5元。比如買了1000元股票,實際傭金應該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 ②過戶費(僅僅限於滬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就是說買賣一千股都要交1元 ③通訊費。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區收取5元 股票買入均價是指買入股票幾次的平均價格,一般不包括交易手續費,股票成本價是根據買入價格加上交易手續費後的價格。 一般在交易過程中主要看成本價,股票手續費包括:傭金(不超過成交金額的千分之3,單筆不低於5元)、印花稅(賣出時收取成交金額的千分之1)和過戶費(收取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2)。 在不賣出的情況下,持倉成本=買入均價+手續費,如果中間有賣出操作,盈利狀態下成本價會低於買入均價,即盈利的部分收益會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下降,虧損則會高於買入均價,即平倉賣出的虧損也會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價提高。因此,會存在成本價和買入均價不同的情況。

Ⅱ 買入均價、成本價、市價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市價

即市場價格。現行市價法也稱市場比較法,是根據目前公開市場上與被評估資產相似的或可比的參照物的價格來確定被評估資產的價格。

現行市價法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因為評估過程中的資料直接來源於市場,同時又為即將發生的資產行為估價。

但是,現行市價法的應用,與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資產的市場化程度密切相關。在中國,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為現行市價法提供了有效的應用空間,現行市價法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資產評估方法。

二、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是股票交易成本價的一種計算方式。

1、原始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Σ買入價格×買入數量–Σ凈分紅所得)/Σ買入數量

實際盈虧=Σ(賣出價格-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賬面盈虧=(最新價-買入均價)×持倉量

實際盈虧率=實際盈虧/(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賬面盈虧率=賬面盈虧/(買入均價×持倉量)

2、期間收益分析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期初市價×期初數量+Σ期間買入價格×期間買入數量–Σ凈分紅所得)/(期初數量+Σ期間買入數量)

本期盈餘=Σ(賣出價格–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浮動盈虧=(期末市價-買入均價)×期末數量

本期盈虧率=本期盈虧/(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浮動盈虧率=浮動盈虧/(買入均價×期末數量)

上文公式中買入股票包括配股買入(以配股價格和數量計算)、增發買入(以增發價格和數量計算)和送股與轉增(以0價格與送股數量計算)。

買入價格和賣出價格為包括手續費用的價格,凈分紅所得是指稅後分紅所得,其中A股股票分紅中需剔除紅利和紅股的所得稅,B股股票和基金分紅則無需上繳所得稅。

三、成本價

成本價就是商品取得的價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2)均價和成本低於市價為什麼還虧擴展閱讀:

市價計算方法

現行市價法的計算方法

①直接比較法。是以同樣資產在全新情況下的市場價格為基礎,減去按現行市價計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計折舊額,估算資產的價值。它的使用條件是在設備交易市場上能找到與評估對象幾乎一樣的參照物。這種方法簡單,對市場的反映最為客觀,能最精確地反映設備的市場價值。

②相似比較法。是以相似參照物的市場銷售價格分析為基礎,即根據市場參照物的市場價格,通過比較它們在效用、能力、質量、新舊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按一定方法做出調整,從而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

相似比較法可用整體參照物相比較進行評估,也可以分項歸類相比較進行評估。這里關鍵是選擇參照物,參照物可能一個,也可能若干個。計算公式為:

評估價值=[全新參照物市場價格-(全新參照物市場價格/預計使用年限)×資產已使用年限]×調整系數

調整系數選取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探討。例如:在應用上述計算公式評估時,經核查認為被評估設備與全新參照物(設備)相比,在產量相同時,每年消耗動力、燃料和人工費是參照物的1.2倍,則調整系數即取0.6~0.8。

例如,某廠擬將一台旋壓機投人聯營企業。該設備已使用5年,市場沒有同樣的旋壓機交易價格,但有類似的旋壓機交易價格,現行市價為每台7萬元。預計殘值為零,預計使用年限為15年。根據綜合商品的比價、原材料及人工費用等因素,確定調整系數為1.3。計算旋壓機的評估價值。

評估價值=[70000-(70000/15)×5]×1.3=60667元

Ⅲ 幫我找一篇股票投資與技巧的論文

1.短期獲利法
短期獲利法是短期證券投資的方法之一。它指的是當某種股票一旦出現上揚行情時,予以大量買進,待在短期內股價上漲到一個可觀的高度又予以全部賣出的投資技巧。
短期獲利的策略依據是,當股票價漲升到一定的價位時,往往會造成較大的起伏波動,此時,極易匯成爭購的人潮,使股價出現持續的攀長現象,並創出歷年來的最高行情。因此,只要預測准確,當股價出現高價攀升時買進,待其繼續上揚之後全部賣出,就可獲取一段可觀的利潤行情。
採取此種投資方法的觀點是能抓住股價上漲時期的獲利機會,提高資金的產出效果,但其不足之處在於,一是高價購進之後,可能會出現行情反轉之勢而使投資者蒙受損失;二是在更高的價位上賣出時,可能行情會繼續升高,而不能獲取最大效益。因此,採取短期獲利法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加強股市行情分析和預測;二是要選好買賣股票的時點。
短期獲利法較適合那些積極進取的股票投資者選用。
2.交叉買賣法
交叉買賣法,又稱股票巨額交易法。是證券公司在交易所市場同時辦理同一種股票的買入和賣出業務的交易方法。
交叉買賣法是適應股市上巨額交易而產生。一般來講,當某種股票在市場上以數百萬股以上的數量買進或賣出時,容易引起股價發生大幅波動,使股票交易價格脫離正常軌道,從而給股市發展帶來一定的負效應。如果證券公司買進或賣出大宗股票時,採用交叉買賣法,事先找好適當的賣主(或買主),然後將買賣雙方同時推上市場,這樣就既能完成巨額交易,又不會引起股價的大幅波動。
交叉買賣法的另一個好處是,它可成為某些公司實現特定目的手段。這主要表現在,當經濟處於不景氣時期,財務狀況惡化的某些公司,在出現既不想失去手持股票又不得不出售股票以填補周轉資金時,可採用交叉買賣進行技術處理,即用現貨交易賣出股票而取得資金的同時,又用信用交易予以補進。這樣,就把售股收入與信用交易所耗資金的差額作為公司所需的資金。
此外,有的公司為使其新上市的股票提高知名度和流通性,也委託證券公司採取交叉買賣的方法有意買進和賣出,以造成該種股票在市場上絡氣氛。
在現代股市中,個人持股的比例在逐漸降低,機構持股的比重在不斷增大,機構投資者所持股票大都是通過交叉買賣來完成。因此,交叉買賣的頻率是了解機構投資者動作的一個睛雨表。
3.趨勢投資計劃調整法
王子飯店損失法是賣出股票的方法之-。這種方法是由"王子飯店"的入帳方法轉化而來。
國外有一家"王子飯店",採用連鎖式進行經營。當某一地區分店的經營收益出現赤字,而另一地區分店尚有盈餘時,就將兩家分店的收支全合並作為盈餘而登記入帳。此後,人們將這種入帳方式稱為"王子飯店"式。
在股票市場上,人們借用這種處理方式,將在賣出已有收益的股票時,把持有的正在受損的劣質股票一並賣出的方式稱作"王子飯店損失法"。
採用"王子飯店損失法"的優點是:人們在賣必須脫手的劣質品牌時,由於同時也售出了已有收益的股票,這樣,從總體上看,投資者仍然是有盈無虧,從而,避免了投資者因可能出現的帳面虧損產生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使證券投資者順利抽回佔用在不良品牌股票上的資金,使其投向有利可圖的優質證券,以獲取更大的投資收益。
4.王子飯店損失法
相對有利法是出售股票的技巧之一。它是指投資者在買進股票時,制定出一個預期的獲利目標,當股價到達這一目標,就立即予以出手的投資方法。
相對有利法的理論基礎是,由於股票交易是一種動態的活動過程,因而股票價格的高低是相對的,不存在絕對的高價與絕對的低價。這樣,在股票投資過程中就應該堅持自己的預期目標,即"相對有利"的標准。只要達到了既定的預期目標,就應該脫手變現。不然的話,如果貪心不足,往往連老本也要蝕掉。至於預期目標的大小,則要根據股市狀況和投資者的個性特點,由投資者自行確定。
例如,某投資者以1萬元現金購買了每股價格為10元的某種股票1000股,如果其確定的預期目標為10%,那麼當股價漲至每股11元時就應全部脫手變現。如果其確定的預期目標為30%,則應待股價漲至每股13元時才能予以賣出。
相對有利法是一種比較穩健的短線投資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因股價下跌而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但它也有兩個明顯的缺陷;一是當股票的脫手後,如果其股票繼續上揚,那麼投資者就會失去獲取更多收益的機會;二是當買進股票後,如果其股價變化比較平穩,那麼就會長時間達不到預期的獲利目標,而使投資者的資金長期擱置在不能獲取收益的證券上。
此外,採取相對有利法的投資策略時,除了事先確定好預期的獲利目標外,還可確定相應的預期損失目標。只要股價變化一旦達到預期損失目標時,投資者也應將股票脫手變現,以防止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5.分批買賣法
分批買賣法指的是當股價下跌到一定程度後,投資者開始進入股市分批購進;而當股價上揚一定高度後,則開始將持有股票予以分批售出。
分批買賣法是基於克服人性的優柔寡斷弱點而應運而生的一種投資方法。股票投資者的良好願望是能夠在最低價買進和最高價售出。但真正能在市場上如願以償的投資者卻為數不多。通常發生的情形,在股價下跌到可以入市購進時,許多投資者還認為股價會繼續下跌,仍持幣待購;而待股價強勁反彈上來時,又後悔莫及,坐失入市良機。另外,當股價上漲到應該脫手時,還認為股價會繼續上揚,而待股價下跌時,不僅賣不出好價錢,有時甚至還難以脫手。
分批買賣克服了上述只選擇一個時點進行買賣缺陷。由於分批買賣進行的是多次買進和多次賣出,故而當股價下跌到某一低點時,投資者就可以毫不猶豫地予以買進,即使是買入後股票仍繼續下跌,投資仍可陸續予以購買。同樣,當股價漲至某一高點時,投資者也不會因貪心而捨不得賣出,因為即使股價繼續上漲,投資者仍能通過不斷賣出而獲利,故而不會錯失良機。至於分批買賣的時機,投資者最好根據一些技術分析的手段予以確定。通常的確定方法是,當一種股票的相對強弱指標低於20時,表示該種股票價格已經較低,其反彈的可能性很大,此時宜入市分批買進;而當相對強弱指標達80以上時,表明該股票的價格已處高位,其下跌的可能性極大,此時應毫不猶豫地將所持股票分批賣出。
6.均價成本投資法
均價成本投資法,又稱金額平均法。平均資金投資計劃法和固定投入法。它是在一定時期內,固定一定量的資金分期平均購買某種股票的投資方法。
均價成本投資法的具體操作是:選定某種具有長期投資價值且價格波動較大的股票,在一定的投資期間內,不論股值上漲還是下跌,都堅持定期以相同的資金購入該種股票。
例如,某投資者每月投入1,000元(或大約1000元)用於購買某種股票,5個月後所購買的股票情況如下表:
購買時間 市 價 購入股數 累計購入 投資數額 所購股價
(元) 股數總額
1月 40 25 25 1,000 1,000
2月 50 20 45 2,000 2,250
3月 30 33 78 2,990 2,340
4月 50 20 98 3,990 4,990
5月 60 16 114 4,950 6,480
上表說明,由於各個時期的股價不同,所購的股票的數量也不相同。5個月的每股平均市價為:
40+50+30+50+60
----------------=46(元)
5
而投資者每股的平均投資成本為:
投資總額 4950
------------------=43.42(元),
累計購入股數 114
這樣,投資者的每股平均累計購入股數購入值就低於每股低於每股的平均市值。造成股平均購價低於市場價的原因在於,每一時期的投資總額為一定數,而當股票的市價低時,所購買的股票數量就較多,其結果必然是在總有股數中,低價所購的股票所佔的比例較大,而高價所購的比例較少,所以,其平均購值就會低於平均市值。均價成本投資法的優點在於:
(1)方法簡單,投資者只定期定額投資,不必考慮投資的時間確定問題。
(2)既可避免在高價時買進過多股票的風險,又可在股票跌價時,有機會購進更多的股票。
(3)少量資金便可進行連續投入,並可享受股票長期增值的利益。
採用這種方應注意三點,一要選擇經營穩定。利潤穩定上升的公司的優良股票;二要有一個較長的投資期間。如果期限較短,則效果將不很明顯;三要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且股價呈上升趨勢的股票,如股價一直處於跌勢,則會發生投資虧損。
均價成本投資法適用那些有定期、定額資金來源的投資者。
7.分段買高法
分段買高法,又稱買平均高法。是投資者為了減少風險而分段逐步買進某種上漲股票的投資技巧。
股票價格波動很快,其行情走勢對於一般投資者也很難准確把握,如果投資者將全部資金一次投入來購進某種預計會上漲的股票,那麼當該種股票確實大幅上漲時,投資者通過拋出變現後,就能獲得十分豐厚的利潤;但一旦預測失誤,股價不是上漲而是反轉下跌時,投資者將會蒙受較大的損失。
由於一次投入存在較大的風險,所以不少投資者往往在股價上漲的過程,將資金分次分段逐步投入市場。這樣一旦行情出現反轉下跌,投資者可立即停止投入,以減少損失。例如,某投資者預計某種每股20元的股票的價格會上漲,但又怕承擔過大風險,而不敢將全部資金10萬元全部投入而採用了分段買高法的投資技巧。即先用20,000元買進第一批1000股該種股票,等到股價漲到每股22元時,買進第二個1000股,當上漲到每股24元再買進第三個1000股,......在此過程中,一旦股價出現跌勢,投資者即可立即停止投入,根據獲利情況出售已購股票,以補償或部分補償因股價下跌而帶來的損失。假如投資者在買進第三個1000股後,股票價格呈現跌勢,此時投資者應立即停止投入,不再購入第四批。同時,還要根據股價下跌的態勢來決定是否出售已購股票。如果當股價下跌到每股22元且股價仍趨向下跌時,投資者則可考慮拋出全部已購股票。這樣購買第三批股票上損失可以用第一批股票的盈利來彌補,保證10萬元本金不受損失或少受損失。
分段買高法的優點能有效地降低風險和減少投資損失,但同時也存在著減少投資收益的缺陷,如果市場行情景一直看漲,採取一次投入的方法就會比分段買高法獲取更多的利益。
分段買高法比較適合進行中、長線的股票投資者。
8.漁翁撒網法
漁翁撤網法是股票投資的組合方法之一。它指的是股票投資要像漁翁撒網一樣,在同一時期將資金投向多種股票,以便在股票價格的漲落中獲取盈利和降低風險。使用這種方法認為,各種股票在短期內強弱變化難以捉摸,因此,最好是同時購進多種股票,哪種股票上漲到能夠獲利的水平便賣出哪種股票。
採用漁翁網法的好處是,既能獲取股票投資的收益,又可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例如,當整個股票市場處在"牛市"(即股票價格看漲)時,由於各種股票往往會出現輪流上漲的情形,這樣,股票投資者便可相繼拋出手中的股以獲取高利,即使出現"熊市"(即股票價格看跌),也由於投資者持有多種股票,總會有一些強勢股,即價格上升的股票,這樣就會出現部分漲跌相抵而減少投資者的損失。
但由於這種方法奉行"哪些股票上升便賣哪種股票"的法則,較容易把手中的股票在價格低微時賣出,而長期將劣質股票握在手中,從而降低了投資股票的獲利能力。基於這種理由,股票市場上出現一種"反漁翁撤網"的新的投資方法
反漁翁撒網法是指有選擇地買進多種股票,哪種股票上升就多買一些,哪種股票下跌就賣掉它。由於股市中大多數情況下是強勢股持續強勢,弱勢股持續弱勢。因此,按照此種方法進行操作的結果,可能使投資者保留較多的強勢股而保障了投資者的未來獲利能力。但由於"反漁翁撒網法"奉行的是:"哪種股票價格下跌就賣出哪種股票"的法則,因而,又極易降低已成交股票的盈利水準。
漁翁撒網法和反漁翁撒網法各個利弊,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和股市習性酌情選用。
9.金字塔型買賣法
金字塔型買賣法是股票投資的一種操作方法,是分批買賣法的變種。此法是針對股價價位的高低,以簡單的三角形(即金字塔型)作為買賣的准則,來適當調整和決定股票買賣數量的一種方法。
金字塔型買賣法為金字塔型買入法和倒金字塔型賣出法兩種。
金字塔型買入法,正金字塔型(即正三角形)的下方基底較寬廣且愈往上愈小,寬廣的部分顯示股價價位低時,買進數量較大,當股票股價逐漸上升時,買進的數量應逐漸減少,從而降低投資風險。例如,某投資者預計某種股票價格看漲,他以每股20元的價格購進1000股。當價格漲到每股23元時,他又買進了500股,如股價再漲至25元時,投資者仍然認為股價看好,可以再買進100股。至於該買進多少數量和何時終止購買行為,完全依資金的多少、股票的優劣程度、股市的人氣狀況,由投資者自行決定。
採用這種愈買愈少的金字塔型買入的優點在於:如果投資者在第一次購買行為完成後,仍處於上升之中,投資者還可以第二次第三次追加投入以曾加獲利機會,盡管在這種情況下,不如一次全部投入獲利更多的盈利,但卻能減少因股價下跌有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如果股價是在第二次,第三次購買行為完成後再出現下跌,也會因第二次或第三次買入的股數較少,而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由此可見,愈買愈少的金字塔型買入法是增加獲利機會又能減少風險的一種股票購買方法。
金字塔買賣法的另一種形式是倒金字塔賣出法。與正金字塔相反。倒金字塔是下方較尖小,而愈往上則愈寬廣。倒金塔賣出法要求,當股票價位不斷升高時,賣出的數量應效仿倒三角形的形狀而逐漸擴大,以賺取更多的差價收益。仍如上述投資者購買的股票為例,假定當價格上漲到每股市價30元時,投資者認為價格在上漲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下跌,因此,就採用例金塔賣出法先出售100股,當股價升至35元時,又出售更多的部分(比如500股),又過了幾天,股價漲至37元時,則全部售出。
倒金字塔賣出法的優點是能在人氣旺盛的時候售出股票,股票出手容易,既能獲得較好差價,又能減少風險。
10.保本投資法
保本投資法是股票投資中避免血本耗盡的一種技術操作方法。
這里所說的"保本",並不是保投資者用於購買股票的總金額,而是保投資總額中不容許被虧損凈盡的那部分數額。也就是國外股市投資所得"停止損失點"的基本金額,因此,不同投資者所確定的保本數額可能具有很大的差異,有些投資者的"本"可能比率較高,而另一些投資者所訂的"本"的比率則較低。
採用此法最重要的不在於買進的時機選擇,而在於作出賣出的決策,因此,獲利賣出點和停止損失點的訂定是採用保本投資法的關鍵。
獲利賣出點,即為股票投資者獲得一定數額投資利潤時毅然賣出的那一點。這個時候的賣出,並不是將所有的持有股一口氣統統賣光,而是賣出其所欲保本的那一部分。例如,如果某投資者心目中的"本"定為總投資額的50%,那麼,他的獲利賣出點,即為所持股票市值總值達到其最初投資額的50%時。在此一時點,該股票投資者可以賣出所有股票的1/3,先保其"本"。
股票投資者進行了此次保本以後,所持股票的市價總值,與其最初的投資總額仍然相同。此後,股票投資者可以再訂定其欲保的第二次"本",仍以上述投資者為例,如果該股票投資者在進行了第一次保"本",仍以上述投資者為例,如果該股票投資者在進行了第一次保"本"之後,將其餘所持股的"本"改訂為20百分號,那麼即表示剩下的持股,再漲個20%,即再予賣掉1/6,又將此一部分的"本"保了下來,然後,再訂定其所剩下的持股的"本"。以此類推,這樣,隨著行情的不斷上升。其持股的數量必然不斷逐減。不過,持股的市價總值卻一直不變,始終等於最初投資總金額。需要指出的是,獲利賣出點的訂定,是針對行情上漲所採取保本投資技巧。
至於行情下跌時,採用保本投資法的證券投資者則以停止損失點的訂定來防範過分虧損。停止損失點就是行情下跌,到只剩下股票投資者心目中的"本"時,給予賣出以保住其最起碼的"本"的那一點。簡單地說,就是股票投資者在行情下跌到一定比例的時候,全身而退以免蒙受過分虧損的做法。例如,假設某投資者訂定的"本"是其最初投資額的80%,那麼行情下跌20%時,就是投資者採取停止損失點措施的時候了。
保本投資法適合於經濟景氣明朗,股價走勢與實質因素顯著脫節以及股市行情變化難以捉摸時採用

Ⅳ 市價分別是什麼意思

市價:當前成交價。
成本價是指歷次買入賣出這只股票後,手中剩下的這部分股票的持倉成本,股價在這個成本價之上,在這只股票上面就是盈利的,低於這個成本價就是虧損的.。買入均價是指每一次買入的算術平均價,例如一共買了二次,一次是1000股10元,第二次2000股9元,那麼買入均價就是(10+18)/3,為9.33元。有些交易系統對成本價的計算不正確,跟參考盈虧對不上,如果對不上的話以參考盈虧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