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如何控制融資成本的思考
首先,應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適度寬松和基本穩定,為銀行資金成本下行進而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創造條件。近年來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源於銀行對自身負債成本上升的轉嫁。在現行融資體系中,商業銀行往往是直接的或最終的資金供給方,銀行負債成本對於企業融資成本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利率市場化與金融深化提高了銀行負債成本,在高額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與存貸比考核機製作用下,銀行資金運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繼續大力發展股票和債券融資,拓寬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目前,除少數企業可以通過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滿足部分資金需求外,絕大多數企業發展所需的中長期資金基本上依賴於銀行信貸資金。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降低權益融資門檻,創新債券融資工具等,對拓寬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意義重大。
第三,也是更關鍵的是,應加強貨幣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有針對性地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近段時間,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財政金融政策,包括運用開發性金融手段支持棚戶區改造、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定向降准」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等,基本上可以歸結為差別化的政策,目的在於引導金融資源向符合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特定領域傾斜,切實降低相關企業的融資成本,在調結構中穩增長。
除了在資金供給上下功夫之外,可輔以結構性的需求調控,堅決控制不合理資金需求,允許違約風險可控釋放,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引導資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總體看,「總量穩定、結構優化」將是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應從結構上下功夫。如果未來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可供貨幣當局選擇的手段還包括:定向放鬆貸存比等監管約束;在限定銀行資金運用的基礎上下調存款准備金率;由央行直接或間接開展資產購買計劃提供定向流動性支持;推進保障房建設等重要基建領域的「非標」轉標;繼續推動專項債券發行等。
㈡ 如何降低融資成本
融資成本是資金所有權與資金使用權分離的產物,融資成本的實質是資金使用者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報酬。由於企業融資是一種市場交易行為有交易就會有交易費用,資金使用者為了能夠獲得資金使用權,就必須支付相關的費用。如委託金融機構代理發行股票、債券而支付的注冊費和代理費,向銀行借款支付的手續費等等。企業融資成本實際上包括兩部分:即融資費用和資金使用費。
降低融資成本:
首先,直接融資一般情況是需要中介機構(券商、銀行等),因此選擇一個經驗豐富,技術全面以及與企業有良好關系的券商或者銀行能夠有效的降低時間成本,同時也有可能減少融資費用。當然這部分成本在直接融資中佔比並不大。
其次,無論債券融資還是股權融資,成本的根本降低來自於企業基本面的變化,優質的企業的融資成本更低。比如AAA的企業發債利率比AA+的要低,基本面良好的企業在股權融資時也可以獲得更高的股價。因此降低債券融資成本的時候可以通過種種增信措施(怎麼增信可以網路)提升評級,股權融資時可以通過釋放利好等獲得更高的溢價。
第三,選好融資時機。無論是債券融資還是股權融資都有個時機問題,這個與經濟周期,以及不同時期的利率水平等有關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需要可以詳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