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未收回叫什麼
擴展閱讀
石油是什麼設備抽出來的 2025-01-13 17:38:26
王者最高能有多少鑽石 2025-01-13 17:33:27

成本未收回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4-10-15 05:27:54

1. 什麼沉沒成本,明顯成本,機會成本,隱藏成本其定義和區別

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Sunk Cost)。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機會成本
定義1:一種資源(如資金或勞力等)用於本項目而放棄用於其他機會時,所可能損失的利益。
定義2:某項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棄掉的獲利機會所帶來的成本。

隱性成本指公司損失使用自身資源(不包括現金)機會的成本。相對於顯性成本(explicit cost)而言,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隱性成本包括: 作為成本項目記入賬上的廠房,機器設備等固定設備的折舊費;

明顯成本與隱藏成本完全相反,是指能夠直接體現在計算過程中的成本。

它們的主要區別如下:
沉沒成本,就是成本已經發生而無法收回時的成本,在某種意義上說,和機會成本是反面。機會成本是如果你選擇做一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時你必須放棄的的東西,而無論你做什麼選擇,沉沒成本不可避免。因為對沉沒成本無所作為,當你做出包括經營戰略在內的各種社會生活決策時可以不考慮沉沒成本。
如果你看一場新電影的評價是10美元,你用7美元買了一張票,但在進電影院門前把票弄丟了,你應該再買一張呢?或是馬上回家呢?回答是應該再買一張。原因是看電影的利益仍然大於機會成本(第二張票的7美元)。你為了丟的那張票付的7美元是沉沒成本。覆水難收,沒必要懊惱。

2. 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區別是什麼

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區別是:
1.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二者的含義不同
2.沉沒成本是顯性的,外表能看出來的:而機會成本是隱性的,不易被看出的。
機會成本
1.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2.機會成本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或資源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可用貨幣來衡量。例如,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
3.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例如被舍棄掉的選項之喜愛程度或價值作出改變時,而得到之價值是不會令機會成本改變的。
3.而如果在選擇中放棄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首選),那麼其機會成本將會是首選。而做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拓展資料:沉沒成本
1.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2.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3.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3. 什麼沉沒成本,明顯成本,機會成本,隱藏成本其定義和區別

1,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做決策時僅需要考慮可變成本。如果同時考慮到沉沒成本(這被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是錯誤的),那結論就不是純粹基於事物的價值作出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票款且假設不能退票。此時你付的價錢已經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電影錢也收不回來,電影票的價錢算作你的沉沒成本。 2,機會成本,又稱「擇一成本」。機會成本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為執行一種方案而放棄另一種可行方案所損失的可能獲取的收益。即為選擇當前已接受的方案所付出的代價。也稱「擇機代價」。 例如:選擇項目A或B的機會成本各為多少?假設選擇A損失600,選擇B損失500,所以A的機會成本大,如果選擇了 A 而未選擇 B ,則損失了 600-500=100,所以,選擇 A 的機會成本是 100 。如果選擇 B 則機會成本是 0 。計算機會成本是為了在若干可行方案中優選方案提供信息,並對優選方案的經濟效益作出全面正確評價。由於機會成本並沒有實際發生,故在會計記錄中不作任何反映。 3,隱藏成本是指在成本計算過程中,不直接體現在計算過程中的成本。 4,明顯成本與隱藏成本完全相反,是指能夠直接體現在計算過程中的成本。 5,它們的主要區別如下: 沉沒成本,就是成本已經發生而無法收回時的成本,在某種意義上說,和機會成本是反面。機會成本是如果你選擇做一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時你必須放棄的的東西,而無論你做什麼選擇,沉沒成本不可避免。因為對沉沒成本無所作為,當你做出包括經營戰略在內的各種社會生活決策時可以不考慮沉沒成本。 如果你看一場新電影的評價是10美元,你用7美元買了一張票,但在進電影院門前把票弄丟了,你應該再買一張呢?或是馬上回家呢?回答是應該再買一張。原因是看電影的利益仍然大於機會成本(第二張票的7美元)。你為了丟的那張票付的7美元是沉沒成本。覆水難收,沒必要懊惱。

4. 什麼叫做沉沒成本

5. 沉沒成本是什麼

分類: 商業/理財 >> 財務稅務
問題描述:

學會計時遇到個名詞-沉沒成本.請問這個詞的定義,最好能舉例說明解釋下,謝謝

解析:

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做決策時僅需要考慮可變成本。如果同時考慮到沉沒成本(這被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是錯誤的),那結論就不是純粹基於事物的價值作出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票款且假設不能退票。此時你付的價錢已經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電影錢也收不回來,電影票的價錢算作你的沉沒成本。

當然有時候沉沒成本只是價格的一部分。比方說你買了一輛自行車,然後騎了幾天低價在二手市場賣出。此時原價和你的賣出價中間的差價就是你的沉沒成本。而且這種情況下,沉沒成本隨時間而改變,你留著那輛自行車騎的時間越長,一般來說你的賣出價會越低(折舊)。

大多數經濟學家們認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該在做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電影的例子中,會有兩種可能結果:

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但忍受著看完;

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退場去做別的事情。

兩種情況下你都已經付錢,所以應該不考慮這件事情。如果你後悔買票了,那麼你當前的決定應該是基於你是否想繼續看這部電影,而不是你為這部電影付了多少錢。此時的決定不應該考慮到買票的事,而應該以看免費電影的心態來作判斷。經濟學家們往往建議選擇後者,這樣你只是花了點冤枉錢,而選擇前者你還要繼續受冤枉罪。

損衡腔失憎惡和沉沒成本謬誤

很多人對「浪費」資源很擔憂害怕,被稱為 「損失憎惡」。比如說很多人會強迫自己看一場根本不想看的電影,因為他們怕浪費了買票的錢。這有時被叫做「沉沒成本謬誤」。經濟學家們會稱這些人的行為「不理智」,因為類似行為低效,基於毫不相關的信息作出決定錯誤的分配了資源。

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對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統一,因為這種衡量對消費者來說是主觀且獨特的。如果你真的預訂了一張電影票還發現電影確實不對春攔首你胃口,你可能會等到散場再走,你覺得你保存了臉面,這也是一種滿足。如果你中途退場,陌生人會發現你的判斷失誤,這可能是你想避免的。你可能從給電影找茬中得到些娛樂,並對自己的鑒賞結果感到自豪。或者你覺得有足夠資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評電影。

沉沒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業決策時候會被用到。一個常見的沉沒成本例子就是宣傳品牌的促銷。這種情況經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換來銷量的方式(除非執行市場退出策略)。在做將來投資、銷售或廣告決策時,僅應考扒數慮未來的可能性,不能因為最近大筆廣告投資而便宜。

沉沒成本謬誤有時也叫「協和效應」,指英國法國 *** 繼續為協和式飛機提供基金的事,而當時已經很顯然這種飛機沒有任何經濟利益可言。這個項目被英國 *** 私下叫做「商業災難」,本就不該開始,當時也就要取消了,但由於一些政治法律問題兩國 *** 最終都沒有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