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節能效益分成如何結轉成本
擴展閱讀
阿瓦隆之王在哪裡賣資源 2025-01-12 04:28:20

節能效益分成如何結轉成本

發布時間: 2024-11-08 07:46:07

1. 淺談企業成本控制的論文

淺談企業成本控制中的問題與對策【文章摘要】目前,全球性的競爭非常激烈,給現代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全方位的挑戰。如何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如何實現企業的長期價值最大化,是每一個現代企業必然面對的嚴峻課題。面對這種情況,加強企業成本管理至關重要,而成本控制是企業成本管理的核心,因此也就必須加強企業成本控制。本文針對當前我國企業成本控制中的諸多問題,分析其產生原因並提出相應對策,以期對企業成本控制體系的完善提供思路。【關鍵詞】成本控制;問題;對策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一體化和科學進步節奏逐步加快,企業不僅要與本國的企業競爭,還要同世界范圍的企業競爭;不僅要同原有的競爭對手競爭,而且要同潛在的競爭對手競爭。這樣,對企業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濟環境的劇變迫使企業對成本控制的目標做出適應性調整,以戰略性視野,立足於市場來實施全面的成本控制,即「市場導向」的成本控制。一、成本控制的含義及其內容成本控制是指針對產品全生命周期業務過程,以成本節省和成本避免這二種基本思想為原則,它是以實現最佳財務目標,提高資本增值效益為目的,運用現代信息科學的基本原理,綜合工程方法、組織措施和會計計量的多樣化手段,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本耗費過程進行規劃、調節,促使成本按預期方向發展的過程,並對資本運動及其結果進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為區別於「生產型導向」的成本控制,這種定義下的成本控制也被稱為「市場導向」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包括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三部分。事前控制,即制定成本控制標准,並據以制定各項節約措施。制定成本控制標準是成本控制的起點。事中控制,即執行成本控制標准。根據成本指標,審核成本開支和資源的消耗,監督成本的形成過程。事後控制,即確定成本差異,分析成本差異的程度和性質,確定差異形成原因和責任歸屬,然後消除不利成本差異,挖掘潛力,確定降低成本的措施或修訂成本標準的建議。二、企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形成原因在我國,企業處於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由於企業產權問題等,內部的治理結構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因為成本控制不善而腐蝕經濟效益的現象仍相當嚴重,亟待糾正。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一)企業領導人的成本控制意識淡薄有些企業領導不重視成本管理,單純追求產值、產量和收入指標的完成。甚至有的領導還認為收入、成本、利潤是財務算出來的,經常出現領導需要多少利潤,財務就得算出多少利潤,以達到被提升和多拿獎金的目的,無成本控制意識,也無節能降耗,增收節支的自覺性。由於沒有成本的控制和考核,存在大量的「生產不計成本」、「工資侵蝕利潤」和「總廠虧損分廠盈利」的現象,結果造成成本失控,企業虛盈實虧,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企業領導人的成本控制意識淡薄,這與領導人的思想素質有關,一位好的領導能做到以企業為家,他會有責任有意識地降本增效,相反,思想素質差的領導就以自己私利為重,自然就不顧企業職工的利益發展了,除了企業領導人思想素質之外,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也一定程度上影響領導人管理企業的積極性。(二)成本控制的基礎工作較差許多企業沒有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也沒有實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具體表現在:其一,企業沒有原始記錄制度,固定資產報廢沒有報廢清單,材料出入庫沒有附相關的發票等原始單據,有的支付現金用白條作為支付憑證等;其二,在定額管理制度方面,由於企業沒有制定先進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動力和工資等消耗定額,不能據以評價耗費是否合理、節約,不能據以控制生產耗費、降低產品成本;其三,在計量驗收制度方面,沒有適當的計量手段和計量設施,難以保證各項實物計量的准確性,如企業電表未按生產用電和輔助用電分表計量,造成產品動力費用分攤不合理,且電力局統一按生產用電多收電費,增加產品的生產成本;其四,沒有企業內部價格制度,對於材料的領用、半成品轉移等沒有按計劃價格結轉,不能准確計算價格差異和產品的實際成本;其五,在存貨的清查盤點制度方面,不能准確反映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消耗和支出,帳實不符;其六,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沒有預算和控制指標,沒有部門、個人的控制指標和限額,也沒有超額和節約的獎罰,用公款大吃大喝,差旅費隨意開支,造成管理費用嚴重超支和失控。(三)會計人員素質較差,不能實施有效的成本控制與監督有的企業的財務人員沒有相應的學歷和專業職稱,實際業務水平較差,對有的成本不會核算或者核算錯誤時有發生(如作業成本分析、無形資產以及高科技產品的成本核算問題等等),甚至什麼是融資租賃業務、作業成本分析等都不清楚,根本不能正確核算,更談不上成本管理。(四)會計信息和成本控制信息的嚴重失真,難以實現及時有效的成本控制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可概括為以下幾點,其一,有的領導為了表現自己的業績,要求財務人員作假帳,虛報利潤,隱瞞虧損,以達到粉飾經營狀況的目的;有的領導思想不正,受利益驅使,加之法制觀念淡薄,最終走向犯罪。其二,會計法規、制度不健全,會計工作秩序不規范,《會計法》沒有較好地貫徹落實,會計制度的制定滯後,不能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核算的需要。其三,由於會計人員素質問題,主觀上造成會計失真,如因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對現行經濟法規制度理解不透,日常工作不符合規范,導致技術性會計信息失真,有的會計人員為了自己私利,知法犯法,與領導共同作弊,人為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而失真的會計信息掩蓋了大量未暴露的違法違紀的腐敗行為,嚴重影響了成本控制和決策。三、加強企業成本控制的幾點建議針對我國企業成本控制的諸多薄弱環節,筆者認為加強企業成本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一)強化企業全員的成本意識成本意識是推動成本控制的前提。要做到有效地控製成本,必須首先使企業所有人員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夠的重視,把成本意識、成本觀念貫穿到成本管理的各個領域,讓成本意識深入人心。同時,加強對企業人員的培訓,讓每個職工都懂得只有用盡量少的消耗生產出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用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利潤,才能實現資本的增值,實現企業增效、個人增收。促使廣大職工進一步樹立投入產出觀念、成本效益觀念,自覺把自己置身於增產節約、增收節支活動中。這里要強調的是企業領導人員的成本意識,這是強化企業其他人員成本意識的關鍵。(二)嚴格成本核算管理,治理會計基礎數據失真在成本核算管理上,全力推行全員成本核算與層層控制,抓好單件產品核算,真正了解每種產品的製造成本,從原材料、水、電、氣等的消耗到工時定額等的核算,作到准確、完整,這是成本管理的基礎和成本控制的根本點。此外,加強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減少會計信息非故意失真。第一,要加強會計人員的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教育。要求會計人員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在履行職責中遵紀守法,廉潔奉公,不論遇到何種情況,不喪失原則,不圖謀私利,自覺抵制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其次,要加強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抓好在職會計人員的後續教育,幫助會計人員更新會計知識,熟悉會計處理程序和核算辦法,精通會計法規和會計制度,准確判斷會計事項,恰當進行會計處理;最後,加強計算機及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培訓,使財會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傳統型向現代型、單一型向全面型轉變,使會計人員素質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與國際接軌的需要。(三)加強成本考核與分析成本控制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要通過成本考核和分析來檢驗。首先,企業以目標成本為依據,根據企業會計核算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成本核算資料對各成本中心目標成本執行的工作成果進行分析、評價;其次,在考核中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把成本指標與銷售收入實現情況相結合。即改變過去以成本比成本的考核方法,把成本與銷售收入「捆綁」起來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獎懲制度,把各責任中心工作成果與物質利益緊密結合。具體地說,把責任成本指標納入考核范圍,按照「責、權、利」相結合和「多節多獎,少節少獎,不節不獎,超支罰款」的原則進行考核;最後,在考核的基礎上進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異,分析差異原因。這里的差異分析是指將企業實際發生的成本與企業的目標成本、同行業平均成本以及國外同類企業的成本比較,將差異發生的原因作為決策的依據,提高企業效益。由此可見,合理的成本考核與分析是成本管理順利實施並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證。四、結束語成本控制是企業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企業成本費用的【參考文獻】1、趙志堅,淺談我國企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2、胡桂琴,對企業成本控制問題的探析,商場現代化,2008年第4期

2. 生產過程成本控制有哪些方面

生產過程的成本控制
生產成本控制包括工藝成本控制和生產成本控制,工藝成本控制仍屬於生產准備階段的控制,是在確定工藝方案時確定的,而生產成本控制則是在生產過程中對實際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
一、工藝成本控制
工藝成本,是指對工藝方案有直接關系的費用,一般分為變動費用和固定費用。在實際工作中,產品製造有多種工藝方案可供選擇,這就要求對各種工藝方案進行分析對比,作出經濟評價,然後選擇制定最佳方案,以確保產品質量和省工、省料的工藝方案,從而降低工藝成本。
工藝成本的高低,取決於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的數額,在正常情況下,採用比較先進的設備,就可以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從而固定費用就會增大,而材料的利用率就會因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使變動費用降低,因此選擇工藝方案,會涉及到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的相互影響,現以公式表示如下:
產品年工藝總成本=產品年產量×單位產品工藝成本變動費用+工藝成本固定費用
從上式可以看出,如果企業的年產量和固定費用已定的情況下,工藝總成本的高低,取決於單位變動費用的高低,即單位變動費用高總成本就高,單位變動成本低、總成本就低。
二、生產成本控制
1、運用定額法進行生產成本控制
工藝方案確定後,開始生產產品時,產品成本進入實際發生階段,成本控制也進入了生產成本控制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使實際發生的成本能夠按人們預定要求,不超過原定目標成本限額進行。這就需要進行成本的日常控制,運用定額法是成本控制的方法之一。
運用定額法和彈性預算進行成本控制。日常控制主要是根據目標成本限額,事先制訂一個標准成本,用以衡量對照實際成本,就能隨時掌握成本動態,保證目標成本的實現。
標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做法,是將實際成本區分為標准成本和標准成本差異兩部分,在標准成本差異中又分為正常差異和異常差異,正常差異,是在標准成本允許范圍內的偏差,異常差異是指嚴重脫離實際標準的差異。標准成本制度的任務,在於及時發現和控制異常差異的發生,並加以處理。
早在50年代,我國曾推行定額法,目前在一些企業仍繼續採用著,這種方法就是在標准成本制度基礎上,加以改進形成的。他們在實質上是一致的。定額法具有換算和控制的雙重職能,定額法比標准成本制度更具體、更系統、它強調分產品計算差異,分產品計算實際成本、以滿足財務成本的要求,而標准成本則測重於分部門計算料、工、費的差異,不強調分產品計算實際成本和調整差異,因此,只能用於企業內部的成本控制,而不能象定額法那樣通過內部控制和計算的雙重作用。
運用定額法對生產過程進行成本控制的做法是:
(1)對材料成本的控制
要進行生產過程中材料成本控制,應分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材料耗用量的控制、一是材料單價的控制,前者屬於生產車間的經濟責任,後者屬於材料供應部門的責任。而分產品制訂材料消耗定額則是對材料成本控制的前提。
材料消耗定額,應是現在生產條件下的平均先進水平,反映在定額卡片中,作為該產品領用材料的標准,領發材料應嚴格按標准進行控制。具體做法:
①實行限額領料制度。通過限額憑證控制材料耗用量。實行限額領料制度時,可用限額領料單和限額領料卡片來反映材料領用限額數量和實際耗用數量,這種憑證是一種多次使用的累計數、發料憑證,一般有效期為一個月,只要領用不超過限額,就可以繼續使用。
②實行定期盤點制度。控制材料耗用量在水泥企業中,連續投料,產品陸續完工,同時又沒有實行限額領料的情況下,可定期對各班組的原材料消耗進行盤點,算出一定時期原材料的實際耗用量,用期初結存數+本期領用數-期末結存=本期實際耗用量,然後與定額耗用量(實際產量)×單位定額比較,就可以計算節約或超支。
③實行逐日逐班盤點制度,及時控制材料耗用量。以上兩種辦法,均屬專業人員控制材料用量,為使定額法與班組經濟核算相結合,每班在開始生產之前。根據生產任務按限額進行領料,在生產過程中對材料實際耗用量和生產量,由班組經濟核算員進行統計,下班之前,經濟核算員根據實際完成的產量計算其完成產量的材料消耗量,再與實際消耗量對比以確定該班組的材料定額差異數,以評價其班組的工作效果。
④對材料單價的控制,就是對外購材料采購成本的控制。一般應從采購價格和采購地點上選擇,應選擇價格低,地點近的材料,才能降低采購成本。


材料的采購成本與材料儲存費用,往往是矛盾的,大批量采購材料、必然會節約采購費用,降低采購成本、但采購的結果,積壓在倉庫,造成儲備資金積壓,同時增加保管費用因而在實際工作中選擇一個經濟合理的采購批量,將是降低采購成本的有力措施。
(2)對工資成本的控制
在計時工資制度下,由於工資總額要到月終才能確定,因此平時無法按產品別控制工資費用的發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工資費用分為兩部分控制、一部分反映工時定額執行情況,稱為量差,另一部分反映工資單價的稱為價差。前者可以隨時考核、隨時控制,後者可以在月終計算,對前者進行調整。
①對工時工資的控制。由於工時定額執行情況對工資費用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因工時使用節約或浪費,而影響工資的節約和浪費、而生產效率差異,計算公式為:
工時工資差異=(實際生產工時-實際產量的定額工時)×計劃工資單價
上述公式不以每天每班計算工資差異,用以表示工時的節約或浪費,以促進充分利用工時,節約工資費用。
在考核工時工資差異時,要注意非生產時間工資費用的考核。處理方法是在平時計算工時工資差異時,應同時將非生產時間工資單獨計算,單獨考核。計算公式:
非生產時間工資=非生產工時×計劃工資單價
非生產工時工資與前式計算的工資差異相加、減,而為生產效率差異,考慮了非生產時間的因素。
非生產工時工資的另一種處理方法,則是平時不計算這一部分工資費用,而是在月終時將這部分工資費用,平均分配在每一個工時的實際工資單價中,加大單位工時實際工資,表現為工資單價的超支差異,用此來調整工時工資差異,以便控制工資成本。
②對工資單價的控制。控制工資單價就是控制每一個小時的工資額,影響實際小時工資單價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提高工資水平,使工資單價上升,
增加新工人,使工資單價下降。
壓縮非工作時間使工資單價下降,反之,則上升。
增加各種工資性津貼,如加班、加點津貼,使工資單價上升,反之,則下降。
減少病假工資,使工資單價下降,反之,則上升等。
總之,實際工資單價是由工資總額中應計入成本的工資費用和實際生產工時兩個因素決定,因此,在控制工資單價時,應分別從計入成本的工資費用和實際生產工時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要控制工資費用增長和亂加各項津貼,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生產工時,以降低單位工時的工資費用,計算公式:
工資單價差異=(實際工時工資單價-計劃工時工資單價)×實際生產工時
③計件工資制的工資控制。計件工資是指根據規定的計件單價,按照每人或每個班組集體完成的合格晶產量計算的工資。計件單價指完成單位產品所應支付的工資額,計件單價是在計時工資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即按平均日工資的平均日產量計算的。在計件工資制度下,因節約時間而多生產的產品,應照付工資,因此,產量與工資成本成正比例增加,為浪費工時而少生產的產品,也相應少付工資,計件工資的計算公式為:
計件工資=實際合格品數量×實際計件單價
由此可見、在計件工資制度下,生產多少產品、支付多少工資,不存在工時利用好壞,和工資率高低對成本的影響問題。計件工時有時也存在工資差異,如計入成本的病假工資;計入成本的非生產時間的工資;因各項原因使生產單件產品的工時增加而多支付的工資等等,即屬於工資的超支差異。
(3)對製造費用的控制
企業各車間的製造費用都屬於共同性費用,只能通過預算進行控制。預算是組成成本控制系統的基礎,它是確定利潤目標和為達到這一目標而應有的收支計劃。預算要為各項費用事先規定一個限額,作為成本控制的手段。也可以借鑒西方企業管理常用的彈性預算進行成本控制。
彈性預算的關鍵是研究成本和與產量之間的關系,這樣使編出的預算隨產量增減而能機動調整,以便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考核。彈性預算的特點就是適應性強。
編制彈性預算時,採用變動成本法、將成本按其習性分為變動和固定兩部分,變動成本部分,其預算隨產量而增減,固定成本部分則相對不變,兩部分相加為預算總額。彈性預算的表式見表 1-2-1。

2、實行責任成本核算進行生產成本控制
責任成本來源於國外管理會計,從國外有關書籍中看,主要是從研究消耗與因果關系出發來研究工作者的工作與費用支出之間的關系,從而闡述以責任中心為基礎的直按費用的匯集的間接費用的分配問題。我國50年代有過類似的做法,如實行兩級成本核算,考核車間成本指標,進行經濟責任轉帳等,對考核車間經濟責任,降低產品成本,起了促進作用。至今責任成本核算與企業經濟核算相結合,成為反映經濟責任完成情況的有力工具,它是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進行生產成本的核算與制約。責任成本的核心,就是將生產過程中費用的發生歸屬於不同部門或個人,以便劃清經濟責任,使企業的每個成員,都明確企業和他們自己的奮斗目標,以便動員群眾進行成本控制、降低產品成本。
責任成本的核算程序
(1)劃分責任單位(或責任者),責任單位可以是車間、班組、也可以是各科室,凡是需要考核經濟責任的,都可作為責任單位,進行責任成本核算。
(2)劃分責任成本范圍,即明確劃分各責任單位的可控制費用和不可控制費用,為了進行成本控制,並收到實際效果,應根據責權劃分,把成本指標分解,落實到一定部門或個人的許可權范圍內,各該部門或個人能掌握的就是該部門或個人的可控成本,否則,則為不可控成本。
各單位的責任成本,不一定是產品的單位成本、可能是產品單位成本的某些費用項目,在車間范圍內,原材料和其他製造費用都是車間的可控成本。下述內容則是不可控成本:
①按規定比例計提的費用。如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折舊費等都是按國家統一規定標准計提的,不隨著責任單位經營的好壞而增減。
②按定員和一定標准發放的費用。如交通費補貼,勞動保護用品等。
③輔助生產車間分配給基本車間的費用,對勞務耗用量可以控制,故一般互相結轉勞務時,可採用計劃單位成本結轉。
(3)設立責任帳戶進行責任成本核算。按責任單位設立責任帳戶,核算責任單位的責任成本完成情況。責任成本核算與考核是通過指標層層分解下達到各責任單位而實現的,責任成本指標層層分解下達就形成了各責任單位的標准責任成本、各責任單位都應按照責任成本控制實際費用的發生,只要各車間完成自己負責的責任標准成本,就能保證總體目標成本的完成。
在標准責任成本指標分解落實的基礎上,責任單位可隨時控制實際費用的發生、責任單位用實際發生的費用與標准進行比較、尋找與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以反映責任單位經濟責任的完成情況。
責任帳戶可以分兩級、也可以分三級,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設置。在責任成本核算過程中,標准責任成本是由上而下進行指標分解,而實際責任成本,則是由下而上逐級匯總的,以形成責任帳戶網。
總之,責任成本核算的特點:責任成本核算的對象是責任單位(責任者);責任成本核算的內容是可控制的費用;責任成本核算的方法是以責任單位(責任者)為中心的費用歸集、計算整理、考核和分析,並根據經濟責任完成情況進行獎懲。
3、縱向成本控制
縱向成本控制是指按照企業組織結構的上下級層次關系,自上而下的進行成本控制。縱向成本控制側重於運用成本計劃指標分解,成本歸口分級管理來實現企業成本控制的目標。進行縱向成本控制的步驟,在於分清企業組織結構的不同層次,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責、權、利並且根據各個層次進行成本控制的不同側重點和方向,來制訂落實、考核成本計劃。水泥企業通常分廠部、車間和班組三級管理。
(1)廠部成本控制
廠部成本控制是在廠長的統一領導下,由企業的總會計師和總工程師負責,對全廠進行成本控制。概括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產品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主要由企業總工程師負責,組織設計部門進行,通常做法是具體分析產品功能和成本的關系,在產品保證所需要的功能情況下,盡量剔除多餘功能,防止成本過剩。經過分析和產品市場的預測就可以擬定出產品的目標成本。由於產品設計階段的目標成本對以後產品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產品在設計階段要進行周密、細致的研究分析、採取多方案選擇錄用的辦法進行設計,促使成本過剩的問題,控制在發生之前。
②廠部的日常成本控制。主要由廠部成本管理部門負責,對成本控制的基層部門、如車間和班組的成本控制工作經常性的指導。具體內容:a、編制全廠成本控制計劃,根據不同層次,分別將總成本控制計劃,分解到每個車間,督促車間執行控制計劃。b、組織科研技術人員,經常深入車間、班組進行生產工藝、技術措施、設備利用,勞動生產率等多方面的調查,對落後的生產工藝要組織力量加以改進、在生產技術方面不斷進行現場輔導和專業訓練。c、加強產品質量的控制、制訂產品技術指標、配備力量,把好質量關。d、控制全廠的間接費用開支,包括製造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要求分類編制費用預算,做好分級歸口工作,嚴格監督各級各口的費用開支,確保全廠性費用,不突破預算。
③廠部的相對成本控制。廠部只進行絕對成本控制,也就是使產品成本不突破標准,是遠遠不夠的。而要在絕對成本控制的同時,重視相對成本的控制。利用量、本、利分析的管理,分別對產品的質量、成本、利潤進行分析、促使利潤最大化。
(2)車間成本控制
車間成本控制,是企業內部的車間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產中各項費用的支出加以監督和限制,使車間成本不突破控制標准。車間成本控制是廠部成本控制和班組成本控制的中間環節。它起著呈上啟下的作用。車間成本控制的內容:
①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控制,車間成本主要由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車間成本控制、實際上就是成本項目的控制。車間對材料成本的控制、主要依據班組的控制報告、分析和研究材料成本控制中的問題,採取措施、加以解決。此外,車間還要加強對廢品損失的控制,除對生產過程進行監督以外,還要研究和改進操作工藝方法,不斷提高產品的生產水平。對生產中消耗材料的控制、如物料、燃料、動力等要象材料控制一樣,對水、電、氣按定額控制外,還要建立嚴格的計量制度、做好經常檢查、防止跑、冒、滴、漏。
車間人工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對職工人數、工資總額、人均工資以及勞動生產率幾個方面的控制,前三者是對人工成本的絕對控制、後者則是人工成本的相對控制、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②製造費用的控制。製造費用是車間成本中較為復雜的一項重要內容,涉及面廣、大部分費用都有固定和半變動的性質,因此,對於製造費用的控制,通常採用預算制。製造費用的日常控制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要求在平時費用開支前,進行認真的審查監督、對照預算標准,進行事前控制。有些費用開支,要規定一定的審批手續,防止亂支亂用。有條件的企業,應該把費用開支指標落實到人。做到人人關心費用開支、歷行節約。
(3)班組成本控制
班組成本控制,是企業以班組為成本的責任單位,對其可控成本進行的控制。班組是企業的最基層組織、對班組耗用的材料、工時和費用進行控制,就是班組成本控制,控制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① 班組成本核算和控制的范圍,必須能與其他班組明確劃分,不相混淆。
② 班組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內容,必須根據它所承擔的生產任務的特點確定。
③與班組成本控制有關的指標,一般有:產品數量、耗料、耗工、費用開支以及安生
產等。
④班組成本控制必須簡單明了,控制方法簡便,便於群眾掌握。控制的方法大致有:a、耗料要有定額,根據定額簽發限額領料單、憑單領用材料。b、耗工要有工時定額或產量定額。在控制班組的耗工中、要根據班組人數確定應完成產量的工序。c、對班組應負擔的費用,可事前制訂費用定額、為工具費勞動保護費等,要求實耗必須控制在定額以內。d、班組成本控制還有產量、質量、安全生產和廢品率等指標,這些都將影響成本的高低。
班組成本控制報告,要每日公布或每完成一項任務公布,一方面上報,一方面向班組成員公開列示、以便促使班組成員關心勞動成果和經濟效益,努力降低產品成本。
4、橫向成本控制
橫向成本控制是由企業組織結構的同一層次所組成的各職能部門(處、科、室)成本費用中心等機構所進行的成本控制。進行橫向成本控制、主要有兩點:
第一、要按照同一層次的不同管理職能部門的各種分工,在實行經濟責任制、內部控制制度以及責任會計的條件下,明確各自在成本控制過程和系統中的責、權、利,從而擔負起相應的成本控制工作。在實際上,明確各職能部門的成本控制的責、權、利。通常都通過成本控制計劃和指標的歸口來實現。
第二、要按照生產工藝和經營管理的要求,恰當的設置成本費用中心,通過同一層次的各個費用中心的控制工作。來實現企業成本控制的總目標。成本費用中心一經確定,各個中心就按照可控成本的范圍,進行日常的成本控制工作。因此,如何恰當的劃分成本費用中心,做到既能使各個中心都有自己可控成本的范圍,又能做到各個中心之間責、權的界限明確。且能與有關職能部門的成本控制工作有機結合。是做好橫向成本控制的關鍵所在。橫向成本控制只有在企業成本控制總系統內,做為總系統運行的一種方式,才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以上幾種方法,都表明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企業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加以應用。
但是,企業實際發生的成本水平,畢竟同計劃成本或目標成本之間存在著差異,基至超出合理的界限。所謂成本失控,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設計落後、工藝技術陳舊、導致該產品生產耗費的人、財、物過高。
(2)成本開支范圍和成本消耗標准得不到嚴格控制,為了小團體或個人的眼前利益
而亂擠成本。
(3)成本控制的各項定額、標准,嚴重脫離實際,使成本控制無所依據。
(4)成本核算把關不嚴,核算方法前後不統一,隨心所欲,導致費用亂支。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形成企業成本失控的原因也很多。主要表現為宏觀調節失控、盲目生產、庫存產品增加;生產力布局不合理、產品供產銷往返重復,費用增加;社會攤派過多等。宏觀結構不合理,管理體制不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以及立法不全,執法不嚴等,都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企業成本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