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預測如何滿足國家宏觀調控
擴展閱讀
石油走到地上怎麼洗掉 2025-01-12 02:55:22
液化石油質量怎麼樣 2025-01-12 02:54:06

成本預測如何滿足國家宏觀調控

發布時間: 2024-11-10 07:51:46

A. 國家計委關於發布《農產品成本調查管理辦法》的通知

第一條為了加強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為國家宏觀調控和農產品價格制定提供科學依據,為農業生產經營者加強經濟核算和提高經濟效益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產品成本,是指農林牧漁產品及其加工轉化產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耗費的總和。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農產品成本調查(以下簡稱成本調查),是指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與有關業務部門為滿足宏觀經濟調控和價格管理的需要,按照規定的統一調查表式和方法,對農產品生產經營成本及相關經濟指標進行調查的行政活動。第四條農產品成本調查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負責全國成本調查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的成本調查工作。各級有關業務部門配合價格主管部門做好本部門分管的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第五條地級(含地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一般應當設立專門的成本調查機構。承擔調查任務的縣級價格管理機構中要有固定人員承擔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第六條列入成本調查范圍的農產品主要有糧食、油料、棉花、麻類、糖料、煙葉、葯材、蔬菜、瓜果、林產品、畜牧產品、水產品等,具體品種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規定。
列入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目錄的農產品,必須開展成本調查;實行市場調節價的農產品中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大宗產品,可以根據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進行成本調查。第七條成本調查對象包括從事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銷售、加工等活動的一般農戶、農村專業戶、國有和集體農(林、養殖)場等以農副產品為生產經營對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選取成本調查對象的原則,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統一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根據國家規定的原則,確定本地區的成本調查對象。成本調查對象一經確定,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委託省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向其頒發「國家定點農產品成本調查單位(戶)」證書。第八條成本調查主要採用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方法,以定點調查農戶(場)逐日逐項登記投入產出情況為基礎,以一次性調查和專項調查為補充,由縣一級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負責對原始成本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匯總,並按工作程序逐級報送上級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第九條成本調查的品種目錄、調查表式、指標涵義、調查計算方法和計算機匯總編碼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會同有關業務部門統一制定、修訂。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要加強對成本調查指標體系的科學研究,提高成本資料的真實性、時效性和科學性。第十一條成本數據的取得必須經過登記、審核、匯總上報三個環節。
(一)登記。調查對象要按照價格主管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的有關規定和統一印製的登記表式,對每一調查品種生產全過程所發生的一切物化勞動和活勞動耗費以及其它按規定應登記的費用,要隨時、如實記錄,不漏記、不錯記、不重記、不估記。
(二)審核。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對調查對象或下級部門報送的成本調查資料,必須根據調查制度規定和報表要求進行分類整理、合理分攤、認真審核、逐項檢查。未經審核的成本調查資料,不得向上報送。成本調查機構和調查人員如發現資料來源或數據計算有誤,改正前必須征詢調查對象和數據報送單位的意見。
(三)匯總、上報。成本調查資料經審核後,價格主管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應按照報表要求進行匯總,對調查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按規定期限上報。第十二條成本調查資料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向社會發布。
屬於國家機密和企業商業秘密的成本資料,按照國家有關保密規定執行。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在成本調查方面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訂成本調查計劃,部署和檢查全國或本行政區域內的成本調查工作;
(二)組織開展成本調查,收集、整理、妥善管理成本調查資料,向有關業務部門提供成本調查匯總資料;
(三)研究分析成本變化原因,預測成本變動趨勢;
(四)指導、監督和檢查成本調查對象的成本資料登記、審核和上報工作;
(五)指導、監督和檢查下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有關業務部門的成本調查工作。

B. 試論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

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小到社區的便利商店,大到跨國公司,都離不開成本會計。成本會計不僅能夠提供產品、服務和客戶等方面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夠為管理者計劃、控制和決策提供信息。
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成本會計不再局限於確定存貨成本,企業需要更加精確、更加相關的成本信息以整合產品的開發、生產、營銷和售後服務,成本會計正扮演新的角色。成本會計作為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一種重要工具,已發展成為成本管理。

成本會計作為一種管理經濟的活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由於現代成本會計與管理緊密結合,因此,它實際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現代成本會計的主要職能有: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成本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成本會計先後經歷了早期成本會計、近代成本會計、現代成本會計和戰略成本會計四個階段。成本會計的方式和理論體系,隨著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早期成本會計階段(1880——1920)
隨著英國產業革命完成,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用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會計人員為了滿足企業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會計賬簿之外,用統計的方法來計算成本。此時,成本會計出現了萌芽。從成本會計的方式來看,在早期成本會計階段,主要是採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會計制度;從成本會計的目的來看,計算產品成本以確定存貨成本及銷售成本。所以,初創階段的成本會計也稱為記錄型成本會計。
2、近代成本會計階段(1921——1945)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製造業中發展起來的以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對成本會計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標准成本法的出現使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本會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近代成本會計主要採用標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預測,為生產過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條件。
3、現代成本會計階段(1945——1980)
20世紀50年代起,西方國家的社會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隨著管理現代化,運籌學、系統工程和電子計算機等各種科學技術成就在成本會計中得到廣泛應用,從而使成本會計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即成本會計發展重點已由如何對成本進行事中控制、事後計算和分析轉移到如何預測、決策和規劃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為主的現代成本會計。
4、戰略成本會計階段(1981以後)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生產方式的改變,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以及全球性競爭的加劇,大大改變了產品成本結構與市場競爭模式。成本管理的視角應由單純的生產經營過程管理和重股東財富,擴展到與顧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關的、包括產品設計和產品使用環節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關注產品的顧客可察覺價值;同時要求企業更加註重內部組織管理,盡可能地消除各種增加顧客價值的內耗,以獲取市場競爭優勢。此時,戰略相關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為成本管理系統不可缺少的部分。

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 經濟體制改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配套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轉換政府職能,落實企業財產監督條例;在改善企業外部環境的同時,企業必須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整體素質,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加強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本文論述的現代成本有別於傳統成本. 傳統成本主要是以交易或數量為基礎的成本計算系統,著重於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生產成本的計算與控制,各種費用按一定標准進行分配. 現代成本主要是與現代管理科學相結合,著重於為決策者提供相關而有用信息的作業成本系統.
1 加強企業現代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 加強企業現代成本管理是改變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 長期以來,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已建立了一套適應計劃經濟的模式及具體辦法,例如,採用定額方法對材料、工資、費用等進行控制,推行成本指標歸口分級管理模式等. .該模式及具體辦法對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傳統模式顯露出許多弊端,尤其是其強調了生產領域的成本分析控制,忽略了管理者對項目進行事先的預測和決策.
(2) 加強企業現代成本管理是改善會計雜訊的要求. 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由於長期以來沒有形成效力完善的社會監督體系,企業內部也缺乏相應的約束機制,加上部分企業管理者素質偏低,為了完成指標或任務,往往存在人為的調整成本,造成企業虛盈實虧,財面混亂,信息失真的局面. 要清除這種會計雜訊,必須改革成本管理辦法,實施現代成本管理模式.
(3) 加強企業現代成本管理是現代化管理手段的要求. 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快了企業建立現代信息管理系統的進程. 在傳統企業管理模式的的實踐工作中,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現代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要求對傳統企業管理進行深刻的改革,必須實施現代企業管理的模式及辦法.
2 現代成本管理的特點
與傳統企業的成本管理對比,現代企業的成本管理具有如下的特點: (1) 生產要素的商品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成本測算工作已不僅僅局限於物質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擴大到非物質產品生產領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只有提供市場所需的物美價廉的產品,才能生存和發展. (2) 國家對企業成本管理實施宏觀調控. 在市場經濟運作下,經濟性質的多樣化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國家只能採用間接的方式管理企業,對企業成本管理實施宏觀調控. (3) 成本管理的主體發生改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國的各種企業都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經濟實體. 企業成本管理主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成本管理的重點由生產領域轉向銷售領域,企業應根據市場的要求調整自己產品結構、生產方向、加強籌資、投資工作中的成本管理. (4) 實現企業成本管理方法的現代化.企業必須面向市場,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 企業成本管理的觀念發生了多元化轉換,過去應用的傳統成本指標體系和成本考核辦法也都進行了相應調整. 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與責、權、利機制的建立,要求企業必須建立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3 推行現代成本管理的對策
(1) 更新觀念推行全面的成本管理. 企業要強化現代成本管理,首先要從思想、理念著手,企業管理者應有清醒的頭腦緊跟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打破傳統企業成本管理的舊觀念;其次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樹立科技念、信息觀念、系統觀念、質量觀念、成本效益觀念等新的現代企業管理觀念.
(2) 強化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 實行現代成本管理必須把企業管理工作、計量工作、信息工作、健全規章制度、員工教育等基礎性工作. 有關企業成本的原始記錄、會計憑證等數據必須完整、准確、及時、全面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的基本情況;企業的勞動定額、物耗定額、工時定額等要制定健全,合理充分地利用企業的資源,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企業要定期對各類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這是提高企業整體素質的關鍵.

C. 如何看待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如何看待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今年3月份以來,中國財政支出力度有所加大,貨幣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社會融資總量有所增加,各方面的改革在加快推進,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如果貨幣市場利率的下行不能引導實體部門的融資成本降低,對利率最為敏感的房地產市場將承受更大的壓力,一旦房地產出現量價齊跌和投資大幅下降的局面,2014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出現較大的下行壓力。

當前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在合理增長區間內運行

1.經濟增長減慢,供給結構優化。2014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長7.4%,較上年同期和全年均放緩0.3個百分點,是2009年一季度之後的最低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幅較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別放緩0.8和1個百分點,也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但經濟增長速度仍在年度7.5%左右的預期調控目標范圍之內。從各產業增長看,採掘業、粗鋼、水泥、玻璃、有色金屬等過剩行業產量增速放緩較大,是導致工業增速減慢的主要因素,而醫葯等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業發展平穩,第三產業增長7.8%,繼續延續2013年以來的增長勢頭並快於第二產業,旅遊、文化、信息、現代物流等服務業發展較快。三次產業結構和工業內部產業結構符合經濟轉型的要求,趨於優化過程中。

2.消費和出口基本穩定,固定資產投資減速。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2%,增幅較上年同期放緩0.4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較上年同期微增0.1個百分點。從外貿統計數據看,一季度,中國出口大幅下降,增速下降3.4%,同比回落21.8個百分點;進口增長1.6%,同比回落6.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67億美元,同比下降61%。如果剔除去年1-4月份大量套利資金通過貿易渠道流入中國的影響,一季度中國出口接近7%左右,與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速基本吻合。從套利資金流入較多的香港貿易看,一季度內地對香港出口大幅下降31.3%,直接影響總體出口增速下降7.2個百分點,僅僅剔除對港出口中國整體出口增長3.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6%,增幅分別較上年同期和全年放緩3.3和2個百分點,是一季度經濟減緩的主要因素。其中,製造業增長15.2%,同比放緩3.5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增速穩定;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9%,同比放緩4.7個百分點,今年增速逐月提高;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8%,同比3.4個百分點,但增速逐月回落。

3.就業形勢穩定。雖然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就業形勢較好,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00萬人,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出農民工增加288萬人,就業崗位繼續增加,失業率維持在合理水平。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一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224元,同比名義增長12.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5元,同比名義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根據從2012年四季度起實施的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2014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同比名義增長11.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

4.物價水平穩中趨降。一季度,中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漲幅同比放緩0.1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2%,跌幅同比擴大0.3個百分點,已經連續25個月呈現下跌態勢;房地產價格漲勢趨緩,按照住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計算的商品房價格下降1.5%,而去年同期為上漲17.7%;綜合反映價格總水平的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上漲0.4%。物價總水平特別是工業價格表明,製造業的需求仍低於供給能力,潛在經濟增長能力高於實際增長,但綜合就業、價格、經濟增長等指標看,中國經濟仍然處在合理增長區間內。

當前經濟增長減慢的原因

當前經濟增長減慢並低於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既有2013年下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張力度不夠、穩健的貨幣政策寬松力度不足的宏觀調控政策主動調整原因,更重要的是結構和體制問題制約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並影響社會預期。

一是投資面臨一定的資金約束。2013年下半年以來,央行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控制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2013年下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為7.14
萬億元,比上半年減少3.01萬億元;2014年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量為5.6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700億元。貨幣供給增速也有所降低,廣義貨幣M2由2013年4月的16.1%回落到2013年年底的13.6%,2014年3月進一步回落到12.1%。積極的財政政策執行力度弱於往年水平,2013年財政收入增長達到10.1%,超出預算目標2.1個百分點,而財政支出與預算數基本持平,僅增長10.9%,而2013年財政支出得以完成全年預算支出目標主要靠年終「突擊花錢」,1-11月財政支出持續低於10%的預算增長目標,12月份當月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增幅高達20.3%。2014年1-2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1.1%,
財政支出增長6%,均低於預算8%和9.5%的水平。考慮到資金投放滯後半年對經濟增長發揮作用,2013年上半年融資總量擴大和下半年減少是2013年下半年經濟穩中有升的原因,也是今年上半年經濟減緩的主要因素。

二是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現階段,不管是人民幣貸款、中期票據還是房地產信託的融資成本,均處於歷史高位,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信託融資成本動輒10%以上,加上各種中間費用甚至高達17%。首先,近年來,產能過剩的國有企業、地方政府等缺乏利率彈性的部門和利潤水平較高的房地產資金需求旺盛,在政府加強房地產調控以及銀監會加強平台貸款管控後,上述部門大量通過發行債券、銀信理財合作等影子銀行進行融資,造成相關部門債務和杠桿水平過快上升,社會資金「借短投長」的期限錯配和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資金「擠出」等結構性問題進一步加劇。其次,銀行理財產品、電子金融等存款替代性金融產品及影子銀行等市場化融資渠道快速發展,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同時,「金融脫媒」現象愈演愈烈,導致金融機構融資成本上升。再次,受存貸比約束和銀行季末考核因素影響,在季末、年末及春節前後等時點,銀行高息攬儲,貨幣市場利率往往大幅飆升。最後,在中國國際收支逐漸趨向均衡,跨境資金由大舉流入轉為「有進有出」的雙向流動後,以往外匯占款過快增長導致基礎貨幣大量被動投放的情況也出現了變化。

三是人民幣升值滯後影響了中國出口,自2011年4月到2014年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3%左右,匯率升值對出口影響的滯後期一般在1-2年。

四是多因素交織導致財政金融風險上升,影響市場預期。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化解產能過剩和治理環境污染過程中一些企業出現破產倒閉、地方性債務迎來還債高峰、影子銀行風險增加。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牽一發動全局,既關系產能過剩行業的發展,也是影響影子銀行和地方債務的安全,一旦出現資金鏈條斷裂,對金融穩定運行產生不利影響,並引起相關產業衰退,加大經濟下行壓力,財政收支矛盾也會加大。近來,中國已經出現了中誠信託、超日債等若干起金融違約事件。同時,隨著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短期國際流動資本外流,可能引發國內資金緊張,加劇金融市場波動。

中國經濟的基本走勢

影響當前經濟增長減慢的因素還會繼續存在,中國經濟仍會延續穩中趨降的態勢。

1.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投資需求如何仍是分析判斷當前經濟走勢的關鍵。中國的產能過剩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處於嚴重過剩當中,有的處於絕對過剩狀態,化解產能過剩必然影響製造業投資。2013年中以來,房地產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增速逐月回落,三、四線城市商品房價格調整程度加大。今年一季度地產新開工增速大幅走低,土地購置面積增速也在下降,地產銷售增長已經接近停滯,購房者與房地產企業觀望情緒加重,房地產投資會繼續減慢。2013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14.2%,較上年大幅減少14.4個百分點。2014年一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仍然較低,僅增長12.6%,意味著後續投資將有所放緩。但是,總體投資仍將保持適度增長:

一是占投資需求較大比重的基礎建設投資繼續穩定增長。國家允許平台公司發行部分債券對「高利短期債務」進行置換,加大債務重組力度,並提出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延長還款期限;通過發行15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成立2000-3000億元鐵路建設基金吸引民間資本,為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鐵路建設籌資;通過國家開發銀行設立專門機構發行住宅金融債券,支持棚戶區改造。

二是營改增試點擴大范圍,大力發展養老、健康服務業等,有助於服務業投資保持快速增長。

三是在國家確保糧食安全,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政策的支持下,農業投資增長水平有望提高。同時,央行決定自4月25日起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縣域農村合作銀行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據測算,此次定向降准向三農領域釋放的資金將超過千億元。

四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有利於激發民營企業投資。今年初國務院已經取消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事項82項,並在加快制定政府權力清單;部分國企已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總體來看,中國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預計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將增長17%左右。

2.消費需求將保持基本穩定。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在三大需求中屬於較為穩定的因素。一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4.9%。當前,中國消費需求仍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一是就業穩定、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夯實了消費基礎。二是社保體制日益完善支持消費穩定增長。國家財政支出不斷向社保、公共衛生、教育、低保等民生領域傾斜;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重點關注農民工、社會低收入群體社會保障情況;重視結構性失業問題,建立全國統一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些措施有助於穩定消費者預期。三是信息消費、社區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拉動消費增長。伴隨著擴大信息消費政策的落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產品的銷售加快,網路購物銷售迅速增長。同時,社區商業中心將逐漸轉變成城市的服務中心,居民相關商品與服務消費增長將加快。四是汽車類等熱點消費增長較快。汽車市場存在城市家庭、機構用車更新換代、消費升級的需求,仍將延續較快增長態勢;此外,中西葯品、通訊器材等消費增長較快。預計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增長12.6%左右。

3.出口需求將溫和回升至正常狀態。當前,全球經濟在發達國家向好的帶動下,有望延續溫和復甦態勢,國際市場需求逐步好轉。4月份IMF春季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增長3.6%,較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全球經濟增長加快,有利於拉動中國出口增長。海關總署發布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提升,預示著二季度出口相對樂觀。今年3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7,較上月提升0.4;一季度出口先導指數月度平均值為41.6較去年四季度的39.4有明顯上升。

此外,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穩中有貶。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將引發國際資本流向發達市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壓力減小,匯率雙向波動可能性加大。截至4月底,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出現1%左右的貶值。

但是,外貿增長面臨的制約因素仍不容忽視,新興經濟體在資本外流、本幣貶值、結構性風險等多重壓力下,經濟增長依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將對中國出口產品需求不足;美國等國家的貨幣政策和世界貿易投資格局變化方向存在不確定性,國際市場爭奪日益激烈,中國出口難有顯著改觀。

總體來看,4月中旬之後對港貿易虛增基數因素將會消除,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速將回升至正常狀態。預計二季度中國出口將增長7%左右,進口將增長6.5%左右。

4.物價延續溫和上漲態勢。從工業品價格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基本穩定,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大。中國工業產能規模較高,供大於求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工業品價格仍將保持負增長態勢。從服務價格看,人口結構變化帶來低端勞動者工資上漲推動部分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價格上升。從食品看,2013年糧食再次增產,糧價基本穩定,並且由於中國糧價已經高於國際價格,糧價進一步上漲空間較為有限;生豬存欄規模較大,豬肉價格不會大幅上漲。從資源產品看,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2014年是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時機較好的時間窗口,調整資源產品價格會推高物價。此外,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翹尾因素為1.5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回升0.4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中國物價總水平延續溫和上漲態勢,既沒有明顯的通脹壓力,也不會出現通貨緊縮。預計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將上漲2.3%左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將下跌1.1%左右。

5.宏觀經濟增長將穩中趨降。國家信息中心開發的經濟景氣系統顯示,中國綜合先行指數的峰值出現在2013年3月,至今連續下降12個月,先行指數下降速度較為緩慢,並且在下降過程中還出現了小幅震盪的走勢。先行指數一般領先一致指數約6個月,先行指數平穩略降態勢表明二季度中國經濟仍會延續穩中趨降的態勢。初步預計,二季度中國GDP將增長7.4%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9.1%左右。

政策建議

把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要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有前瞻性的加強宏觀調控,鞏固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著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穩定社會預期,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1.加快推進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是落實財政支出的政策,加快撥付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管網改造等建設項目資金,推進一批水利、糧食儲備、核電、水電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盤活財政資金存量,重點用於民生領域和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二是在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事權關系的基礎上,盡快出台並實施財政轉移支付的意見,加強中央和地方政府轉移支付的清理和整合。三是加快推進營改增試點改革,將小微企業減稅等扶持政策落到實處。完善消費稅制度,積極推進房地產稅改革,加快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推進城市維護建設稅改革。四是加快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機制。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許可權,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實行限額管理,逐步將地方政府債務性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以市政債市場為基礎的,採取由中央確定總規模的市場調控性地方債制度,正式啟動省級和縣級政府在公開市場捆綁發放地方債。五是繼續發展政策性金融為基礎設施建設籌資。在必要時,可以考慮通過擴大政策性銀行專項貸款規模、資產證券化規模等方式,來增強開發性金融機構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中的作用。

2.適度靈活運用穩健的貨幣政策。金融調控要從資金供給和需求方面加強調節和引導,促進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既要維持中性的貨幣信用條件來抑制經濟主體的加杠桿意願,也要切實降低實體部門的融資成本,防止社會資金成本過度上升危害實體經濟。

一是加強短期流動性調節,保證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根據銀行體系短期流動性供求形勢,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常規流動性調節工具維持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必要時可適度下調存款准備金率,以確保銀行體系流動性穩定、充裕。在流動性出現異常波動時,靈活運用SLO和SLF工具實現有選擇的「定向放鬆」,以防範流動性危機,維持市場平穩運行。

二是修改商業銀行法,取消商業銀行的存貸比限制,或適當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的計算口徑,降低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引導商業銀行降低信貸利率。

三是隨著利率市場化深入與互聯網金融的興起,「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傳統存貸款業務的擠壓也越來越強烈。銀行監管機構要重視利率市場化推進中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問題,重視「余額寶」、「易付寶」等互聯網金融和非銀行「理財業務」等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存款「抽血」的影響。引導和推動商業銀行轉型,加強金融監管,防止金融創新「冒進」帶來
「金融脫媒」過度,危害到銀行體系的平穩運行。四是貨幣當局需要通過密切監測跨境資金流動來把握外匯占款增長情況,加大匯率波動幅度,防止熱錢無序流動,增強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3.以城鎮化為抓手釋放內需巨大潛力。一是努力實現城鎮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引導民間資本和外資積極參與城鎮化建設。二是藉助高鐵發展契機推動城鎮化,帶動有效需求增長。三是加快改革相關制度,推動常駐人口獲得相應的市民待遇,按照城市全部人口的新構成特點,規劃城區的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相應的醫療、養老、健康等產業,保證居民需求與供給的准確對接。四是根據各地房地產市場發展情況,適當放開房地產限購政策的限制,繼續支持自助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防止房地產價格短期大幅波動。

4.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是抓緊制定負面清單,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國有資本對水、電、氣、公共交通等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將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收入增量重點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二是繼續減少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抓緊制定政府權力清單。三是建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制度,允許地方政府合理舉債;建立有效的償債機制,地方政府應通過出售、轉讓或證券化國有資產償還債務,努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四是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五是當前通脹較為溫和是價格改革的較好時機,應加快推進水、電、天然氣、石油等資源價格改革。

5.合理引導社會預期。一是應強化正向預期引導,明確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已經發生變化,正確認識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尋求新常態屬於客觀經濟規律。二是要強調當前各項經濟指標仍處於合理增長區間,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金融和財政風險總體可控。三是逐步建立市場對宏觀政策信號的合理預期,避免出其不意造成政策信號的混亂。四是明確調控政策信號,穩定社會預期,加快落實改革舉措,提振市場信心。

(作者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