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小企業環境成本管理問題
文章通過問卷調查和對衢州市部分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經濟開發區實地考察,對企業環境意識、環境管理和環境觀念、經常性環境支出、環境收入、環境信息披露等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中小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現狀和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小企業加強環境成本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近年來,環境保護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要求企業減少環境污染,建立並實施環境成本管理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目前中小企業在進一步發展中普遍存在過分強調利潤最大化目標,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觀念淡薄,生產、管理和經營運作普遍呈粗放狀態,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整體水平還處於很低層次狀態等問題,這些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突出問題之一,也成為衢州市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和諧社會的嚴重約束之一。
一、環境成本管理問題的提出
(一)環境成本概念
關於環境成本的定義目前已形成共識,國際會計和報告標准政府間專家工作組第15次會議文件《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提出:「環境成本是指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被要求採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的成本。」這一定義,以明確企業的環保責任為中心,將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負荷費用和預防措施開支列入核算對象,提出環境成本的目標是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及執行環境目標所達到的要求。
(二)環境成本管理問題的提出
1、環境法規的要求。有關環境保護的國際宣言、ISO14000系列的環境管理國際標准及世界各國的法律、法規相繼出台,要求企業實施環境成本管理。我國也已頒布了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在內的一系列環保法規,違反了這些法規要受到查處,這就迫使企業按照其要求採取必要的手段,力爭使自帶粗鄭己的生產經營活動符合法規的要求。
2、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目前,消費者對綠色產品日益青睞,國際貿易出現了「綠色貿易壁壘」,有些國家已禁止無環境(綠色)標志的商品進入市場,我國也於1992年正式開始了產品環境標志認證工作,這使對環境有害的產品終將被排斥在市場之外。同時我國蠢頌的籌資機制也開始注重環境形象,中國人民銀行已規定各級銀行發放貸款時必須配合環境保護部門把好關,對環境部門未批準的項目一律不予貸款。因此,企業要打破這些「綠色壁壘」勢必要實施環境成本的控制管理。
3、著眼於環境風險的控制。環境問題使企業成本增加,從而增大企業的環境風險。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預防性法律法規大量增加,導致企業成本增加。
(2)對一些嚴重污染環境的原材料實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直接對企業生產成本產生影響。
(3)國家對企業環保責任的范圍將作出擴大性規定,對企業的環保責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業生產經營環節的廢棄物排放,而是擴大到產品使用過程的環境污染(如汽車尾氣的排放)和使用後回收利用等方面。因此實施企業環境成本管理也是企業可持續經營的要求。可以看出,企業要提高利潤,增強市場競爭力,勢必設法降低環境成本,這就促使企業要實施並加強環境成本的管理。
二、中小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現狀和問題
以衢州為樣本,通過問卷調查和對衢州三縣兩區一市部分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經濟開發區實地考察,對企業環境意識、環境管理和環境觀念、經常性環境支出、環境收入、環境信息披露等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中小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現狀和問題。
(一)調查設計及調查結果
我們設計了一份有關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4個部分,涵蓋12個方面的內容:
1、企業的基本情況與環境意識(問題1-3):包括企業所屬行業、性質、經營規模、成立時間及是否獲得ISO14001資格認證,會計師事務所的客戶情況、對ISO14001認證體系的認識和企業是否設有專門的環保部門等。
2、環境管理和環境觀念(問題1-3):包括有關可持續發展含義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政府環凳培保措施的看法等。
3、環境支出與環境收入項目情況(問題4-5):包括環境支出項目及環境收入項目及環境問題對企業的影響等方面的問題。
本次問卷調查採取信函方式,發出問卷200份,其中企業120份,被調查人為企業的財務經理;銀行25份,被調查人為銀行的信貸部經理;證券公司以及投資基金25份,被調查人為投資部經理;會計師事務所30份,被調查人為注冊會計師。截至2009年2月底,共回收問卷41份,其中,企業28份,銀行5份,證券公司以及投資基金5份,會計師事務所3份。
(二)調查問卷的結果及分析情況
1、企業的基本情況。在答卷的28家企業中,按行業劃分,化工企業5家,製造業5家,制葯3家,造紙企業3家,電器電子5家,其他行業企業7家;按企業性質劃分,民營企業25家,外商獨資企業1家,合資企業2家。從企業答卷的情況看,企業的回函率為20%,通常認為有效回函率應在20%以上。因此,這些答卷有助於了解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現狀。
2、環境管理和環境觀念。從答卷的綜合情況來看,已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佔43%,在還沒有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中,表示計劃在未來3年內將提出申請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佔到68%。從會計師事務所答卷的情況看,其客戶已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佔25%。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25%的人士認為可持續發展指盡可能擴大生產能力,20%的人士認為可持續發展指控制環境污染,11%的人士認為可持續發展指控制人口增長,50%的人士認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是環境保護,9%的人士認為可持續發展指其他內容。
3、環境支出、環境收入。從企業「環境支出」和「環境收入」項目及其會計處理情況的調查結果來看,支出方面:排污費(89%)、按現行法規要求的對原有設備改造和重置的環保支出(93%)、新投資項目的環保設施支出(89%)和臨時性或突發性環保支出(75%)這4個項目是企業最常發生的「環境支出」項目。大部分企業對排污費單獨立賬,但企業對於其他環境支出項目單獨立賬的比例都沒有超過50%。從「環境成本」發生的原因看,企業「環境支出」項目受環境法規因素的影響較大,資本性環境支出大於收益性環境支出。
問題1、3調查的綜合結果顯示:大部分企業對環境問題敏感。大部分企業在過去的3年裡主要在遵循環境法規和資本支出方面發生環境支出;對於預期未來3年內的環境支出主要是在遵循環境法規方面。這說明,我國企業的環境支出受環境法規的影響較大。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環境立法的不斷加強和環境保護法規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遵循環境法規的成本將日益增加。環境支出的財務影響具有長期性。收入方面:企業利用「三廢」生產產品收入(74%)、企業利用「三廢」生產產品獲得的減免稅收入(59%)、國家對環境保護成績顯著的企業發放的獎金(51%)和國家撥給企業的環境治理專項資金等項目(57%)是企業較常發生的「環境收入」項目,但企業對這些「環境收入」項目單獨立賬的比例偏低,都不超過35%。
4、環境信息披露問題。
(1)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原因。調查綜合結果:由於以下原因及占調查人數的百分比情況,政府管理機構的強制要求(74%)、迫於市場的壓力(40%)、迫於公眾或環境保護組織的壓力(25%)、迫於投資者的壓力(21%)、樹立良好的環保公眾形象(49%)。以上顯示:企業編制環境報告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管理機構的強制要求和樹立良好的環保公眾形象。這說明,衢州市目前中小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存在強制型和自願型並存的局面,且以強制型居多。我國政府的有關法規規定,企業應定期向地方各級環保部門提供「三廢」排放及處理利用情況,污染物監測與治理等方面的環境統計報告。
(2)環境信息的使用者。統計顯示:企業環境信息的使用者,政府管理機關是我國企業環境報告最主要的使用者(55%),其次是投資者(32%)、顧客、金融機構、新聞媒體、雇員、財務分析師、社會公眾等。這說明,衢州市目前中小企業環境報告主要服務於國家宏觀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環境報告忽視其他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其提供的環境信息也是不完整的。
(3)信息披露與投資決策。問題4調查的綜合結果顯示:大部分被調查人士認為,環境規劃將對公司未來5年的財務狀況產生有利影響;同時也有些被調查人士認為環境規劃將對公司未來5年的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可見,人們對於環境規劃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認識還不一致。
5、環境負債。問題6、7和9調查的綜合結果顯示:被調查人士大多數人士認為,企業一般會低估可能發生的環境負債,並認為,新的環境法規可能使企業產生潛在的環境負債。這表明:隨著環境法規的完善,企業潛在的環境問題將可能導致環境負債的增加,環境負債的增加將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如果企業沒有充分披露可能發生的環境負債,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有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
6、衢州市中小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調查結論。綜合本次調查的結果和分析,筆者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衢州市中小企業環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是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環境法規與國家環境政策對企業的財務影響顯著且呈長期性;二是地方保護主義依然存在,環境成本分配不合理;三是環境成本核算方面的規定不健全,也缺乏可操作性;四是環境成本管理觀念陳舊,管理范圍和手段不能適應需要,環境支出和環境收入,由於缺乏統一的規范要求,單獨立賬的比例偏低,而且,企業存在低估環境負債的現象;五是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可比性、相關性和清晰性不夠,信息披露存在強制型和自願型並存的局面。
三、改善中小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對策措施
加強中小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政府與企業必須堅持雙贏的原則,即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效益,也不能為了保護環境而拋棄企業經濟的發展。因此,為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加強環境成本的核算與控制,創造環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新方法,構建其系統模式,將有助於循環型社會的建立和可持續戰略的實施。基於此,本文提出了應該從政府和企業本身兩方面著手降低環境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構建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思路和方法。
(一)政府應採取的對策措施
1、完善相應的環境成本核算和管理規范體系。第一,政府相關部門應將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和管理要求以法規、制度、准則的形式確定下來,使企業成本核算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與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相關的法規包括環境、財務、證券等方面的一些法規。第二,要建立和完善環境成本控制的經濟制度,包括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排污收費制度、許可證交易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環境稅收制度、綠色GDP核算制度等。第三,要加大對環境成本核算和管理理論的研究力度。第四,加大對環境成本控制考核的力度。
2、成立環境資金使用的監督機構,審查和監控環境資金的使用情況。近幾年來,省、市級財政加大了對重點環境整治與保護項目的支持,不少中小企業也設立了一定的專項資金用於環保。因此要求政府環境資金管理機構、企業財務部門對環境資金嚴格管理,專款專用,提高環境資金的使用效益。政府部門應成立專門監督機構,加強對環境資金的使用、環保設備的運行的監督管理。
3、加強環保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發展循環經濟。按照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加強環保和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引導企業走集約型發展道路,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廢棄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推行清潔生產、環保型生產和循環型生產。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❷ 查環保為什麼漲價
環保成本上升是導致漲價的主要原因。
環保成本的增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是
一、環保法規的加強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各國政府都在加強環境保護的法規和政策,企業為了滿足環保標准,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升級和改造,導致生產成本上升。
二、資源回收利用的成本增加
環保措施的實施往往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廢棄物的回收和處理。這不僅涉及到人力成本,還包括處理設施的建設和維護費用。隨著回收標準的提高,這些成本也會相應增加,最終反映在產品的價格上。
三、綠色生產的投入加大
為了生產更加環保的產品,企業需要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這些設備和技術往往價格較高,企業需要將這些投入分攤到產品中,從而導致產品價格的上漲。同時,綠色生產還需要企業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這也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四、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的需求推動
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對環保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種市場需求推動了企業加大對環保產品的生產和研發力度,從而提高了產品的成本。同時,為了宣傳和推廣環保產品,企業還需要投入大量的宣傳費用,這些費用最終也會反映在產品的價格上。
綜上所述,環保成本的上升是由於環保法規的加強、資源回收利用成本的增加、綠色生產的投入加大以及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的需求推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成本的增加最終導致了產品價格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