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帕氏指數為什麼縮小成本
擴展閱讀
釣魚螺絲工具怎麼用 2024-11-28 05:02:01

帕氏指數為什麼縮小成本

發布時間: 2024-11-28 03:28:00

1. 說下通貨膨脹的原理哦

相關課題三: 關於通貨膨脹

第一節 通貨膨脹概述

一、通貨膨脹的定義
通貨膨脹——它是指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升的過程,即是一個貨幣紙持續貶值的過程。包括公開型和壓抑型通貨膨脹;爬行式、溫和式、奔騰式或惡性通貨膨脹;滯脹;預期和非預期通貨膨脹;需求拉上和成本推進式通貨膨脹等各種類型。
二、通貨膨脹的測量
1、拉氏指數——指以個別商品名義支出的基期比重作為權重,來計算物價指數上漲情況的。基期商品保持不變既是拉氏指數的特點,也是它的缺點。當消費品價格發生較大變化時,人們會較少需求價格上升較快的商品,而較多需求相對廉價的商品。由於沒能夠將基期之後涌現出來的新的主要消費品考慮進去,這樣實際上的通脹程度要比拉氏指數反映出來的小。即拉氏指數將誇大了價格總水平的上升。
2、帕氏指數——是根據期末購買的商品籃子作為參考點,來計算物價指數的上漲情況的。但由於強調了期末的商品價格指數,忽視了基期商品的價格指數,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即低估了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3、消費物價指數——是根據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消費開支所編制的物價指數。它是一個拉氏指數。缺點:選擇商品的范圍較窄,僅限於消費品。
4、國民生產總值平減指數——是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對按固定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它是一個帕氏指數。缺點:未在市場上交易的商品和勞務將被遺漏,並且它的資料也較難收集。

第二節 通貨膨脹的成因及影響

一、通貨膨脹的成因
關於通貨膨脹的成因,不同的理論有不同的解釋:
1、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該理論認為通貨膨脹是由於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水平造成的。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的結果。
2、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經濟學家將利潤和工資都包括在成本中。增加的工資或利潤被轉加到產品的價格中去,則發生了由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3、混合型通貨膨脹——由於當工資得到增加時,人們的需求也會增加,於是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也會啟動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現實中的通貨膨脹很難分清是由於需求拉動的還是成本推動的,經濟學家薩繆爾遜和索洛就提出了混合型通貨膨脹,即需求與成本因素混合的通貨膨脹。
4、結構性通貨膨脹——即使總需求與總供給是平衡的,由於經濟部門結構的變動也會導致物價水平的上漲。生產部門和服務部門兩大部門的生產效率是不同的。生產效率高的生產部門貨幣工資增長較快,生產效率較低的服務部門就受到了增長工資的壓力,而它們的生產效率卻無法同等速度提高。於是服務部門就產生了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這就是結構性通貨膨脹的原理。
5、理性預期的通貨膨脹——當經濟要素充分就業,總供給曲線已不再有彈性,完全成為一條垂直線,實際產出也已達到潛在產出水平。當總需求增加時,只會引起價格水平同比例上漲,而對實際產出沒有影響。因為公眾會根據政府的貨幣政策進行預期,多次反復後能認識政府貨幣政策的動機。從而使政府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失效,於是政府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將不僅不能推動經濟反而造成滯脹。該理論有三個假設:(1)公眾是掌握著各種信息的經濟人,他們會利用所有掌握的信息對未來進行預測並且隨時根據新的信息調整經濟行為。(2)存在著自然失業率。(3)貨幣中性。
6、貨幣主義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發生在貨幣量增加的速度超過產量增加的速度的情況下,而且,每單位產品索配合的貨幣量增加得愈快,通貨膨脹的發展就愈快。」「長期持續的通貨膨脹隨時隨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弗里德曼語)
二、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與經濟的關系
關於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存在三種不同的看法:
看法一: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增長起促進作用。
理由:當經濟長期處在有效需求不足、生產要素尚未充分有效利用、勞動者沒有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實際經濟增長率低於潛在的經濟增長率,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財政赤字增加內需並擴大貨幣發行量配合對貨幣的擴大需求,使整個經濟產出增加。這就是適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看法二:通貨膨脹對經濟有促退作用。
理由:在通貨膨脹時期,紙幣不斷貶值,所代表的價值量不可捉摸地不斷降低,使人們無法比較、衡量商品的價值。通貨膨脹直接表現為價格信號紊亂,影響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這就降低了社會的經濟效率。
看法三:通貨膨脹對經濟沒有影響或沒有確定的影響。
理由:(1)貨幣中性論認為:當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時,貨幣數量的增加將引起均衡價格水平的同比例上漲,並不會影響經濟體系的實際均衡狀態。這樣價格的變動對實際產出並無影響。(2)理性預期理論認為,只有當人們的預期通貨膨脹率與實際通脹率有差別時,通貨膨脹才使得實際產量有增減,但是由於預期有偏差,人們的行為也出現偏差,於是實際產量的增減也就無法捉摸。
2、通貨膨脹與失業的關系
經濟學中通常用菲利浦斯曲線來描述通貨膨脹與失業的相互替代關系:失業率較低時,通貨膨脹率就較高;失業率較高時,通貨膨脹率就較低。一些經濟學家還認為,在通貨膨脹的時候,人們可能預期較高的通脹率,使菲利浦斯曲線右移,即意味著在同樣的失業率下通脹率更高。這時候是菲利浦斯曲線惡化。而當菲利浦斯曲線失靈時,曲線與橫軸垂直,即無論通脹到什麼程度,一定的失業率依舊存在。

第三節 世界各國對通貨膨脹的治理

一、發達國家通貨膨脹的發展態勢和治理
70年代,由於長期實行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採取簡單的增發貨幣以彌補財政赤字,發達國家進入了滯脹時期,通貨膨脹率急劇上升。
80年代,主要發達國家的政府逐漸放棄了戰後以來實行的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轉而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採取嚴格的貨幣政策,通過短期利率和匯率的變動來調節貨幣供給量,達到控制通貨膨脹的目的。這些政策使通貨膨脹持續回落,但同時也造成經濟增長率下降和失業率上升。於是,一些國家又採取一些刺激經濟的措施,但留下了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高居不下的問題。
90年代,主要發達國家的情況不盡相同:美國在技術創新和協調的宏觀經濟政策的積極影響下,實現了低通脹率、低失業率和經濟高增長的發展。西歐在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推動下,也實現了經濟的復甦,失業率大大降低,通脹率已控制在較低水平。而日本則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經濟陷入長期的衰退。
二、發展中國家的通貨膨脹態勢和治理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特點決定了它們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比發達國家大得多。發展中國家的高速經濟發展必須求助於貨幣擴張和財政赤字,但是,貨幣擴張和財政赤字在超過經濟發展能力時又必然帶來高度的通貨膨脹問題。於是再採取緊縮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予以治理。反反復復,幾多波折。並且,通過出口、外債、匯率制度等環節的傳導,發展中國家的通貨膨脹治理,往往嚴重受到國際經濟狀況的影響。
三、中國的通貨膨脹及其治理
(一)中國的通貨膨脹
中國通貨膨脹的成因與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地方是:盲目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導致投資膨脹。但經濟基礎的薄弱和資金的短缺成為高速發展的瓶頸。於是增加貨幣投放量和信貸資金的結果造成流通中的貨幣量大大超過實物的流通量,發生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
中國通貨膨脹不同於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地方是:
1、由價格改革而引發的成本推動式通脹。2、引起貨幣超量發行的主要原因還來自不完善的微觀經濟基礎,是體制上的原因。3、不完善的經濟法規和秩序使各種商品在流通中發生轉手加價的問題。
(二)我國對通貨膨脹治理的主要方法:
80年代治理通脹方法以行政性手段為主。效果:通貨膨脹被控制的同時,經濟增長率也下降。93年通脹後,政府採取了靈活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雖未放棄運用行政手段,但重點操作落在間接的宏觀調控上。效果:終於使經濟成功地軟著陸,使通貨膨脹得到控制的同時也保持了經濟的適當發展。
幾條經驗:
1、不能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速度。在經濟增長和經濟穩定之間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2、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使微觀主體對政策信號越來越敏感。
3、准確把握形勢,審慎靈活地運用宏觀調控手段。

2. 帕氏指數為什麼會縮小理想生活成本(具體來說為什麼分母會變大。。)

因為價格變化時商品之間的替代效應,帕氏指數簡單來說就是p2q2/p1q2,以現期數量為准,而現期購買量是受替代效應影響根據價格調整過得購買量,就是基期價格高於p2購買量會低於q2,現在仍按q2計算,分母就會變大

3. 單位成本綜合指數用拉氏指數還是帕氏指數

單位成本綜合指數一般都是使用拉氏指數。質量指標指數是反映品質指標變動程度的相對數,如產品價格指數、產品單位成本指數等,質量指標採用貨幣計量單位。拉氏指數是德國經濟學家拉斯貝爾(LASPEYRE)於1864年首先提出的,主張無論是數量指標指數還是質量指標指數,都採用基期同度量因素(權數)的指數。拉氏指數和帕氏指數統稱為綜合指數,綜合指數的特點是:先綜合,後對比。這樣對比結果得出的總指數就是所要研究的現象綜合變動的程度。希望可以幫到你。

4. 帕氏指數在實際應用中為何較少被採用

在統計分析中,我們討論的報告期加權指數,特別是帕氏指數,其計算方法以報告期的變數值作為權數。然而,這種權數選擇方式存在局限性,它無法消除權數變動對於指數產生的影響,導致不同時期的指數結果缺乏直接的可比性。盡管如此,帕氏指數的獨特性在於它能夠揭示價格和消費結構的同步變化,為我們理解經濟動態提供了清晰的視角。

在具體應用中,帕氏指數公式常常被用於計算價格和成本等質量指標,其目的是為了揭示價格變動對這些指標的實際影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帕氏數量指數由於考慮了價格因素,實際上是通過調整後的價格來衡量物量的綜合變動。這種做法與傳統的物量指數計算目的略有沖突,因為它偏離了單純衡量數量變化的初衷。

因此,盡管帕氏數量指數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能會被採用,但在實際應用中,它並不是計算物量指數的首選,這可能限制了它的廣泛使用。

5. 曼昆宏觀經濟學第九版課後答案完整版

第1章 宏觀 經濟學的數據

2.1 復習筆記

1 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它是一個地域概念。

(1)   核算 GDP 的兩種方法 : 支出法和收入法

從整個宏觀經濟體系來看,支出和收入必然相等,所以可以從支出和收入兩個角度來對國內生產總值進行核算。

①支出法指從支出角度衡量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凈出口四方面出的總和。

公式如下:  GDP=C+I+G+NX

其中C為消費,I為投資,G為政府購買,NX為凈出口。

②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即企業生產成本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嚴格來說,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除了生產要素收入構成的成本以外,還有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內容。

公式如下:

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2)   實際 GDP 和名義 GDP

名義GDP是指用生產物品和服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它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由於通貨膨脹等原因,價格可能會發生強烈變化,故為方便比較而引入實際GDP的概念。實際GDP是指以從前某一年的價格作為基期價格計算出來的當年全部最終

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

二者之間的關系式為:實際GDP=名義GDP÷GDP平減指數。

(3) 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

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GDP=Y=C+I+G+NX

其中C為消費,I為投資,G為政府購買,NX為凈出口。

①消費指消費者個人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消費分為三個子項目:非耐用品、耐用品以及服務。

②投資一般指經濟主體為獲取預期收益而墊付貨幣或其他資源於某項事業的經濟活動。投資也分為三個子項目:企業固定投資、住房固定投資以及存貨投資。

③政府購買是一國中央和地方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政府購買包括諸如軍事設備、高速公路和政府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等項目。它並不包括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例如社會保障和福利。

④凈出口是本國向其他國家出口的產品服務的價值減去本國從外國進口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凈出口可能是正值,代表貿易順差,也可能是負值,代表貿易逆差。

(4)   GDP 的計算規則

①採用市場價格進行核算。

②二手貨的出售不進入GDP核算。

③存貨投資增加GDP,存貨出售不影響GDP。

④中間品的價值不進入GDP核算。

⑤不存在市場價格的產品或勞務需要對其價格進行估算,為簡化計算,對房屋租金、政府評價(通常是公務員的工資)等進行了估算,而諸如在家中產出和消費的勞務和產品,以及地下經濟等並未納入估算體系。

2 國民生產總值(GNP)

(1)   定義

國民生產總值指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一國或地區的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它是一個國民概念。

(2)   收入衡量指標之間的關系

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實際上包括如下總量: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生產總值(GNP)、國民生產凈值(NNP)、國民收入(NI)、個人收入(PI)和個人可支配收入(DPI),其相互關系如下:

GNP=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一面向國外的要素支付

NNP = GNP-折舊

NI = NNP- 統計誤差

PI= NI- 生產和進口稅-公司利潤-社會保險費一凈利息 + 股息 + 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 + 個人利息收入

DPI=PI一個人稅收

3 衡量生活成本的指標

( 1)   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消費者價格指數也稱零售物價指數和生活用指數,是反映消費品(包括勞務)價格水平變動狀況的一種價格指數,一般用加權平均法來編制。它根據若干種主要日用消費品的零售價格以及服務費用而編制,用公式表為:CPI = (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2)   GDP 平減指數

GDP平減指數是名義GDP和實際GDP的比率。名義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實際GDP是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用公式表示為:GDP平減指數=報告期價格計算的當年國內生產總值/基期價格計算的當期國內生產總值。

(3)   CPI 與 GDP 平減指數的差別

①GDP平減指數衡量的是生產出來的所有產品與服務的價格,而CPI只衡量消費者購買的籃子產品與服務的價格。

②GDP平減指數只包括國內生產的產品,進口品並不是GDP的一部分,所以進口品價格變動並不反映在GDP平減指數上,但會反映到CPI上

③CPI是用固定的一籃子產品計算的,而GDP平減指數是用可變的一籃子產品計算的。

(4) 拉氏指數和帕氏指數

拉氏指數是用一籃子固定產品計算的物價指數,加權數固定,不能反映由於相對價格發生變動而導致的購買數量的變動,因此傾向於高估生活成本的增加。帕氏指數是用一籃子可變產計算的物價指數,加權數可變,但它沒有考慮由於替代可能引起的消費者福利的減少,因此傾向於低估生活費用的增加。CPI屬於拉氏指數,因為它是由確定的一組商品計算的;GDP平減指數屬於帕氏指數,因為它是由變化了的一組商品計算的。

(5)PCE 平減指數

PCE平減指數全稱為個人消費支出的隱性價格平減指數,等於名義消費者支出與實際消費者支出的比值。

PCE平減指數在某些方面與CPI相似,在另一些方面與GDP平減指數相似。和CPI的共同點主要有:①PCE平減指數只包括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而將屬於投資和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排除在外。②PCE平減指數包括了進口品的價格。

但是,與GDP平減指數一樣,PCE平減數允許產品籃子隨著消費者支出的構成變動而變動,即PCE平減指數所具有的屬性是 CPIRIGDP平減指數的混合。

4失業率與勞動力參與率

(1) 失業率

失業率是指失業人數占勞動力總數的百分比,它是衡量經濟中失業狀況的最基本指標。用公式表示為:

勞動力總數=就業人數+失業人數

失業率=(失業人數/勞動力總數)×100%

(2) 勞動力參與率

勞動力參與率是成年人口中屬於勞動力人數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為:

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成年人口)×100%

5存量與流量

經濟學家把數量變數分為存量與流量。存量衡量一個給定時點上的數量,而流量衡量一定時期內的數量。

2.1 復習筆記

一、概念題

1國內生產總值( (gross domestic proct,gdp)

答: 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一個經濟體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GDP一般通過支出法和收入法兩種方法進行核算。用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之和;用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於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和折舊之和。GDP是一國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因此是一個地域概念;而與此相聯系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則是一個國民概念,指某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素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2國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答: 國民收入核算指用於衡量GDP和許多相關統計數字的核算體系,是以整個國民經濟或社會再生產為對象的宏觀核算。它以一定經濟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統計和會計的方法,對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運過程進行系統科學的定量描述,為經濟分析和國家實行宏觀經濟調控、制訂經濟政策或計劃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觀依據。國民經濟核算一詞最早出現於1941年。荷蘭經濟學家范克利夫在荷蘭《經濟學家》雜志1941年7月號和11月號上,先後發表兩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國民經濟核算」一詞。

國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種方法: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為後兩者。其核算的理論基礎是總產出等於總收入、總產出等於總支出。

3存量與流量( stocks and flows)

答: 存量與流量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記錄經濟信息的兩種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時點上測算的量,如某一時點的資產和負債的狀況或持有的資產和負債數量。存量具有時點的基本特徵。流量是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變數,反映定時期內經濟價值的產生、轉換、交換、轉移或消失,它涉及機構單位的資產負債的數量、構成或價值的變化。大多數流量是交易流量,如總消費;另一類是非交易流量或稱其他流量,主要包括資產數量的非交易變化,如自然災害等非生產性因素引起的資產變動量;以及市場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價值變化,即重估價反映的資產、負債、凈值變化的流量。流量具有時期特徵,即流量的數值大小與時期的長短有關。有存量就一定有流量與之對應,而有流量並非一定有存量,如工資、利息、進口、出等,作為反映經濟多樣化的流量,就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存量。

4增加值( ( value added)

答: 一個企業的增加值等於該企業產出的價值減去企業購買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對整個經濟來說,所有增加值之和必定等於所有最終產品與服務的價值總和,因此GDP也是經濟中所有企業的總增加值。

5估算價值( (imputed value)

答:在計算GDP時,大多數產品與服務都能夠根據其市場價格來估價,但一些產品因為不在市場上銷售,從而也就沒有市場價格。如果GDP要包括這些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就必須使用其價值的估計,這種估計被稱為估算價值。由於計算GDP所需要的估算只是近似的,並且由於許多產品與服務的價值被排除在外,所以GDP並不是衡量經濟活動的一種完善指標。

6名義GP與實際GDP( (nominal GDP versus real GDP)

答:名義GDP指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期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例如,2016年的名義GDP是以2016年的市場價格計算的當年所生產的產品價值。名義GDP的高低受價格因素的影響,利用名義GDP來統計可能會高估或者低估實際的生產力。

實際GDP指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期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它衡量在兩個不同時期經濟中的物質產量的變化,以相同的價格或不變金額來計算兩個時期所生產的所有產品的價值。在國民收入賬戶中,以2016年的價格作為基期來計算實際GDP,意味著在計算實際GDP時,用現期的物質產量乘以2016年的價格,便可得到以2016年價格出售的現

期產出的價值。

二者之間的關系式為:實際GDP=名義GDP/GDP平減指數。

7 GDP平減指數( GDP deflator )

答:GDP平減指數是名義GDP和實際GDP的比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又稱為報告期價格計算的當期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期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又稱為基期價格計算的當期國內生產總值。用公

式表示為:

GDP 平減指數 = 報告期價格計算的當年國生產總值基期價格計算的當期國內生產總值

GDP平減指數用來衡量在基年和所考察的度之間發生的價格變化,該指數與消費物價指數不同,因為它的權數隨不同商品所佔的份額的改變而改變。因為GDP平減指數是以涉及經濟中所生產的全部產品的計算為基礎的,所以它是一個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狀況的具有廣泛基礎的帕氏價格指數。

GDP平減指數的優點是范圍廣泛,能比較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趨向。缺點是資料]較難搜集,需要對未在市場上發生交易的商品和勞務進行換算,並且可能受到價格結構因素的影響。

8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 (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identity)

答: 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指儲蓄-投資恆等式,即I=S。從支出法、收入法與生產法所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的一致性,可以說明國民經濟中的一個基本平衡關系。總支出代表了社會對最終產品的總需求,而總收入和總產量代表了社會對最終產品的總供給。因此,從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恆等:總需求=總供給。這種恆等關系在宏觀經濟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從兩部門經濟入手研究國民經濟的收入流量循環模型與國民經濟中的恆等關系,進而研究三部門經濟與四部門經濟。

兩部門經濟中可以得出儲蓄投資恆等式:I=S。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恆等是從國民收入核算的角度來說,就整個經濟而言,事後的儲和事後的投資總量相等。而在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投資等於儲蓄,是指計劃投資(事投資)等於計劃儲蓄(事前儲蓄)所形成的經濟均衡狀態。

三部門經濟可以得出儲蓄投資恆等式:I=S+(T-G),(T-G)可視為政府儲蓄。

四部門經濟可以得出儲蓄投資恆等式:I=S+(T-G)+(M-x+Kr),(M-X+Kr)為外國對本國的儲蓄。如M+Kr大於X,即從外國的主觀角度看,收入大於支出,為正儲蓄,反之為負儲蓄。

9消費( consumption)

答: 消費指消費者個人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它是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的一項。消費分為三個子項目:非耐用品、耐用品以及服務。非耐用品是使用持續時間較短的產品,如食物和衣服;耐用品是使用持續時間較長的產品,如汽車和電視;服務包括個人和企業為消費者所做的工作,如理發和就醫。決定消費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利率、價格水平和收入分配等。

10投資( investment)

答:投資是指為獲取預期收益而投入資金或資源的經濟活動。預期收益主要指經濟收益,也包括社會收益。投入的資金(資本)可以是貨幣資本,也可以是實物資本或其他資源。由於各種資源都可以折算成一定的貨幣價值量,所以,投資最一般的表現形式,就是投入貨幣資金。投資作為一個客觀經濟范疇,具有數量上的集合性、機遇上的選擇性、空間上的流動性、產業上的轉移性、收益上的風險性和周期上的長期性等特點。

投資可分為三個子項目:企業固定投資、住房固定投資以及存貨投資。各國通常把包含了折舊費的投資稱為總投資,扣除了折舊費的投資稱為凈投資。總投資總是大於零,而凈投資則不一定大於零。

11政府購買 (government purchases)

答:政府購買是一國中央和地方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它是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中的一個項目。政府購買包括諸如軍事設備購買、高速公路建設和為政府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支付資等項目。它並不包括對個人的轉移支付,例如社會保障和福利。由於轉移支付是再分配已有的收入,並不用於交換產品與服務,所以不是GDP的一部分。

12凈出口( (net exports))

答:凈出口是本國向其他國家出口的產品服務的價值減去外國向本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用EX表示出口,用M表示進口,則(EX-IM)就是凈出口。進口應從本國總購買中減去,因為進口表示收入流到國外,同時,也不是用於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出口則應加進本國總購買量之中,因為出口表示收入外國流入,是用於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因此,凈出口應計入總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能是負值。影響凈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觀經濟學中,匯率和國內收入水平被認為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

13消費者價格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CPI)

答: 消費者價格指數也稱零售物價指數和生活費用指數,是反映消費品(包括勞務)價格水平變動狀況的一種價格指數,一般用加權平均法來編制。它根據若干種主要日用消費品的零售價格以及服務費用而編制,用公式表示為:CPI = (一組固定商品按當前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優點是能及時反映消費品供給與需求的對比關系,資料容易搜集,能夠迅速直接地反映影響居民生活的價格趨勢。其缺點是范圍較窄,只包括社會最終產品中的居民消費品的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說明全面的情況。例如,品質的改善可能帶來一部分消費品價格而非商品勞務價格總水平的提高,但消費者價格指數不能准確地表明這一點,因而有誇大物價上漲幅度的可能。

14 PCE平減指數(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Deflator)

答:PCE平減指數全稱為個人消費支出的隱性價格平減指數,等於名義消費者支出與實際消費者支出的比值。

PCE平減指數在某些方面與CPI相似,在另一些方面與GDP平減指數相似。和CPI一樣,PCE平減指數只包括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而將屬於投資和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排除在外。和CPI一樣的另一點是,PCE平減指數包括了進口品的價格。但是,與GDP平減指數一樣,PCE平減指數允許產品籃子隨著消費者支出的構成變動而變動。因此,PCE平減指數具有的屬性是CPI和GDP平減指數的混合。

15勞動力( (labor force)

答: 勞動力是就業者與失業者之和,即:勞動力總數=就業人數+失業人數。美國勞工統計局做統計時,認為如果一個人在上一周一部分時間里從事有報酬的工作,他(或她)就是就業者。如果一個人沒有就業並在尋找工作,或臨時解僱,他(或她)就是失業者。那些不屬於前兩個類型的人,例如全職學生或退者,就不屬於勞動力。一個想工作但放棄尋找工作的人也不算在勞動力之內。

16失業率( (unemployment rate))

答:失業率是指失業人數占勞動力總數的百分比,它是衡量經濟中失業狀況的最基本指標。用公式表示為:失業率=(失業人數/勞動力總數)×100%

公式中的勞動力總數為失業人數和就業人數之和。

17勞動力參與率(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答:勞動力參與率是成年人口中屬於勞動力的人數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為: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成年人口)×100%

知擇學習網上有完整版筆記和課後習題答案 , 可上站內搜索 【 曼昆宏觀經濟學 】, 即可在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