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低價進高價出怎麼結轉成本
擴展閱讀
律師費用不交會怎麼樣 2025-01-10 17:09:40

低價進高價出怎麼結轉成本

發布時間: 2024-12-04 17:28:24

❶ 為什麼在物價上漲時對發出存貨採用先進先出法計價,會導致期末存貨和當期利潤虛增.求詳細解釋

因為當物價呈上漲態勢時,原先購進的存貨比後來購進的存貨成本低,若此時採用先進先出法,先購進的存貨先結轉,成本相對後購進的存貨較低,成本低,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利潤自然就做大了。
資料擴展:
先進先出法的適用情況1.適用於存貨價格處於下降趨勢的企業。採用先進先出法,期末存貨余額按最後的進價計算,使期末存貨的價格接近於當時的價格,真實的反映了企業期末資產狀況。可以觀察一下上文所述案例,1月末結存穗稿存貨成本是按照甲企業最後購進的存貨單價計算的,因此更接近市場的交易價格。而當存貨的市場價格趨於下降時,採用先進先出法就能夠避免由於存貨資金不實而虛增企業賬面資產,符合會計謹慎性的要求。
2.適用於存貨收發相對不頻繁的企業。先進先出法下,要求企腔如業對發出的材料要逐筆進行計價並登記明細賬的發出與結存,核算手續比較煩瑣,如果企業的存貨收發頻繁的話,會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同時內部控制不嚴謹也會導致計量出現失誤。
先進先出法的優缺點
1.先進先出法的優點是使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企業一旦選擇了這種會計政策進行存貨核算,就不能輕易改變。而採用先進先出法進行存貨核算需要對每一筆收發都登記在冊,企業只能以期末存貨的價格計量,不能隨意調整。
2.缺點是僅適用於存貨價格下降的情況。當出現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時,先進先出法會虛增利潤,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
先進先出法假設前提:先購進的存貨先按購進價格發出(先買到的先賣,這也符合正常的商業操作,不然庫存商品後進先猜圓孝出,先進倉庫的變質了豈不浪費),即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後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但在計算中,盯的是成本,而非實物(也就是成本流和實物流不一定一致)。
舉例:還是買珍珠的例子。你順序購買5串珍珠項鏈,第一串成色最好,花了100元,第二串次之,花了99元,以此類推,第五串花了96元。你賣的時候,假定你賣的實際是第3串,成本卻是100元而不是其實際成本98元。
范圍再擴大一下,5串改為5批:你順序購買5批珍珠項鏈,第一批100串成色最好,單價100元,第二批100串次之,單價99元,以此類推,第五批100串單價96元。如果賣出150串的話,那這150串的成本計算:
首先,根據先進先出,這150串成本得分成兩批,第一批100串單價100元(先進的先出去,出完輪到第二批。哪怕你實際賣出去的是第五批,但是成本依然緊盯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和第二批50串(第二批總共100串,只出了50串,所以輪不到第三批)單價99元的。總成本就是100*100+50*99。
這就是成本流和實物流就不一致的解釋。

❷ 銷售額比進價低差價怎麼處理月末結轉時

以實老答枝際進價計算,不考慮增值稅的計算:
設商品進價100元,售價95元,會計分錄如下:
1.借 庫存商品 100
貸 現 金 100
2.借 現 金 95
貸 產品銷售收入 95
3.借 產品銷售成侍敏本 100
貸 庫存商品 100
4.結轉本舉羨年利潤

❸ 商貿企業採用什麼計算成本

商貿企業採用什麼計算成本?

您好
下面的情況您參考
批發零售業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售價金額核演算法、毛利率法、進價金額核演算法等,成本核算方法並不是硬性規定的,由企業自行選擇,但是,成本核算的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
一、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據此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毛利率)
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二、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這是在實物負責基礎上,以售價記賬,控制庫存商品進、銷、存情況的一種核算方法,其主要內容包括:
1.建立實物負責制。根據崗位責任制的要求,按商品經營的品種和地點,劃分為若干櫃組,確定實物負責人,對其經營的商品承擔全部責任。
2.售價記賬,金額控制。庫存商品的進、銷、存一律按銷售價格入賬,只記金額,不記數量,庫存商品總分類賬反映售價總金額,明細分類賬按實物負責人分設,反映各實物負責人所經營的商品的售價金額,在總賬控制下,隨時反映各實物負責人的經濟責任。
3.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由於「庫存商品」賬戶按售價反映,而商品購攜彎進支付的貨款是按進價計算的;因此,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以反映商品進價與售價之間的差價,正確計算銷售商品的進價成本。
4.加強物價管理。商品按售價核算後,如遇售價變動,就會直接影響庫存商品總額,因此,必須加強物價管理,明碼標價。
5.健全商品盤點制度。「庫存商品」明細分類賬按售價記賬,沒有數量控制,只有通過盤點才能確定實際數量,因此,必須加強商品盤點,才能檢查庫存商品賬實是否相等及其實物負責人的工作質量和經濟責任。
採用售價金額核算方法,可以簡化核算手續,減少工作量,是零售企業商品核算的主要方法。其不足之處是由於只記金額,不記數量,庫存商品賬不能提供數量指標以控制商品進、銷、存情況,一旦發生差錯,難以查明原因。
三、進價金額核演算法
這是以進價金額控制庫存商品進、銷、存的一種核算方法。其主要內容包括:
1.庫存商品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一律以進價入賬,只記金額,不記數量。
2.庫存商品明細賬按商品大類或櫃組設置,對需要掌握數量的商品,可設置備查簿。
3.平時銷貨賬務處理,只核算銷售收入,不核算銷售成本。月末採取「以存計銷」的方法,通過實地盤點庫存商品,倒擠商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為: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庫存商品+本期進貨總額-期末庫存商品進價金額
採用進價金額核算方法,可以簡化核算手續高隱橡,節約人力、物力,但手續不夠嚴密,平時不能掌握庫存情況,且對商品損耗或差錯事故不能控制,一般適用於鮮活商品的核算。

商貿企業成本怎樣計算

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售價核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戚旁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
其二是進價核演算法
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

關於商貿企業成本計算

商貿企業成本計算有兩種方法:
一、售價核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
二、是進價核演算法
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商業主要的就是進價,工資勞務,房租水電,商業相對工業簡單很多,沒有那麼多復雜的工序。

商貿企業,進貨品種多,規格多,成本計算用什麼方法好

可以用進價金額核算。1、按實物負責人或商品大類設明細賬。
2、購進商品只按進價金額及庫存商品賬,售出商品按實貨收款作為銷售收入。
3、月末通過實際盤點,按最後進價法或加權平均法算出庫存商品成本,再計算出已銷商品進價,結轉銷售成本。計算公式如下:月末盤存商品進價=∑(月末盤存商品數量*最後一次進貨單價或加權平均單價)
已銷商品進價=月初庫存商品進價+本月購進商品進價-月末盤存商品進價

」請教: 商貿企業的成本核算用什麼方法好呢?

商貿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很多,如:售價金額核演算法、毛利率法、進價金額核演算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後進先出法等。
你可以根據自己單位核算需要,選擇一種適合本企業的核算方法。但是,成本核算的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

商貿企業成本核算用哪個軟體好?

要從幾個方面來決定:

  1. 公司組織結構,是單一組織還是多組織還是集團型企業;

  2. 業務模式,有沒有生產、銷售、采購、倉儲和進出口;

  3. 商品復雜度,是類型產品單一還是復雜多變,幾百種可定義為簡單,幾千上萬種可定義為復雜;

  4. 主要渠道,是實體店還是網路。

可根據自己公司的體量選擇一套ERP的財務系統,小公司找個知名點的二流企業ERP就行了,上國內頂尖的那幾家ERP費時且貴

商貿企業怎麼做賬成本怎麼轉

進貨時:
借:庫存商品
貸:銀行存款
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結轉: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結轉損益: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商貿企業毛利額如何計算

毛利3710-200-150-3159=201,商品可免費安裝,只是對外承若的一種服務,安裝費要計入成本,銷售毛利率=毛利/成本.

小企業按照什麼計算成本?

企業成本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就單講我專業范圍內的一個:差旅成本。
一般來說企業都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具體的機票錢酒店錢如何降下來;員工違反規定的行為如何去規避;領導和財務如何能更好地掌握公司的出差成本核算和管理;
但是總的來說,大部分公司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一項,即是花很大的力氣去和航司或者差旅管理公司談判如何能夠獲得更低的價格。
低價對公司來說是好事,因為很直觀,但是對於航司來說肯定不是好事,因為它的利潤降低了,而降低利潤意味著在其他地方的服務質量也會同步下降,航司不是傻的,肯定不會做過分讓利的事情,只是這些下降的服務質量一般會分攤在每一個乘機人身上,公司普遍還感受不到,但長遠來看,對雙方都沒有好結果,只會跟現在中國滿大街低價吆喝的街市一樣。
而且企業的成本真的只能通過降價實現嗎?之前航司的人分享過一個企業的案例,為了不要顯得太假,航司連人家HR的名字照片都發上來了,應該是真實案例。
具體的數字不太方便透露,大意就是通過與差旅管理公司聯手,制定嚴格的政策管控,讓員工無法通過漏洞越級享受不該有的差旅服務,例如無法定中午的貴價航班、以及四級員工不能享受一級員工的出差待遇等等。最終總成本下降了10%,再結合航司的大客戶協議,最終整體下降了20%。在這種情況下,帶來的結局才是雙贏的。
以上內容題主可以參考一下。

❹ 請教存貨的個別計價,先進先出等方法是否在計劃成本法中不成立~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看能否對你有所幫助.
實際成本法是按照存貨的實際采購成本計算其入庫成本,因為存在價格差異,每批存貨的入庫存本不一樣,這就存在著按什麼單價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問題,如果想少結轉成本就按較低的單價結轉,想多算成本就按進貨貴的那個單價結轉,就會存在人為調節銷售成本,進而人為調節利潤,給造假帶來方便,所以,規定了幾種存貨的發出方法,由企業任選,但一旦選定,一年內不允許變動,就是為了堵這個漏洞.
實際成本法下,高價采購與低價采購會計都如實記賬,不反映采購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參與考核采購人員的采購業績.
計劃成本法是考慮了采購人員的采購業績,原材料的入庫是按公司確定的計劃價入庫的,它的入庫價格是固定的,出庫價格也是固定的,價格的貴賤體現在材料成本差異中.在計劃成本法下,發出存貨實際上也存在以上幾種計價方法,也可以按上述方法計算出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但如果這樣的話,使計算顯得非常繁鎖.以先進先出法為例子,每出一筆貨,要計算一次材料成本差異率,把計劃成本調整成實際成本,就非常繁鎖了,所以,出於簡化的考慮,採用月末一次調整的方法進行一次處理.考試的時候有要求按移動平均法結轉材料成本差異的,實際中沒有,除非這個人熱愛會計熱愛到瘋狂的程度,非常想玩計劃成本法下,也按移動平均法去結轉材料的實際成本.
但有一點需要明白的是,這幾種存貨計價方法,在計劃成本法下也存在,也可以操作,並不是說不能應用,只是應用起來很繁雜,沒有人去用而已,正因為如此,會計准則沒有要求,一般教材也不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