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持有至到期的成本是什麼
擴展閱讀
崩3代練一般什麼價格 2025-01-04 17:49:15

持有至到期的成本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4-12-09 15:43:01

Ⅰ 購入債券時,「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科目是按什麼計算

購入債券時,「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科目是按企業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資的面值,借記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借記「應收利息」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本科目(利息調整)。
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包括企業持有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公開報價的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

Ⅱ 企業購入債券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該債券的投資成本應為( )。

持有至到期投資債券投資成本就是公允價值+相關交易費。投資成本就是初始確認金額。
一、債券是一種金融契約,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借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侍銷效力。債券購買者或投資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債券購買者)即債權人。
二、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由轎談晌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是固定利息證券(定息證券)的一種。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債券可以上市流通。債券面值是指債券的票面價值,是發行人對債券持有人在債券到期後應償還的本金數額,也是企業向債券持有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計算依據。債券的面值與債券實際的發行價格並不一定是一致的,發行價格大於面值稱為溢價發行,小於面值稱為折價發行,等價發行稱為平價發行。
三、債券的付息期是指企業發行債券後的利息支付的時間。它可以是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個月支付一次。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因素的情況下,付息期對債券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有很大影響。到期一次付息的債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單利計算的;而年內分期付息閉鋒的債券,其利息是按復利計算的。
四、債券的票面利率是指債券利息與債券面值的比率,是發行人承諾以後一定時期支付給債券持有人報酬的計算標准。債券票面利率的確定主要受到銀行利率、發行者的資信狀況、償還期限和利息計算方法以及當時資金市場上資金供求情況等因素的影響。

Ⅲ 持有至到期的攤余成本是什麼具體怎麼計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① 持有至到期投資為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
借:應收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
貸:投資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或借記)
此時,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金)-[現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已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這里可以將期初攤余成本理解為本金,而每期的現金流入可以理解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兩部分,其中「現金流入-實際利息」可以理解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為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投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
貸:投資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或借記)
此時,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金)+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已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因為是一次還本付息,所以此時的現金流入為0,則實際利息增加期末攤余成本。

Ⅳ 如何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

按題來理解就是每次賬務處理後,持有至到期投資這個科目到此為止的余額,
實際工作中,沒有接觸過這類,不過我在網上找到了一個有趣的貼子,非常形象的解答了何為攤余成本,你看一下:

講個故事吧。

比如說,企業發行一種債券,面值是1250元,票面利率是4.72%,期限是5年。其實企業是想募集1250元的,但是他發現按照他這個票面利率發行的話,沒人買。後來企業折價賣,賣1000元。本來價值1250元的債券,現在賣1000元,果然有人貪便宜買了。比如老王買了一份,很開心,到處跟人家說花了1000元買了1250元的東西,賺了250元。
到了第一年年末,老王收到企業給的利息59元,這時他的鄰居跟他說,現在市場利率是10%,你的1000元拿去做投資的話,應該有100元的收益啊,可你現在只收到了59元(1250X4.72%),還差41塊錢呢。老王一聽急了,就去找企業理論,企業說現在我沒錢給你,那41塊錢就當是我再管你借的吧。老王後悔莫及,但是也沒辦法,誰讓自己貪便宜呢。這樣第一年年末,老王自己記賬的時候,提醒自己,我現在已經借給他們1041塊錢了。
第二年年末,老王算投資收益,當然就要用1041的本金來算了(1041X10%=104.1),這時企業還是給老王59塊錢,差了45塊錢,老王又去找企業理論,企業還是沒錢,這時老王自己說,那45塊錢就當是我借給你的啊。回家後,老王恨恨的說,我可是已經借給他們1086塊錢了(1041+45)。
暑去秋來,春來夏往,時間如梭。
轉眼到了第五年末,企業借的錢到期了,老王算了算,尼瑪,老子剛開始花了1000塊錢買了個1250塊錢的債券,以為撿到大便宜,誰知道最後總共借給他們1250塊錢。這時企業給老王送來了1250的本金和最後一期的利息59元,還送給老王一面錦旗「助人為樂、品德高尚」。
現在老王再也不買債券了,改去學會計去了。
案例中,每一期的本金就是攤余成本,就是把這250塊錢分攤到每一期。因為一開始賣1250沒人買,企業就賣1000,剩餘的250分攤到每一期收,最後總共也能收到1250,。可以用這種方式理解。
如果是溢價發行的,道理也是一樣的,我就不再編故事了。
作者:Captain Jack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