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產品銷售成本怎麼算
問題一:每個月的銷售成本怎麼計算的? 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有選進先出,移動加權平均,還有加權平均等方法一般企業核算均使用加權平均方法,重點介紹下加權平均成本法銷暢成本就是用當月末的加權平均成本,銷售成本其實就是月末庫存產品的加權平均單價,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成本金額+本月入庫成本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月入庫數量)再用本月銷售的數量乘以本月的銷售產品的加權平均成本即可附會計分錄: 產品入庫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結轉銷售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銷售時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主營業務成本
問題二:生產成本與銷售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產成本=直接的材料,直接的工資,直接的費用。就是組成產成品的直接費用;
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的費用(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等等)。
問題三:怎麼計算銷售成本 商品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商品的進價成本,即購進價格。由於批發商品的進貨渠道、進貨批量、進貨時間和付款條件的不同,同種規格的商品,前後進貨的單價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進價直接確定商品銷售成本外,一般情況下,出售的商品都要採用一定的方法來確定一個適當的進貨單價,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和確定庫存價值,據以核算商品銷售損益,以反映經營成果。 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順演算法的計算公式: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數量×進貨單價
期末結存商品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倒演算法的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按照以上計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點,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幾種:(一)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因此,每次發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庫存最久的存貨,期末庫存則是最近購入的商品。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如易變質的鮮活商品。根據A商品明細賬資料,7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如下: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為:(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80=560(元)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可以逐筆結轉,不需計算商品單價,但工作量較大,如購進批次多,而單價又各異,則計算工作較為復雜,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二)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例]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加權平均單價=(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本期商品銷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36=472(元)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計算結果亦較准確,但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三)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7月4日進貨後平均單價=(800+660)/(400+300)=2.09(元)7月7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460+480)/(700+200)=2.16(元)7月19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184+1040)/(550+400)=2.34(元)7月21日進貨後平均單價=(2223+560)/(950+200)=2.42(元)本月各次銷售商品成本按銷售時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如下:7月13日商品銷售成本=35......>>
問題四:如何計算生產成本和產品銷售成本 【生產成本】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期初在產品成本,減去期末在產品成本,便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q期初在產品成本 + 本期發生生產費用 =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末在產品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
為了核算生產成本,可設置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算,並可以分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製造費用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之中。
【銷售成本】銷售成本=買入價+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費用(銷售發生的費用不作為成本核算)
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問題五:銷售成本是什麼,怎麼計算? 銷售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而發生的直接成本.
銷售成本=商品成本+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問題六:為什麼商品銷售成本也算存貨 商品銷售成本不能計算在存貨里在資產負債表裡列示。
商品銷售成本科目不是成本類科目,其屬於損益類科目唬是已經發生資產流出企業的科目。
你的提問本身就是錯的。
商品銷售成本不能算存貨
問題七:庫存商品的成本與銷售成本的區別 主要區別: (1銷售成本屬於損益類科目。 (2)庫存商品屬於資產類科目。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已驗收入庫,合乎標准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託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於銷售的各種商品。
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問題八:產品銷售成本核算的方法 產品銷售成本核算的方法
產品銷售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產成品的生產成本。企業為了核算這部分已銷售產品的成本,設置了「產品銷售成本」賬戶。該賬戶的借方登記售出產品按照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成本流動假設計算的製造成本,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由本期產品銷售收入補償的售出產品的製造成本,結轉後該賬戶無余額。
銷售成本的稽查
企業銷售收入實現後,要按月計算銷售成本,企業的銷售收入減銷售成本和銷售稅金,即為銷售利潤。銷售成本與企業利潤計算有著直接關系,是企業所得稅稽查的一項重要內容。銷售成本經常出現的錯弊就是少記或多記銷售成本,使銷售成本失真,造成利潤不實。產品生產成本是否真實,直接關繫到銷售成本的真實性,在稽查產品生產成本正確的基礎上再對銷售成本進行稽查:
1.主營業務成本的稽查。一是稽查產成品結轉銷售成本的單價,有些企業為了減少產品的銷售利潤,故意提高產品單價結轉銷售成本,降低庫存產品的成本;稽查時根據「產成品」明細賬把結存產品單價與貸方結轉銷售成本的產品單價進行比較,如果兩者有較大出入,說明結轉銷售成本的單價有問題,需按結轉銷售成本的計價方法進行復核調整。二是審查結轉銷售數量是否正確。稽查結轉銷售成本計價方法,是在肯定銷售數量正確的情況下計算的,如果結轉的銷售數量不實,企業多轉產品銷售數量,則銷售成本總額亦隨之擴大;稽查時要以「銷售匯總表」中的銷售數量與「產成品」明細賬貸方結轉銷售成本的數量進行對照核查。三是查看產品差異(採取計劃成本核算的企業)是否在已售產品與結存產品之間合理分攤,轉入銷售成本的差異額是否正確。要驗算結存產成品所負擔的差異率與轉入銷售成本的差異率是否一致,即差異額除以產品結存數量。
2.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的稽查。稽查時,首先確定績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的記錄是否完整,其次測試計算是否正確。要以「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和「主營業務收入」賬戶為主,結合「稅收繳款書」和「稅金計算表」進行稽查;凡屬於預提數大於應繳數的應查明原因,復核各項稅費與應交稅、其他應交款等項目的勾稽關系。
3.營業費用的稽查。一是根據「營業費用」的借方發生額,對照有關憑證,稽查開支是否真實合理,有無超過標准列支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二是將本期營業費用與上期營業費用進行比較,並將本期各月的營業費用比較,如有重 *** 動和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作出處理。三是選出重要或異常的營業費用檢查其原始憑證是否合法,會計處理是否正確,檢查有無跨期入賬的現象。四是核對營業費用有關項目金額與累計折舊、應付工資、預提費用等項目相關金額的勾稽關系,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五是檢查營業費用的結轉是否正確、合規,有無多轉、少轉或不轉營業費用,人為調節利潤情況。
問題九:怎樣結轉銷售成本 1.結出主營業務成本;按照銷售商品的名稱及數量,分別從庫存商品中結出其平均成本價,算出總成本,然後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算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金 貸:其他應交款
3.記全「營業費用、營業外支出」等項目
4.結轉到本年利潤: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借:觸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營業外支出 等項目
問題十:完全成本法下計算商品的銷售成本 「完全成本法」是把企業某一會計期間發生的全部生產經營費用即與產品聯系的製造成本和與會計期間聯系的管理費用均計入產品生產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完全成本可以理解為工廠全部成本.;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製造成本+期間費用)/當期全部完工產品;
完全成本法下計算商品的銷售成本=(完工產品)單位成本*當期銷售數量。
⑵ 簡單理解單件產品的庫存持有成本
庫存持有成本對於單件產品的成本影響不容忽視。庫存成本通常占銷售額的25%至50%,計算方法可以直觀地與單件產品掛鉤。以一家年銷售1億部手機的公司為例,假設年庫存為300億,BOM成本佔80%。每部手機的庫存持有成本可以通過兩種方法計算:
1. 年庫存持有成本除以年化庫存周轉率:300億 * 24% / 8次 = 3%(即每部手機3%的成本是庫存持有成本)
2. 或者,年庫存成本除以銷售手機數量再除以單部手機的BOM成本:72億 / (1億 * 3,000 * 80%) = 3%(結果相同)
庫存周轉率每提高一次,每部手機的庫存持有成本就會相應減少。例如,從8次提高到9次,成本從72塊減少到64塊,一年可節省8億人民幣。這不僅節省了成本,還帶來了現金流的顯著改善,如降低庫存天數和減少每天平均銷售物料成本。因此,提升庫存周轉率對於製造企業的經濟效益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經濟環境艱難的時候,提升效率可能是制勝的關鍵。
⑶ 存貨周轉期=存貨平均余額/每天銷貨成本,為什麼要這么算兩個都是元為單位的數,為什麼算出一個日期來
因為存貨是用於銷售的,所以對應的周轉額為銷貨成本。因為銷貨成本是總體產生的,所以存貨平均余額/每天銷貨成本得出的是日期。
這個周轉率是有兩個表現形式的,一個是周轉次數,一個是周轉天數,以存貨周轉率為例,存貨周轉次數=營業成本/存貨平均余額,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次數。
存活周期的其他規定。
存貨周期是指某一類產品、材料或某個單品進出倉庫的循環時間。在製造業和銷售領域,存貨周期常叫做庫存周期,商品的存貨周期通常根據客戶的月需求量和下訂單頻率而定,企業自己需要的材料的存貨周期根據自己的月需求量和采購提前期而定。
通過企業一定時期(通常為1年)內銷售成本與平均存貨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得到。周轉天數越少,說明存貨變現的速度越快。存貨佔用資金時間越短,存貨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⑷ 有庫存銷售成本怎麼算
不算庫存啊!
⑸ 存貨與日銷售成本的比率是什麼
首先上兩個公式1.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2.存貨周轉率=營業成本/平均存貨余額接下來是解釋:咱們先來看1.將公式變一下形就是:存貨周轉率=360/存貨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表示:這一單位存貨全部清出庫存需要的天數。我在這里借用蘋果的周轉天數5天,就是說蘋果清一次庫存(一單位存貨)只要5天的時間。那麼根據公式,蘋果的存貨周轉率就是360/5=72。這里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他蘋果在360天里清理72次庫存(一單位存貨),每次平均用5天時間。這個72次就是他在一個會計年度里的存貨周轉率。咱們再來看2.對比1.中的公式,我們可以用一個等式將他們連接起來:360/存貨周轉天數=營業成本/平均存貨余額=存貨周轉率=72營業成本/平均存貨余額表示什麼呢?純公式上的理解就是,每一單位平均存貨余額轉化為營業成本的能力。我的理解是,在一個會計年度里的營業成本,由72個單位的平均存貨余額轉化而來。也就是轉化次數。照這樣理解的話,就是說轉化次數越多,那每次需要轉化的存貨平均來看就越少。這個公式就是告訴了我們轉化次數,再根據公式1.來確定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少的企業一般來看是比較好的。書本上的內容:存貨周轉率高,表明存貨變現的速度快,周轉額(一單位存貨所轉化的營業成本)較大,資金佔用水平低。不知道我說清了沒。。。但是說了這么一大堆的好處就是把公式給記住了--,我雖然不是財會專業的,但平時也經常接觸這些,也許你可以求助老師,他們通常能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給你解釋。至於你說的意義,我想就是確定一個周轉天數吧,不用想太多,就一般情況來看,周轉天數就是越少越好,試想你有一批貨,你用很快的時間就把他們分銷出去,那你獲得資金的速度不就比別人快了嗎?資金是有時間成本的,拋去時間成本不說,以更快的速度獲得資金也能使你免於資金鏈斷裂的困擾。畢竟企業里資金鏈很重要。這個指標主要是反映企業的運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