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管理會計對成本是如何分類的各種分類
現代管理會計是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並列,著重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資產服務的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決策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形成了管理與會計交叉學科。
(1)決策與計劃會計。以「決策會計」為核心,利用所掌握的豐富信息資源,對為實現決策目標可供選用的各種方案進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從中權衡利害,比較得失,幫助企業決策者客觀地掌握情況,據以作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以促進企業決策最優化。這是全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所在。計劃(預算)是以決策為基礎,把通過決策程序選用的有關方案所要達到的目標,用貨幣形式進行計量,形成企業的生產經營預算,並把它們加工、匯總成一個相互協調的預算體系,作為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准繩。
(2)執行會計。以「決策與計劃會計」為基礎,著重於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進程和效果進行評價徵收控制。它一方面,將企業年度預算所定的各項指標結合主要對象的特點進行分解、落實和具體化,分別建立專業性的計量、控制系(如按照成本形成和積累的特點,建立標准成本系統;按照存貨形成和使用的特點,建立存貨控制系統);另一方面,按照企業內部各個責任中心進行分解、落實和具體化,形成各個「責任中心」的責任預算,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企業內部的責任會計體系。
拓展資料
一、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是指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並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並幫助決策者作出各種專門決策的一個會計分支。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正在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會計的核心理念中,價值的創造與維護是最為重要的兩點。基於此,管理會計是企業的戰略、業務、財務一體化最有效的工具。
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
1、管理會計的對象
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以使用價值為基礎的價值管理。從實質上講,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從管理體現經濟效益角度看,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價值運動;從實踐角度看,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作業管理和價值管理的復合。
2、管理會計的目標
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具體目標為:
1)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
2)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3、管理會計的職能
預測、決策、規劃(預算)、控制、評價
4、管理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
相關性、准確性、一貫性、客觀性、靈活性、及時性、簡明性、成本效益性
㈡ 成本與費用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成本與費用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1.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
2.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成本和費用的聯系
1.成本和費用都是企業除償債性支出和分配性支出以外的支出的構成部分;
2.成本和費用都是企業經濟資源的耗費;
3.期末應將當期已銷產品的成本結轉進入當期的費用。
成本和費用的區別
1.成本是對象化的費用,其所針對的是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
2.費用則是針對一定的期間而言的。
費用、成本和支出是三個易被混淆的概念,這里將分別對它們加以區分。
首先,費用的范圍大於成本。
會計學意義上的支出、費用和成本
(一)支出和費用
在我國會計界,支出一般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獲得另一項資產、為清償債務所發生的耗費資產的流出。就某一會計期間而言,支出可以是現金支出、也可能是非現金支出,就長期而言,所有支出最終由現金支出來實現。按照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制度》(以下稱《制度》),“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在會計上,支出仍比費用所含范圍要廣泛。只有那些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為取得營業收入而發生的各種支出,才是費用。而其他原因發生的支出,如償還借款、支付應付賬款、為分配利潤而支付的款項、為購買固定資產而支付的款項等等都與營業收入無關,都不能構成企業的費用,但是支出或早或遲最終會轉化為費用,但並不是所有的支出在一發生時,就是費用。
(二)費用和成本
按照《制度》規定,“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它是對象化的費用,即生產成本是相對於一定的產品而言所發生的費用,是按照產品品種等成本計算對象對當期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而形成的。費用是資產的耗費,它與一定的會計期間相聯系,而與生產哪一種產品無關;成本與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或商品相聯系,而不論發生在哪一個會計期間。雖然,《制度》中把成本只界定為生產成本,這與我國經濟學上界定的涵義極為相似,但是,在會計實務中,成本應用不局限於此,即對象化不僅僅指產品,比如:為購買原材料而發生的費用,對象到所購材料上,即為該原材料采購成本;為購買某設備而發生的費用,對象到所購設備上,即為該設備的購置成本。因此,在會計工作中,會計上的成本涵義和一般意義上的成本一致即指一種為特定目的而發生的資產耗費。當然,成本也可理解為按一定對象所歸集的支出。某項支出,如為收益性支出,則構成產品成本;如為資本性支出,則構成某資產的成本。在會計上,我們且把《制度》界定的成本稱為狹義的成本,而把實際應用的成本稱為廣義的成本。由此不難看出:在我國會計界,費用的內涵比成本的內涵要寬廣。這里可以把成本理解為費用的一部分,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二者又是平行的,可以相互轉化。而且在支出、費用和成本中,只有費用構成一項會計要素或會計報表要素,且和收入相對應而存在,並且,只有成本常被當作一種計量費用的手段,而支出、費用則不能。
(三)支出、費用和成本的確認
由上述涵義可知:支出的確認較簡單,一般只要流出或發生了,即可確認某項支出。但是,費用和成本的確認就不一定了。費用的實質是資產的耗費,但並不是所有的資產耗費都是費用。在我國,會計上確認費用遵循了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權責發生制;配比等三個原則。但有一點須說明:在我國會計實務中,有些損失和費用不好區分故都將其作為費用處理,如壞賬損失等。根據上述原則,在確認費用時,一般應遵循,費用與收入的直接聯系(或稱因果關系)、直接作為當期費用、按系統的合理分攤方式等三個確認標准。
在財務會計中,狹義上的成本即為生產成本,生產成本的確認過程即為一定時期生產費用歸集和分配的過程,即為生產費用對象到某一產品的過程。一定時期所發生的生產費用構成了生產成本的基礎。產品完工並驗收入庫後的生產成本即為該產品的產品成本,它等於月初在產品(生產)成本加上本月投入的生產成本再減去月末在產品(生產)成本。已銷售的產品成本即為該產品的銷售成本。但是,在管理會計中,成本總是廣義上的成本,其確認要依其專門的界定,某一項成本總是有專門的界定或確指,如固定成本,沉沒成本,機會成本等等,現代成本管理還引入了作業成本等。
以上就是[ 成本與費用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這方面的知識,歡迎大家前往環球青藤教育官網!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成本與費用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㈢ 費用怎麼劃分按什麼進行劃分(管理會計)
費用和成本的聯系和區別
我自己初初學會計的時候老是搞不清這兩個概念。後來專門買了本書,介紹成本會計的,才有所了解。
一、費用的概念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費用的兩個基本特徵:
1. 費用最終會導致企業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
2. 費用最終會減少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注意: 並不是所有減少企業所有者權益的支出都是費用,如股利的分配。
二、費用的分類
費用按經濟內容可分為:勞動對象方面的費用、勞動手段方面的費用和活勞動方面的費用三大類。
費用按經濟用途可分 為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兩類。
1. 生產成本。生產成本是指構成產品實體、計入產品成本的那部分費用。施工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是指工程成本。生產成本又可以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
(1)施工企業的直接費用是指為完成工程所發生的、可以直接計入工程成本核算對象的各項費用支出。主要是施工過程中耗費的構成工程實體或有助於工程形成的各項支出,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和其他直接費。
(2)施工企業的間接費用是企業下屬的施工單位或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施工生產活動所發生的費用。間接費用往往應由幾項工程共同負擔,應當採用適當的方法在各受益的工程成本核算對象之間進行分配的費用。如企業所屬各施工單位為組織和管理施工活動而發生的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差旅費、排污費等。
注意:施工企業在簽訂建造 ( 施工 ) 合同時發生的差旅費、投標費等相關費用應在發生時直接確認為當期的期間費用,不計入工程成本。
2.期間費用。期間費用是指企業當期發生的,與具體產品或工程沒有直接聯系,必須從當期收入中得到補償的費用。
期間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業費用
施工企業的期間費用則主要包括: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三、費用與成本的關系
費用和成本是兩個並行使用的概念,兩者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成本雖說也是一種耗費 , 但有和費用不是一個概念。成本是針對一定的成本核算對象 ( 如某工程程 ) 而言的;費用 則是針對一定的期間而言的。 費用與成本都是企業為達到生產經營目的而發生的支出 , 體現為企業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 , 並需要由企業生產經營實現的收入來補償。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所發生的生產費用是構成產品成本的基礎 , 成本是按一定對象所歸集的費用 , 是對象化了的費用。
產品成本是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生產費用的匯集,兩者在經濟內容上是一致的,並且在一定情況下費用和戚本可以相互轉化。
成本和費用之間也是有區別的。企業一定期間內的費用構成完工產品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但本期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包括以前期間發生而應由本期產品戚本負擔的費用 , 如待攤費用;也可能包括本期尚未發生、但應由本期產品成本負擔的費用 , 如預提費用;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可能還包括部分期初結轉的未完工產品的戚本 , 即以前期間所發生的費用。企業本期發生的全部費用也不都形成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 , 它還包括一些應結轉到下期的未完工產品上的支出,以及一些不由具體產品負擔的期間費用。
四、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一) 費用確認的原則
1. 權責發生制原則
2. 配比原則
3.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 二 ) 費用確認的標准
《企業會計准則》規定「費用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從而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且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 。
除此之外,在確認費用時,一般還應遵循以下三個標准。
1. 按費用與收入的直接聯系 ( 或稱因果關系 ) 加以確認
2. 直接作為當期費用確認
企業的有些支出不能提供明確的未來經濟利益, 如果加以分攤也沒有意義 , 對這類費用就應直接作為當期費用予以確認。例如 , 固定資產日常修理費等。
還有一些事項會導致企業負債增加 , 但不增加資產。這類費用也應作為當期費用予以確認。
3. 按系統、合理的分攤方式確認
如果費用的經濟效益有望在若干個會計期間發生,並且只能大致和間接地確定其與收益的聯系,該項費用就應當按照合理的分配程序 , 在利潤表中確認為一項費用。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無形資產的攤銷。
( 三 ) 費用的計量
費用是通過所使用或所耗用的商品或勞務的價值來計量的 , 通常的費用計量標準是實際成本。
㈣ 管理會計中的成本和費用有什麼區別。
成本是可以直接歸結到產品中去的生產耗用,一般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直接費用等。
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費用是會計六要素之一,費用不可以直接歸結到某個產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