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好幾種商品他們的進價多不同 怎麼來計算他們的成本
一)一般納稅人企業的會計核算
1.進貨的核算。某商業零售企業購進商品一批,對方出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價款100萬元,稅額17萬元。購進商品款項通過銀行支付。該批商品當月到達驗收入庫,進銷差價率為15%,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7%。則:購進商品支付款項時:
借:商品采購100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萬元
貸:銀行存款117萬元
商品驗收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134.55萬元〔100×(1+15%)×(1+17%)〕
貸:商品采購100萬元
商品進銷差價15萬元(100×15%)
應抵稅金19.55萬元。
2.銷售收入的核算。若該企業本月實現銷售金額為93.60萬元(含向購買者收取的銷項稅額),收到的貨款已存入銀行。則:
借:銀行存款93.60萬元
貸:商品銷售收入80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60萬元
3.結轉銷售成本、應抵稅金。在進行上述會計處理的同時,按商品不含稅的售價金額結轉商品銷售成本,按上筆分錄的銷項稅額(含稅售價金額與不含稅售價金額之差)沖轉「應抵稅金」科目。
借:商品銷售成本80萬元
應抵稅金13.60萬元
貸:庫存商品93.60萬元
4.結轉進銷差價。月末結轉進銷差價時,仍然採用《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和分攤,但需注意的是,應將期末「庫存商品」科目余額部分調整為不含稅的余額來計算差價率,即:差價率=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余額÷〔本月「商品銷售收入」貸方發生額+月末「庫存商品」科目余額÷(1+適用增值稅稅率)〕×100%。本月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本月「商品銷售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差價率。
假設本題無期初余額,則:差價率=15÷〔80+(134.55-93.60)÷(1+17%)〕×100%=13.04%。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差價額=80×13.04%=10.43(萬元),會計分錄為:
借:商品進銷差價10.43萬元;
貸:商品銷售成本10.43萬元。
5.結轉利潤。將「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銷售成本」科目余額分別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和借方。
借:商品銷售收入80萬元
貸:本年利潤80萬元
借:本年利潤69.57萬元(80-10.43)
貸:商品銷售成本69.57萬元
6.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應將「庫存商品」科目借方余額抵減「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方余額,同時扣除「應抵稅金」科目貸方余額,然後再與有關項目進行合並,將結果數填入該表的「存貨」項目。本例庫存商品進價成本為30.43萬元〔(134.55-93.60)-(15-10.43)-(19.55-13.60)〕。
二)小規模納稅人企業的會計核算
若上例中該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6%),則無需設置「應抵稅金」科目,其會計處理如下:
1.進貨的核算。購進商品時:
借:商品采購117萬元
貸:銀行存款117萬元
商品驗收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134.55萬元〔117×(1+15%)〕
貸:商品采購117萬元
商品進銷差價17.55萬元(117×15%)
2.銷售收入的核算。商品銷售收入=93.60÷(1+6%)=88.30(萬元),應交增值稅額=88.30×6%=5.30(萬元)。
借:銀行存款93.60萬元
貸:商品銷售收入88.30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30萬元
3.結轉銷售成本:
借:商品銷售成本93.60萬元
貸:庫存商品93.60萬元
4.結轉進銷差價。差價率=17.55÷〔88.30+(134.55-93.60)÷(1+6%)〕×100%=13.83%。
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差價額=本月「商品銷售收入」貸方發生額×差價率=88.30×13.83%=12.21(萬元)。
借:商品進銷差價12.21萬元
貸:商品銷售成本12.21萬元
5.結轉利潤:
借:商品銷售收入88.30萬元
貸:本年利潤88.30萬元
借:本年利潤81.39萬元
貸:商品銷售成本81.39萬元(93.60-12.21)
❷ 一種產品銷貨方不同價格不同如何結轉成本啊
商品銷售成本的結轉:
有隨銷售隨結轉和定期結轉兩種做法。隨銷售隨結轉即在商品銷售的同時結轉成本,定期結轉一般在月終一次結轉成本。
商品銷售成本結轉的方式有分散結轉和集中結轉兩種。
分散結轉方式是按照庫存商品明細賬戶逐一計算商品銷售成本,逐筆登記結轉的方式。這種方式計算工作量較大,但能提供每個品種的商品銷售成本詳細資料。
集中結轉方式是按照庫存商品明細賬戶的期末結存數量乘以進貨單價,計算出期末結存金額,然後按大類匯總,在商品類目賬上倒算出商品銷售成本,並進行集中結轉,不再逐筆計算和結轉每個品種的商品銷售成本的方式。這種方式工作簡化,但不能提供每一種商品的銷售成本。
此外,對非商品銷售的發出商品的計算和結轉,包括加工商品發出、商品短缺等,採用隨發生隨結轉的方式。對其計算的單價確定有兩種方法:一是採用逐日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商品明細賬的當日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二是採用定期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期初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❸ 成本結轉的方法有哪些
1、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先購入的存貨先出貨,其成本屬於實物成本,計算機處理時成本價格應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其單位成本價格應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貨時用戶只錄入出貨數量,不錄入成本單價,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成本單價。
2、後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是後購入的存貨先出貨,和先進先出法一樣,其成本應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其單位成本價格應不具有可修改性。為此,計算機必須按時間先後順序記錄購貨數量及成本,出貨時由用戶錄入出貨數量,不錄入成本單價,由計算機按照和先進先出法相反的順序分析獲得成本。
3、個別計價法:個別計價法對出貨成本進行個別計價,適合於對成本較敏感的企業,如大型醫院,存貨部門購入存貨後,要由各部門領用,在成本核算較嚴格的情況下,各部門的領入成本直接和效益獎金掛鉤,這時候必須對成本進行個別計價,即必須按照部門所需產品的市場價格進行計價。
在計算機處理上,必須使用戶既能錄入數量,又能錄入成本單價。該方法最接近會計上按成本進行計價的原則,但相對也比較復雜,即使採用計算機,工作量可能也比較大,適用於一般不能互換使用的存貨或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價格較高的產品。
4、加權平均法:是一種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它是根據期初存貨結存和本期收入存貨的數量和進價成本,於月末一次計算存貨的全月加權平均單價,以求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結存存貨成本。這種方法必須到月底才能獲得成本價格,和計算機即時即得的管理特點相違背,因此沒有採用其管理的必要性。
5、移動加權平均法:這種方法因為其簡單性,是計算機軟體設計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
(3)原材料進價不同月底怎麼結算成本擴展閱讀
產成品完工入庫,其金額為以前期間和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銷售發出的產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庫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庫,而每批次產成品的單位生產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計價方法計算確定。
每個會計期間,企業都必須將期初庫存產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庫的從產品成本,在本期銷售產成品和期末庫存產成品之間做一次分配。
月份內收入、發出、結存的產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如果產成品銷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計算確定了庫存產成品結存成本後計算的,則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❹ 全月一次法一個月內每次進價不同出貨價格按什麼價格走
如果全月採用一次計價法,則是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公式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第一次進貨實際單位成本*進貨數量+第二次進貨實際單位成本*進貨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第一次進貨數量+第二次進貨數量+。。。)
❺ 實際會計工作中是怎麼結轉成本的
一、實際會計工作中,對於成本的結轉,都是按照實際發生的材料、人工等費用進行結轉的。不同之處在於:不同的行業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同。如:商業企業按售價進行核算。購進商品時,按零售價(公司制定)入庫,按零售價與實際購價的差額計入」商品進銷差價「科目,銷售時,按零售價作為銷售收入,結轉成本時,也按零售價進行結轉,月末時,計算商品進銷差價率[=月末商品進銷差價/(零售銷售+月末庫存)],再計算本月實現差價=零售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以本月實現差價沖減商品銷售成本。實際上商品銷售成本為零售價與本月實現差價的差額。
按照進價進庫存商品平時的毛利放在主營業務收入
月底,按照銷售數量,把已銷售的庫存商品轉主營業務成本
然後結轉損益
工業企業月末銷售成本的結轉
1、結轉材料入庫成本借:原材料貸:物資采購
2、結轉完工產品入庫成本借:產成品貸:生產成本
3、結轉銷售材料成本
借:其他業務支出貸:原材料4、結轉銷售商品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貸:產成品工程施工企業成本是通過,「工程施工」科目來核核算的,核算內容有: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間接費用。(設為
「工程施工」的二級科目)。工程完工後,按施工實際成本進行結轉;借:工程結算成本 貸:工程施工
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成本是通過,「開發成本」科目核算的。「開發成本」核算的內容(二級科目)有: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前期工程費、基礎設施費、建築安裝工程費、公共配套設施費。開發完工後,按開發實際成本結轉。借:開發成本 貸:開發產品
借:本年利潤貸:主營業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