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本會計案例分析畢業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成本會計也在發生變化。成本會計作為一種管理經濟的活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成本會計案例分析 畢業 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成本會計案例分析畢業論文篇1
淺談企業成本會計工作有效實施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企業間的競爭呈現出白熱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獲得優勢地位,實現企業自身長效發展,必須要加強企業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成本會計是現代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注重成本會計工作,建立完善的成本會計體系,結合企業實際生產經營狀況,經過全面分析和論證,為有效實施企業成本會計工作提供重要依據。
1、企業成本會計工作職能概述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都發生了較大變化,相應地為了能夠提升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成本會計工作也同樣發生著變化。企業成本會計工作的最基本職能作用隨著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 企業管理 水平的提高,成本會計工作職能是反映職能。
反映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所產生的消耗、運用相關的成本會計 方法 對企業成本進行計量、記錄、歸類匯總後准確計算出成本對象總成本以及單位成本等。隨著現代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成本會計還需要擔負起企業生產成本計劃、單位成本計劃以及生財為用預算編制、審核等職能。通過有效實施成本會計工作能夠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中所遇投資管理風險的事前控制,降低投資風險,為企業贏得良好經營效益提供重要保障。為了能夠充分發揮成本會計職能作用,更好地服務企業,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需要企業針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實際,建立完善的成本會計體系,在實施過程中加強對該項工作的監督和管理。不斷提高成本會計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等 措施 推進成本會計工作的有效性實施。
2、企業有效實施成本會計工作策略
2.1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實際,建立完善的成本會計體系
企業應結合自身行業特點、生產工藝流程、管理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成本會計體系。當前,部分企業在成本會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沒有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成本會計體系,存在工作方法落後,同企業實際需求不匹配;有些企業甚至是直接搬用其他企業的成本會計工作方法和 經驗 來開展本企業的成本會計工作。使得成本會計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不僅沒有有效控制好企業成本,反而造成企業資源的大量浪費。所以,現代企業應結合自身行業特點、會計成本工作特點等,經過綜合分析和論證後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會計工作制度和流程,並加強成本會計工作的監督和管理。
2.2細化企業成本會計基礎工作,推進會計成本工作卓有成效開展
首先,應健全企業成本會計的原始記錄。健全原始記錄,按照企業規定成本會計工作規程,真實記錄和反映企業生產活動和經濟活動的具體實施情況,為企業項目核算、各種費用預算編制以及成本費用支出等提供重要資料依據。健全原始記錄應注意記錄的准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其次。應建立完善的存貨計量、驗收、領退和盤點制度。企業生產的產品和采購的物品要做好存貨計量、驗收。尤其是采購的物品或材料要做好領用和未使用完退回的記錄,避免造成材料和物品浪費,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要定期對企業庫存進行盤點,以准確掌握企業產品儲備情況、生產實際對庫存影響和成本中材料費用支出情況。
第三,加強定額管理。定額管理是企業成本會計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對企業成本控制有著直接性影響。採用科學合理的定額能為企業對產品成本預測、核算以及控制管理提供重要依據。企業編製成本計劃過程中,通常是根據企業生產實際情況來制定動態定額體系。比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如果設備出現故障勢不僅會影響產品質量,還用增加生產耗材,影響生產效率。同時各種設備在調試過程中也會浪費一部分的材料。
這個時候,原定的生產消耗定額肯定同生產實際不相符的,需要採用動態定額體系,並結合設備實際情況對該部分定額衡量。此外,為保證定額制定後的先進性和科學性,企業還需根據生產發展實際情況,比如生產技術的更新、生產效率的提高對定額進行修訂和完善,以便為企業成本管理和核算提供精準客觀依據。
2.3以經營決策職能開展,促進成本會計工作有效實施
企業成本會計工作的有效實施必須要得到領導的對該項工作的重視,尤其是要認識到成本會計對經營決策參與職能的重要作用。將成本會計工作放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體系的重要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若想實現長效發展,必須要對企業的未來進行科學規劃。企業發展規劃前應充分地對企業當前生產經營實際情況進行掌握,並制定嚴密的生產管理制度和經濟管理制度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打算。成本會計工作在企業整個發展規劃中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具體分析,企業成本會計工作人員應根據企業歷史成本資料和透徹掌握周邊市場情況,採用科學的預測方法來預測企業成本水平。進而制定成本控制標准和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投入,生產效能最大化的方案和措施。在企業未來規范發展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企業經營決策問題,成本會計工作都為其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相應,企業做出了科學決策,營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必定會推進成本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3、結語
綜上,在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若想提升自身競爭能力,推進企業平穩發展,必須要重視企業的成本會計工作,結合企業自身發展實際,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成本會計體系,細化成本會計基礎工作,充分發揮成本會計工作職能作用,更好地服務於企業的生產和管理。
成本會計案例分析畢業論文篇2
淺析當前成本會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1對成本會計的認知
11成本會計與其他學科內容交叉
成本會計作為會計中的一種與其他的會計之間存在很大的交叉,在進行成本核算的過程當中往往涉及管理方面的相關知識,同時也離不開財務會計的支持,因此成本會計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
12混淆成本會計與成本管理
成本會計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著成本核算工作來開展的,通過成本核算能夠對相關的情況進行詳細的掌握,對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從而使企業能夠提高經濟效益。但是當前很多成本會計只是單純地進行成本核算工作,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力度還遠遠不夠。
13生產成本比重下降
隨著相關技術不斷走向成熟,當前在生產領域的成本在不斷降低,而相應的營銷以及倉儲等環節的成本卻不斷提升。當前成本會計將核算的重點放在生產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對於營銷以及其他環節的一些成本卻缺乏足夠的重視,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下降,甚至出現失真的情況。
2新經濟環境和管理方式對成本會計的沖擊和影響
21知識經濟帶來的沖擊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在生產過程當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競爭的成敗。而傳統的成本會計在成本核算的過程當中往往只能夠看到有形的資產消耗,而對於知識的消耗卻常常視而不見。這給成本會計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挑戰。
22新製造環境對成本會計的沖擊
在現代化的製造環境當中,各種先進的機械設備的採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模式,使生產效率得到極大的飛躍,也使生產過程當中的成本不斷降低,生產效率不斷提高,造成成本下降。在現代化的製造環境之下,製造費用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而直接的人工成本則在不斷縮水,只有製造成本的1/3。如果成本會計在進行成本核算的過程當中不去進行改革,而是將製造費用由人工工時去進行分配,勢必會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
23競爭加劇使管理者更希望得到准確成本信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國外大量公司湧入國內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市場上的競爭。當前我國市場上的企業面臨著激勵的競爭環境,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當中不斷地發展壯大,各個企業都十分重視對自身成本的控制,從而使自己的產品更具有優勢。
24企業生產組織特點將發生變化
知識經濟社會中,人們的需求豐富多樣,企業在生產組織與安排上必須體現出適應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技術的進步,使產品生產周期大大縮短,生產周期與成本計算期可能始終一致,分步法和品種法的核算顯得必要性不大。產品生命周期縮短,更需要成本精確計算,公司沒有時間做出成本計算調整,迫切需要企業成本計算的正確性。
3解決對策及建議
面對現代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挑戰,我國的成本會計工作如何結合國情,引進、吸收、消化各種新的管理理論與方法,順應國際國內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生產環境的變化,值得我們深思。
31完善我國成本會計的理論體系
完善成本會計理論時,隨著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不斷成熟,注冊會計師的隊伍將逐漸壯大。這批高素質人才在經過實踐的歷練後,他們不會選擇在日常的會計核算中墨守套路,做一個核算機器。而更傾向於積極運用會計准則的靈活性特徵,依照企業的特點結合自己的決策來選擇適合的會計政策去處理會計實務問題,從而進一步達到並實現理論創新的目標。
32會計行為客體的要求
企業進行會計行為,主要是為內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務。日前,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逐漸促使這些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特別是對於那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的相關需求大幅度增加。在這一情況下,會計准則也就應運而生並充當規范體系內的合理補充。特別是對於那些多個利益主體並存的大型的會計主體而言,由於各個利益主體對信息的需求各異,有些甚至是相悖的,為滿足各自的信息要求,企業會更加傾向於作為公認會計規范的會計准則去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33會計環境的要求
隨著經濟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和改革我國會計准則制定機構也逐漸被提上議程。而這一日益完善的系統機制會使得制定出來的會計准則更加的規范合理。因此,在多部門同一協作下制定出來的會計准則將會更好地為服務並規范會計核算工作,而逐步完善的准則體系也使其有朝一日取代會計制度成為必然趨勢。
完善成本會計組織,提高全員素質,需要建立和健全成本會計 規章制度 ,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管理成本,使決策層和所有部門都重視成本,人人關心成本,提高全員成本意識。對於成本會計人員來說,除了應具備會計職業道德以外,不僅要懂會計還有 財務管理 ,還要懂經營管理,特別是要熟悉生產技術,學會運用價值工程、成本最優化理論和方法;隨著戰略管理、限制理論、行為科學和系統工程等各種科學技術在成本會計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形成了新型的著重管理的經營型成本會計,如適合多數企業需要的標准成本會計、責任成本會計、目標成本計算、質量成本會計、成本決策、成本預測和作業成本法與作業管理以及戰略成本管理等。
對此,我們應視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同時還要熟悉並掌握現代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學會預測,決策和控制,准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以利於成本會計做到技術與經濟相結合,充分發揮成本會計的作用。
全球化已經成為當前的一個大趨勢,在全球范圍內如果能夠有一個通用的會計准則來打破各個國家之間的會計制度,將會十分有利於各個國家之間進一步的經濟交流。我國應該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把握這個機會,對我國的會計制度進行創新,不斷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另外,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只有各行業各部門盡可能地採用相趨同的會計准則,才可以更科學合理的為相關信息使用者服務,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企業在世界經濟中的健康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現在及其將來一段時間內,會計制度與會計准則仍將長期並存。但從長遠的角度看,會計制度被會計准則所取代已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
成本會計案例分析畢業論文篇3
試論人力資源成本會計
現階段,人已經逐漸成為置身於市場競爭不可或缺的武器,由此大大推動了人力資源的蓬勃發展。簡單的來說,人力資源是一類能夠創造出價值的資本,因而在其使用的過程當中勢必會有不同的成本產生,在投資支出中會計進行人力資源的計量,由此人力資源會計成本形成。在人力資源會計當中,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是其中的一個基本組成內容,探討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掌握企業人力資源在培訓、辭退、招聘以及使用等相關方面所帶來的成本影響,繼而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需求。
一、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模式
(一)確認人力資源成本
具體而言,人力資源成本確認即對人力資源投資成本的相關項目進行確認的一個范圍。根據相關研究學者所賦予的任務,但凡是關繫到人力資源使用、人力資源開發、人力資源取得、人力資源 離職 和人力資源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均需要予以反映,作為人力資源會計尤為關鍵的反映對象,人力資源投資依附於人力資源進入企業直至退出企業的時間順序,並且還涉及到投資人力資源的不同目的。大體上可以將該投訴劃分為以下項目:其一,人力資源保障成本;其二,人力資源開發成本;其三,人力資源取得成本;其四,人力資源損失;其五,人力資源維持成本。
(二)計量人力資源成本
當確認人力資源成本項目的基本概念和含義後,則需要選擇適當的計量方法,確定所需的計量基礎,以此量化人力資源成本。按照不同的人力資源成本項目具備的特點,將項目所涉及到的相關費用經過計算相加,也可以直接相加。正是因為與其他物質資源相比,人力資源在投資形式方面有著顯著差異,同時考慮到人力資源成本特點,可以採取重置成本法、歷史成本法和應付成本法等方法。
二、人力資源成本的構成
(一)取得成本
企業在員工錄用和員工招募中會產生人力資源取得成本,該成本應當由被企業所錄用的員工予以承擔,在員工的服務年限以內進行分期攤銷,具體涉及到招募、選拔、錄用與安置成本。第一,招募成本是由企業用於人力資源招募的間接管理費、直接業務費、預付費用和直接勞務費組成,涉及到招聘洽談會議費、宣傳資料費、臨時場地使用費、 廣告 費、水電費、代理費和辦公費等。第二,選拔成本即企業為了能夠選擇到所需的員工所發生的一系列費用,包括選拔各個環節諸如 面試 、評價、調查以及體檢等過程當中產生的於決定是否錄用相關的費用。其三,錄用成本即企業在諸多的應聘人員當中將合格者選拔出來,並且正式將其錄取為企業員工過程當中產生的費用,比如錄用手續費。其四,安置成本即企業把已錄用的員工安排到相應的崗位上而形成的費用,具體包括為安置錄用員工產生的交通費用、行政管理費用和臨時生活費用等。
(二)開發成本
人力資源開發成本指的是企業對已經錄用的員工開展崗位培訓,使這些新員工能夠進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企業,繼而真正達到所應聘崗位所需的能力亦或是提高其技能水平所形成的費用,比如脫產培訓成本、上崗前培訓成本等。第一,脫產培訓成本即企業按照工作需求與生產需要,准許員工離開工作崗位進行長時間或者短時間培訓所產生的費用。第二,上崗前培訓成本又被稱之為定向成本,是企業對已錄用員工在其上崗之前進行業務技能、業務知識、 企業 文化 、思想政治、制度規章等 教育 而產生的一系列支出。
(三)使用成本
企業的人力資源使用成本指的是為了恢復員工或者補償員工在工作中腦力消耗、體力消耗所間接、直接向勞動人員支付的相關費用。具體包括調劑成本、維持成本與獎勵成本三部分。第一,調劑成本即調劑員工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使員工能夠消除疲勞,使員工隊伍得以穩定,同時吸引外部員工進入企業任職而支出的費用。第二,維持成本即確保人力資源能夠維持自身的勞動力進行生產、再生產所發生的費用,簡單的說也就是勞動報酬,涉及到津貼、工資、年終分紅以及各項福利等。其三,獎勵成本即為了更好的激勵員工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由此對員工的特別貢獻或者超額勞動而給予的獎金,是對企業人力資源主體自身的能力超常支付的補償費用。
(四)替代成本
替代成本指的是企業人力資源重置所作的犧牲,包括為開發替代者或者取得替代者所產生的成本。替代成本具備著職務替代成本與個人替代成本的雙重概念,其中,個人替代成本是採用可以提供一組同等服務的人員將目前企業僱傭的人員代替而產生的成本,是另一個人向企業提供同等服務而產生的替代成本。
三、人力資源成本會計使用中的常見問題
(一)人力資源成本核算及 報告 非標准化導致信息失真
在理論方面,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相關報告及核算近年來日趨完善,為了能夠進一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人員對企業人力資源信息方面的需求,在傳統的財務報表中納入人力資源會計信息已經達成共識。然而,迄今為止,仍然沒有真正的形成規范或標准,由此給企業管理人員粉飾財務報表,繼而在人力資產方面做 文章 留下漏洞。
(二)相關理論有待完善
以往人們置身於人力資源價值會計及成本會計方面的研究,人力資源開發成本、人力資源取得成本被列為人力資產,列示於資產負債表中長期資產項目,而人力資源使用成本則是被劃分到當期損益中,對於這一理論相關研究學者已經達成了一致肯定,人力資源成本會計隨之得以逐步完善。即便是在以往的人力資源價值確認方法的前提下相關學者又提出了許多新模式,但是這些模式仍然存在非常之多的缺陷和漏洞,需要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與分析,這是現階段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人員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三)賬務處理存在弊端
人力資源無論因何種原因也無論在何時退出企業,也不管是幾個人或者某個人退出企業,此類狀況下所涉及到的會計賬目非常清晰明了,在人力資本與人力資產的賬務處理上也相對較為簡單易行,僅僅需要做相反的會計分錄,若退出企業時仍然還有未分攤完的人力資源開發成本與人力資源取得成本,那麼便需要將其列入當期損益中。顯然,就會計核算而言看似不存在任何問題,而實際上問題就在於數額確定方面。一般在人力資源投入的過程中,人們常常根據整體價值進行估算,但是在員工退出企業時則是對個體價值的確定,人力資源個體的價值並非能與群體價值劃等號。由此可見,人力資源會計的實施有著較強的不可操作性。
四、加強人力資源成本會計運用及推廣的建議
(一)深化及創新人力資本理念
要想將人力資本理念予以深化及創新,就需要從轉變以往傳統的觀念著手。如今,在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方面有兩個思想轉變,首先是將非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同等看待,並且將兩者均劃分為一類資產。對於該轉變切勿過度糾結於人力資源本身的特性,因為企業每年的人力資本均有顯著差異,並且經常以變動的方式存在,這便使人力資本確定帶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及隨意性,所以應當盡可能避免該問題獨辟蹊徑。其次是讓重要的人力資源與普通的人力資源共同參與到企業剩餘價值分配中來。雖然重要人力資源為企業創造出的價值必然遠遠大於普通人力資源,但如果普通人力資源缺位,企業也無法順利運營。
(二)加強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核算及報告的規范性
在人力資源成本核算中,人力資源的開發成本與取得成本實際上屬於本性支出的范疇,因而可以將其劃分到人力資產中,同時在有效的人力資源合同期以內進行分期攤銷。除此之外,人力資源使用成本是收益性支出,所以應當將其當作是當期費用加以處理,這樣就能夠和傳統會計大體上保持同一。其區別就在於,需要對“使用成本”總賬科目加以設置,下設“調劑成本”、“維持成本”和“保障成本”等明細科目。
(三)建立健全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理論體系
在實踐中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無法得以順利應用和推廣的關鍵因素就是相關理論仍然十分稚嫩,在實務中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因此,建立健全的人力資源成本理論體系顯得至關重要。要想使該理論在實務中得到一致認可,則離不開實踐的檢驗,因而在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理論研究中,並非是簡單的理論界使命,同時還需要會計工作者的緊密配合,應當盡快將各個理論分支之間的嫌隙予以摒棄,將完善的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理論體系塑造起來。
五、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會計學科嶄新的一個分支,人力資源會計是計量以及鑒別人力資源數據的重要會計方法,其主要目標就在於及時的向企業提供人力資源變化的諸多信息資料,向相關外界人員提供不斷變化的人力資源信息資料。人力資源會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就是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它不僅是成本會計的專項之一,同時還是人力資源會計的一個重要分支。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所具備的這種雙重性質對於成本會計內容的健全和完善,對於財務會計體系的豐富和充實,均有著尤為重要的價值。雖然在人力資源成本今後的發展中仍然難以避免的會遇到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理論研究學者及廣大會計工作者應當共同攜手,不斷地創新、改革,從正確的方向引動會計體系的革新,從而推動我國企業乃至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
猜你喜歡:
1. 淺談成本會計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2. 淺談成本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3. 關於成本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4. 有關成本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5. 淺談成本會計畢業論文
B. 成本核算與管理論文
成本核算是一項較為系統性的工作,它涉及到一系列的問題,對此我們必須做好相關的核算,有效的進行組織,有條不紊的開展相關核算工作。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成本核算與管理論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成本核算與管理論文篇一企業會計核算中成本核算的應用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幾乎所有的企業已經並不滿足於短期間內的利潤最大化,相反,他們已經開始看重企業的能力,企業更希望的是能夠在長時間內實現競爭力的最大優勢,只有擁有競爭力才有實例爭取更大的利潤,實現企業價值和利潤的最大化。想要完成這一長期目標,就要有長久的堅持和合理的計劃,我們要找到適合的策略來實現這個目標。但是,無論我們作何選擇,成本的核算以及管理都是所有核算的內在中心,是一個最基本的內核。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以及其在企業中的地位
在現代企業中,成本核算就是指一系列應用會計學公式和原理,藉助現代化的信息化設備來搜集信息和做一些企業的銷售分析。從而帶動一系列企業的經營活動,以及這些活動所用的所有花費,對這些經濟性的分析。在經濟構架上找到企業的基本構成、經營水準、成本組成等等企業的基本狀況。在了解了這些之後,就能夠更加明確清晰的定製企業將來發展的策略。因此,可以說會計核算是企業的核心核算,而成本核算,正是重中之重。
一個好的管理體系,就是實現成本核算的良好環境。一個好的發展策略,能夠帶動企業向前發展,實現長期利益最大化,從而更快的發展,擁有十分驚人的競爭力。
二、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成本核算的應用原則
成本核算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則:
1、成本核算的合法性。所有的計算都要符合法律法規,不合乎規則和法律的不能夠計入成本,要求原始的記錄是合理合法的,並且保存完整,記錄細致。
2、相關性原則。就是說我們所計算的成本價格應當與我們所生產的產品有直接關系,與之相關的才能算作成本。無關的不要記入成本,以免影響企業的核算和預見性錯誤,出現管理漏洞,從而做出不利於發展的決策。
3、可靠性的原則。顧名思義,就是值得信賴的數據信息,可以及時核實,並且真是存在。他的成本信息是與客觀的市場經濟相吻合的,不要存在任何欺騙性,要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保證其真實可靠。
4、可利用性。我們做出的成本核算最終是要給管理者分析利用的,這樣的數據就要求我們提供有利信息,而非不可用信息。
5、及時性的原則。信息數據具有時效性。在信息化的今天,更新速度之快是我們不能想像的,及時掌握有利信息,有可能關乎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及時的核算結果,能夠恰當具體的體現出當前企業的經營效果。根據這些分析做出最精準的發展決策。
6、分期核算的原則。為了更加准確的信息,我們需要在大量的數據中分批次的利用,這樣不僅有利於發展可持續,更不易混淆,井然有序。按照年月日核算,也便於日後查找。
三、要點
除此之外,成本核算還有幾大應用要點值得我們注意。
1、確認核算的最終目的。有目標的核算即避免盲目又有利於分析,能夠很好的為管理服務。其所核算出的成本能夠滿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又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決策提供良好的基礎數據。成本的核算有著各種各樣的目的,比如為了計算存貨、成本的多少計算、收益多少的計算、成本的決策及控制、為產品制定價格、簽訂合同需要的數據等等。根據核算目的的不同,尋找不同的對象,決定核算的不同內容,制定本次核算的不同 方法 。
2、確定該成本核算的對象。成本對象是個集合體,它包括所有項目中需要歸攏的各個成本個體的對象,就是我們所說的成本承擔者。他可以使一個項目、一種產品、一紙訂單、一個部門、一個個人、或者是一個作業。他以一個目標為中心,集合所有圍繞這個中心的對象,逐一計算成本。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對象,我們要准確找到這些對象,然後在計算。
3、確定該成本核算的內容。一般的成本核算都包含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產品的成本,二是歸集的分配所用成本。費用的歸集分配要求我們首先要控製成本開支范圍。明確每一筆開支的界限,過濾不應該計入成本的各項開支。然後記錄並且測定積累各項數據。按照不同的對象進行和核算,然後匯總,分別核算出個體和單位的成本。在一個企業之中,往往有著多種多樣的產品,直至月末可能還有滯銷的部分,因此要准確計算和剔除真正的成本量,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四、企業會計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企業的產品生產過程其實就是企業資產的消耗過程,因此,我們可以用產品經營的方法來區別對待其經濟成分。主要分為三大類:1、勞動對象。2、活動耗費。3、勞動方法。根據不同的分類,建立一個可行使用的數據表,計算各項費用。分出每一科級科目的花費,然後細致分出各種項目。然後在當月或者一
定的時間段范圍內計算成本。將表格建 立在實際的基礎之上,使之 聯系緊密而且准確。
建立完相關的表格,下一步當然是根據現有的分析開始對成本進行控制。根據一定的條例和規定進行控制,不盲目不重復,有一定的道理,既符合可持續又不會干擾企業的 發展。但是,有的企業內部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的 管理漏洞,這就需要允許相關管理人員或者相關人員能夠修改報表和提出合理化意見。但是一定要透明並且符合企業的 規章制度 ,不要盲目處理,以免使企業蒙受損失。
只有更好的建立管理機制,才能夠合理的安排管理,統籌各項成本,幫助企業發展。
五、以 建築施工企業為例談成本核算的現狀
在現在的施工企業中,很多不同問題影響、制約著他的發展:
1、數據 統計不夠具體,不明晰,為核算整理數據帶來困難。 會計核算最主要的就是數字與數字的累計,這是最基礎的方法。通常,為了保證所計算的項目成本准確而有條例,我們要根據其前期的整理數據和計算來確定,因而前期的准備 工作就顯的尤為重要。這些數據的准確與否,直接關繫到一個工程項目的前期准備,需要耗費的資金,需要的人員統計,以及設備所需量等等,還有就是成本的比重與需要的消耗。另外,一個合格的成本預算包括預算時的總體價格和分解出來的各個項目的價格。財會部門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准確分類和整理,然後拿給有關部門分析,哪些屬於必要支出,哪些屬於機動支出,找到浪費的原因,處理不必要的花費,保證成本准確有用和合理。
2、報表的信息不夠准確,會計搜集信息不健全。編輯會計的報表,是成本計算部分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環節。報表的編制和匯總更是企業會計的一項重要挑戰。一項復雜的會計核算對象紛繁復雜,需要很好的編制匯總,這也是核算的最主要特點之一。匯總表的准確與否直接關繫到對象的選擇和決策的正確與否。其結果不容忽視。
因此,建設一支有責任心的隊伍必不可少,內部 審計會計的素質需要提高,高素質的人才是企業成敗和發展的關鍵。受歡迎的管理隊伍,能夠擔負企業的未來。正如好的成本核算,一個合理內核下就能擁有一個好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節約成本的一個方法和途徑。因此,可以說,會計核算下的成本核算需要 應用到的實際操作,正是因此實現的,人是所有成本的基礎。
結語:高素質的會計部門人才是關鍵,建立高機制的成本核算迫在眉睫。企業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核算,因此,它也是會計核算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他牽制影響著整個企業的發展。做好一個合格准確的成本核算,有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企業成長的道路上做出准確關鍵的決策。在遵守一定的企業原則下,制定一個合理的核算模式和方法。另外,運用創新手段和科技發展手段位企業服務,也是成本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是企業在當今 社會生存發展的手段。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成本核算與管理論文
C. 淺談建築工程成本分析與控制 管理畢業論文怎麼寫
淺談建築工程成本分析與控制 【摘要】現階段施工企業都把「利潤」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管理核心,這是企業保持改革、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作為施工企業如何更進一步去搞好工程的成本管理這一核心工作,本文主要對建築工程中成本分析與成本控制如何操作更符合工程項目施工的實際,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 【關鍵詞】+模式;成本分析標准;成本效益 成本分析與控制的必要性 我們的工程成本控制,不僅要反映投資決策、設計、發包和施工,被動地控制工程造價,更要主動地影響投資決策,影響設計、發包和施工,主動地控制工程成本。 現階段進行成本控制的主要形式是+模式: 其中成本分析與成本控制通常相互交替發生,並相互影響。當成本計劃確定後首先就要分析計劃實現的可行方式,當成本控制出現偏差時,又要及時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及糾偏措施,為成本考核提供依據。 成本分析的定義及標准格式 . 成本分析的定義: 成本分析主要指對建設項目的成本數據進行科學體系的分類,以標准統一的成本分析格式進行分析,從而得以簡化成本的審核和同比。成本分析的結果報告可以清晰的體現一棟建築物的成本是如何在建築物的組成構件之間分配的。當進行建築物的成本比較時,往往會將項目成本比較建立在工程相似基礎上,將那些工程差異較大,沒有可比性的項目分開。成本分析是成本控制的基礎,它的主要目的是: .. 明確在一座建築物的各個元素上已經花費了多少成本。 .. 判斷一下項目成本是否已經被平衡分配。 .. 對不同建築物中相同元素的成本可以進行同比分析。 .. 其他建築物可參照使用的成本數據。 . 成本分析的格式化標准 針對各類建築物的成本分析需要明確成本分析體系及其相應的格式,否則,成本無法實現有效的同比和控制。成本分析標准表格有兩種形式:簡明成本分析和詳細成本分析。 其中簡明成本分析只提供工程和幾個基本組成元素成本的相關信息,以平米建築面積的成本表示。 詳細成本分析則包含了大量信息:比如工程的建築形式、建築物的選址/現場情況、市場狀況包括招投標水平、勞動力和原材料的獲取情況、承包合同的詳細說明、還有包括建築物的設計特點例如建築面積、屋頂面積、外牆面積、牆面/地面比和樓層高度。 通過匯總建設項目所有成本信息、並轉換成建築物的所有元素和元素組的成本信息。然後,將這些內容用總元素成本造價和每平米建築面積單方造價來表示。同時,也要列出每個元素的單位數量和元素單價,在進行類似項目成本比較時,這些信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工程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 經過成本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對成本影響較大的關鍵元素,想要行之有效的控製成本,就需要對這些關鍵元素進行控制,控制的狀態是動態的,在確定控制目標值後,應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階段性地收集完成目標的實際數據,然後將實際數據與計劃值比較,若出現較大偏差時採取糾正措施,以確保目標值的實現。 成本控制的全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後控制。三個階段應以事前控制為主,即在項目投入階段就開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為達到工程成本在「施工前」計劃目標值測定的科學合理性,首先必須把滿足工程項目施工生產作為前提。同時目標值的確定必須適應市場經濟運行規則,以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綜合實力為基礎。企業基礎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對項目法施工的管理有直接的影響,分析要細、有深度。將著力點放在加強管理和內部挖潛上構思,強調對確定成本目標值的調查和分析,明確影響成本主體的內因和外部條件,才能達到預測的准確性,符合實際施工管理要求,為竣工後的總結評估提供科學的依據。 工程成本控制的關鍵點 . 控製成本效益 成本收益主要包括工程簽約合同造價、施工過程中的設計變更增、減工程造價、現場簽證、施工中採用「四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和科技成果創造的效益,施工中的量、價控制節余、施工結算中的收益等。 . 控制施工進度成本 合理地加快工程的施工進度,縮短施工周期是節約機械設備、「三大」工具租賃費用、節省現場管理費用的有效途徑。施工中按照「精幹、合理、科學、高效」的原則,優化配置各種施工資源。加強對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計劃的節點控制和動態管理,加強施工調度,避免因施工計劃不周和盲目調度造成的窩工損失、機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積壓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加大周轉料具的合理投入,提高利用率和周轉次數降低成本,加大科技含量,推廣應用「四新」技術,合理採用「新技術、新工藝」。 . 控制質量成本 嚴格按施工圖紙、施工規范、操作規程、質量驗收評定標准組織施工。制定工程質量預控目標,嚴格監督、檢查,確保各分部、分項工程一次交驗合格,減少返工、浪費造成的損失支出。例如:在框架中間層端節點處,根據柱截面高度和鋼筋直徑,樑上部縱向鋼筋可採用直線錨固或端部帶�0�2彎折段的錨固方式。在承受靜力荷載為主的情況下,水平段的粘結能力起主導作用。據有關資料表明,當水平段投影長度不小於.la,垂直段投影長度為d時。已能可靠保證梁筋的錨固強度和剛度,故我們應及時糾正以前必須要滿足總錨長不小於受拉錨固長度的要求,避免材料的浪費。 . 控制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形象成本 根據工程的特點,施工周邊環境狀況,制定滿足本工程施工生產的安全防護措施方案。合理投入安全用工、用料,在實施中進行重點監控,確保不發生安全事故。同時要做好不可預見成本風險的分析和預控,編制相應的應急措施;盡量減少場內材料、工用具的二次轉運。制定文明施工責任制度細則,分片包干,使各作業場地做到工完料盡、場清,降低非生產用工費用的支出。 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降低成本的基本方法 . 人工費控制:把施工成本管理責任制度與對項目管理者的激勵機制結合起來,以增強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和控制能力。人工費控制實行量價分離的方法,做好人工成本的詢價,同時防止重復用工、返工損失等造成的人工費的超支,嚴格控制其它非生產性用工。 . 材料費控制:以施工消耗定額為計算依據,同樣按「量價分離」的原則將各分部、分項工程的工程量進行精確計算後實行限額領料,超支自負;節約分成。對於超量要查找原因,明確責任,經處理後才能另補料單領用。加強材料的計劃管理,做到「貨比三家」,擇優選購;減少材料的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降低材料采購成本價。 . 機械費控制:根據不同的建築物合理的選擇機械及組合方式。合理調控施工生產順序,盡量避免設備的停置造成的窩工,做好機操人員與生產班組的協調和配合工作,提高設備的台班產量。 . 經營招待費控制:協調處理好業主、監理、質檢、材檢、安檢、消防和環保等行業管理部門的關系,把好質量、安全、文明施工關,確保各分部、分項工程質量交驗一次合格,技術檔案資料簽字手續一次到位,避免重復交驗所浪費的人力物力財力。 . 辦公費用控制:加強對施工生產區,辦公、生活區用水、用電的控制和管理,禁止長明燈、長流水現象發生。積少成多,全方位的進行成本控制。 . 財務管理控制:必須建立一套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按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對項目資金的使用和費用的結算支付進行審核、審批,使其成為施工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 結束語 隨著施工企業標准化、規范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的不斷完善和深入發展,施工企業的管理重心和管理責任轉向工程項目本身。只有通過對加強各項目的監督、管理降低成本,才能獲得管理效益。
求採納
D. 關於成本分析的論文摘要,300~500字
摘要內容:
成本分析是在核算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分析,正確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提高企業和職工講求經濟效益的積極性。成本分析揭示了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確地查明影響成本高低的各種因素及其原因,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為了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成本分析還可以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條件的變化,正確選定適應新情況的最合適的成本水平。
本文應用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關分析法對成本分析方法及應用進行了闡述,以期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提出改進措施,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利用成本分析,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的成本分析,可使企業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標,防止實際成本超過目標成本的范圍,對成本執行結果進行評價,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總結成本降低的經驗,以利於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動的開展。
內容摘要:戰略成本分析旨在創建企業的競爭優勢,因而也成為零售商自有品牌分析的重要角度和方法。本文著重介紹戰略成本分析的適用過程,並提出了零售商創建自有品牌的思路。
關鍵詞:零售商 自有品牌 戰略成本分析 價值鏈
目前,我國零售商在實施自有品牌戰略中,出現了諸多問題,面臨著發展中的困境。許多零售商的自有品牌戰略,在品種選擇、設計製造、營銷推廣等許多方面和環節上存在著盲目性,缺少科學的分析,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零售商實施自有品牌戰略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競爭優勢,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的戰略成本分析方法為企業創建競爭優勢提供了一條科學有效的方法和思路。目前我國學者尚無從戰略成本的角度對零售商自有品牌問題的分析研究,本文正是從戰略成本分析的角度對零售商創建自有品牌的戰略進行深入剖析,提出對策建議。
戰略成本分析的基本特徵
戰略成本分析的基本特徵就是創建競爭優勢。對於競爭優勢,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中指出,一個企業與競爭對手相比可能有許多長處和弱點,但其可以擁有的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是「成本優勢」和「別具一格」,而且成本優勢相對於別具一格戰略也是極為重要的。可見,成本優勢對企業競爭優勢的戰略重要性是十分突出的。
從創建企業競爭優勢的角度對企業的成本行為、相對成本地位、決定相對成本地位的因素以及取得持久的成本優勢等方面的戰略分析構成了企業戰略成本分析的主要內容。傳統的成本分析往往從研究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出發來尋找降低成本的突破點,而沒有從分析外部市場環境和競爭對手的角度進行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邁克爾•波特曾尖銳指出:傳統成本分析所依賴的會計制度常常妨礙戰略成本分析;而且大多數成本研究都著眼於細枝末節,目光短淺。而戰略成本分析基本特徵是通過獲取成本優勢來培育企業的競爭優勢。
如果企業進行所有價值活動的累計成本低於競爭廠商的成本,它就具有成本優勢。成本優勢的戰略價值取決於其持久性。如果企業成本優勢的來源是競爭廠商難以照搬或模仿的,其持久性就會存在。企業如果向客戶提供可以接受的價值水平,同時其成本優勢又不為售價低於競爭廠商的需要所沖銷,成本優勢就會帶來超額效益。
戰略成本分析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六個步驟:確定適當的價值鏈,以分攤成本和資產;判斷每種價值活動的成本驅動因素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十種主要成本驅動因素決定了價值活動的成本行為,它們是:規模經濟、學習和外溢效應、生產能力利用形式、聯系、相互關系、聯合、選擇時機、獨立於其它驅動因素的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政體因素;辨別競爭對手的價值鏈,確定競爭對手的相對成本和產生成本差異的根源;通過控製成本驅動因素或重新配置價值鏈和/或下游價值鏈來制定降低相對成本地位的戰略;確保為降低成本所做的努力不會損害別具一格的形象,或者有意識地選擇這種做法;檢驗降低成本戰略的持久性。貫穿這六個步驟的指導思想是以競爭優勢為內涵的成本優勢分析,而這正是戰略成本分析與一般成本分析的不同之處。
由於價值鏈是這一分析框架的基礎,因而對於不同的價值鏈,戰略成本分析的內容必然有所不同。零售商價值鏈不同於製造商價值鏈、零售商自有品牌價值鏈不同於零售商經銷的製造商品牌價值鏈,因而具有其特殊的戰略成本分析內容。本文所關注的是經營製造商品牌還是零售商生產經營自有品牌,因而價值鏈分析與戰略成本分析著重的是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價值鏈與戰略成本分析。
戰略成本分析的基礎內容
價值鏈與企業的相對成本地位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競爭對手的價值鏈與本企業的價值鏈不相同,那麼兩條價值鏈的內在效率將會決定相對的成本地位。當企業的價值鏈與競爭對手相同時,則該企業的相對成本地位就取決於價值鏈中價值活動的成本驅動因素的地位與競爭對手之間的比較;企業在逐個估計共同性的價值活動的相對成本地位之後,把它們和不同活動的相對成本累計起來以決定全面的成本地位。
確定價值鏈是戰略成本分析的首要步驟和基礎。價值鏈把企業分解為戰略上相互聯系的活動,以了解成本行為、成本地位、現有的和潛在的成本驅動因素;企業通過比其他競爭廠商較低的成本進行這些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活動而取得競爭優勢。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模型實際上是基於製造商的生產活動而提出的所謂通用價值鏈。這里本文在借鑒波特價值鏈模型的基礎上提出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價值鏈模型。
零售商自有品牌價值鏈把自有品牌的總價值展開,它由價值活動和差額所組成。價值活動是零售商在自有品牌經營中所進行的在物質形態上和技術上都界限分明的活動,這些是零售商創造出對客戶有價值的自有品牌產品的組成要素。價值活動可以分成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基本活動指生產經營自有品牌的實質性活動,主要包括自有品牌的開發設計、原材料購買、生產製造、物流過程和銷售促進等。這些活動與自有品牌商品實體的加工流轉直接有關,是自有品牌的基本增值活動。輔助活動是指用以支持基本活動而且內部之間又相互支持的活動,主要包括零售商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管理、融資投資等。差額是自有品牌總價值和進行價值活動的成本總和之間的差。
在零售商經銷製造商品牌的價值鏈中,零售商自有品牌價值鏈中的開發設計、原材料購買、生產製造等活動將被商品采購所取代,輔助活動的內容也會不同。可見,零售商自有品牌價值鏈與零售商經銷製造商品牌的價值鏈是有差異的。戰略成本分析的目的正式要通過對這兩個價值鏈的成本分析,確定能夠為零售商帶來成本優勢的價值鏈,最終使零售商在品牌經營中具有競爭優勢。
基於零售商自有品牌的戰略成本分析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中,自有品牌商品比一般同類商品價格低30%。國內連鎖店自有品牌的價格大多低於同類產品的10%-20%左右。在建材市場中,因為大大減少了流通環節,有的建材超市中自有品牌商品低於市場價近五成。低價格是目前我國零售商自有品牌受消費者青睞的首要因素。據調查,22%的購物者選擇「低價格」為主要購買因素,15%的受訪者認為「高品質」為主要購買因素,其次為「促銷活動」(佔13%)及「廣泛的選擇范圍」(佔10%)。要實現「低價」與「差額」的並存,低成本是前提和基礎,因此,價格優勢的實質正是成本優勢。
在確定自有品牌價值鏈的基礎上,需要判斷每種價值活動的成本驅動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與自有品牌價值鏈相對應,每種價值活動的驅動因素包括自有品牌開發設計的人、財、物等方面的成本、生產資料購買中的產業交易成本、自有品牌商品生產製造成本、商品物流成本和商品銷售成本等。這些成本驅動因素之間常常相互作用,作用的兩種形式是相互加強和相互對抗。比如有效的品牌開發設計有助於物流成本和銷售成本的降低,物流過程的合理組織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也可以由於物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銷售價格,從而降低促銷等銷售成本;但有時又會出現相互對抗的情況,比如有效開發設計帶來物流成本降低的前提可能是較高的開發設計成本等。
當然,成本地位的關鍵是成本對比,即自有品牌累計成本與經銷製造商品牌的累計成本的比較。由於自有品牌價值鏈中的開發設計、產業交易、生產製造等活動是對經銷製造商品牌價值鏈中的商品采購活動的替代,因此前者的累計成本應低於後者的成本;如果高於後者,則自有品牌價值鏈中其它活動必須以更大的幅度實現低成本運作,從而使零售商自有品牌在總體累計成本方面處於相對有利的成本地位,而這正是價值鏈分析和戰略成本分析的核心。
獲取相對有利成本地位的兩種主要方法是控制自有品牌價值鏈中的成本驅動因素和重新配置價值鏈。從成功企業的經驗來看,零售商自有品牌價值鏈中的相對較低的成本主要來自於物流成本的節約與交易成本及銷售推廣成本的節約。在物流成本方面,自有品牌商品從生產到上架過程中的諸多物流環節得到最大程度的簡約,精益物流被成功地實施,從而使得產品相應地減少了許多運輸與儲存等物流成本。從交易成本看,自有品牌商品省卻了從生產到銷售的中間交易環節,大大節省了商品搜尋、信息搜尋、商品鑒別、談判簽約、履行合同等方面的交易成本;再加上藉助零售商的服務品牌,商品上市減少了前期的廣告宣傳投入,節省了零售商的市場推廣費用,節省了廣告費等與顧客之間的交易成本。這樣,自有品牌的價格就會比經銷製造商品牌處於比較有利的成本地位。
零售商自有品牌創建思路
在零售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發展自有品牌,仍然應該成為我國零售企業的戰略選擇。但是在推行進程中必須進行科學分析,科學實施。基於以上的戰略成本分析,零售企業實施自有品牌戰略,可採取如下對策措施:
商品品種的合理研發
商品品種的開發設計是創建自有品牌的第一步,一些零售商擁有專門的研究設計部門,負責確定產品的開發研究工作。例如在Marks & Spencer公司,有200多人在它的食品研究設計實驗室工作。由於涉及到成本問題,所以創建自有品牌的起步階段,企業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在商品品種的選擇上要充分分析自有品牌的成本地位與經銷製造商品牌的成本地位,在戰略成本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具有成本優勢的品種,進行自有品牌開發。
自有品牌的合理定位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與同類品牌商品相比的定位。歐美一些零售商只有在一個新的自有品牌至少符合、最好超過消費者產品測試中的最好品牌時才會推出。二是自有品牌的定位與企業定位的一致性。當零售商之間的競爭僅僅是價格競爭時,零售商自有品牌被廣為利用來宣傳商店的低價定位。當零售商更加重視質量和服務,市場定位發生改變時,零售商更加重視其自有品牌的質量,因而需要對自有品牌的成本地位重新進行戰略成本分析。
製造方式的合理選擇
進入了自有品牌商品的製造階段後,有以下兩種製造方式可供選擇:自設生產基地,其特點是生產者附屬於零售商,協調性好;但需要零售商具備充足的人力和財力,可能會增大整個價值鏈的成本。委託生產商製造,即所謂定牌生產函數。這時,零售企業與生產企業之間關系較為鬆散,合作關系不穩定。但這種方式的最大優點就是零售企業可以節約生產製造設備方面的成本,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符合自己要求的製造商。
商品的合理促銷
隨著自有品牌建設的深入,在廣告促銷方面應有相應的投入。在自有品牌調查中消費者對不同產品的態度有所不同。例如,在同樣未做任何品牌宣傳的情況下,在被問及是否願意購買超市品牌一次性紙杯時,71.4%的顧客選擇願意;而去屑洗發水的比重僅為25%。在上世紀70年代的歐洲,當零售商極力主張低價策略時,他們的自有品牌的包裝是功能型的和粗糙的。現在,零售商認識到自有品牌包裝是一個「不會講話的說客」,注重自有品牌的包裝,通過改善包裝,既滿足了產品功能要求,同時也提升了自有品牌商品的質量形象。
E. 成本管理論文範文分析(2)
成本管理論文範文篇二
企業成本管理改進策略
摘 要:在模液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企業成本的競爭。但是,目前我國企業對於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嚴重製約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關鍵詞:成本,管理,成本巧舉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內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管理者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對從產品的設計、試制、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過程的各項成本核算、分析、決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采購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之分,而企業在采購時往往只看到了產品價格這種顯性成本,忽視了供應商管理等隱性成本。企業對整個采購系統的控制相對較弱,很少從計劃、組織和供應鏈整體方面進行科學系統的管理。對采購物料的質量成本控制,考慮產品系列質量和工作質量較少;對內部物流與供應鏈的對接,與銷售鏈物流的對接,以及采購與工藝布局孝碼碧、倉儲、運輸的協調等,相對考慮較少。很多企業並未建立供應商相關的檔案及相關信用資料,每次采購活動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重新選擇新的供應商及對其產品的檢驗,沒有切實可行的獎罰 措施 ,不能調動采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生產成本控制與管理不善
1、生產計劃和物料計劃不協調。生產計劃和物料計劃不協調導致生產不連貫,降低生產效率。生產計劃來源於銷售訂單和預測,而銷售部門的銷售預測往往准確度很低,這導致生產計劃變更頻繁,生產線原有的計劃被打斷。反之,物料計劃也會影響生產計劃。生產計劃安排往往沒有充分考慮到物料計劃的及時性,造成物料計劃總是滯後於生產安排,常常使生產線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緊急更換生產品種。
2、生產報廢管理不嚴格。生產報廢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屬於正常現象,但很多企業對生產報廢只有記錄,而沒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產報廢主要有料廢和工廢。料廢後,企業沒有追究材料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工廢也沒有同管理人員和操作工人的績效相掛鉤,這使得生產線人為的物料報廢較多,並長期得不到控制。會計人員核算廢品損失時,忽視了會計的監督職能,並沒有對過高的報廢形成有效的控制機制。
(三)銷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後服務實質上是企業對顧客的承諾。承諾的服務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數企業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務體系,但很多企業並沒把售後服務的維修備件損耗處理作為產品銷售顯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產品營銷、策劃、製造者不必擔心售後維修成本。其結果是銷售定價的規則被扭曲,輕質量、重采購成本導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種太多、通用性差導致維修備件庫品種太多、數量居高不下,服務成本上升。
三、企業成本管理改進對策
(一)采購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應商檔案和准入制度。對企業的供應商要建立檔案,供應商檔案除有編號、詳細聯系方式和地址外,還應有付款條款、交貨條款、交貨期限、品質評級等,每一個供應商檔案應經嚴格的審核才能歸檔。企業的采購必須在已歸檔的供應商中進行,供應商檔案應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並由專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標准采購價格,對采購人員根據工作業績進行獎懲。企業對所重點監控的材料應根據市場變化和產品標准成本定期定出標准采購價格,促使采購人員積極尋找貨源,不斷降低采購價格。標准采購價格亦可與價格評價體系結合起來,並提出獎懲措施。
(二)生產成本控制策略
1、樹立現代生產成本控制理念。現代生產成本動因應是企業戰略高度上的,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既應立足於內部環境,又應考慮外部環境。在企業生產成本管理中,重視和加強對管理決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損失,並能為保證企業發展做出最優決策、獲取最佳經濟效益提供基礎。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環節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環節的成本控制必須從投料做起,嚴格執行領料、補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專人管理和專人領取,投料需要盡量准確,投料過多會造成浪費,過少就會造成質量問題。首件產品製成時要進行嚴格的檢驗,合格後方能批量生產,並在生產過程中進行抽樣檢查,以防機器波動造成廢次品。
(三)銷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後服務模式。可以通過與當地經銷商的戰略合作建立區域服務平台,由這些戰略合作夥伴負責及時處理市場一線的產品質量問題,而公司則定期派技術人員對戰略合作夥伴的售後服務工人進行技術培訓,同時監督其對公司售後政策的執行情況。同時,銷售部門與公司的技術部門和質量管理部門加強溝通,組建質量改進工作團隊,並與技術中心和質量管理部門密切合作尋求減少產品缺陷。
2、將維修備件成本計入產品銷售成本。將維修備件成本計入產品銷售成本,其實只是隱性成本變換為顯性成本,而總成本並未增加。這將迫使企業在生產時採取各種彌補措施,把顯性成本的影響壓縮到最小。這種變換的優點在於:時效性強,員工的成本意識提高,維修備件成本按比例實時攤入產品銷售成本,並在定價時加以考慮,有利於實現合理利潤。
主要參考文獻:
[1]郭志寶。緊扼采購環節實行戰略管理。會計之友,2009.10.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銷售成本。理財雜志,2008.1.
[3]楊麗彥。產品成本控制的探討。河北企業,2010.8.
來源:《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論文範文分析」的人還看:
1. 關於成本管理論文範文
2. 關於項目成本管理論文範文
3. 成本管理論文參考格式範文
4. 大學本科成本管理畢業論文範文
5. 成本管理論文提綱:企業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