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超市一次促銷活動的成本多少
擴展閱讀
手機語音工具在哪裡找 2025-01-04 09:47:53
資源高速路什麼時候通車 2025-01-04 09:47:08
柴油成分分析費用是多少 2025-01-04 09:19:57

超市一次促銷活動的成本多少

發布時間: 2025-01-01 14:02:05

A. 超市促銷成本價/超市毛利率

1、促銷時零售價為2x(1-20%)=1.6元,50%=(1.6-成本價)/1.62,得出成本價為0.8元
2、按成本0.8x(1-15%)=0.68元結算
3、促銷時零售價為2x(1-17%)=1.66元,50%=(1.66-成本價)/1.66,得出成本價為0.83元
按成本0.83x(1-5%)=0.7885元結算

B. 請問有誰知道在超市裡做賣進,快消品的,促銷,安排一個人進去,幾平米的地方,需要給超市多少錢謝謝~~

這得分情況,如果你給超市持續供貨,有長期合同的,在超市上一個地堆,一個促銷員的話,費用一般分兩塊,場地租用費你們自己談,也可按銷售扣點,促銷員費用最好你們負責,私下談好,給超市一個月100塊管理費得了,你們做這個肯定是有廠商推廣費的,一般情況下遠遠滿足這種小活動了,如果你們和超市沒有合同,臨時上的,上面的費用翻倍,再加一萬元質量保證金,做完活動後兩個月以後你才可以拿回你的銷售結款,半年之後你可以拿回質量保證金。

C. 在南京大型超市門口做產品促銷活動,場地費大概要多少啊

一般收費按超市地段,你的佔用面積,時間長短,是否節假日,產品是否有利於超市增加人氣,你的促銷力度有關,情況如下:
1)看他們商場人氣旺不旺,不旺,你是爺,可以找店長咨詢,一般價位情況,但都有商談空間,若你有利於他增加人氣,他們不收費都願意支持你猛搞。
2)開始去談不用說一口氣做太久,佔多大面積,給雙方留空間,

D. 超市促銷常用會計分錄

給你舉一例子:
某市一家大華超市,系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增值稅稅率為17%。為搶抓商機,增加銷量,2009年5月開展節前促銷活動,電器櫃節前開展「滿送」銷售方式(滿100元送10元)的促銷活動鏈雀嫌,出售「29英寸紅星牌彩電」,售(標)價 1800元/台,成本為1350元/台。假定在促銷期凡在本櫃購買本商牌彩電,按此規定執行成交。月末結賬前,經核算1月份消費者購買此品牌彩電50台。
(1)發生「滿送」銷售實現時會計處理:
借:庫存現金 9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76923.08[(歲銀50×1800)÷(1+17%)]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076.92[(50×1800)÷(1+17%)×17%]
(2)發生「滿送」費用時會計處理:
借:銷售費用 9000[(50×1800)÷100×10]
貸:庫存現金 9000
(3)結轉銷售成本時的會計處理:
借:主營業務成本67500
貸:庫棚手存商品 67500
假定該櫃開展的是「滿減」銷售方式(滿100元減10元)的促銷活動,出售「29項寸黃河牌彩電」,售(標)價1800元/台,成本為1350元/台。規定在促銷期凡在本櫃購買此品牌彩電,按此規定執行成交,將滿減額與銷售額同在一張發票上。月末結賬前,經核算1月份消費者購買本品牌彩電50台。
(1)發生「滿減」銷售時的會計處理:
借:庫存現金81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69230.77[(50×1800)-(50×1800)÷100×10]÷(1+17%)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1769.23(69230.77×17%)
(2)結轉銷售成本時的會計處理:
借:主營業務成本 67500
貸:庫存商品 67500

E. 在超市做活動,讓利比較大,超市讓保證他有8%毛利,怎麼算

這樣算:

  1. 比如A產品,超市的成本價100元(拿貨價+各種成本費用均攤),8%毛利,零售價=100+100*8%=108元。也就是說要保證超市的毛利要求,零售價不能低於108元。

    但這樣的話,讓利活動應該就無法開展,你有提到「讓利比較大」。(如果你給具體數字更好算)

    假如,讓利活動零售價:80元,則與超市期望零售價存在28元的差價。一種方式以貨補差價。比如整場活動下來,賣了100個產品,100*80元=8000元,超市期望零售額:100*108元=10800元,總差價:2800元;則以零售價補給超市2800元的產品。

  2. 以貨補差價是以供貨價、超市零售價的哪一個價進行補,則需要與超市溝通好,以免糾紛爭議。廠家的角度當然希望「超市零售價」來進行計算,超市肯定想「供貨價」進行計算。

  3. 這里不涉及你的活動獎品費、促銷人員費、場地費、物料製作等等,需與超市前期溝通協調來看。

這樣做的好處:

1、廠家活動得到有效執行,順利開展活動;為超市吸引人流量,同時帶動其他產品銷量;

2、廠家通過以貨補差價,減輕自身資金壓力,促進了產品的出貨量;

3、超市的毛利要求得到保障;

注意事項:

1、讓利活動為超市吸引人流量,同時帶動了其他產品的銷量;

2、做活動需雙方合作,應以雙方各提供一定資源或費用進行合作,因此超市方也應承擔一定費用,需前期溝通好;

3、廠家方需注意控制費用,在公司准予的利潤空間開展活動和費用支出。

F. 進超市費用有多少

業內人士日前披露的一份資料顯示,商品進超市的主要費用可謂五花八門:進場費、端頭費、堆垛費、DM(促銷手冊)費、年節費、店慶費、年底返利、賬期(提前結賬費)、毛利補償費、生鮮產品補損費等。

1.廣東一歐洲零售商

每條碼1500元(且總進場費用一般不少於10000元);端頭費1500元/次(14天);堆剁費1500元/次(14天);DM費每種1500元/次(14天);年底返利為2%以內;無年節費、店慶費,但有年度費用1%(即每年續約時按前一年銷售額計算,一般以廣告支持名義收取);一般賬期為到貨45—60天;生鮮賬期為到貨30天,補損在5%以內;知名品牌一般為到貨7天;特殊商品為現金購買。

其初次進場費用較高,但後續合作時是所有超市中最簡單的一個。

2.廣東一美資零售商

一般無進場費(但有首單免費贈送,可適當協商,一般以一倉板為基準);無端頭堆剁費,DM費每種2000元/次(每年兩次,分別是端午、春節);年底返利2%以內;毛利補償費(即商場毛利低時從供應商中收取的費用)按月收1000—3000元不等(在月盤點前根據銷售情況及與采購溝通程度收取,也有可能不收);一般賬期為到貨30—60天;生鮮賬期為到貨15天,補損在5%以內;知名品牌及特殊商品一般採取現金購買。

進場門檻低,但有一個不確定的毛利補償費及嚴格的末位淘汰制。

相關新聞分析:誰為超市「討好」顧客埋單?

讓利、促銷、甩賣,這些「討好」顧客的行為,幾乎每天都在國內各個超市上演。當人們在超市裡選購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可能想不到一件商品擺到貨架上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事實上,超市商品的輸送者———供貨商們將自己的商品送入超市後,就開始承擔各類促銷活動的大部分成本。

遼寧三和百貨有限公司一夜之間關門了!這對於附近的居民來說,不過是多了個茶餘飯後的話題;可對於300多名像陳維國這樣的供貨商來說,卻無疑是平地里的一聲驚雷:超市3個多月沒有結款,數萬元的貨款不知道還有沒有收回的希望。

遼寧三和百貨有限公司總營業面積近3萬平方米,由吉林吉富特種鋼有限公司擁有99%的股份。2004年10月28日,吉林吉富特種鋼有限公司突然貼出通知,宣布三和百貨即將停止營業,並告知其供貨商盡快撤貨。

聞訊趕來的供貨商們很快發現,公司的財務人員、賬冊早已不見蹤影。打電話給三和百貨的法人代表、總裁遲振生,對方聲稱早在一個多月前已被吉林吉富特種鋼有限公司(簡稱吉富)撤銷職務;找代任總裁兼總經理易才勝,易才勝也非常無奈地說,自己只是公司雇的員工,並不對其債務負責;再說自己也有兩個月沒發工資了。易才勝出示了吉富公司的一份通知,上面宣稱易才勝的職務工作期限至2004年11月13日終止。

供貨商於是到沈陽市皇姑區法院起訴三和百貨有限公司,企圖通過法律途徑討回貨款。誰知由於三和百貨人去樓空,一時法院的傳票竟也不知該送到哪裡,最後還是通過易才勝「中轉」交給了吉富公司。

據報道,國內其他城市也頻頻發生因超市倒閉,供貨商貨款被「黑」的事件。沈陽市供貨商協會秘書長杜連生分析,供貨商與超市是一種代銷關系,在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零售商擁有通向消費者的網路資源,處於強勢地位。供貨商的商品要想順利進入超市,首先就必須答應其結貨款延期的要求。目前國內許多超市通常都是兩三個月結算一次貨款,個別大型超市甚至長達半年才結算一次。

遼寧省工商局公平交易處副處長高海說,目前國內超市普遍收取的「進場費」名目繁多、金額大、次數多。據大連市工商局調查,2002年,全市僅5大超市和商場收取的「進場費」就高達1813.9萬元。其中剛開業半年的華聯五一超市、樂購超市分別收取了89萬元和737萬元;家樂福全年收取935萬元。「進場費」的單價分別是:新供應商入店費3500元,堆箱陳列費1500元、收銀台前促銷費1500元、快訊促銷費1000元/次/年、試吃/展示費則為每店/每天100元。此外,還有逢「節」必收的節慶費、店慶費等一般在800元左右。

杜連生說,由於大筆貨款被長期拖欠,對超市的財務狀況又沒有知情權;國家對超市等商業批發企業也沒有任何抵押制度的要求,一旦經營狀況不理想或發生意外事故,供貨商們就「順理成章」成了這些超市的「埋單者」。據不完全統計,沈陽市近年每年都有20多家大小超市、零售企業因經營不善倒閉。杜連生說,幾乎每個超市倒閉後,都有供貨商因為追不回貨款而面臨破產的窘境。

供貨商陳維國說:「現在200萬元就可以開個超市,平時靠拖欠貨款維持經營,經營不善就關門大吉。像三和百貨積欠的貨款就不下500萬元,純粹就是『包賺不虧』的買賣。可對於我們來說,血汗錢就此打了水漂,到哪裡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