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農村渠道建設中如何降低成本
擴展閱讀
如何分析團隊的人力資源 2025-01-07 10:49:40
61桶石油等於多少噸 2025-01-07 10:47:27

農村渠道建設中如何降低成本

發布時間: 2025-01-05 16:15:40

1. 農產品營銷渠道完善農產品營銷渠道的對策

在探討如何完善農產品營銷渠道的過程中,我們從培育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農產品流通主體、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建立農產品超市連鎖經營、推進農產品交易方式的創新,以及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物流配套系統等多個方面入手。這一系列策略旨在提升農產品的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多元化需求。

首先,培育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農產品流通主體是完善農產品營銷渠道的關鍵。通過規模化、組織化和一體化的改革,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增強營銷能力和農產品的競爭力。具體而言,可以著力培養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引導農民組成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專業協會等輔助商,從而實現資源互補,提高流通效率,增強抗風險能力和營銷能力。

其次,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是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重要環節。批發市場在農產品營銷中扮演著中介角色,能夠將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聯結起來,實現廣泛、快速、有效的分銷。因此,市場運作應向企業化方向發展,完善市場設施,豐富服務功能,包括物資集散、價格形成、信息發布等,以適應農產品「小規模、大群體」的特點。

再者,建立農產品超市連鎖經營是現代化農產品流通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超市和連鎖店相比傳統農貿市場,有諸多優點,如直接與消費者接觸,能夠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求,引導農業生產,同時,超市的農產品品質更有保障,購物環境更舒適,實現一站式購全,提高了消費者的購買便利性和安全性。

此外,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如探索拍賣交易和電子商務貿易,可以提高交易效率,減少欺詐行為,避免傳統現貨交易中的「暗箱」操作。通過電子商務,可以有效解決時空上的矛盾,發揮營銷渠道的地點和時間效用,降低流通成本,化解交易風險,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完善農產品物流配套系統是提升營銷渠道效率的另一個關鍵。通過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流通渠道體系,如以批發市場為樞紐,以具備一定組織化程度的農產品經營者為主體,以規范化的集貿市場和超市為末端,或者發展以物流配送為樞紐,以連鎖公司為經營主體,以超市為末端的現代化農產品流通體系,可以簡化流通環節,提高物流效率。

在品牌提升策略方面,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策略是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手段。通過精細化營銷、差異化產品策略和創新性策略,實現品牌的差異化優勢,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口碑傳播品牌價值,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促進農產品的銷售和市場拓展。

綜上所述,通過一系列策略的實施,我們可以有效完善農產品營銷渠道,提升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市場競爭力和質量安全性,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多元化需求,促進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2. 如何做好渠道管理

(1)向中間商派駐代表。

大型企業一般都派駐代表到經營其產品的營銷中介中去親自監督商品銷售。生產企業人員也會給渠道成員提供一些具體幫助,如幫助中間商訓練銷售人員,組織銷售活動和設計廣告等,通過這些活動來掌握他們的銷售動態。生產企業也可以直接派人支援中間商,比如目前流行的廠家專櫃銷售、店中店等形式,多數是由企業派人開設的。

(2)與中間商多方式合作。

企業可以利用多種方法激勵營銷中介網員宣傳商品,如與中介網員聯合進行廣告宣傳,並由生產企業負擔部分費用;支持中介網員開展營業推廣、公關活動;對業績突出的中介網員給予價格、交易條件上的優惠,對中間商傳授推銷、存貨銷售管理知識,提高其經營水平。通過這些辦法,調動營銷中介成員推銷產品的積極性,達到控制網路的目的。

存在的問題

(一)渠道不統一引發廠商之間的矛盾

企業應該解決由於市場狹小造成的企業和中間商之間所發生的沖突,統一企業的渠道政策,使服務標准規范,比如有些廠家為了迅速打開市場,在產品開拓初期就選擇兩家或兩家以上總代理,由於兩家總代理之間常會進行惡性的價格競爭,因此往往會出現雖然品牌知名度很高,但市場拓展狀況卻非常不理想的局面。

當然,廠、商關系需要管理,如防止竄貨應該加強巡查,防止倒貨應該加強培訓,建立獎懲措施,通過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有效結合,從而培育最適合企業發展的廠商關系。

(二)渠道冗長造成管理難度加大

應該縮短貨物到達消費者的時間,減少環節降低產品的損耗,廠家有效掌握終端市場供求關系,減少企業利潤被分流的可能性。

在這方面海爾的海外營銷渠道可供借鑒:海爾直接利用國外經銷商現有的銷售和服務網路,縮短了渠道鏈條,減少了渠道環節,極大地降低了渠道建設成本。現在海爾在幾十個國家建立了龐大的經銷網路,擁有近萬個營銷點,海爾的各種產品可以隨時在任何國家暢通的流動。

3. 如何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以促進農業發展

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保持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兩年,整個國際市場糧食等農產品供給趨緊,國內生產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在糧食連續四年增產、農民收入連續四年較大幅度增加的基礎上,要繼續推進增產增收,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到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從多方面採取措施,下更大的力氣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視,政策上更加傾斜,投入上更加有力,全面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扎扎實實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這幾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促進了生產的發展,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要進一步鞏固、完善和加強。要繼續加大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力度,增加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繼續實施對主產區主要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政策,並適當提高最低收購價。要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堅持做到縣級以上各級財政每年對農業總投入增長幅度高於其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2008年,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耕地佔用稅新增收入主要用於"三農",重點加強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維護建設稅政策,各地預算安排的城市維護建設支出要確定部分資金用於鄉村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

二要大力發展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面臨的頭等大事。我們必須把糧食生產擺在突出的位置,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產。要著眼於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糧食戰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生產水平高、調出量大的糧食核心產區,著手開發一批資源有優勢、增產有潛力、生態有保障的糧食後備產區。要從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高度認真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認真落實國家已經出台的扶持生豬、油料、奶牛等生產的政策。要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產品質量安全要求提高的新形勢,順勢而為地推進生產方式轉變,把規模化生產作為一件大事來抓,特別是生豬、奶牛規模養殖要在短期內有較快發展。要積極發展水產養殖業,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發展遠洋漁業。認真研究糧食和"菜籃子"產品生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刻把握產銷波動規律,及時完善有關政策,健全促進糧食和"菜籃子"產品生產健康發展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

三要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廣開農民就業門路。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著眼於利用農業多種資源、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搞好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和建設,鼓勵優勢區域發展棉花、糖料等經濟作物生產,加強園藝業、養殖業和繭絲綢等出口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支持"一村一品",發展特色農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多層次、大幅度提高附加值。大力推廣節地、節水、節種、節肥、節葯、節能等技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要拓展非農就業增收空間,提升農村二三產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提高鄉鎮企業發展質量,積極發展家庭工業,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促進農民轉移就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要注重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增加農民收入,引導農產品價格保持合理水平,促進農民工工資穩步有序提高,努力讓農民從農產品價格和勞動報酬中得到更多收入。

四要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多種形式解決農民生產中的各種問題。近些年大量農民外出務工,一些農村出現了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適應這種新形勢的變化,有條件的地方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同時,要重視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村經紀人等各種服務組織的服務,解決農民生產中的困難。要加強農業科技服務,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形成多元化農技推廣網路。大力普及節水灌溉技術,推廣診斷施肥、精準施肥等先進施肥技術,開展免耕栽培技術推廣試點,加快普及農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積極推廣集約、高效、生態畜禽水產養殖技術,降低飼料和能源消耗。支持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代耕代種、用水管理和倉儲運輸等服務。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產業化。組織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重點培訓種養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等。建立健全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快構建網路健全、隊伍穩定、保障有力、處置高效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對重大動物疫病實施免費強制免疫,完善重大動物疫病撲殺補償機制。繼續實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專業化防治隊伍,推進重大植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全面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積極支持農民發展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村現代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大市場、大流通。加快落實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健全農村信息服務體系。

4. 如何降低成本

如何降低成本

如何降低成本,成本指的是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時候所耗費的資源,在企業長久的發展中,是離不開降低成本這一步的,下面分享如何降低成本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降低成本1

一、立足客戶,追求最小供應鏈成本,創造價值。

現代企業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既要求得生存,更要求得長期成長和發展,企業的成本管理目標必須定位在客戶滿意這一基點上,就要立足於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目標觀,超越傳統的以利潤或資產等價值量為唯一準繩。

企業實行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關鍵就在於追求最小供應鏈成本,消除不為客戶增值的作業,杜絕浪費,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特殊化多樣化的需求,使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二、實現精益成本管理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精益成本規劃設計。精益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的規劃要貫穿於產品開發設計的整個過程。同時提高產品研發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也非常重要。

2、「先進先出法」實現精益成本管控。作業成本法是按照系統、合理的程序分析產品成本,是達到「精益」的產品成本控制的首選方法。還應結合價值工程分析的方法,把技術分析和經濟分析結合起來考慮,在產品功能和製造成本的升降間尋求最優的平衡點。精益成本管理不單只強調降低成本與費用,而是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關系中尋求總體效益最優,進行全過程的戰略成本管理,這是一項持久的任務,需要持續性的改善。

企業要想做到降本增效這一目標,要從企業各個渠道進行控制,不能一味降低成本,也不能一味增大效益,要雙管齊下,開源節流。"

如何降低成本2

1、減少庫存量。

對市場了解程度較淺,由於企業大量的采購而造成的庫存積壓,沒有做到合理化的庫存管理導致的,還會導致企業活動資金的短缺。如何避免這一點的發生,其實最優的解決方式是銷量數據化,根據銷量數據來制定采購計劃,避免盲猜式的采購,導致的庫存積壓資金流失。

2、員工提高效率。

對於提高員工工作的高效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員工工作效率除了自身技藝的進步以外,必要時還需要依託工具來優化工作流程,減少繁瑣的步驟和時間人力不必要的開支。例如在采購、揀貨和財務統計方面的管控。

3、往來歷史無記錄。

有的企業和供給商往來中沒有往來歷史,每一次采購都需要和供應商再次詢問議價。導致采購成本差異化。對於企業與供應商之間,企業是極為需要軟體管理,幫助企業往來查賬流水、預付款、返點、付款歷史等問題,因此每一次采購就不會有再次議價,供給商說了算,因此能夠讓采購價錢降到最低。

4、做好客戶運營管理。

減少繁瑣且無效的溝通。傳統企業的客戶在訂貨時常常是經過電話進行訂貨,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的發生,反復溝通好幾次,消耗大量時間。還會由於返工退貨形資金成本的流失。最好的方法是運用客戶管理系統科學合理地管理,並應用商城平台來幫助客戶訂貨。

對於這幾大因素的困擾,有許多企業選擇了進銷存軟體去高效化的管理企業,但也有很多傳統企業商還在用傳統的模式去管理。來肯雲商做到了「進銷存軟體+訂貨商城」一體化管理。

數據化的管理,系統軟體隨時查看銷量數據,通過銷量制定最優采購計劃,避免貨物積壓問題。PDA揀貨、數據報表。財務管理數據自動生成,員工可通過軟體查看與供應商之間的往來流水、賬單明細,提高員工工作效率,移動化辦公更便捷。

5. 如何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以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隨著農業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我國農業已全面進入高成本時代,使得農業效益、競爭力難以有效提高,危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農業的標志和發展方向。如何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以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值得農經學者深入探究。
1 適度規模經營,降低平均成本
當農業陷入「小規模、兼業化陷阱」,會不利於成本降低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而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引領功能,有利於採用現代生產要素和現代生產方式。經營規模達到30畝以上的農戶,對農業機械、新品種、新技術和社會化服務的使用率會明顯提高,可降低直接生產成本和間接生產成本,減少農民生產支出;可全面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資源配置效應和農業科技進步效應明顯,有利於提高單產。比如規模經營的水稻畝均機耕作業費可降低25-30元,畝均節葯30%以上,單產普遍要高出50公斤左右。
因此,應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一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截至2014年底,我國已有農業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341萬戶、合作社129萬個,龍頭企業12萬多家。可通過創新發展經營主體的聯合、合作和產業化等提高其組織化和規模化水平,通過專業化分工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實現全產業鏈服務、成本分攤,有效降低成本;二是以農地制度創新引導土地股份合作制,通過農地入股分紅等節約租金成本;三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如採取貸款貼息、風險補償、融資增信、創投基金、農業保險等方式,降低融資成本。
要加強對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管理服務,真正讓農業規模經營成果惠及廣大農民。
2 發展農業科技,降低多元成本
農業發展面臨的許多瓶頸性問題,都可以在科技進步中找到破解的「鑰匙」。
農業科技進步可提高農業生產率。新興的「3R」技術從節水、節地、節肥、節料、節能等多方面入手,可減少農業生產資料投入、降低物化成本。精準施肥、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可在不減少產量的情況下,使化肥使用量減少20%-30%、總成本降低15%-20%.
農業機械化可降低勞動力成本。大宗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是導致勞動成本過高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為我國農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驅動力,大幅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我國2014年農業勞動生產率是2000年的6倍多。
因此,須重視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要加強農業機械化與農機裝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台新時期農業機械化扶持政策體系,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全面機械化,充分發揮農業機械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的重要作用。同時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幫助他們提高農業科技素養。
3 創新經營體系,降低交易成本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產業融合水平還不高,農業產業之間互聯互通性還不強,多樣化的農業分工經營難以出現,推高了經營主體之間的交易成本。
因此,要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大農業產業融合,以節約運營成本。應通過農業組織化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培育新型農業服務主體和發育農業服務市場,誘導代耕、代種、代管、代營的縱向分工與服務外包,擴展農業的分工經濟性,同時拓寬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渠道,有效降低農業經營組織的運營成本。而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融合能夠引發產業功能、形態、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重大變化,提升農業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實現交易成本降低。比如我國農產品每年產後損失3000億元,農產品副產物和加工副產物60%以上沒有得到循環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農產品加工業的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具體說來,要堅持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工作路徑,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健全和完善農業產業鏈條,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建設,支持合作社發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銷;要完善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發展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區等產業集聚,減少交易主體的搜尋成本;要通過「互聯網+現代農業」方式,廣泛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降低交易中的信息成本;要整合、延伸農業產業鏈,通過簽訂長期合作合同等降低議價成本、決策成本、監督成本。
4 推進綠色發展,降低污染成本
過去,我國農業生產屬於粗放型增長模式,對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壓力。據相關部門數據,我國每公頃耕地化肥使用量高達397.5公斤,單位面積的農葯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全國中重度污染耕地已達5000萬畝,人均耕地和淡水資源面臨城鎮化、工業化污染的威脅。
因此,我國農業須努力實現綠色發展。要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實施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完善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要發展集約農業。按照綠色增產模式攻關要求,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全面推廣減葯、控水等一體化技術,實施化肥農葯零增長行動,推進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工程;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要管控好工業和城市污染轉移排放,降低外源性污染流入農業。
5 建設農村公共財政,依託財政「擠出效應」降低農戶投入成本
「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資降低的效果。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等相對落後,農戶自身投入居高不下,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短板。事實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高標准農田建設不僅有利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還有利於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現代農業示範區、農產品加工業物流園區、農業產業化示範園區等建設,則可以產生聚集經濟。
因此,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要整合建設資金,創新投融資機制,大規模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為農戶提供更多公共物品,產生財政「擠出效應」,從而節約農戶生產成本;要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為面向基層推廣農技的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機構提供精準支持;要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撬動規模化經營主體增加生產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