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商倉庫一般要如何選擇
擇電商倉庫進行合作可不能馬虎,這會直接影響到電商企業的業績問題。那麼選擇時需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1、搜尋該第三方倉儲公司在網上的信息,查看公司口碑如何。
2、實地考察該公司的倉庫,查看倉庫周邊交通情況,查看倉庫內的布局規劃是否合理。
3、費用價格。這方面是最後需要考慮的問題,因為相比較而言,前面兩點因素會更加的重要。
選擇電商倉庫需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決不能陷入只看價格的誤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編輯於 2019-08-28
0 1
頭等倉倉庫出租
網路認證:上海熙鄰網路技術...
關注
在電商行業,一般你都會需要電商倉儲物流服務,而選擇就只用這三個方面:
第一種:電商公司自營倉庫;
第二種:電商第三方倉儲公司外包;
第三種:選擇平台的第三方倉儲物流服務。
下面我就針對以上這三種展開介紹這幾種的優劣勢。這三種共性就是都是在做倉儲發運工作,不同的是運作方式不同,也導致他們之間的優劣勢,認清之後根據自己目前的現狀去選擇,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說說電商公司自營倉庫,也叫自建倉庫。它有哪些優劣勢呢?自營倉庫最大特點就是對自己物流掌控能力強,對發貨及時率有保障。這類的前期投入成本很高,無論是人力物力財力方面都是很大的。
當然,如果品牌商長期運營的話,且訂單量很大的話,則推薦自營倉庫更為有利,畢竟從長期來看,這種投入還是很值得的。如果銷量不是很大,在短期內又很有第三方倉儲外包需求的服務的話,選擇第三方電商倉儲外包和電商倉儲物流平台都是不錯的選擇!
⑵ 如何用成本因素來決策工廠的選址
倉庫選址時除考慮以上自然環境、經營環境、基礎設施狀況等方面的因素外,利用數學方法對倉庫位置進行量化分析也是倉庫選址的重要方法之一。
設施選址的方法有基於選址成本因素的盈虧點平衡評價法、重心法、線性規劃的表上作業法、啟發式演算法等,也有基於選址諸多因素的綜合因素評價法。這些方法都是設施選址的量化分析方法,各有計算簡繁,各有優勢特點,也各有不足。
(一) 重心法
1. 單一倉庫的選址
倉庫是物流過程中的一個站點,理論上說,它應該是貨品集中和分發過程中費用發生最小的理想地點。我們用數學方法建立一個分析模型,找出倉庫理想所在位置,這就是單一倉庫的選址的重心法,該方法又稱為靜態連續選址模型方法。因為應用時只考慮運輸費率和該點的貨物運輸量,所以這種方法很簡單,也很實用。
(1) 重心法原理
可利用費用函數求出由倉庫至顧客間運輸成本最小的地點,因為選址因素只包括運輸費率和該點的貨物運輸量,所以這個方法很簡單。
設有一系列點分別代表生產地和需求地,各自有一定量貨物需要以一定的運輸費率運向位置待定的倉庫,或從倉庫運出,那麼倉庫該位於何處呢?我們以該點的運量乘以到該點的運輸費率,再乘以到該點的距離,即可求出上述乘積之和(即總運輸成本)最小的點
(2) 重心法計算的假設條件
重心法是在理想條件下求出的倉庫位置,但模型中的假設條件在實際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重心法計算中簡化的假設條件包括以下幾方面:
⑴模型常常假設需求量集中於某一點,而實際上需求來自分散於廣闊區域內的多個消費點。
⑵模型沒有區分在不同地點建設倉庫所需的資本成本,以及與在不同地點經營有關的其他成本的差別,而只計算運輸成本。
⑶運輸成本在公式中是以線性比例隨距離增加的,而運費是不隨運距變化的固定的部分和隨運距變化的可變部分組成。
⑷模型中倉庫與其他網路節點之間的路線通常假定為直線。而應該選用的是實際運輸所採用的路線。
⑸模型未考慮未來收入和成本的變化。
從以上假設中可以看出模型存在諸多的限制條件,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模型沒有使用價值。重要的是選址模型的結果對事實問題的敏感程度。如果簡化假設條件,對模型設施選址的建議影響很小或根本沒有影響,那麼可以證明簡單的模型比復雜的模型更有效。
2. 多個倉庫的選址的多重心法
對於現代物流網路規劃而言,物流網路包含眾多的倉庫,這就會出現多個倉庫的選址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分解為以下若干問題:
⑴應該建多少倉庫?
⑵倉庫應該建在什麼地方?
⑶倉庫的規模應該建多大?
⑷每個倉庫所服務的客戶是哪些?
⑸每個倉庫的供應渠道是什麼?
⑹每個倉庫中應該存放什麼貨品?
⑺送貨的方式應如何選擇?
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很多的方法,雖然有些方法不很完善,但依然為我們提供了多個倉庫選址的數學上的規劃方法。多重心法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精確重心法是一種以微積分為基礎的模型,用來找出起訖點之間使運輸成本最小的中間設施的位置。如果要確定的點不止一個,就有必要將起訖點預先分配給位置待定的倉庫。這就形成了個數等於待選址倉庫數量的許多起訖點群落。隨後,找出每個起訖點群落的精確重心點。
針對倉庫進行起訖點分配的方法很多,尤其是在考慮多個倉庫及問題涉及眾多起訖點時。方法之一是把相互間距離最近的點組合起來形成群落,找出各群落的重心位置,然後將各點重新分配到這些位置已知的倉庫,找出修正後的各群落新的重心位置,繼續上述過程直到不再有任何變化。這樣就完成了特定數量倉庫選址的計算。該方法也可以針對不同數量的倉庫重復計算過程。
增加倉庫數目,通常運輸成本會下降,但物流過程中其他成本會上升,特別是倉庫建設的固定成本和庫存持有成本的上升,最優解使總成本最小。多庫房的選址問題也可以採用其他方法,我們在這里不一一介紹。
(二) 綜合因素評價法
綜合因素評價法是基於影響設施選址的諸多因素而設計出的一種選址定量分析的方法。
設施選址的影響因素很多,有從地區選址宏觀角度考慮的市場條件、資源條件、運輸條件、社會環境等因素,它們對地理位置與設施特點的關系有很大的影響;有從選址的具體地點微觀角度考慮的地形地貌條件、地質條件、施工條件、供排水條件、成本條件等因素。上述因素有些可以進行定量分析,並用貨幣的形式加以反映,稱為經濟因素或成本因素,可以採用基於選址成本因素的盈虧點平衡評價法、重心法、線性規劃的表上作業法、啟發式演算法等方法進行選址分析評價。而有些因素諸如政策法規、氣候條件、人文環境、環境保護等則是非經濟因素,對這些非經濟因素採用基於選址成本因素的盈虧點平衡評價法、重心法、線性規劃的表上作業法、啟發式演算法等方法評價目前尚存在較大的難度。我國對這些非經濟因素在設施選址上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採用定性的經驗分析方法,此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設計者個人的經驗和直覺,使得有些決策存在較大的失誤。
設施選址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應根據系統分析的方法,求得整體優化,同時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避免決策的失誤。如何採用更加科學的定量分析方法來避免或者減少定性分析方法的個人主觀化色彩,是設施選址定量分析的經典,同時也是亟待解決和完善的問題。
綜合因素評價法是目前設施選址對非經濟因素影響進行定量分析的好方法。它是基於數理統計與概率論分析問題的方法,將非經濟因素進行量化處理,然後用一定的方法計算各選址方案得分,以得分高的方案為合理方案。綜合因素評價法的作用在於可以對影響設施選址的非經濟因素(非成本因素)進行量化分析,為設施選址決策提供重要依據;不僅如此,綜合因素評價法中的因次分析法還可以將影響選址的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一並納入進行計算分析評價,為設施選址決策提供重要依據,這一點是目前盈虧點平衡評價法、重心法、線性規劃的表上作業法、啟發式演算法等方法很難做到的。
綜合因素評價法在設施選址上的應用目前包括加權因素法和因次分析法。
1. 加權因素法
若在設施選址中僅對影響設施選址的非經濟因素進行量化分析評價,一般可以採用加權因素法。
加權因素法的應用步驟是:
(1). 對設施選址涉及的非經濟因素通過決策者或專家打分,再求平均值的方法確定各非經濟因素的權重,權重大小可界定為1—10。
(2). 專家對各非經濟因素就每個備選場址進行評級,可分為五級,用五個字母母音A、E、I、O、U表示。各個級別分別對應不同的分數,A=4分、E=3分、I=2分、O=1分、U=0分。
(3). 將某非經濟因素的權重乘以其對應選址方案該級別分數,得到該因素所得分數。
(4). 將各方案的各種非經因素所得分數相加,即得各方案分數,分數最高的方案即為最隹選址方案。
案例:某配送中心選址,設計了甲、乙、丙、丁四種方案,專家對非經濟因素的權重和評級分數進行確定和對步驟3、4的計算如表1所示:
表1
非經經因素
權 重
各選址方案等級及分數
甲方案
乙方案
丙方案
丁方案
場址位置
9
A/36
E/27
I/18
I8/18
面積和位置
6
A/24
A/24
E/18
U/0
地勢和坡度
2
O/2
E/6
I/6
I/6
風向、日照
5
E/15
E/15
I/10
I/10
鐵路接軌條件
7
I/14
E/21
I/14
A/28
施工條件
3
I/6
O/3
E/9
A/12
同城市規劃的關系
10
A/40
E/30
E/30
I/20
合計
137*
126
105
94
從上表計算結果上可以看出甲方案得分數最高,因此選甲方案場址為佳。
2. 因次分析法
因次分析法是將經濟因素(成本因素)和非經濟因素(非成本因素)按照相對重要程度統一起來,確定各種因素的重要性因子和各個因素的權重比率,按重要程度計算各方案的場址重要性指標,以場址重要性指標最高的方案作為最佳方案。
因次分析法設經濟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為M,非經濟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為N,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重要程度之比為m : n,則M= ,N= =1。
(1) 確定經濟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設有k個備選場址方案, 為每個備選場址方案的各種經濟因素所反映的貨幣量之和(即該備選場址方案的經濟成本),則:
=
在上式中,取成本的倒數進行比較是為了和非經濟因素進行統一,因為非經因素越重要其指標應該越大,而經濟成本就越高,經濟性就越差,所以取成本倒數進行比較,計算結果數值大者經濟性好。
(2) 確定非經濟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非經濟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的計算分三個步驟:
[1] 確定單一非經濟因素對於不同候選場址的重要性
即就單一因素將被選場址兩兩比較,令較好的比重值為1,較差的比重值為0。將各方案的比重除以所有方案所得比重之和,得到單一因素相對於不同場址的重要性因子 ,計算公式為:
=
式中: ——單一因素對於備選場址j的重要性因子;
——單一因素所獲得比重值;
——單一因素對於各備選場址的總比重和。
[2] 確定各個因素的權重比率
對於不同的因素,確定其權重比率 可以用上面步驟兩兩相比的方法,也可以由專家根據經驗確定,所有因素的權重比率之和為1。
[3] 將單一因素的重要性因子乘以其權重,將各種因素的乘積相加,得到非經濟因素對各個候選場址的重要性因子 ,計算公式為:
= ·
式中: ——非經濟因素I對備選場址的重要程度;
——非經濟因素I的權重比率;
k——非經濟因素的數目。
(3) 將經濟因素的重要性因子和非經濟因素的重要性因子按重要程度疊加,得到該場址的重要性指標
=M· +N·
式中: ——經濟因素重要性因子;
——非經濟因素重要性因子;
M——經濟因素的相對重要性;
——場址方案的重要性指標(選最高者為最佳方案)
案例:某公司擬建一爆竹加工廠,有三處備選場址方案A、B、C,重要經濟因素成本如下表2所示,非經濟因素主要考慮政策法規、氣候因素和安全因素。就政策因素而言,A方案最寬松,B方案次之,C方案最次;就氣候因素而言,A、B兩個方案相平,C方案次之;就安全因素而言,C方案最好,B方案次之,A方案最差。據專家評估,三種非經濟因素比重為:政策法規因素0.5、氣候因素0.4、安全因素0.1。要求用因次分析法確定最佳場址。
表2
經濟因素
成本(萬元)
A方案
B方案
C方案
原材料
300
260
285
勞動力
40
48
52
運輸費
22
29
26
其他費用
8
17
12
總成本
370
354
375
解;1. 首先確定經濟性因素的重要因子
= =2.703×10
= =2.833×10
= =2.667×10
則: =8.203×10
= = =0.330
同理: = =0.354
= =0.325
2. 確定非經濟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首先確定單一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
(1) 政策法規因素比較如下表3
表3
場址
兩兩相比
比重和
A-B
A-C
B-C
A
1
1
2
2/3
B
0
1
1
1/3
C
0
0
0
0
(2) 氣候因素比較如下表4:
表4
場址
兩兩相比
比重和
A-B
A-C
B-C
A
1
1
2
2/4
B
1
1
2
2/4
C
0
0
0
0
(3) 安全因素比較如下表5
表5
場址
兩兩相比
比重和
A-B
A-C
B-C
A
0
0
0
0
B
1
0
1
1/3
C
1
1
1
2/3
3. 各非經濟因素匯總如下表6:
表6
因素
A方案
B方案
C方案
權重
政策法規
2/3
1/3
0
0.5
氣候條件
2/4
2/4
0
0.4
安全因素
0
1/3
2/3
0.1
4. 計算各選址方案非經濟因素重要性因子
= ×0.5+ ×0.4+0×0.1=0.533
= ×0.5+ ×0.4+ ×0.1=0.4
=0×0.5+0×0.4+ ×0.1=0.067
5. 計算總的重要性指標
=M· +N·
假定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同等重要
則: M=N=0.5
=0.5×0.330+0.5×0.533=0.4315
=0.5×0.343+0.5×0.4=0.3726
=0.5×0.325+0.5×0.067=0.196
根據以上計算,A方案重要性指標最高,故選A方案作為建廠場址。
假定經濟因素權重為0.7,非經濟因素權重為0.3
則: =0.7×0.330+0.3×0.533=0.3909
=0.7×0.343+0.3×0.4=0.3601
=0.7×0.325+0.3×0.067=0.2485
根據以上計算,A方案重要性指標最高,故選A方案作為建廠場址。
四、倉庫選址的程序和步驟
在進行倉庫選址時,可以按照圖3-2中所示的程序進行。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市場適應性,購置土地條件,服務質量,總費用;商流、物流的職能及其他
多個倉庫選址方法(如鮑摩-瓦爾夫模型)
NO
單一倉庫選址方法(如重心法等)
選址的約束條件
地理、地形、地價、環境、交通條件、勞動條件及有關法律的研究
確定選址結果
復查
地址篩選
收集整理資料
地圖、地價、業務量、費用分析、配送路線、設施現狀的分析及需求預測
物流系統的現狀分析
選址約束條件分析
定量分析
結果評價
YES
圖3-2 倉庫的選址程序
⒈選址約束條件分析
選址時,首先要明確建立倉庫的必要性、目的和意義;然後根據物流系統的現狀進行分析,制定物流系統的基本計劃,確定所需要了解的基本條件,以便大大縮小選址的范圍。
⑴需要條件。它包括倉庫的服務對象——顧客的現在分布情況及未來分布情況的預測、貨物作業量的增長率及配送區域的范圍。
⑵運輸條件。應靠近鐵路貨運站、港口和公共卡車終點站等運輸據點;同時,也應靠近運輸業者的辦公地點。
⑶配送服務的條件。向顧客報告到貨時間、發送頻次,根據供貨時間計算的從顧客到倉庫的距離和服務范圍。
⑷用地條件。是用現有的土地還是重新取得地皮?如果重新取得地皮,那麼地價有多貴?地價允許范圍內的用地分布情況如何?
⑸法規制度。根據指定用地區域等法律規定,有哪些地區不允許建立倉庫。
⑹流通職能條件。商流職能是否要與物流職能分開?倉庫是否也附有流通加工的職能?如果需要,從保證職工人數和通勤方便出發,要不要限定倉庫的選址范圍?
⑺其他。不同的物流類別有不同的特殊需要,如為了保持貨物質量的冷凍、保溫設施,防止公害設施或危險品保管等設施,對選址都有特殊要求,是否有滿足這些條件的地區?
⒉搜集整理資料
選擇地址的方法,一般是通過成本計算。也就是將運輸費用、配送費用及物流設施費用模型化,採用約束條件及目標函數建立數學公式,從中尋求費用最小的方案。但是,採用這種選擇方法,尋求最優的選址解時,必須對業務量和生產成本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⑴掌握業務量。選址時,應掌握的業務量包括如下內容:
①工廠到倉庫之間的運輸量;
②向顧客配送的貨物數量;
③倉庫保管的數量;
④配送路線別的業務量。
由於這些數量在不同時期會有種種波動,因此要對所採用的數據進行研究。另外,除了對現狀的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外,還必須確定設施使用後的預測數值。
⑵掌握費用。選址時,應掌握的費用如下:
①工廠至倉庫之間的運輸費;
②倉庫到顧客之間的配送費;
③設施、土地有關的費用及人工費、業務費等。
由於①和②兩項的費用隨著業務量和運送距離的變化而變動,所以必須對每噸公里的費用進行成本分析;③項包括可變費用和固定費用,最好根據可變費用和固定費用之和進行成本分析。
⑶其他。用縮尺地圖表示顧客的位置、現有設施的配置方位及工廠的位置,並整理各候選地址的配送路線及距離等資料。對必備車輛數、作業人員數、裝卸方式、裝卸機械費用等要與成本分析結合起來考慮。
⒊地址篩選
在對所取得的上述資料進行充分的整理和分析,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並對需求進行預測後,就可以初步確定選址范圍,即確定初始候選地點。
⒋定量分析
針對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模型進行計算,得出結果。如對多個倉庫進行選址時,可採用奎漢·哈姆勃茲模型、鮑摩—瓦爾夫模型、CELP法等;如果是對單一倉庫進行選址,可採用重心法等。
⒌結果評價
結合市場適應性、購置土地條件、服務質量等條件對計算所得結果進行評價,看其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及可行性。
⒍復查
分析其他影響因素對計算結果的相對影響程度,分別賦予它們一定的權重,採用加權法對計算結果進行復查。如果復查通過,則原計算結果即為最終結果;如果復查發現原計算結果不適用,則返回第3步繼續計算,直至得到最終結果為止。
⒎確定選址結果
在用加權法復查通過後,則計算所得的結果即可作為最終的計算結果;但是,所得解不一定為最優解,可能只是符合條件的滿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