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詳細的成本會計實務流程及會計分錄 初次上崗接手成本,怎麼入賬步驟是謝謝!
生產成本核算崗工作流程
(一)生產成本核算流程框架
見最下面
(二)生產部門日常費用報銷
審核原始憑證完整、合法、金額正確、原始憑證與支出證明單是否一致——→審核並更正原始憑證按規范粘貼和折疊——→審核審批手續是否完備——→審核部門費用支出進度(如超計劃額度,可拒絕報銷)——→編制記賬憑證
借:製造費用——車間部門—相關明細科目
貸:現金/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涉及現金的憑證傳出納崗,不涉及現金的憑證傳主管崗復核。
註:(1)非工資性費用支出須取得稅務局監制的發票或收據,填寫規范,大小寫一致,無塗改痕跡,增值稅票須嚴格遵守填寫規范。
(2)保證憑證及附件左上角整齊,附件長寬折疊以記賬憑證大小為度,不能帶有訂書釘。
(3)費用審核依據《2001年費用控制辦法》、《差旅費開支范圍及標准》、《通訊費管理辦法》等,其要點有:計劃額度內費用須經部門負責人、分管領導、財務部長審批;計劃外費用須有總經理批示的報告;市內交通費(計程車費)、通訊費須經總經辦登記;招聘費用須有人力資源部部長審核;差旅費須附審批後的行程安排表,招待費須附經審批的招待費用明細表。
(4)准確使用明細科目(見科目表)。
(5)支取現金的憑證編制完畢,若遇出納無現金時,應暫時保存記賬憑證,待出納取回現金時通知領款。
(6)報銷人有前期欠款時,報銷費用一律先沖抵欠款,由管理費用崗開具還款收據。
(三)其他核算
1、水(電)費
收受出納崗傳來的水(電)費委託收款憑證——→分出非生產用水(電)發票——→將生產用水(電)發票傳生產部相關崗位換取增值稅票——→編制記賬憑證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水/電
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
管理費用——水/電
貸:銀行存款——→傳主管崗復核
2、審核原輔材料領用
每月1日收受材料審核崗傳來的當月原材料領料匯總表、記賬憑證——→對照領料單審核材料發出匯總表——→對照匯總表審核記賬憑證——→傳主管崗
註:(1)材料領用涉及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因此只有此憑證編制後才可以結轉製造費用、輔助生產。
(四)製造費用及輔助生產歸集與分配
1、生產質保費用
結賬後第三日查詢並列印當月製造費用——生產部(含分管領導)/質保部(含分管領導)科目時段余額表——→向生產部統計崗取得各車間產量工時——→編制生產費用(含分管領導)、質保部費用(含分管領導)分配表——→編制記賬憑證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車間—生產費用/質保費用
貸:製造費用———生產部(分管領導)/質保部(分管領導)——→傳主管崗復核
2、車間製造費用
車間製造費用由財務系統自動結轉,並生成記賬憑證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車間—製造費用
貸:製造費用——車間—相關明細科目
3、輔助生產成本
結賬後第三日查詢並列印當月輔助生產成本科目時段余額表——→傳輔助生產車間核算員進行輔助生產分配——→根據輔助生產車間核算員編制的輔助生產分配明細表編制記賬憑證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車間—輔助費用
管理費用——輔助費用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相關明細科目——→傳主管崗復核
註:(1)必要時須向各車間提供製造費用明細賬相關情況。
(2)審定輔助生產車間統計分攤的工時,確保攤入各車間的費用准確合理。
(3)結賬後第三日結轉生產、質保費用,結轉後不能再有該項費用發生,因此月末須將此項當月費用憑證全部編制完畢。
(五)生產成本核算
1、基本生產成本的歸集
檢查製造費用、輔助生產成本是否結轉完畢——→檢查工資分配、原材料領用、產成品發放憑證是否已編制——→結賬後第三日列印各車間生產成本匯總表及製造費用匯總表——→傳各車間成本核算員
2、產品成本核算
由車間成本核算員根據當月車間生產的產品品種數量、各產品耗用的工時及成本崗提供的生產成本匯總表等,將車間當月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在產品和半成品之間,完工產品、半成品品種之間進行分配,結賬後第四日編制產品成本計算表交成本核算崗。
3、產成品入庫
(1)審核產成品明細賬
定期審核倉庫產成品、自製材料賬——→核對入庫單(第④聯)數量與倉庫管理員登記的明細賬借方數一致——→取下入庫單(第④聯)——→分車間分品種暫時保存
(2)審核成本計算表
檢查車間成本核算員編制的成本表——→核對完工產品、半成品數量和入庫單(第④聯)數量一致——→根據成本計算表及入庫單(第④聯)編制記賬憑證
借:庫存商品——醫葯庫/塑料庫/自製材料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車間—工資福利/材料費用/生產費用/質保費用/輔助費用/製造費用——→傳主管崗復核
(3)編制產成品平均成本表
將每月完工產品成本資料輸入《產品平均成本表》,以便動態直觀反映各產品成本變動情況。
(4)登記倉庫產成品(自製材料)明細賬借方金額
根據已審核成本計算表,將入庫產成品、自製材料成本金額登記在倉庫產成品、自製材料明細賬借方。
3、計算加權平均單價
產成品(自製材料)加權平均單價=本期收貨金額+期初結余金額,為本期產成品發出單價。
本期收貨數量+期初結余數量
4、退貨入庫
貨物退回,根據銷售部開具紅字銷售單,由銷售核算崗按中轉庫上月各品種加權平均單價,及退貨數量計算出退貨金額,並將品種,數量,單價,金額等資料編表匯總,本崗根據其匯總表,編制記賬憑證。
借:庫存商品——醫葯庫
貸:庫存商品——中轉庫
註:(1)實際核算中與正常藍字銷售單一同編制記賬憑證。
5、產成品出庫
審核倉庫產成品明細賬登記的發出數量——→抽出產成品發出憑證並編制分類匯總——→計算發出金額(=數量×產成品加權平均單價)——→在倉庫明細賬中登記發出金額——→憑匯總表編制記賬憑證
(1)銷售單
借:庫存商品——中轉庫
貸:庫存商品——醫葯庫/塑料庫——→傳銷售核算崗審核
註:(1)銷售單須按品種分類匯總並製表,隨銷售單和記賬憑證傳銷售核算崗審核,紅字銷售單以負數進行核算。
(2)發出武馬產品須向銷售部索取銷售單清單,據此由武馬向公司開具發票,辦理產成品入庫手續。
(2)領出返工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車間—材料
貸:庫存商品——醫葯庫/塑料庫——→傳主管崗復核
註:(1)摘要欄須註明產品名稱及產量。
(2)須將領出返工產品明細提供給車間成本核算員。
(3)部門領用
借:管理費用——研究開發費(產品開發中心臨床、檢驗用)
製造費用——質保部—檢驗費(質保部抽樣、檢驗用)
營業費用——辦公費—樣品(試賣樣品)(成本+價差)
營業費用/管理費用——招待費(成本+價差)
更改工程——GMP—其他(成本+價差)
貸:庫存商品——醫葯庫/塑料庫
其他應付款——價差(產品執行價/1.17)×17%——→傳主管崗復核
註:(1)領料單內容須填寫完整,備注欄須載明用途,且簽字手續完備。
6、結倉庫產成品明細賬
倉庫明細賬審核登記完畢,結出各產品余額,督促倉庫管理員與實物核,並將賬本余額分類匯總與財務賬核對。
7、盤點
每半年組織對倉庫實物盤點一次——→督促倉庫管理員編制盤存表——→及時提供盤點結果——→協助倉庫管理員報告有關問題事項——→根據公司處理決定編制記賬憑證
(1)盤盈
借:庫存商品——醫葯庫/塑料庫
借:管理費用——處理財產損失〈紅字〉
(2)盤虧
借:管理費用——處理財產損失
貸:庫存商品——醫葯庫/塑料庫
(六)管理性工作
1、每月10提供成本分析,動態跟蹤產品成本升降情況。
2、組織車間成本核算員進行規范成本核算,保證及時提供准確的原始資料。
3、參與制定成本費用控制辦法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4、深入車間、倉庫熟悉公司各產品生產工序、原輔材料耗用等相關知識,有效挖掘成本管理的潛能。
5、每半年組織倉庫進行一次盤點。
(七)工作要求
1、熟悉公司各類財務管理制度。
2、了解財務部各崗位工作內容,做好與各崗位的銜接工作。
3、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心強,樹立良好的部門形象。
『貳』 作業成本法使得責任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結合成為可能。
一、作業成本法的定義
作業成本法又叫作業成本計演算法或作業量基準成本計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業(activity)為核心,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將耗用的資源成本准確地計入作業,然後選擇成本動因,將所有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計算對象(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作業成本法在精確成本信息,改善經營過程,為資源決策、產品定價及組合決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廣泛的贊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先進的公司已經實施作業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會計系統,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作業成本計算是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它以作業為中心,而作業的劃分是從產品設計開始,到物料供應,從生產工藝流程(各車間)的各個環節、質量檢驗、總裝,到發運銷售的全過程。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認量,最終計算出相對真實的產品成本。同時,通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作業活動的追蹤分析,為盡可能消除「不增值作業」,改進「增值作業」,優化「作業鏈」和「價值鏈」增加「顧客價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損失、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提高決策、計劃、控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其結果有可能導致企業受到雙重損失、總體獲利水平下降 .
二、作業成本核算的應用
作業成本核算是一種以「成本驅動因素」理論為基本依據,根據產品生產或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和形成的產品與作業、作業鏈和價值鏈的關系,對成本發生的動因加以分析,選擇「作業」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經營費用的一種成本核算方式。
作業成本核算是基於傳統成本核算制度下間接費用或間接成本分配不真實而提出來的。在傳統成本核算制度下,間接費用或間接成本的分配標准一般採用直接人工小時或機器台時,這種分配方式在以前起過積極作用,即在產品品種少或間接費用數額不大的情況下比較適用,一般不會對產品成本水平產生較大的沖擊波。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由於企業生產產品品種較多,工時或機器台時在各產品間很難精確界定,又由於間接費用或間接成本較高,分配也難以做到合理。在作業成本制度下,成本歸屬從因果關系出發,間接費用或間接成本不在各產品間直接分配,而在各作業項間進行分配,這種就體現了費用分配的因果性,從而使作業成本乃至產品成本的計算較為准確。
作業成本核算的基本思維是:作業消耗間接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生產導致作業的發生,作業導致間接費用或間接成本的發生。可以看出,作業成本的實質就是在資源耗費與產品耗費之間藉助作業這一「橋梁」來分離、歸納、組合,然後形成各種產品成本。
三、作業會計對傳統會計成本觀的突破
由傳統的以數量為基礎的成本計算發展到現代的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是成本會計科學發展的大趨勢。因為面對間接費用在產品總成本中的比重日趨增大、產品品種的日趨多樣化和小批量生產的市場需要,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競爭和貿易壁壘消除的新市場條件,繼續採用早期成本會計控制大批量生產條件下產品成本的方法,用在產品成本中佔有越來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佔有越來越大比重的製造費用,分配越來越多與工時不相關的作業費用(如質量檢測、試驗、物料搬運、調整准備等),以及忽略批量不同產品實際耗費的差異等等,必將導致產品成本信息的嚴重失真,從而引起經營決策失誤、產品成本失控。傳統成本計算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實際上卻處處隱藏暗礁,隱藏著不盈利的產品。作業成本計算與傳統成本計算不同的是,分配基礎(成本動因)不僅發生了量變,而且發生了質變,它不再僅限於傳統成本計算所採用的單一數量分配基準,而是採用多元分配基準;它不僅局限於多元分配基準,而且集財務變數與非財務變數於一體,並且特別強調非財務變數(產品的零部件數量、調整准備次數、運輸距離、質量檢測時間等)。這種量變和質變、財務變數與非財務變數相結合的分配基礎,由於提高了其與產品實際消耗費用的相關性,能使作業成本會計提供「相對准確」的產品成本信息。
與傳統會計成本觀相比較,作業會計實現了幾個重大突破。具體而言,筆者認為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溯本求源,改變成本動因傳統成本法比較關注產品成本結果本身,成本計算的對象是企業所生產的各種產品,產量被看作是產品成本的唯一動因,並認為它對成本分配起著決定性的制約作用。按照這一思想,企業的全部成本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作業會計的成本計算思路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生產費用應根據其發生的原因,匯集到作業,並計算出作業成本,再按產品生產所消耗的作業量,將作業成本計入產品成本。按照這一成本動因將成本劃分為:①短期變動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短期內仍以產品數量為基礎,與傳統成本法基本相同;②長期變動成本,以作業為基礎,作業量是其成本動因。某種產品分配的長期變動成本數額在傳統成本法下多為固定成本;③固定成本,在給定的時期內不隨任何作業的變動而變動的成本,但從長遠來看它也是變動的。
在傳統成本法下,成本計算的准確性取決於間接成本分配的合理性。而在現代企業製造過程中,資本的有機構成大幅度提高,最終產品和勞務吸納的間接費用大增。這種情況下,按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分配將會使產品成本信息嚴重失真。因此,應從成本產生的源頭入手,分析成本發生的前因後果,將單一標準的分配基礎改為按成本動因的多標准分配,作業成本法(abc法)應運而生,提高了成本計算的准確性。
(二)、強調成本的戰備管理,延伸成本概念傳統的成本概念只局限於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但隨著市場格局逐漸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產品的價值實現比價值形成更為重要,因此,應選擇實施按成本管理要求的全程管理。
abc法正是立足於這種全程的成本概念進行管理,將成本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將產品的設計向後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階段,且尤其重視在產品投產前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如果說價值工程強調在設計階段剔除產品過剩功能,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abc法則強調在設計過程中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對於可增加價值的作業,在不影響產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也選用低成本作業。因此,abc法被看作是價值工程在成本會計應用中的深化、細化。
(三)、強調決策的成本關聯性,輔助相關成本決策法相關成本決策法是管理會計中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管理決策方法,它將與某種決策相關的成本和收入進行配比來做出決策,只考慮隨決策而變動的成本,忽略不受決策影響的成本。相關成本決策法假設決策對成本在短期內發生影響和多項決策之間是相互獨立、互不影響的。
相關成本決策法考慮了決策的短期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①一旦某項決策敲定,與該決策相關的變動成本就會成為與其他決策無關的固定成本;②所有成本均是變動的,這是因為任何一個企業不可能僅僅只做一項決策,前期決策會對後期決策產生影響。換言之,某些成本就某單個決策而言是固定的,但就一系列決策而言卻是變動的。相關成本決策法假設決策互為獨立是脫離現實的,生產中企業總是面臨許多決策,一些決策還同時進行,其相互影響既體現在機會成本上,又表現在未來的潛在成本上。相關成本決策法沒有考慮這種相互影響的內在機制,使用它將導致一定時期內從各項決策取得的收益不具可加性,即整體效果小於單項的決策效果之和。abc法則在一定程度上能輔助相關成本決策法,它從系統的角度出發,認為一項決策不僅要考慮其對同期決策的影響,還要考慮其對後續決策的影響;不僅需要預計未來的機會,而且還要掌握成本的長期習性,其中包括那些不隨單項決策變動,但隨多項決策變動的成本習性。abc法通過揭示各種成本的動因,了解各決策方案的短期和長期效果,使決策後系統的總體效果大於各單項決策效果之和。
(四)、重新界定期間費用,完善成本概念傳統成本觀下,產品成本是指其製造成本,就其經濟內容看,只包括與產品成本直接有關的費用,而用於管理和組織生產的支出則作為期間費用處理。產品成本按費用的經濟用途設置相關項目。而在作業成本觀下,產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就一個製造中心而言,該製造中心所有的費用支出只要是合理有效的,都是對最終產品有益的支出,就應計入產品成本。即作業成本觀強調費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論其是否與產出直接相關。
作業成本觀下,也使用期間費用概念;但此時期間費用匯集的是所有無效的、不合理的支出,即所有作業無效耗費的資源價值和非增值作業耗費的資源價值,而不是與生產無直接關系的支出。企業將它們計入期間費用,是希望通過改進相關作業以消除這些耗費。另外,作業觀念下成本項目是按作業類別設置的。這種成本和期間費用的重新界定,是對管理內涵深層次認識的體現,有助於考核企業的管理效益,同時也完善了產品的成本概念。
(五)、降低成本的主觀動因,完善責任會計在產品成本的形成中,除了受產量、作業量等一些客觀因素的驅動外,還會受人為主觀因素的驅動。比如,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工作態度和責任感、員工之間以及員工與領導之間的人際關系等。在作業成本觀念下,按作業設立責任中心,使用更為合理的分配基礎,易於區分責任,減少成本的主觀動因。同時abc法還特別強調產品的零部件數量、調整准備次數、運輸距離和質量檢測時間等非財務變數,因為它們與產品實際成本耗費也有極強的相關性。
abc法是適應於現代企業的製造環境而產生的,彌補了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在現代企業製造系統中的一些缺陷,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盡管我國企業目前還沒有採用abc法的現實基礎,但完全可以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借鑒其先進的思想和方法。比如:①成本的全程戰略管理思想。使企業在「開源」過程中,就對擬使用的資源作好預先的籌劃和安排,使日後的潛在成本得到事前的控制;②成本分配思想。當企業採用單一的分配標准計算的成本可信性受到懷凝,已影響到企業決策時,如工藝復雜、難以生產的產品在其售價未高於其他同類產品的情況下,會計資料卻表明該產品與其他產品一樣具有很高的盈利能力時,可採用abc法對產品成本重新加以驗證;③對成本過程進行剖析,並盡量消除非增值作業的思想。這啟發我們在企業的生產中要強化成本意識,盡量減少無謂的操作,控制和降低成本。
四、實施作業成本法應注意的問題
作業成本法是一種較切合現代高新技術生產環境的成本計算方法,糾正了傳統的完全成本法扭曲產品成本的現象,不論產量高低、製造工藝復雜與否,計算出來的產品成本較准確地反映產品與其所耗資源之間的因果關系,接近於真實成本。在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環境與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情況下,更能為企業計劃、控制和決策提供准確可靠的成本信息,也優於管理會計早先提倡的變動成本法。我國的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在實施作業成本法時應注意如下一些問題:
1、作業成本法是作業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並不僅僅在於計算出產品成本,還在於計量各種作業耗用資源的成本,本質上是計量分析資源的流動。
2、實施作業成本法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任何一個成本系統並不是越准確就越好,關鍵還須考慮其成本。作業成本法增加了大量的作業分析確認、記錄和計量,增加了成本動因的選擇和作業成本的分配工作,支付成本大增,作業成本庫的選擇,可使成本——效益平衡。
3、作業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如在作業的確認、成本動因的選擇和同質成本庫的確認上,不同的會計人員會有不同的結果。這種主觀隨意性有時會帶來與實際較大的偏差。
4、作業成本法是一種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產品成本包括以前不能追溯的期間費用,計算出來的成本指標值比按傳統的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結果差異很大,實施時應注意與現行成本制度的銜接或融合。
5、實施作業成本法必須取得單位最高層領導和有關部門領導的認可和支持,做好全體員工的培訓,提高全員的成本意識,避免和消除無效作業,消除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人為因素的阻力,以促進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這是作業成本法的精髓。
6、實施作業成本法,應做好會計有關的基礎工作,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否則,假賬真算,運用成本昂貴的作業成本法,無異於勞民傷財。
五、abc、abm發展前景
作業成本計算是在先進製造企業中產生並有顯著效果的。但是它並不僅僅適用於先進製造企業,像西安農械廠這種非先進製造企業,由於其生產產品數量差異大,製造費用與直接人工費用比值高,也同樣適宜abc運行。與先進製造企業不同的是,其運用效果稍差。國外一些非製造行業,如金融保險業、商業、醫療衛生業等都有成功應用abc的案例。目前,在我國有很多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採取多品種,少批量方式生產,以這些企業為試點推廣運用abc,不但會給它們提供相對准確的成本信息,方便其制訂科學有效的經營決策、相關資本支出決策,提高企業競爭能力,而且還會通過作業管理的實施提高其管理水平,促使管理現代化,增加企業的價值。
作業管理把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業層次,以「作業」作為企業管理的起點和核心,比傳統的以「產品」作為企業管理的起點和核心,在層次上大大深化了。正如生物學深入到分子水平而形成分子生物學,在生物科學上形成重大變革一樣,企業管理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業層次而形成的作業管理,可視為本世紀初泰羅創——立「科學管理學說」以來,在企業管理上又一重大的革命性-變革,它對企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叄』 我是一名會計新手去一家單位,和老會計交接應注意些什麼
我是一名會計新手去一家單位,和老會計交接應注意些什麼?, 會計新手和之前的會計交接有什麼注意事項啊,怎麼交接?
會計交接工作的程序
1、交接前的准備工作。
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工作交接前,必須做好以下准備工作:
①已經受理的經濟業務尚未填制會計憑證的應當填制完畢。
②尚未登記的賬目應當登記完畢,結出余額,並在最後一筆余額後加蓋經辦人印章。
③整理好應該移交的各項資料,對未了事項和遺留問題要寫出書面說明材料。
④編制移交清冊,列明應該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公章、現金、有價證券、支票薄、發票、文件、其他會計資料和物品等內容;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從事該項工作的移交人員應在移交清冊上列明會計軟體及密碼、會計軟體數據盤、磁帶等內容。
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移交時,應將財務會計工作、重大財務收支問題和會計人員的情況等向接替人員介紹清楚。
2、移交點收。
移交人員離職前,必須將本人經管的會計工作,在規定的期限內,全部向接管人員移交清楚。接管人員應認真按照移交清冊逐項點收。
具體要求是:
①現金要根據會計賬簿記錄余額進行當面點交,不得短缺,接替人員發現不一致或「白條抵庫」現象時,移交人員在規定期限內負責查清處理。
②有價證券的數量要與會計賬簿記錄一致,有價證券面額與發行價不一致時,按照會計賬簿余額交接。
③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完整無缺,不得遺漏。如有短缺,必須查清原因,並在移交清冊中加以說明,由移交人負責。
④銀行存款賬戶余額要與銀行對賬單核對相符,如有未達賬項,應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調節相符;各種財產物資和債權債務的明細賬戶余額,要與總賬有關賬戶的余額核對相符;對重要實物要實地盤點,對余額較大的往來賬戶要與往來單位、個人核對。
⑤公章、收據、空白支票、發票、科目印章以及其他物品等必須交接清楚。
⑥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交接雙方應在電子計算機上對有關數據進行實際操作,確認有關數字正確無誤後,方可交接。
3、專人負責監交。
為了明確責任,會計人員辦理工作交接時,必須有專人負責監交。通過監交,保證雙方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認真辦理交接手續,防止流於形式,保證會計工作不因人員變動而受影響;保證交接雙方處在平等的法律地位上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允許任何一方以大壓小,以強凌弱,或採取非法手段進行威脅。
移交清冊應當經過監交人員審查和簽名、蓋章,作為交接雙方明確責任的證件。
對監交的具體要求是:
①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
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所謂必要時由主管部門派人會同監交,是指有些交接需要主管單位監交或者主管單位認為需要參與監交。
通常有三種情況:
一是所屬單位負責人不能監交,需要由主管單位派人代表主管單位監交。如因單位撤並而辦理交接手續等。
二是所屬單位負責人不能盡快監交,需要由主管單位派人督促監交。如主管單位責成所屬單位撤換不合格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所屬單位負責人卻以種種借口拖延不辦交接手續時,主管單位就應派人督促會同監交等。
三是不宜由所屬單位負責人單獨監交,而需要主管單位會同監交。如所屬單位負責人與辦理交接手續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有矛盾,交接時需要主管單位派人會同監交,以防可能發生單位負責人借機刁難等。此外,主管單位認為交接中存在某種問題需要派人監交時,也可派人會同監交。
4、交接後的有關事宜:
①會計工作交接完畢後,交接雙方和監交人在移交清冊上簽名或蓋章,並應在移交清冊上註明:單位名稱,交接日期,交接雙方和監交人的職務、姓名,移交清冊頁數以及需要說明的問題和意見等。
②接管人員應繼續使用移交前的賬簿,不得擅自另立賬簿,以保證會計記錄前後銜接,內容完整。
③移交清冊一般應填制一式三份,交接雙方各執一份,存檔一份。
會計交接注意事項:
第一。交接表要寫清楚。看交接表上的內容與事實是否相符。
第二。發票要看仔細。發票本數與事實相符。企業帳要與銀行帳相符。現實和實務往來是否相符。保管帳與實務是否相符。要清點倉庫。固定資產也要盤點。
第三。有時間的話,單位往來帳要相核對。個人帳要核對。
總之會計交接一定要注意。否則後果自負。所以不要怕麻煩。涉及會計方方面面一定要核實。前任會計交接後沒有責任的。
我是一名會計新手,請問會計交接時要注意些什麼
交接時:注意帳實核對.
營業稅=開票數*0.05
印花稅不是沒個月都要交納
所得稅=利潤總額*0.25
行政單位會計交接應注意什麼?
會計交接工作的程序
1、交接前的准備工作。
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工作交接前,必須做好以下准備工作:
①已經受理的經濟業務尚未填制會計憑證的應當填制完畢。
②尚未登記的賬目應當登記完畢,結出余額,並在最後一筆余額後加蓋經辦人印章。
③整理好應該移交的各項資料,對未了事項和遺留問題要寫出書面說明材料。
④編制移交清冊,列明應該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公章、現金、有價證券、支票薄、發票、文件、其他會計資料和物品等內容;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從事該項工作的移交人員應在移交清冊上列明會計軟體及密碼、會計軟體數據盤、磁帶等內容。
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移交時,應將財務會計工作、重大財務收支問題和會計人員的情況等向接替人員介紹清楚。
2、移交點收。
移交人員離職前,必須將本人經管的會計工作,在規定的期限內,全部向接管人員移交清楚。接管人員應認真按照移交清冊逐項點收。
具體要求是:
①現金要根據會計賬簿記錄余額進行當面點交,不得短缺,接替人員發現不一致或「白條抵庫」現象時,移交人員在規定期限內負責查清處理。
②有價證券的數量要與會計賬簿記錄一致,有價證券面額與發行價不一致時,按照會計賬簿余額交接。
③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完整無缺,不得遺漏。如有短缺,必須查清原因,並在移交清冊中加以說明,由移交人負責。
④銀行存款賬戶余額需要和交接當日的銀行提供的對賬單相一致
作為會計新接手一家公司,和公司以前的會計交接應注意什麼?
這裡面有很大的學問,不過也太擔心責任的問題,因為不是你做的事情,你是不用負責任的。
會計交接時應注意些什麼?
1、 接替人員應當認真接管移交工作,並繼續辦理移交的未了事項。
2、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必須有監交人負責監交。一般會計人員交接,由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負責監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交接,由單位領導人負責監交,必要時可由上級主管部門派人會同監交。
3、 移交人員在辦理移交時,要按移交清冊逐項移交;接替人員要逐項核對點收。
(1)現金、有價證券要根據會計帳簿有關記錄進行點交。庫存現金、有價證券必須與會計帳簿記錄保持一致。不一致時,移交人員必須限期查清。
(2)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完整無缺。如有短缺,必須查清原因,並在移交清冊中註明,由移交人員負責。
(3)銀行存款帳戶余額要與銀行對帳單核對,如不一致,應當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調節相符,各種財產物資和債權債務的明細帳戶余額要與總帳有關帳戶余額核對相符;必要時,要抽查個別帳戶的余額,與實物核對相符,或者與往來單位、個人核對清楚。
(4)移交人員經管的票據、印章和其他實物等,必須交接清楚;移交人員從事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要對有關電子數據在實際操作狀態下進行交接。
4、 交接完畢後,交接雙方和監交人員要在移交注冊上簽名或者蓋章,並應在移交注冊上註明:單位名稱,交接日期,交接雙方和監交人員的職務、姓名,移交清冊頁數以及需要說明的問題和意見等。
移交清冊一般應當填制一式三份,交接雙方各執一份,存檔一份。
5、 接替人員應當繼續使用移交的會計帳簿,不得自行另立新帳,以保持會計記錄的連續性。
我被一家傳媒公司應聘做會計,我是會計新手,要與老會計交接工作,需要注意哪些
1,需要交接會計報表、納稅申報表、會計賬簿、憑證、印章及其他會計檔案、銀行賬號、報稅密碼、報稅密碼鎖等等。
2,對賬簿核對,做到賬賬相符。
3,對現金、銀行存款、實物盤點,要出納、保管員等相關責任人簽字。
4,按照公司的實際情況,對應收應付款項全面核對,或者隨機抽查核對。
5,賬簿交接時,上任會計人員要在賬簿上交接日期位置簽字蓋章。
6,交接完畢,填寫一式三份的交接單,載明以上事項,交接人,接收人,監交人三方簽字。
我是行政單位會計新手,怎樣與原會計交接呢?
會計新手,與原會計辦理交接方法如下:
1、交接前的准備工作。
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工作交接前,必須做好以下准備工作:
①已經受理的經濟業務尚未填制會計憑證的應當填制完畢。
②尚未登記的賬目應當登記完畢,結出余額,並在最後一筆余額後加蓋經辦人印章。
③整理好應該移交的各項資料,對未了事項和遺留問題要寫出書面說明材料。
④編制移交清冊,列明應該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公章、現金、有價證券、支票薄、發票、文件、其他會計資料和物品等內容;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從事該項工作的移交人員應在移交清冊上列明會計軟體及密碼、會計軟體數據盤、磁帶等內容。
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移交時,應將財務會計工作、重大財務收支問題和會計人員的情況等向接替人員介紹清楚。
2、移交點收。
移交人員離職前,必須將本人經管的會計工作,在規定的期限內,全部向接管人員移交清楚。接管人員應認真按照移交清冊逐項點收。
具體要求是:
①現金要根據會計賬簿記錄余額進行當面點交,不得短缺,接替人員發現不一致或「白條抵庫」現象時,移交人員在規定期限內負責查清處理。
②有價證券的數量要與會計賬簿記錄一致,有價證券面額與發行價不一致時,按照會計賬簿余額交接。
③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完整無缺,不得遺漏。如有短缺,必須查清原因,並在移交清冊中加以說明,由移交人負責。
④銀行存款賬戶余額需要和交接當日的銀行提供的對賬單相一致
新會計與代賬會計交接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新會計與代賬會計交接時應該移交注意事項:
代賬 會計應該要將他經手的所有帳務處理完,具體工作是:,
1. 結出所有帳目的余額. ;
2. 做出資金平衡表.損益表.稅務報表. ;
3. 核對所有帳戶余額.特別是現金及銀行存款余額一定要一致 ;
4. 核對往來帳余額.最好是與往來單位核對 ;
5. 對有問題的帳戶一定要交公司備案 ;
6. 對原任會計所經手的所有帳.憑證.報表.及有關財務資料辦理移交手續. ;
7. 編制 一式三份工作移交表.雙方簽字.但必須有公司監交.監交人也要簽字確認;
急!我是一名會計新手,才進一個公司會計交接時我需要做什麼?拜託各位了 3Q
資料清單: 一,從建賬開始到交接給你這段時間的會計憑證,每月明細賬,總帳,每月會計報表。(若會計帳是電腦帳,用戶名密碼都要給你。 二,若有銀行戶頭,銀行給還的「開戶許可證」(蠻厚的紙質,銀行列印的) 三,若有現金余額,交給你。 四,網上報稅的用戶名,密碼,還有相關報稅的網址。 五,若有公司章,公司財務專用章,負責人印章,都交給你。 六,若有固定資產,從建賬開始到每月計提折舊明細,都要提供給你。
希望採納
『肆』 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有哪些區別和聯系
從學科的角度而言,會計可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部分,他們的交叉部分成為成本會計。
財務會計:編制財務報表,為企業內部和外部用戶提供信息。財務會計的信息是提供廣泛的用戶。其重點在於報告財務狀況和營運狀況。
管理會計:主要是對企業的管理層提供信息,作為企業內部各部門進行決策的依據。沒有標準的模式、不受會計准則的控制。
成本會計:指為了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費用的會計。成本會計的中心內容為成本核算。成本會計分為管理及財務兩個方面,成本會計協助管理計劃及控制公司的經營,並制定長期性或策略性的決策,並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與改良品
(4)成本財務會計怎麼銜接擴展閱讀:
財務會計的作用
第一,財務會計有助於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業透明度,規范企業行為。
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
第二,財務會計有助於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成果、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第三,財務會計有助於考核企業管理層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企業接受了包括國家在內的所有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就有責任按照其預定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合理利用資源,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接受考核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