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勝可知,而不可為——美團勝出的一點啟示
國慶期間帶小孩出遊,晚上睡覺時老擔心小孩踢被子受涼,半夜時不時會醒來看看,結果連續幾個晚上都沒休息好。國慶後上班,就感覺身體有點要感冒的徵兆。扛了幾天,周五坐飛機到青島參加一個課程培訓。青島的氣溫要比深圳低好幾度,結果一下飛機就被涼到了,感冒終於還是發作了。
到了酒店的,就想著要趕緊買葯才行。於是掏出手機點開美團APP,在上面下了個買指定葯品的訂單。大約過了20分鍾,葯就送到了酒店。拿到葯,趕緊吃下,然後就躺床休息。睡了大約兩個小時,感覺好了很多。這時已經快晚上6點半了,於是在手機上又點開美團,選好想吃的晚餐下了個訂單。半個小時後,我就足不出酒店吃到了溫熱的晚餐。用完晚餐,洗了個熱水澡,趕緊吃葯接著睡。
由於用葯及時,身體也得到了充分休息,第二天感冒症狀消失,讓我完全承受住了這兩天飽和式的課程學習。這次課程能夠吸取到這么多的知識養料,我最要感謝除了授課老師外就是美團了。
美團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很難想像今天如果沒有美團,我們的生活會有多大的不便。如果對6、7年前的事情還有印象的朋友,或許對當年的團購大戰還有著許多的記憶。在那時,美團並不出眾,拉手網、窩窩團、團寶網、糯米網等的知名度更高。為什麼最終勝出的是美團呢?今晚我想跟大家來聊聊這段商業故事。
在2010年1月,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滿座上線。同年3月王興創立了美團。同年5月,國內團購網站已經超過了5000家,名噪一時的千團大戰就此拉開序幕。美團就是在這樣的一片紅海中一路沖殺,到最後一騎絕塵突圍而出成為最終贏家。
在這場經典的大戰中,我認為美團有三件事做對了,正是美團堅持這么做,才讓它走到了今天。
一、始終堅持「消費者第一」的價值觀。
美團的控制股東王興在一場活動中曾經說過:「回到價值排序,客戶第一。客戶又分為消費者和商戶兩端,兩端都很重要,都要服務。但是這兩者有了沖突怎麼辦呢?我們選擇把消費者排在第一位。如果沒有消費者,商戶是不會用我們的。首先,消費者要什麼東西?永遠要低價格、高品質的。其次,如何做到低價格、高品質?這對運營有什麼要求?要高效率、低成本,只有做到這個,你才能夠讓利。我們給消費者的價格肯定是商家給我們的價格加上我們的運營成本,能低成本運營的話,就不用加價很多,低成本有利於達到前面說的低價格。如何提高效率,不能光靠大家加班,那是有限度的,還得需要IT系統技術提升管理效率,需要高科技。但是高科技不一定是高毛利,蘋果是典型的高科技、高毛利,不過還有其他典型,亞馬遜是高科技、低毛利。這就需要大規模了,如果低毛利的規模小,就沒有商業價值,如果它有巨大的規模,哪怕低毛利,也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亞馬遜就證明了這件事。」
從這段話里,我們就能體會到美團在經營中是將消費者擺在第一位,其他的事情的展開都是圍繞著「如何讓消費者真正獲益」來做衡量標準的。
舉個例子:美團是第一個提出來團購過期會自動退款的。當時很多人團了以後過期都忘了消費了,這個錢就變成了沉澱資金,有很多團購網站的利潤就是來自於這部分錢。選擇到期自動退,是跟自己短期利潤過不去的,很多團購網都不願做,但美團做了。
二、深思熟慮不冒進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
當主要競爭對手花大力氣在搶佔一線城市的時候,美團一開始就著重發展二、三線城市市場,這是在紅海之中搶藍海。如果2010年美團在二、三線城市,開一個地方站需要的啟動成本是1萬塊錢的話,2011年競爭最白熱化的那一年,競爭對手想進來得要100萬。一年的時間,100倍的代價。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在2010-2011年這兩年團購競爭最激烈,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千團大戰」的時期,當時所有團購網站,不管主動被動,都要面臨一個選擇: 在哪座城市開團購業務,開多少個城市合適。
在2011年年底的時候,大眾點評、糯米、嘀嗒團和滿座,這幾家開了25到30個城市;拉手、窩窩團、24券、團寶網大概開了150-300個城市,團寶網當時對外公開的是324個城市,號稱最多。而美團呢,是94個城市。
美團是怎麼做出這樣的決定的呢?當時他們是這么考慮的:
1. 團購這個生意到底能開多少個城市?每個城市的運營成本怎樣?
討論後的結論就是,只要控制好運營成本,大的城市大成本開,小的城市低成本開,整個中國當時有300個左右的城市可以開團購業務。
2. 應該先在哪些城市投入資源?
當時美團的邏輯是這樣的:假設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勝負將分時,落後的競爭者會做什麼來控製成本呢?最可能的做法就是將尾部城市關掉。因為頭部城市業務量大,沒有誰能在一個頭部城市裡把商家全鎖定,所以永遠存在機會。
但是小城市有個優勢,相對容易壟斷供給埠,不像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壟斷商家的難度非常大。所以在小城市,勝利就意味著戰斗結束,你就有根據地能盈利了。於是美團在整個投入上側重於那些中小型城市。
正是這種 「農村包圍城市」 的策略,讓美團更早實現了盈利,能夠處於不敗的位置並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三、保持耐心,做好自己。
在對手們都在狂打廣告時,美團並沒有進行跟進,而是細心地做好自己的投入產出比,不亂花錢。耐心地打造內部的信息系統和IT系統。在PC上還有巨大的流量時,就堅決地轉型移動互聯網。所有這些都是在「做好自己」,而不是為了「擊敗對手」。最終,當對手犯錯的時候,一鼓作氣地出擊,最終佔領了優勢的局面。
後來王興在一次采訪中說到:「多數人對戰爭的理解是錯的,戰爭不是由拼搏和犧牲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組成的。」 很多時候勝利是來自於耐心,而不是某個奇跡般的勝利。
其實,不管是商業層面的競爭,還是個人層面的競爭,道理都是相同的。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再等待某個好時機的來臨,生活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只是在那之前,我們要保持著足夠的耐心。正如《孫子兵法》所說的: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