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本如何轉回,銷貨退回的會計分錄
成本如何轉回,銷貨退回的會計分錄?
在會計實務中,處理銷貨退回時,通常需要按照特定的會計分錄進行操作。一般情況下,若金額影響不大且在同一會計年度,則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處理:
1. 首先,沖回已確認的收入。借記「應收帳款」(紅字),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紅字)和「應交稅費-增值稅-銷項稅」(紅字)。這一步驟旨在反映已確認收入的減少。
2. 其次,轉回相應的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紅字),貸記「庫存商品」(紅字)。這一操作是為了反映與已退回商品相關的成本減少。
對於退貨發生跨會計年度且金額影響較大的情況,處理方式則有所不同。在這種情形下,應將銷貨退回視為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需要在會計年度報告中進行調整,以確保財務報表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具體操作流程通常包括對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進行相應調整,以反映退貨金額對財務狀況的影響。
2. 生產成本結轉到庫存商品時多入賬怎麼沖回
成本轉到商品時,成本就已經變成了商品了,你的商品增加了,成本就可以沖銷了。即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3. 退回商品的成本該怎麼確定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當月的銷售商品退回,一般可以直接從本月的銷售商品數量中減去,也可以單獨計算本月銷售退回商品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應當說,退回商品按照原銷售結轉的成本計算沖回,需要查閱原銷售月份的銷售成本,工作量相對較大。而由於企業生產銷售商品通常是大量、連續的,其生產、采購成本波動應當是平穩均衡的,因此,我們可以將退回的商品視為退回後於當月又售出,這樣,就可以將退回的商品數量直接在當月銷售數量中扣除即可,也就是意味著,退回商品沖回的銷售成本按照當月單位成本計算。這種做法,較為簡單,也為較多企業所採用,並不能被視為「虛增、減利潤」。
4. 暫估入賬結轉成本後怎麼沖回
暫估入賬結轉成本後怎麼沖回
把估價接轉的成本按照你原來製作的會計分錄和金額全部紅字沖回,然後按照發票的實際成本再重新接轉成本
暫估入庫,成本結轉方面的問題
1、一般暫估入庫,要在下月做沖回帳務處理,待發票到後,再作帳務處理.
2、如果暫估入庫的商品已經銷售,先按暫估價結轉成本.待發票到後,再作相關的帳務調整.
(1)如果暫估價與發票價一致,不作帳務處理.
(2)如果暫估價大於發票價,可以將差額做沖銷成本帳務處理.
(3)如果暫估價小於發票價,可以將差額做補充登記成本帳務處理.
(4)暫估價與發票價不一致,還可以將以前的結轉成本做紅字沖銷,然後,按發票價結轉成本.
企業暫估入賬的要求都有什麼?
《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是單獨設應付賬款--暫估入賬戶,該方法應用較廣,其優點是便於查詢核對未取得發票的入庫材料的情況,缺點是賬務中不能全面准確反映應付每個客戶的款項(因其不含增值稅),不利於應付賬款的管理,有可能出現多付款或不能及時付款的情況.
實務中,大部分會計人員認為:暫估入賬戶無論怎樣設置,也只是個過渡性賬戶,若暫估入賬情況不經常發生,只是臨時性、偶然性的有此類業務,怎樣設置都無大礙.
但若暫估經常發生,且客戶較多,應直接暫估到相應的應付賬款客戶名下,這樣能解決上述單獨設應付賬款--暫估入賬戶的問題.最好是應付賬款明細賬下設三級明細,即對每家客戶核算應付(票到)和暫估(票未到),以利於對賬.但此法也有缺點,就是不能對暫估人材料直接查詢.
《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是月底暫估,月初再沖回.之所以規定要沖回,是因為這時債權尚未成立,因此不能確認應付.但若企業客戶很多或發票長期未到,每月都要估入和沖銷一次,太繁瑣,工作量也大.
暫估入賬結轉成本後怎麼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