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哪些支出可以扣除,哪些支出不得扣除
一、准予扣除項目:
計算應稅所得額時准予從收入額中扣除的項目,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與取得應納稅收入有關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費用、稅金和損失。 包括:
1、成本:指生產經營成本。
2、費用:指三項期間費用。
3、稅金:指已繳納的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關稅、城建稅六個價內稅以及教育費附加,簡稱「六稅一費」。
4、損失:指營業外支出、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以及其他損失等。其中,納稅年度內應計未計項目,不得轉移以後年度補扣;會計處理與稅法規定不一致的以稅法為准。
二、不得扣除項目:
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1、資本性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以及對外投資的支出。企業的資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稅前扣除,應以提取折舊的方式逐步攤銷。
2、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無形資產以及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的各項費用支出。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應在其受益期內分期攤銷。
3、資產減值准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其他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在轉化為實質性損失之前,不允許在稅前扣除。
4、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納稅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的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不得扣除。
5、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納稅人違反國家稅收法規,被稅務部門處以的滯納金和罰款、司法部門處以的罰金,以及上述以外的各項罰款,不得在稅前扣除。
6、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納稅人遭受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保險公司給予賠償的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
7、超過國家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捐贈。納稅人用於非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的捐贈,不允許扣除。
8、各種贊助支出。
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
(1)這筆計稅成本適合哪些項目擴展閱讀
准予扣除的扣除標准:
1、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的扣除
職工福利費扣除額為14%,工會經費扣除額為2%,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2、捐贈的扣除
納稅人的公益、救濟性捐贈,在年度會計利潤的12%以內的,允許扣除。超過12%的部分則不得扣除。
3、業務招待費的扣除
業務招待費,是指納稅人為生產、經營業務的合理需要而發生的交際應酬費用。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4、總機構管理費的扣除
納稅人支付給總機構的與該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管理費,應當提供總機構出具的管理費匯集范圍、定額、分配依據和方法的證明文件,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准予扣除。
5、國債利息收入的扣除。納稅人購買國債利息收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6、其他收入的扣除
包括各種財政補貼收入、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除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有指定用途者,可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外,其餘則應並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
7、虧損彌補的扣除
納稅人發生的年度虧損,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不足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
准予扣除項目應遵循的原則
1、權責發生制。
2、配比性。
3、相關性。
4、確定性。
❷ 什麼叫配比計稅成本
配比計稅成本是指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收法規規定,將相關成本與收入進行合理配比,以確定應稅利潤所應負擔的成本費用。
詳細解釋如下:
配比計稅成本的概念
配比計稅成本是稅務處理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要求企業在核算稅務時,應遵循成本與收入相配比的原則。也就是說,企業在計算應稅利潤時,應當將與取得收入相關的成本費用進行合理分配和列支,確保成本與收入的合理對應關系。
配比計稅成本的重要性
這種配比的原則在稅收征管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助於防止企業不當減少應稅利潤或增加稅前扣除項目,從而確保稅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時,配比計稅成本也是企業合理進行財務管理和稅務籌劃的基礎,有助於企業正確進行成本控制和利潤規劃。
配比計稅成本的實施要點
在實施配比計稅成本時,企業需嚴格按照稅收法規的要求進行。一方面,要准確識別和劃分與取得收入相關的成本費用,確保成本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要合理進行成本的分配和列支,確保成本與收入的對應關系。此外,企業還應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內部控制,確保稅務處理的准確性和合規性。
總之,配比計稅成本是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收法規規定,將相關成本與收入進行合理配比的一種稅務處理方法。它對於確保稅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以及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稅務籌劃具有重要意義。
❸ 計稅成本對象確認的有哪幾個原則
1、可否銷售原則。開發產品能夠對外經營銷售的,應作為獨立的計稅成本對象進行成本核算;不能對外經營銷售的,可先作為過渡性成本對象進行歸集,然後將其相關成本攤入能夠對外經營銷售的成本對象。
2、分類歸集原則。對同一開發地點、竣工時間相近、產品結構類型沒有明顯差異的群體開發的項目,可作為一個成本對象進行核算。
3、功能區分原則。開發項目某組成部分相對獨立,且具有不同使用功能時,可以作為獨立的成本對象進行核算。
4、定價差異原則。開發產品因其產品類型或功能不同等而導致其預期售價存在較大差異的,應分別作為成本對象進行核算。
5、成本差異原則。開發產品因建築上存在明顯差異可能導致其建造成本出現較大差異的,要分別作為成本對象進行核算。
6、權益區分原則。開發項目屬於受託代建的或多方合作開發的,應結合上述原則分別劃分成本對象進行核算。
❹ 開發產品計稅成本支出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根據《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辦法》(國稅發[2009]31號)規定,房地產開發產品計稅成本支出的內容主要包括:土地徵用費及拆遷補償費、前期工程費、建築安裝工程費、基礎設施建設費、公共配套設施費和開發間接費六項。
具體內容:
1、 土地費用
土地費用包括城鎮土地出讓金,土地徵用費或拆遷安置補償費。目前在我國城鎮商品房住宅價格構成中,土地費用約佔20%,並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2 、前期工程費
前期工程費主要指房屋開發的前期規劃,設計費,可行性研究費,地質勘查費以及「三通一平」等土地開發費用。在整個成本中所佔比例相對較低,一般不會超過6%。
3 、建築安裝工程費
建築安裝工程費指房屋建造過程中所發生的建築工程,設備及安裝工程費用等,又被稱為房屋建築安裝造價。在整個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相對較大,從我國目前情況看,約占整個成本的40%左右。
4 、市政公共設施費用
市政公共設施費用包含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費兩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費主要指道路,自來水,污水,電力,電信,綠化等的建設費用。公公配套設施建設費用指在建設用地內建設的為居民提供配套服務的各種非營利性的公用設施(如學校,幼兒園,醫院,派出所等)和各種營利性的配套設施(如糧店,菜市場等商業網點)等所發生的費用。同時,還包括一些諸如煤氣調壓站,變電室,自行車棚等室外工程。在房地產開發成本構成中,該項目所佔比例較大,我國一般在20%~30%左右。
5 、貸款利息
主要是開發經營過程中通過借貸籌集資金而應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利息費用。它的大小與所開發項目的大小,融資額度的多少有密切關系,所以占成本構成比例相對不穩定。
6 、稅費
稅費包含兩部分:①是稅收,與房地產開發建設有關的稅收包括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有稅,土地增值稅,兩稅一費(營業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契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等;②是行政性費用,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收取的費用,項目繁多且不規范。包括諸如征地管理費,商品房交易管理費,大市政配套費,人防費,煤氣水電增容費,開發管理費等。在我國目前房地產開發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較大,一般在15%~25%左右。
7 、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主要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為組織和管理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種費用,它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差旅費,辦公費,保險費,職工教育費,養老保險費等。在整個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很小,一般不會超過2%。
8 、其他費用
其他費用主要指不能列入前七項的所有費用。它主要包括銷售廣告費,各種不可預見費等,在成本構成中一般不會超過10%。
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將期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不再計入開發產品成本。因此,會計核算上,一般將上述的成本和費用分為兩大類:即開發成本與期間費用。必須嚴格區分這開發成本與期間費用,開發成本與產品相關,構成開發產品的成本,期間費用和期間相關,構成期間損益。
開發產品:
是指企業已經完成全部開發建設過程,並已驗收合格,符合國家建設標准和設計要求,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移交訂購單位,或者作為對外銷售、出租的產品,包括土地(建設場地)、房屋、配套設施和代建工程。已完工開發產品實際上是開發建設過程的結束和銷售過程的開始。
❺ 什麼項目適合差額征稅
適合差額征稅的項目主要包括: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以及部分現代服務業。
差額征稅是一種稅款計算方式,主要是指在計算應納稅款時,允許扣除部分金額或項目的金額。以下是對適合差額征稅項目的詳細解釋:
建築業和房地產業:這兩個行業在進行項目開發過程中,常常涉及大量的成本和費用支出。為了體現稅收的公平性,對於這些行業通常採用差額征稅的方式。允許扣除如土地成本、建築成本等必要支出後,對剩餘部分進行征稅,這樣可以避免重復征稅,減輕企業負擔。
金融保險業:在金融保險領域,差額征稅也常被採用。特別是在金融服務中,如貸款服務,當考慮資金的實際收益和運營成本後,採用差額征稅能夠更為合理地計算應納稅款。此外,保險業務中的保費收入與其相關的賠付支出之間的差額也是適用的征稅范圍。
部分現代服務業:對於一些現代服務業,如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外包等業務的公司,由於其成本結構中的可變成本占據較大比重,採用差額征稅能夠更好地反映其真實的利潤狀況。特別是在勞務服務中,允許扣除人力成本後計算稅額更為合理。這種計稅方式也鼓勵服務業提升附加值和創新服務模式。
差額征稅有利於促進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對於部分高成本、高支出的行業尤為適用。它能更好地反映納稅人的實際稅收負擔能力,體現了稅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