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本價格的成本價格公式
成本價格k=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v
商品生產中實際耗費的預付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所構成的價格,是生產中所耗費的資本的補償價值。亦稱「生產成本」或「生產費用」。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每個商品的價值都可分解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剩餘價值。用公式來表示,即W=c+v+m。例如,資本家為了生產某種商品需要投資6800元,其中用於購買機器等勞動資料2000元(假定可使用10年,每年折舊10%,即損耗200元),購買原材料3800元,支付工人工資1000元;假定m′=100%,每年生產出10件產品,則該商品的年產值=(200+3800)c+1000v+1000m=6000元,而每件商品的價值=(20+380)c+100v+100m=600元。剩餘價值m雖歸資本家佔有,但並不需要他耗費什麼東西。所以在資本家的觀念中,剩餘價值是被排除在成本之外的。從產品價值中減去m,剩下的(c+v)部分,就是用來補償資本家預付資本中實際所耗費的資本價值(即所費資本),它構成商品的成本價格。
既然商品價值中的(c+v)獨立化為成本價格(k),所以,商品價值W=c+v+m也就轉化為W=k+m。這樣,成本價格這一范疇,就把c和v在剩餘價值生產中的不同作用抹殺了,從而把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完全掩蓋起來,似乎成本價格這一范疇同商品價值的創造和資本價值的增殖之間根本沒有任何內在的關系。
成本價怎麼求要公式
按一定的成本對象歸集生產費用,以便計算出各種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
成本計算方法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的情況下,只要求按產品的品種計算成本,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穩定之為品種法。
又如,在單件小批多步驟的生產情況下,由於生產是按照客戶的訂單以及企業組織的生產批別組織生產,因此,產品成本就應該按照訂單或生產批別進行計算,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稱之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情況下,往往不僅要求按產品品種計算方法稱之為分步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可與基本方法結合使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例如,採用品種法計算成本,在產品品種規格繁多的情況下,為了簡化成本計算工作。
可以先將產品劃分為若干類別,分別計算各類別產品成本,然後在各個類別內部採用一定的分配標准,計算出各個規模產品的成本,這種方法稱之為分類法。
在定額管理制度比較健全的企業中,為了加強成本的定額控制,還可以以定額成本為基礎,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這種方法就稱之為定額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企業生產情況錯綜復雜,在實際工作中,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往往是同時使用或結合使用的。這主要取決於企業的生產特點,其目標是力求達到既要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又要簡化成本的核算工作。
(1)生產成本的k代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由於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成本的具體計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模式。經過人們的長期實踐,形成了幾種常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即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
恰當地確定成本計算的對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企業的規模、生產組織形式和技術特點不同,成本計算的對象也會不一樣。
例如,有的企業只生產最終的產成品,而有的企業除生產最終的產成品外,還生產各種各樣的半成品。有的企業是採用大批量生產,而有的企業是採用小批量生產,甚至是單件生產等。
如果企業的產品不是成批生產,且只有一個步驟,一般可以直接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這種方法稱為品種法。如果產品生產是以按批生產為主,則以批次作為成本的計算對象,這種方法稱為分批法。
如果產品生產要分成若干個步驟,中間有半成品,並且產品是連續不斷的大量生產或大批量的生產,則以每個步驟的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為成本的計算對象,這種方法稱為分步法。
『貳』 生產成本 K 中 k 對應哪個詞
K:每次訂貨變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