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為什麼經濟成本比會計成本大
擴展閱讀
冷季型草坪費用多少 2025-02-05 04:51:20
動物之森工具台怎麼製造 2025-02-05 04:32:49

為什麼經濟成本比會計成本大

發布時間: 2025-02-05 01:06:56

A. 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的區別有哪些

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機會成本、隱性成本與顯性成本、沉沒成本與可回收成本的劃分上。會計成本僅關注顯性成本,而經濟成本則包含隱性成本,因此更全面。會計成本易於量化,而機會成本和隱性成本往往不易精確計量。經濟成本涉及企業運營的各個方面,包括組織成本、影響力成本、權威失靈成本和信息失真成本等。在決策時,需考慮經濟成本,以全面評估企業總成本優勢。

機會成本在經濟學中受到強調,而會計學則重視歷史成本或財務費用。例如,北京商家經營的西單「門臉店鋪」的機會成本可能遠高於其歷史成本,導致店面出租給浙江商人以降低機會成本。會計費用可能低於機會成本,導致真實成本被低估。

隱性成本與顯性成本是區分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的關鍵。會計學側重於顯性成本,即企業工資、原料等的直接支付,而經濟學家關注隱性成本,即企業所有和使用的資源成本。機會成本可能以隱性成本的形式存在。例如,幾年前購置的辦公樓,雖然在財務報表上不再發生新的顯性成本支付,但它仍然產生相當於市場租金的隱性機會成本。

沉沒成本與可回收成本也是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的差異。會計成本中的一部分,如辦公樓、汽車、計算機等,可以通過出售或出租的方式回收,屬於可回收成本;而另一部分則不可回收,被稱為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包括廣告成本、企業標志成本、專用設備設計成本等。經濟學家認為,在面向未來決策時,企業不應考慮沉沒成本。例如,當市場條件表明企業應退出某個市場時,不應因廣告和沉沒成本而改變或推遲退出決策。

綜上所述,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之間的區別體現在機會成本、隱性成本、顯性成本、沉沒成本與可回收成本的差異上。決策時,需全面考慮經濟成本,以確保企業在總成本上取得優勢,從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B. 在正常情況下,經濟成本與經濟利潤

在正常情況下經濟成本與經濟利潤,經濟成本比會計成本大,經濟利潤比會計利潤小。
經濟利潤是公司或個人生產經營產生的會計利潤減去機會成本後的利潤。
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除了會計成本之外,還有另一種隱性成本。
隱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認識,它與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隱性成本不能直接從帳面上反映出來,因而難以精確計量。
比如,機會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
即:經濟成本=會計成本+隱性成本;經濟利潤=會計利潤-機會成本(隱性成本和機會成本均為正值)。
(2)為什麼經濟成本比會計成本大擴展閱讀:
一、經濟成本:
經濟成本是項目的經濟成本指國民經濟為興建和經營某一項目而付出的經濟代價,即所投入的全部物質資源,包括相關部門負擔的代價也包括私人所花的代價。
經濟成本一般包括投資成本、營運成本和外差成本。
經濟成本相對財務成本而言的。它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徵:宏觀性,即它反映的是宏觀經濟,它是站在國家的立場,至少是地區立場上來衡量。
由於執行某一項目而造成的國民經濟收入的減少,各類資源的分配流向;國民收入的變動性,即鑒別項目的經濟成本是以國民收入增減為依據。
而不以貨幣的支付或現金流量的增減為轉移,因此,各類稅收、借款及其償還、折舊、相關部門補貼等都不屬經濟成本范疇。
機會成本為尺度性,即對項目的稀缺資源及(會外匯)資源的機會成本為計值尺度。
二、經濟利潤:
經濟利潤指的是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給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凈資產與期初凈資產相減以後的差額,可以表示為投入資本的回報減去資本成本,再乘以資本額。
一般來說,產生經濟利潤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是風險,風險是指某種事件尤其是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當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則風險越大。由於大多數人傾向於迴避風險。
在預期收益給定的情況下,人們比較願意接受較為穩定的收益。
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決策效果是充滿風險的,因此為了促進人們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利潤對之進行補償。
第二個原因是創新,創新是指廠商提供新產品、引入新的生產方法和新工藝、採用新原料、開辟新市場、建立新的銷售方式和組織等等,由此獲得了經濟利潤。
事實上正是人們追逐經濟利潤,才使得新產品等創新層出不窮,整個經濟向前發展。
第三個原因則是壟斷或者不完全競爭,即一個市場上少數幾家廠商獨佔了某種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時壟斷者就可以通過限制產量,提高價格,獲得經濟利潤。
此外,壟斷者通過一定的手段限制新的進入者進入本行業以維持壟斷地位,從而阻止經濟利潤流出本行業,或者阻止其他廠商進入本行業分享經濟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