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借款的利息支出為什麼是非付現成本
付現成本指的是企業在經營期以現金支付的成本費用。非付現成本指的是企業在經營期不以現金支付的成本費用。借款利息是每月計提,這是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和體現。每月計提,實際上並未支付,而是到期時支付。因此,不屬於付現成本。
拓展資料:
一、非付現成本
1、非付現成本指的是企業在經營期不以現金支付的成本費用,一般包括固定資產的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額、開辦費的攤銷額以及全投資假設下經營期間發生的借款的利息支出。
2、計算公式為:
非付現成本=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額+開辦費的攤銷額+全投資假設下經營期間發生的借款的利息支出。
二、付現成本
付現成本指需要動用現金付現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了確保固定資產的正常運轉而引發的現金支出。它的特點是即發即付,如本期購買潤滑油本期就支付這項現金,而不會拖到下期才支付,並且是全部記入當期的成本費用。它不包括年修理成本,因為年修理成本往往是作為預提費用而分攤於若干個納稅期間。立即支付的成本。
三、利息計算公式主要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1、計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儲蓄存款利息計算的基本公式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2、利率的換算,其中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換算關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除此之外,使用利率要注意與存期相一致;
3、利息計算公式中的計息起點問題,儲蓄存款的計息起點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計付利息;利息金額算至厘位,實際支付時將厘位四捨五入至分位;除活期儲蓄年度結算可將利息轉入本金生息外,其他各種儲蓄存款不論存期如何,一律於支取時利隨本清,不計復息;
4、利息計算公式中存期的計算問題。計算存期採取算頭不算尾的辦法;不論大月、小月、平月、閏月,每月均按30天計算,全年按360天計算;各種存款的到期日,均按對年對月對日計算,如遇開戶日為到期月份所缺日期,則以到期月的末日為到期日。
2. 什麼叫非付現成本包括哪些
非付現成本是指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除了需要支付現金的成本外所存在的成本,主要包括折舊費用、攤銷費用和不良資產處理等。
接下來詳細解釋非付現成本及其包含的內容。
一、非付現成本的概念
非付現成本是一種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成本,這些成本在會計記錄時並不需要企業立即支付現金。它們通常與企業的長期投資和資產管理相關。也就是說,這些成本並不是日常經營中的直接支出,而是在企業經營中長期積累下來的一種隱形成本。
二、非付現成本的組成內容
折舊費用:這是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轉移的價值損耗。企業需要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價、預計使用壽命等因素計算每年的折舊費用。這部分費用雖然不需要立即支付現金,但卻是企業運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攤銷費用: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會有一些無形資產如商譽、專利等,這些無形資產的成本需要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分攤。這些分攤的費用也是非付現成本的一部分。因為它們是在長期內逐漸分攤的,所以並不會在短期內產生大量的現金支出。
不良資產處理:當企業存在不良資產時,需要進行相關處理以避免進一步損失。這部分處理的費用是非付現成本的一種表現,因為它並不是即時發生的現金支出,而是針對未來可能的損失的一種預先處置行為所帶來的隱形成本。這種處理費用的計量方式各不相同,可能涉及對資產的重估或減值准備等。企業需要依據會計准則對這部分成本進行適當的管理和核算。總之,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應注意這些非付現成本的計量和控制,以便做出更准確的經營決策和長期規劃。此外還要保證這些成本與會計准則相符合並據此做出科學的管理決策和財務分析。
3. 非付現成本是什麼意思
非現金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期間不以現金支付的成本。包括一般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開辦費攤銷、全部投資假設下經營期間發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對應的概念是現金成本。現收現付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期內以現金支付的成本。非現金外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期內不以現金支付的成本和費用(非現金外成本=固定資產年折舊+無形資產年攤銷+開辦費年攤銷+經營期利息)。包括一般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開辦費攤銷、全部投資假設下經營期間發生的借款利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