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會計中成本核算的原則是什麼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不應摻假,或人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 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於利潤的計算。
5、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即已計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應由以後各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主考試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1)成本核算原則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對一個企業來講,要計算企業的主要產品成本,要根據生產特點和生產組織方式選擇採用一種最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但這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並不一定能滿足該企業成本計算和成本管理的全部需要。
企業的情況錯綜復雜,要全面考慮具體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生產步驟,根據企業的規模和水平,科學合理地安排成本計算程序和方法,把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結合運用,達到最佳的成本計算和最優的成本控制。
成本會計最核心的是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的作業,了解車間最新的生產情況,月底通過編製成本核算報表將財務與業務結合,及時地分析每個月的成本波動。
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
② 什麼是成本會計核算原則
核算原則:
客觀性——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作為依據
可比性——按規定方法,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一貫性——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一致,如有變更應在附註中說明
信息質量
相關性——提供的信息應反映企業情況,滿足使用者要求
及時性——會計核算應及時,不允許提前或延遲
明晰性——會計報告應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
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相對應,當期收入或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計入當
期;反之則不計入
配比原則——
核算時收入與其對應的成本費用相互配比,兩層含
義:因果配比和時間配比
確認計量
歷史成本原則——各項資產在取得時按實際成本計量
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會計期
間的,作為收益性支出;反之,作為資本性支出
謹慎性——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設秘密准備
修正作用
重要性——核算中區分重要程度,次要會計事項可簡化處理
實質重於形式——按經濟實質而不應僅僅按法律形式為核算依據
③ 產品成本核算的核算原則是什麼
在產品成本核算中,實際成本核算原則要求,成本發生時按實際耗費數確認,完工入庫的產成品按實際負擔額計價,產品銷售成本按實際數入賬。這確保了成本數據的准確性和一致性。
可靠性原則強調真實性與可核實性。真實性要求核算出的成本數據與客觀經濟事項一致,可核實性則要求同一成本核算資料在不同會計人員計算時結果一致。
重要性原則體現在對成本信息的處理上,確保關鍵信息得到充分關注和准確反映。
及時性原則要求在成本項目發生時及時進行會計處理,為內部管理人員提供及時信息,同時及時提供財務成本報表。
一致性原則要求在成本核算中保持方法的統一性,包括成本要素確認方法、費用分配方法、成本計算方法以及成本核算對象和成本項目的確認,都應前後一致,確保成本核算的穩定性和可比性。
權責發生制原則則是成本核算的基礎,確保收入與費用在經濟事項發生時確認,而非在現金實際收付時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