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改房標准價換成成本價手續怎麼辦
原以標准價購買公房的職工,可以根據本人意願理順到成本價,在補交購房時標准價與成本價差價款後,獲得全部產權,並換新的產權證書。
具體手續,請到市房委辦領取、填寫房改調價申請審批表,經原產權單位蓋章同意後,由房委辦給予核算價格,到指定交款銀行交款後,房委辦出具產權轉移通知單,持相關資料到市房產交易中心辦理權屬登記手續,領取房產證。
(1)房改房政策標准價如何補成本價擴展閱讀
對於購買房改房共有分攤建築面積,市國土房管部門提示,共有兩種途徑:一是按原房改政策規定的價格購買;二是在住房上市出售、交換、贈與時一並購買。在已購公有住房上市出售、交換、贈與時一並購買房改房共有分攤建築面積的價款也有明確規定;
即:10層以上(含10層)的高層建築,按分攤面積交易評估價的20%向原產權單位購買;10層以下的多層建築,按分攤面積交易評估價的10%向原產權單位購買。
⑵ 房改房標准價、成本價怎麼計算的
所謂房改房就是已購公有住房,是指城鎮職工根據國家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規定,按照成本價或者標准價購買的已建公有住房。按照成本價購買的,房屋所有權歸職工個人所有,按照標准價購買的,職工擁有部分房屋所有權,一般在5年後歸職工個人所有。按規定交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1%。
標准價:一般在1995年以前房改的,基本上是用標准價購買的,增值額的80%歸個人所有,其餘20%交回原產權單位。
成本價:一般在1995年以後房改的,基本上是以成本價購買的,其增值部分全部歸個人所有。
補成本價:在1995年以前已經按標准價房改的,在1995年以後,辦理了補成本價的手續,視為以成本價購買。增值部分全部歸個人所有。
⑶ 超出如何補差價
超出面積的補差價方式取決於具體的房屋類型和相關政策規定。
對於房改房而言,如果購買面積超出了規定范圍,但仍在上限內,那麼超出部分需要按照基本房價補差價。具體來說,普通職工的購房面積上限為85平米,科級幹部為100平米,處級幹部為120平米。如果購房面積超過了這些上限,則超出部分需要按照房改房的市場價補差價。這種補差價的方式旨在確保購房者在享受房改房優惠政策的同時,也為超出規定面積的部分支付合理的費用。
在辦理補差價手續時,購房者需要前往當地的市公房管理處公房出售違規糾錯業務的窗口進行辦理。辦理過程中,需要准備相關的證明材料,如工齡證明、職級或專業技術職稱證明、身份證、結婚證或相關證明文件、房產證和戶口簿等。這些材料將用於核實購房者的身份和購房資格,以及確定超出面積的具體數額和補差價的標准。
值得注意的是,房改房的補差價政策可能因地區和時間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在具體操作前,購房者應詳細了解當地的相關政策和規定,以避免因不了解政策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此外,對於其他類型的房屋,如商品房、拆遷安置房等,超出面積的補差價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這些房屋的補差價標准會依據購房合同中的約定或當地政府的相關規定來執行。因此,在購房前,購房者應仔細閱讀購房合同中的相關條款,並了解當地政府的補差價政策,以確保自己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⑷ 標准價、成本價怎麼計算的
所謂房改房就是已購公有住房,是指城鎮職工根據國家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規定,按照成本價或者標准價購買的已建公有住房。按照成本價購買的,房屋所有權歸職工個人所有,按照標准價購買的,職工擁有部分房屋所有權,一般在5年後歸職工個人所有。按規定交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1%。 標准價:一般在1995年以前房改的,基本上是用標准價購買的,增值額的80%歸個人所有,其餘20%交回原產權單位。 成本價:一般在1995年以後房改的,基本上是以成本價購買的,其增值部分全部歸個人所有。 補成本價:在1995年以前已經按標准價房改的,在1995年以後,辦理了補成本價的手續,視為以成本價購買。增值部分全部歸個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