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利潤中心,費用中心,成本中心,投資中心
利潤中心、費用中心、成本中心、投資中心是企業內部不同類型的責任中心,它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經濟責任和管理職責。
利潤中心是指既對成本承擔責任,又對收入和利潤承擔責任的企業所屬單位。它有獨立或相對獨立的收入和生產經營決策權,是企業內部具有一定權利的責任中心。利潤中心的經理要負責制定年度利潤計劃,並通過制定產品價格、確定產品產量、控制產品成本等措施來完成利潤指標。利潤中心不僅要降低絕對成本,還要尋求收入的增長使之超過成本,通過實現更多的利潤來體現其業績。
費用中心則是對費用負責的責任中心。它通常沒有收入,或者僅有無足輕重的少量收入,因此其重點在於控制費用預算的完成情況。費用中心會密切關注費用支出的合理性,以確保費用控制在預算范圍內。這類責任中心多存在於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如會計、人事等部門。
成本中心是對成本或費用負責的責任中心。它只考評成本費用不考評收入,只對可控成本承擔責任。成本中心會注重成本控制,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等方式來降低成本。在企業中,成本中心通常包括生產車間、班組等生產部門,它們的主要職責是控制生產成本,確保生產活動的經濟效益。
投資中心則是指既對成本、收入和利潤負責,又對投資效果負責的責任中心。它擁有最大的決策權,也承擔最大的責任。投資中心會關注投資回報率、剩餘收益等指標,以評估投資效果。這類責任中心通常存在於企業的集團總部或事業部層面,負責制定投資策略、管理投資組合,並確保投資活動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利潤中心、費用中心、成本中心、投資中心在企業內部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經濟責任和管理職責。它們共同構成了企業內部的責任體系,推動著企業的持續發展。
⑵ 什麼是利潤中心,費用中心,成本中心,投資中心
一、利潤中心是指在一個責任中心,如果能同時控制生產和銷售,既要對成本負責又要對收入負責,但沒有責任或沒有權力決定該中心資產投資的水平,因而可以根據其利潤的多少來評價該中心的業績,那麼,該中心稱為利潤中心。
利潤中心包含兩種類型:
一種是自然的利潤中心,它直接向公司外部出售產品,在市場上進行購銷業務。
另一種是人為的利潤中心,它主要在公司內部按照內部轉移價格出售產品。
二、費用中心亦稱成本中心。管理會計中責任會計制度下對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控制、分配、核算和考核的部門或單位。是責任中心的一部分,從管理組織機構來看,可以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或營業區域,也可以是一個工作人員,無論哪種費用或哪級費用中心,都要對可控的費用負責。
三、成本中心是責任會計中的責任中心之一。只對產品或勞務的成本負責的責任中心。成本中心對其所從事的活動享有成本決策權。因不負責產品或勞務的銷售,它的業績與銷售收入或利潤無關。成本中心的目標或以最低的耗費完成既定的產量;或在預算既定的前提下增加產出。
四、投資中心是責任會計中的責任中心之一。對成本、利潤、資本預算、投資收益均負責的責任中心。通常包括若干個利潤中心。除了對成本和利潤享有決策權外,還享有資本預算的決策權。投資中心與利潤中心相比,其業績考核還包括投資收益。
(2)怎麼理解成本中心利潤中心擴展閱讀
利潤中心的實施背景
如今,企業實施利潤中心的情形愈見普遍,推究其原因如下:
1、產品多樣化:基於企業的永續經營,許多勞力密集的傳統工業,譬如紡織業、製鞋業及硬體業,轉向非相關性產品發展。例如,紡織公司將部分廠地改建房屋出售,製鞋工廠則增
加電子產品的生產線,建築公司則投資金融業,造成公司內部有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產品部門。因此,有分別計算其經營績效的必要。
2、企業國際化:由於經濟條件的惡化——基層勞力不足、地價高漲、治安惡化、政治動盪等因素,會造成產業外移。但是除總公司依然存在,還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為了了解各分支機構的經營成果以便劣態存優,就必須個別核算以利判別。
3、市場區隔化:有些企業為了提高市場佔有率,或加強對各階層消費者的服務,開發許多相關性產品,譬如成衣公司可擴大產品線,包括男裝、女裝、童裝等,電腦公司除了製造硬體外,也販售軟體,並提供維修服務。
所謂「親兄弟明算帳」,必須分別計算這些性質相近的產品或服務的盈虧,以決定擴充、緊縮或刪減產品線或項目。
4、銷售連鎖化:如今商品的販售採取連鎖店的經營方式,已蔚然成風,舉凡便利品(譬如7—11、全家、萬客隆、家樂福等),葯品、鍾表、電腦??。每一家分店必須分別結算其營業結果,作為決定存廢更張的依據。
5、權責明確化:在還沒有實施利潤中心之前,全公司只有一張損益表,只有總經理為此結果負責,員工普遍存在「吃大鍋飯」的心態,權責不清,遇事推託。
實施利潤中心後,為了個別計算盈虧,此中心擁有一定的權利或責任,譬如每一個警察局或派出所有一定的轄區,任何發生在轄區的事件必須負責處理或偵破,避免發生避重就輕的情況。
6、獎懲合理化:許多企業為了獎賞員工,經常採取「人工平等,通通有獎」的方式,以致喪失激勵的作用。根據利潤中心的盈餘多寡,可作為發放「績效獎金」的來源及提拔比率,即所謂「論功行賞」,能夠合理地獎勵員工。
⑶ 企業「利潤中心」或「成本中心」有何區分
企業「利潤中心」或「成本中心」有3點不同:
一、兩者的概述不同:
1、利潤中心的概述:指在一個責任中心,如果能同時控制生產和銷售,既要對成本負責又要對收入負責,但沒有責任或沒有權力決定該中心資產投資的水平,因而可以根據其利潤的多少來評價該中心的業績,那麼,該中心稱為利潤中心。
2、成本中心的概述:成本中心是責任會計中的責任中心之一。只對產品或勞務的成本負責的責任中心。
二、兩者的作用不同:
1、利潤中心的作用:利潤中心往往處於企業中較高的層次,一般指有產品或勞務生產經營決策權的部門,能通過生產經營決策,對本單位的盈利施加影響,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如分廠、分公司或具有獨立經營權的各部門等。利潤中心的權利和責任都大於成本中心。
2、成本中心的作用:成本中心對其所從事的活動享有成本決策權。因不負責產品或勞務的銷售,它的業績與銷售收入或利潤無關。成本中心的目標或以最低的耗費完成既定的產量;或在預算既定的前提下增加產出。
三、兩者的特性不同:
1、利潤中心的特性:
(1)獨立性:利潤中心對外雖無法人資格,但對內卻是獨立的經營個體,在產品售價、采購來源、人員管理及設備投資等,均享有高度的自主性。
(2)獲利性:每一個利潤中心都會有一張獨立的損益表,並以其盈虧金額來評估其經營績效。所以每一個利潤中心有一定收入與支出。非屬對外的營業部門,就需要設定內部交易和服務的收入,以便計算其利潤。
2、成本中心的特性:
成本中心具有隻考慮成本費用、只對可控成本承擔責任、只對責任成本進行考核和控制的特點。其中,可控成本具備三個條件,即可以預計、可以計量和可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