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邊際成本與固定成本的關系如何
邊際成本,指的是企業每增加一單位產品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量。邊際收益,指的是企業每增加銷售一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收入。
如果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表明企業每多生產一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收益大於生產這一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成本。因此 邊際成本與固定成本無關,只與可變成本有關。
(1)邊際成本和什麼相關聯擴展閱讀:
一、固定成本分類
1、約束性固定成本
為維持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營能力而必須開支的成本,如廠房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財產稅、房屋租金、管理人員的工資等。由於這類成本與維持企業的經營能力相關聯,也稱為經營能力成本(capacity Cost)。這類成本的數額一經確定,不能輕易加以改變,因而具有相當程度的約束性。
2、酌量性固定成本
企業管理當局在會計年度開始前,根據經營、財力等情況確定的計劃期間的預算額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產品開發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
由於這類成本的預算數只在預算期內有效,企業領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確定不同預算期的預算數,所以,也稱為自定性固定成本。這類成本的數額不具有約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況加以確定。
二、邊際成本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貳』 勞動的邊際產量與廠商的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是
邊際成本等於工資除以邊際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如下:
在資本量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勞動量的增加,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都是遞增的。但在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後,它們就分別遞減了。所以,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上升而後下降。這反映了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前,平均產量是遞增的,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在相交後,平均產量是遞減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在相交時,平均產量達到最大,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
(2)邊際成本和什麼相關聯擴展閱讀
在對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的理解過程中,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小例子來說明:在農業生產中,當土地、人力、種子等生產要素都不發生變化的前提下,只增加化肥。
把這塊地劃分成相同大小的若干塊,每塊土地用的肥料遞增,所獲得的產量一定是,隨著肥料增加,先是每塊土地種植的收益增加(即邊際產量遞增)。
然後種植的收益減少(即邊際產量遞減),最後肥料過多,把莊稼燒死了,連種子都賠進去了,我們的邊際產量為負。這個例子就是農業經濟學家楊格為證明這個原理而作的「楊格堆肥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