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材料的實際采購成本結轉和按材料的實際成本轉賬的區別是什麼
1、核算方式不同。
兩種不同材料核算方法,分別採用將原材料核算按實際成本法和計劃成本法的方法。如果按計劃材料成本法核算就涉及到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的核算 ,最終要將材料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材料成本。
2、會計分錄不同。
按實際采購成本入賬:借:原材料(填實際成本)貸:材料采購(填實際成本)如果材料入庫。
按計劃成本入賬:借:原材料(填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填原計劃成本與材料采購兩者的差額,根據差額確定此科目應在借方還是貸方)貸:材料采購(填實際成本)。
3、發放方式不同。
原材料科目借方登記驗收入庫原「原材料」科目借方登記驗收入庫原材料的材料的實際成本。
貸方登記本月發出原材|計劃成本,貸方登記本月發出原材料的計劃成料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庫存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庫存原材料的計劃成本原材料的實際成本。
4、計算方法不同。
發生的材料的買價和采購費用,記借方,驗收入庫轉入「材料」賬戶借方的實際采購成本,記貸方。期末如有餘額在借方,表示在途材料的實際采購支出。該賬戶應按材料品種設置明細賬。
「材料」賬戶核算庫存材料成本的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的資產類賬戶。已驗收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記借方。發出領用材料的實際成本,記貸方,期末借方余額,表示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2. 2、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製造費用【急求解答 必有重謝】
按年度計劃分配率方法分配時,製造費用在月末可以有餘額,也就是每個月實際發生的製造費用與按計劃分配率分配的製造費用的差額。
1、各產品年度計劃產量的定額工時=年度計劃產量*單件產品定額工時。(甲=1000*6=6000;乙=800*4=3200)
2、年度計劃分配率=全年度製造費用/各產品年度計劃產量定額工時合計=73600/(6000+3200)=73600/6200=8(元/工時)
3、各產品本月實際產量的定額工時=各產品本月實際產量*單件定額工時(甲=80*6=480;乙=70*4=280)
4、分配本月製造費用=計劃分配率*各產品實際產量的定額工時(甲=8*480=3840;年內;乙=8*280=2240)
5、分配製造費用分錄。
借:生產成本——甲產品 3840
生產成本——乙產品 2240
貸:製造費用 6080
6、T字賬略(自己做)製造費用期初貸方余額820,本月借方發生額7000,貸方發生額6080,期末余額=-820+7000-6080=100(借方)
拓展資料:
1、因為月初製造費用有餘額為3000元,又實際發生了40000元,所以轉人生產成本為43000(3000+40000)元。
2、在一般情況下,月末製造費用是不應該有餘額的,有餘額應該在生產成本科目,它表示的是月末在產品成本,但是本例製造費用月初有餘額,這是不太正常的。
3、製造費用不能直接轉入到生產成本,要按照生產的產品的工時分配到產品成本中去。假定生產甲乙兩種產品,甲實用工時3500,乙是用了5500,合計為9000小時。
分配結果如下:43000/9000=4.78;所以甲產品應分攤點製造費用為16730(4.78*3500);乙產品應分攤點費用為26270(4.78*5500)。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16730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26270
貸:製造費用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