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質量成本怎麼核算
質量成本的會計處理方法
利用已有的各種原始憑證和會計憑證核算質量成本。如通過供應部門的領料單、勞資部門的工資分配單和財務部門的費用分配單,分別核算領用、檢驗、市場調研、售後服務、質量教育、質量培訓等方面的材料成本、分配的工資支出和費用開支,通過差異單核算原材料采購、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的差異損失等。通過設計更改單、材料改為(或代用)單分別核算設計、材料支出等,以及用料中屬於超計劃的質量成本的經濟損失。
「質量成本」賬戶可分別按部門或基層單位設立多欄式明細賬,設分類欄、摘要欄和金額欄。分類欄內按「質量成本」的四個內容分成四大類記入;摘要欄內記入每大類的具體支出內容;金額欄內借方記入質量成本增加數,貸方記入質量成本減少數,各欄首行記入本期目標成數,第二行開始按序時記入本期實際發生的各項質量成本的增減數,這樣既便於掌握全公司及各基層單位本期發生的質量成本動態,又易於與目標成本進行對比。
期初應編制目標質量成本預算表,按月、季、年編制均可。編制的內容應按四大類的要求編制,但上期實際成本與本期目標成本應分別設置金額欄和占總數的百分比欄。期末應編制質量成本報表,表內格式應設摘要欄、本期目標成本欄、本期實際成本欄、增減欄,後三欄還應分別設金額欄和占總數的百分比欄。
「質量成本」的核算內容
所謂產品的質量成本,是指為了保證實現產品(勞務)的質量要求而發生的有關支出。筆者認為質量成本是指由於沒有達到產品本身的質量要求而發生的各項產品質量事故損失和為防止產品質量事故而支付的各項預防產品質量成本。另外,質量成本還應包括由於沒有達到產品本身質量特性所需要的各項工作質量而發生的各種工作質量事故損失和為防止各項工作質量事故損失而支付的預防工作質量成本,以及工作人員工作不能勝任、效率低而發生的其它工作質量成本。
從上述概念可知,質量成本應包括產品質量成本、工作質量成本、其它質量成本、預防質量成本四個方面內容。「質量成本」賬戶的實際核算內容也就應該包括產品質量成本、工作質量成本、預防質量成本和其他質量成本四個方面。在確定具體核算內容時,還應明確各個具體內容的成本開支項目。
(1)產品質量成本:包括不可修復的廢品損失(不可修復的廢品成本與可回收的廢品廢料殘值相減後的余額);可修復的廢品損失(可修復廢品的返修工時工費成本,領用材料成本、停工損失、復試成本和產量損失等相加後的總和);降等、降級產品損失(降等、降級產品的原正品收入與降等、降級產品的實際收入相減後的余額);其他產品質量事故損失,如訴訟費、退貨損失、磨損費、處理費、其他損失等。
(2)工作質量成本:包括設備事故損失(設備事故的維修費。停工損失、其他損失等相加後的總和);安全事故損失(安全事故的停工損失、醫療費、護理費、其他損失等相加後的總和);經濟責任事故損失(經濟責任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如物資短缺損失、罰款等和其他間接損失相加後的總和);其他工作質量事故,如工作質量事故的復試成本、訴訟費、法律顧問費、退貨損失費、處理費、其他損失等。
(3)預防質量成本:包括檢驗成本,如材料、產品等的檢驗支出;試驗成本,如設備、材料、產品等的試驗支出;檢驗用工具、量具成本;質量管理的活動費、宣傳費、教育費、培訓費、計劃費、設施費、辦公費等;關於質量方面的調查研究費、信息情報費;產品售後服務費;其他預防質量成本等。
(4)其他質量成本:包括生產工人的無效工時工費成本。如等工等料、脫產、生產時間開會等損失;原材料采購、車間費用、企業管理費用的差異(指實際支出大於計劃數的差額)等。
Ⅱ 會計准則質量成本計入什麼科目
質量成本會計的成因有哪些
質量成本會計的成因包括:
1、產品質量和管理問題逐漸成為社會經濟市場上企業的競爭要素。
2、產品成本隨著社會發展,在企業總成本中的佔比越來越大。
其中質量成本會計指以產品質量成本為核算對象,對企業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產品質量費用按其使用目的和性質加以確認,並歸入適當的會計科目進行核算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質量成本會計為企業質量成本的分析和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據,是基於全面質量管理運動所產生和發展的一項會計核算模式。
成本類會計科目包括什麼?
成本類科目主要核算成本的發生及歸集情況,反映了成本費用和支出。那麼成本類科目包括哪些內容?
成本類科目包括哪些?
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勞務成本、研發支出和工程施工均屬於成本類科目。成本類科目是反映成本費用和支出的,用於核算成本的發生和歸集情況,提供成本相關會計信息的會計科目。一般來說,生產成本科目應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明細科目。
成本類科目期末是否有餘額?
有。生產成本表示企業的在產品,只要企業有生產,它有餘額很正常。而生產成本賬戶里的余額是未完工的在產品。生產成本結轉走的是完工的產成品,沒結走的余額是未完工的在產品。生產成本里完工產品月末要轉到庫存商品里。
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成本結轉分錄
結轉成本的時候借方通過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核算,貸方通過庫存商品或者勞務成本科目核算。結轉成本的賬務處理:
借:主營業務成本—銷售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勞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某某產品
勞務成本—人工
成本類會計科目有哪些
成本類會計科目主要包括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勞務成本、研發支出等。
成本類科目是用於反映成本費用和支出,主要核算成本發生和歸集的情況,提供成本相關會計信息的會計科目。根據成本費用和支出的不同內容進行劃分,可以分為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勞務成本、研發支出和工程施工。成本在實際發生時分別計入各自科目,但在期末結轉的時候,製造費用、勞務成本、庫存商品和研發支出應當分別對應結轉入生產成本。成本類會計科目的借貸方向為借增貸減,借方表示增加,貸方表示減少。
Ⅲ 質量問題進什麼科目
質量問題進“質量成本”科目。
詳細解釋如下:
一、質量成本的概念
質量成本是指企業為了保持或改進產品質量而產生的相關成本。它涵蓋了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等多個方面。預防成本主要涉及為防止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而進行的研發、設計等活動所產生的費用;鑒定成本則是為確保產品質量而進行的檢驗、測試等活動的費用;內部失敗成本指的是生產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導致的報廢、返工等損失;外部失敗成本則是指因產品質量問題引發的客戶投訴、退貨等產生的損失。
二、質量問題與財務科目的關聯
當企業面臨質量問題時,相關的維修、改進或處理費用應當被記錄到質量成本這一科目下。這些費用可能包括售後服務的維修費用、產品召回的成本以及因質量問題導致的生產效率損失等。通過對這些費用的跟蹤和記錄,企業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因質量問題所產生的經濟負擔,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質量管理。
三、質量成本的重要性
質量成本是企業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通過對質量成本的深入分析,企業可以找出存在的質量問題及其產生的根源,進而採取有效的改進措施,提高產品質量水平,降低質量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對於質量問題所產生的費用,應當明確進入質量成本科目,以便更好地進行財務管理和質量控制。
Ⅳ 顯性質量成本顯性質量成本的核算
顯性質量成本的核算直接依賴於會計記錄,核算方法包括賬外核演算法和賬內核演算法。
賬外核演算法強調獨立性,設立單獨的質量成本記錄,通過質量成本控制中心進行核算,利用日常會計數據如廢品損失單、停工損失單等,通過特定賬戶記錄成本,並定期編制質量成本報告。這種方法便於追蹤與質量相關的作業成本。
賬內核演算法則是在現有會計體系內進行,新增「質量成本」一級科目,下設預防成本、鑒定成本等細分項。會計核算步驟如下:首先,歸集日常質量成本,涉及原材料、工資等支出;其次,月底結轉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接著,調整隱性質量成本,將其納入質量成本調整科目;最後,分配質量成本至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盡管「質量成本調整」科目看似復雜,但它實際上不影響顯性質量成本的最終結果。
隱性質量成本,如未直接支付但與質量相關的成本,需要通過其他方法單獨確定。總的來說,這兩種方法都提供了核算顯性質量成本的不同途徑,以幫助企業理解和管理其質量成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