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法收益法哪個
擴展閱讀
入庫成本意思是什麼 2024-09-20 08:41:01

成本法收益法哪個

發布時間: 2022-01-25 03:40:36

1. 成本法與權益法的區別

成本法與權益法的區別:
適用范圍不同
成本法:適用情況是對能夠實施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權益法:適用情況是對合營、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對投資收益的處理不同
成本法你可以簡單理解成是收付實現制,不管其是盈利還是虧損,被投資企業宣告發股利的時候才確認投資收益。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除非增加或減少了投資,不然一般不會調整。權益法對應地可以理解成是權責發生制,只要被投資企業年終有了利潤,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額按比例確認投資收益,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當然如果和聯營、合營企業有內部交易的話還要抵消。

2. (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比較法)三條都有,在資產評估中的適用范圍 ,和基本條件是什麼

前提條件
市場法:
1、需要有一個充分發育活躍的資產市場;
2、公開市場上存在在功能、面臨的市場條件上與被評估資產可比的資產及交易活動(參照物),且參照物成交時間與評估基準日時間間隔不長。參照物與被評估資產可比的指標、技術參數等資料是可以收集到的。
3、參照物的基本數量至少為3,參照物成產成交價格必須真實,參照物成交價應是正常交易的結果,參照物與被評估資產之間大體可替代
成本法:
1、被評估資產的實體特徵、內部結構及其功能必須與假設的重置全新資產具有可比性;
2、應當具備可利用的歷史資料。成本法的應用是建立在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的,如復原重置成本的計算、成新率的計算等,要求這些歷史資料可以收集;
3、形成資產價值的各種損耗是必要的;
4、被評估資產必須是可以再生的或者是可以復制的。被評估資產能夠繼續使用並且在持續使用中為潛在所有者或控制者帶來經濟利益。
收益法:
1、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可以預測並可以用貨幣計量。要求被評估資產與其經營收益之間存在著較為穩定的比例關系。
2、資產的擁有者獲得預期收益所承擔的風險也是可以預測並可以用貨幣計量。
3、被評估資產預期獲利年限可以預測。

適用范圍
市場法,只適用於以市場價值為基礎的資產評估業務。只要滿足市場法的3個前提條件就可以運用市場法。但下列情況不宜採用市場法:1)因資產具有特定用途或性質特殊,很少在公開市場出售,以致沒有公開市場價格的資產,如專用機器設備,或無法重置的特殊設備都不宜採用市場法;2)對於大多數無形資產而言,因其具有保密性、不確定性及不可重復性等特點,所以其交易價格資料往往不對外公開,評估人員無法收集其價格資料,因此不宜採用市場法。
成本法,適用范圍最為廣泛,原則上說,對於一切以資產重置、補償為目的的資產業務都適用。具體而言,除單項資產和特殊用途資產外,對於那些不易計算未來收益的特殊資產及難以取得市場參照物的資產評估業務都可用此法進行評估。
收益法,一般適用於企業整體價值的評估,或者能夠預測未來收益的單項資產或者無法重置的特殊資產的評估活動,如企業整體參與的股份經營、中外合作、中外合資、兼並、重組、分立、合並均可以採用收益法。此外,可以單獨計算收益的房地產、無形資產也可以應用此法。

3. 會計中權益法和成本法的區別

用通俗的話說,成本法是以發票和賬本上的金額為依據做賬的,而權益法是以公允價值為依據做賬的。

成本法下,對於被投資單位的權益變動,投資單位不改變「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余額;

權益法下,被投資單位的權益變動了,投資單位也跟著變動「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余額。

比如,被投資單位當年凈利潤實現100萬,那麼在成本法下就不做分錄,但在權益法下就要,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再比如,被投資單位發放現金股利時,

成本法下是: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權益法下是: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

1、兩者的計價基礎不同。購買法下,取得的資產與負債按它們的公允價值記錄,如同購買其他資產一樣,以實際交易成本入賬,被購買一方不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權益結合法下,則只考慮所取得股權聯合的賬面價值,而不管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如何,合並的凈資產是按其賬面記錄的,即權益結合法不改變資產負債的計量基礎。

2、對商譽的確認不同。購買法承認商譽,如果購買總成本超過所取得的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其成本超過部分作為購買正商譽,反之則為負商譽。權益結合法不承認企業並購中任何商譽的存在,權益結合法不按照取得資產所付出的代價來作其依據,資產負債均按賬面價值計價,而資產的賬面價值又往往低於它們的公允價值,股本按發行股票面值計價,換出股票面值與合並方實收醬之間的差額調節為資本公積。

3、企業並購的兩種方法對利潤的影響不同。購買法下,合並以後由於存貨的流轉,固定資產折舊,商譽及其他載形資產的攤銷,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差額的攤銷,都會使費用增大而減少並購後公司的利潤。而權益結合法則對合並後的利潤沒有影響。

4、對被並購企業的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的處理方法不同。購買法下,合並前收益與留存收益是作為購買成本的一部分,而不納入合並企業的收益及留存收益;權益結合法下,被並購公司的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的一部分。被合並企業的收益及留存收益要納入合並後主體的報表中。購買法下合並企業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並而減少,但不能增加,被合並企業留存收益不能轉入合並企業,這樣,雖然單個企業可用於利潤分配的留存收益並沒有減少,但合並後的金額卻大大減少,會影響合並後股東的利益;而在權益結合法下,參與合並企業整個會計年度的留存收益均應轉入合並企業,這樣則不會影響可用於分配的數額。

5、合並前被並購企業利潤歸屬不同。在購買法下,合並企業的收益包括當年本身實現的收益及合並後被合並企業所實現的收益,即如果企業在合並會計期中發生,被並購企業的凈收益只包括並購日以後期間的凈收益。只有合並後的利潤才歸入合並企業,而在權益結合法下,不論合並發生在年度的哪個時點,參與合並企業整個年度的利潤都歸入合並企業。

6、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不同。凈資產收益率是一定時期企業的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率。由於權益結合法下,並入的凈資產較低,而合並後的利潤較高,從而導致權益結合法下的凈資產收益率較高;相反,購買法下的凈資產收益率較低。

7、並購發生的直接費用處理不同:購買法下,購並時發生的間接費用計入當期損益,而直接費用則調節資本公積,或作增加購買成本處理,即購買成本資本化。而權益結合法下,購並時發生的直接費用計入當年損益。

8、成本取得的方式不同;權益結合法是發出股票的賬面價值計量成本,購買法是以發出股票的公允價值計量取得成本,因此,在權益結合法下,購並後企業的股東權益數要比購買法下為低。另一方面,權益結合法下各期報告的股東權益報酬率高於購買法,增加和改善購並企業的報告收益。但這種情況難發生於購並當年及以後較短的一段時期。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權益結合法會增加主並企業以及財務報告使用者的分析成本,權益結合法下的並購成本通常高於購買法。

9、被並購企業經營狀態假設不同:從會計假設的運用來看,購買法假定被購並企業是處於非持續經營狀況,面權益結合法是假定被購並企業仍牌持續經營狀況。

10、所依據的理論假設不同。在企業合並中,只的換股合並,也即是實施合並的企業與其他參與合並企業的股東間交換普通股的合並方式,才存在在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之間的選擇。美國會計准則委員會將「聯營」這一概念定義為:「彼此獨立的普通股股東按在合並後企業中相對持股比例就各自承擔的風險和享有的權利所進行的一種聯合」,即參與合並各方原股東並沒有經濟資源的流入和流出,則不存在購買價格,也就不存在新的計價基礎。因此權益集合法的會計處理是建立在歷史成本和持續經營假設基礎上的。而購買法所依據的假設是:企業合並是一個企業主體通過購買方式取得了其他參與合並企業凈資產的一種交易事項,即將其看成是一宗買賣。由於購買一方有現金、現金等價物或其他形式的資產或權利的流出,因而就應該採取與傳統會計處理相一致的方法,對所收到的資產或承擔的負債用與之相交換的資產或權益的價值來衡量。並且合並後,經濟資源的流出方獲得了對經濟資源的控制權。因此購買法所依據的理論假設是非持續經營假設。

11、對提供信息質量及使用者正確判斷的影響不同。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兩種會計處理方法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由此也影響到會計的信息質量。從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來看,購買法提供了關於合並企業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的信息,便於投資者預測合並後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較大的相關性,讀者更容易理解。從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來看,採用購買法使各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具有橫向可比性,但由於合並時彩的是新的公允價值的計價基礎,而合並前的會計信息是以歷史成本為計價基礎的,因而合並前後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而彩權益結合法編制的合並報表中,只披露合並企業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並產生較高的製造收益和每股收益,但其現金流量與彩購買法的企業相比並無多大的差異。因此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較差。然而,由於資本市場並非都是完全有效的市場,資本總是向收益較高的企業流動。因而彩權益結合法會導致經濟資源的不合理配置,不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的,權益結合法有助於企業的並購,事實上他們考慮更多的是特定經濟利益者的利益,這一點與會計信息質量所要求的中立性相悖。同時權益法所提供的單個資產與負債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它無法反映出被並企業中未入賬的資產與負債所以投資者如果只注重企業提供的會計報告信息,忽視企業採取的會計處理方法,那麼就會被引入歧途。

12、對以前年度科目調整的方法不同。在購買法下,不需對企業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而在權益結合法下,如果參與合並企業的會計方法不一致,應當進行追溯調整,並重新編制前期的會計報表。

拓展資料:

成本法:投資後按實際成本確認賬面價值,除追加投資、將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轉為投資或收加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保持不變。

權益法: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以後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

4. 使用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的相同點是什麼

都是對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評估

5. 資產評估成本法和收益法差別大嗎

其實結果理論上不會有太大差異 ,但實際操作中,往往忽略成本法中無法量化的無形資產,這部分無形資產價值往往就是收益法與成本法的差額。

6. 請問專利資產評估中,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具體計算方法是怎麼樣的請舉例子詳細說明。

成本法公式就是 各項取得成本加和 評估價值=成本1+成本2+成本N+預計利潤 -稅費 市場法就是 選取比較案例 將比較因素量化 對參照物修正 評估價值=參照物x調整系數1x調整系數2x調整系數3 收益法取得收益額a 收益年限n 折現率r 三個參數 評估值=(a/r)×[1-1/(1+r)n] 每個評估公司都有自己的計算方法和體系 這個都是商業機密了..你要詳細的測算過程是看不到的.我上面告訴你的也屬於原理,真正的計算要復雜的多.下面是無形評估准則內提及有關方法的要求. 第二十六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專利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分析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恰當選擇一種或者多種資產評估方法。第二十七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收益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收集專利產品的相關收入、成本、費用數據。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對委託方或者相關當事方提供的專利未來實施情況和收益狀況的預測進行必要的分析、判斷和調整,確信相關預測的合理性。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專利資產的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收益口徑。第二十八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收益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根據專利資產的技術壽命、技術成熟度、專利法定壽命、專利技術產品壽命及與專利資產相關的合同約定期限,合理確定專利資產收益期限。第二十九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收益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綜合考慮評估基準日的利率、投資回報率、資本成本,以及專利實施過程中的技術、經營、市場、資金等因素,合理確定折現率。專利資產折現率應當區別於企業或者其他資產折現率;折現率應當與預期收益的口徑保持一致。第三十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市場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收集足夠的可比交易案例。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分析交易案例的可比性時,應當考慮交易資產的特點、交易時間、限制條件、交易雙方的關系、購買方現有條件,專利資產的獲利能力、競爭能力、技術水平、成熟程度、剩餘法定保護年限及剩餘經濟壽命、風險程度、轉讓或者使用情況,實施專利資產是否涉及其他專利資產等因素。第三十一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市場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對專利資產與可比交易案例之間的各種差異因素進行分析、比較和調整。第三十二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成本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合理確定專利資產的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包括合理的成本、利潤和相關稅費等。注冊資產評估師確定專利資產重置成本時,應當合理確定形成專利資產所需的研發人員、管理人員、設備及房屋建築物等成本以及其他相關成本費用。第三十三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運用成本法進行專利資產評估時,應當合理確定貶值。第三十四條 注冊資產評估師對同一專利資產採用多種評估方法評估時,應當對取得的各種初步價值結論進行比較分析,形成合理的評估結論。

7. 分析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三種評估方法的優勢與局限,並指出如何選擇最適用評+

摘要 只是應該因地制宜!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價值類型,評估對象所處環境理想化狀態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評估方法!有可能一個評估項目,三種方法都適用,關鍵是對作出的評估結論進行分析,來判斷導致評估結論有差別的原因!例如一個評估對象(大型生產機器),根據重置成本法價值是100萬元,根據收益法算出的價值是50萬元,這就要考慮到造成評估價值不同的原因,例如市場銷售環境的變化,以及更先進的產品的問世,導致原產品銷路不暢,這時就不能選擇成本法的評估價值作為結論。資產評估的目的不是簡單的評估一項資產的值多少錢,而是它能為所有者帶來多大的效益!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推薦答案2:收益法優點:1、運用數學方式進行邏輯推理,使估算體現科學性2、較全面估算出水性資產的整體價值3、較全面故稱和驗證整體資產的實體性、功能性和經濟性貶值 缺點:1、不能用於無收益、收益和風險不可測量的資產評估2、預測和確定參數過程中帶有主觀隨意性3、評估結果不容易與財務會計核算銜接成本法優點:1、能較客觀反應被評估實體性資產的投入價值,較適用於不太考慮收益的資產或微利資產的評估2、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被評估實體性資產的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3、較容易與財務會計核算銜接,方便重新建賬 缺點:1、不能全面反應整體資產的價值,尤其是不能用於對未來收益明顯的資產的評估2、因僅能從投入角度反應資產的價值,影響其在收益性資產、無形資產、知識產權等評估中的應用3、較其他兩種途徑方法費時費力

8. 資產評估報告里是否可以將 收益法和成本法的兩種結果寫進去

可以。
資產評估報告是評估人(事務所)給委託方或被評估方的一個建議,具體使用哪種方法的評估值是被評估方的事情,由被評估方決定。

9. 資產評估三個方法中的收益法與成本法,市場法與收益法有什麼區別

成本法——任何一個精明的潛在投資者,在購置一項資產時所願意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建造一項與所購資產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 成本法適用的范圍(注意變化的部分) (1)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與舊准則不同) (2)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收益法——投資者在投資某個企業時所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該企業(或與該企業相當且具有同等風險程度的同類企業)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成的現值。 收益法採取收益還原思路。即一項資產的價值是利用它所能獲取的未來收益的現值,其折現率反映了投資該項資產並獲得收益的風險回報率。收益法就是通過預測目標企業未來所能產生的收益,並根據獲取這些收益所面臨的風險及所要求的回報率,對這些收益進行折現,得到目標企業的當前價值。企業的收益有兩種表現形式:利潤和現金流。由於利潤受到會計處理方式的影響大,人為因素較小且企業價值最終由現金流決定使得現金流量折現的方式估算企業價值更為准確和客觀。收益法在運用過程中要求以下三個基本參數能夠合理取得,即企業預期收益、折現率和獲利繼續時間。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評估企業的整體內在價值的方法是貼現現金流量法。在運用貼現現金流量法評估時,有兩種具體折現方法: ①年金資本化價格法。由於年金資本化價格法是考慮企業未來幾年的收益足以反映企業未來無限期的收益水平,這種方法一般對今後若干年內生產經營和收益水平較穩定的企業採用。 公式為:P=A / I 當企業預期收益為固定比率增長時,P=A / (I-G)。 P——評估現值 A——企業未來經營中年均收益額 I——資本化率或本金化率折現率。資本化率一般採用部門(行業)平均收益率。 G——固定增長比率 ②預期收益現值之和加年金資本價格法。根據企業前幾年(一般五年)的經營狀況,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把預測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折現。 企業現金凈流量=企業利潤總額-所得稅+折舊-追回投資 市場法採用市場比較思路,即利用與被評估企業相同或相似的已交易企業價值或上市公司的價值作為參照物,通過與被評估企業與參照物之間的對比分析,以及必要的調整,來估測被評估企業整體價值的評估思路。價值參數表現為企業價值與可比指標的比率,因此對可比指標的選擇必須要遵循可比指標與企業價值直接相關的原則。由於企業的現金流量和利潤與企業的盈利水平直接相關,自然現金流量和利潤就成為了最主要的可比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