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詳細說下日劇美劇台劇港劇國產劇的差別
最近幾年我雖然幾乎不看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劇,但由於有互聯網的幫助,我能夠比以前更多的接觸到大量的電視劇,特別是最近幾年美劇開始在中國受到前所有未有追捧,網上能夠下載的美國電視劇比以前多了很多倍。我記得幾年前我第一次在網上下載美國電視劇就是我們熟知的friends,這也是很多人開始真正接觸原版發音美國電視劇,當時有一個很著名的ftp pub相信大家應該知道,上海交大ftp交流,當時發的friends還是rm格式,據說是台版vcd轉制的。
而在美劇之前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能夠接觸的最早的境外電視劇可能就是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香港的電視劇,相信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那部1983年版的《射鵰英雄傳》以及更早的《上海灘》,當時香港電視劇所展現的魅力可謂是前所未見的,而幾部時裝劇在其後也占據了大半個中國大陸的家庭的銀屏,例如《義不容情》、《我本善良》。其實更早的時期,日本電視劇已經進入了中國家庭,只是當時我們大多數人還沒有達到能夠看電視劇的年齡,例如《排球女將》等劇,而且當時的日本電視劇還沒有所謂的青春偶像劇的劇種,而且也不是現在這種播放模式。在香港電視劇風行的同時,台灣電視劇也開始流行開來,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瓊瑤系列電視劇,不知道當時有多少噸的淚水隨著劇情的發展而流了出來,反正只要是瓊瑤片,媽媽阿姨們總是第一時間打開電視來欣賞。韓國電視劇進入中國是比較晚的時候了,畢竟直到1992年中韓才正式建交,韓國電視劇在90年代末期才逐漸受到關注,幾乎是在日劇熱潮消退之後的那個時期。
首先,我先說接觸最久最熟悉的香港電視劇。從《射鵰英雄傳》到《義不容情》到90年代的《創世紀》,最近幾年的《尋秦記》、《大唐雙龍傳》,在我們印象中港劇就是 tvb電視劇,而事實上,應該還有亞洲電視的那部分,如《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我和僵屍有個約會1-3》等等。香港電視劇的特點就是本土文化濃厚、工業化生產和藝員制。雖然有部分港劇所說的故事不一定都是香港本地發生的,但情節和對白卻是百分百的香港味道,這與香港電影是一脈相承的。不過這點是必需的,畢竟無線和亞視是幾乎完全立足於香港本地市場的電視台,製作符合當地人口味的電視劇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這曾經是香港電視劇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充滿港味的港劇加入了合適的配音,便有足夠的魅力吸引當年很少接觸外界的中國大陸觀眾了。而工業化生產造就了港劇的高效率製作、發行和運作等多個部分的成就,使得彈丸之地的香港每年能夠生產超過許多規模國家的電視劇產量,而在某個時期甚至是目前這個時候,港劇依然是中國大陸電視台黃金時間的主打電視劇,據說當年就有20多個省級衛星頻道在同一時刻播放同一部港劇。港劇的各種特點來源於他的本土文化,生活化、通俗化、節奏明快、情節曲折都是符合了香港人審美情趣的重要特點。中華文化始終是港劇最基礎的元素,中華源遠流長的歷史、武俠文化和香港特殊的歷史情結,都是港劇的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我們很難看到無線的藝員能在其他的電視台拍攝的電視劇中出現,當然亞視的也一樣。這些藝員從主角到配角甚至群眾演員都有固定的老闆,他們就像一個巨大的劇團那樣,在各個電視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是港劇高效率拍攝如此之多的電視劇所必需的,因為對於一個全體演藝人員只有1萬人的香港,要生產出數量龐大的電視劇、電影,藝員制是提高人員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而出色的明星演員也是電視台的搖錢樹。不過凡事都有利弊,港劇在最近幾年的收視率下降得很厲害,這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電視劇的影響不無關系,例如韓劇和美劇。但港劇自身的缺陷也是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本土化意味著缺乏更廣大的文化底蘊,從最近幾年港劇開始大量在大陸、國外取外景、動作片場面越來越宏大,題材也越來越廣泛可以看出,港劇開始走多元化的道路而不再局限於以往的畫面感受中去了(以前的港劇看來看去都是那幾個場景那幾個故事)。不過似乎工業化的香港電視劇走不出自己設下的套路,拍來拍去還是那種風格,這也使得它不僅逐漸失去了大陸的觀眾也讓本地觀眾失去了興趣。港劇最常見的播放形式就是每天分時段,在重要時段播放新劇,凌晨和日間重播老劇或者前一天晚上的劇集,一般在廣東省的觀眾會比較熟悉這種播放方式,這也使得港劇一般以20分鍾為一小集,而我們內地引進的是兩個小集合並的大集。這種放映方式使得它的劇情結構比較連貫,如果少看其中幾集可能會弄不清之後的發展。不過港劇的製作方式和播放方式使得它無法真正有主題深刻的劇集,有個性的劇集,電視劇形式、題材比較單一,雖然也有不少其他的劇集方式,但主體並沒有太多的變化。藝員制也使得港劇看來看去都是幾個老面孔,雖然偶爾有電影明星主演或客串。總之目前的港劇就連港人也越來越缺乏興趣了。不過從製作水平來看,港劇依然是華語電視劇製作的最高水平,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日劇目前的製作情況也有點類似港劇,是基於電視台來製作電視劇的,不過日本畢竟是世界第二大電視市場,是亞洲地區電視業的領頭羊。日本電視劇重視體現日本文化,題材豐富而且形式也更加多樣,,前我們能夠接觸的比較多的日本電視劇大多以20集以下,每集會有一個主題故事,而整體又有一個主線,最後出現一個boss級的角色和故事,這種模式幾乎適用於我們當前能夠接觸的日本劇集,特別是所謂的青春偶像劇。其實日劇的模式是十分豐富的,而電視台也不會只有tbs、nhk那幾個大型電視台。日劇畢竟是日本人看的電視劇,他們反映的自然也是日本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而他們的運作也十分嫻熟,敘述方式和故事情節都已經概念化模式化,也難怪有很多人會認為日劇總是在講道理,有的劇集幾乎每集都會有一個主題思想,要表達某個重點的概念,只是日劇表現起來更加深入人心和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罷了。當然,我所了解得也只有我們常見的日劇形式,所能評價的也只有這種模式。它是每周播放一集,大概十幾周播放完畢,如果收視率好,可能還會推出續集或者番外片。這就意味著日劇必須謹慎的利用每一集來抓住觀眾。大部分優秀的日劇幾乎沒有冷場和啰嗦,每一集都有一個開端發展高潮和尾聲,到了倒數第二集出現一個boss級的危機或者變化,最後一集大結局往往也是最後一刻才能讓觀眾鬆口氣。所以日劇不太適合一次性看完整部劇集,它不能像港劇那樣娓娓道來節奏輕松,反而容易讓人心潮澎湃。
台灣電視業更多地接受日本電視的影響,例如台灣比較著名的綜藝節目,那種變態的節目風氣很多都來自日本綜藝節目,而台灣電視行業的尺度之寬,可能沒有哪個地方能夠與之相比。台灣電視媒體的本土化情節非常濃重,這種本土化與目前台灣的政治發展有相當大的關系的。也難怪很多人認為台灣的青春偶像劇、綜藝節目就是台灣電視的代表了。不過總體來看,台灣電視泛政治化比較嚴重,而年輕人親日現象也越來越濃,使得最近幾年的台灣電視劇反而不如80、90年代那樣的有自己的特色了。台灣社會的亂象體現在電視業上更是十分明顯。總的來說台劇分國語片和閩南語片兩種,我們能夠接受的當然是國語片。台劇在整體風格上與港劇有很多不同,一部電視劇一般可以拍上數十集甚至幾百集,劇情拖沓的現象十分明顯。而最近十幾年與大陸合拍的電視劇越來越多,古裝片是主要合拍片種。
韓劇我接觸的不多,但是從目前能夠看到的部分來看,基本模式與台灣電視劇接近,同樣是劇情拖沓,故事發展緩慢而沒有節奏感,動不動就是三四十集。不過韓國畢竟是一個有四千萬人口的中等規模的國家,受到美國、日本電視文化的影響,韓國也有不同的劇集模式。我們接觸的比較多的也還是韓國的青春偶像劇,而最近幾年,韓國歷史古裝劇開始大行其道。
最後我要說的當然是美國電視劇了。其實現代電視業是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興起的,西方國家和地區就以美國為代表,共產主義國家以蘇聯為代表,分別發展了不同的電視業模式。中國的電視業是在蘇聯模式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在之後受到港台、日本等電視業的影響,幾乎沒有採用西方式的電視業模式。
美國電視劇是以季和集為單位的,所謂的季就是從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夏天播放新劇,在暑期幾乎都是播放舊劇,這一個周期。因此美劇播放時間一般會經歷許多重要的節日如感恩節聖誕節元旦情人節等等,而許多聚集的劇情中也會有與之相應的情節和故事背景。美劇的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是世界電視業的領導者,而電視劇或電視節目的各種模式,大部分也最先出自美國。美國電視劇的題材十分廣泛,有很多其他國家或地區幾乎很少拍攝題材如星際冒險、軍事反恐,在美國電視劇中占重要地位。而美國文化的多元性也決定了它的電視劇所展示文化的多元性。而美國電視劇之所以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受到廣泛歡迎,也與美國文化的多樣性有關,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人都能在美國電視劇中找到一些與他們相同或者想像的東西。不過美國電視劇並是那種大而全的東西,反而是劃分細膩,什麼樣的片子針對什麼樣的觀眾,各個人群都能找到合適自己觀看和喜愛觀看的劇集,甚至在最近幾年,還出現了正面表現同性戀的電視劇,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我們接觸的美國電視劇一般有劇情片、喜劇片、情景喜劇片、真人秀等類型,具體有多少,我也說不清楚,不過相信大部分人都很少接觸美國的肥皂劇,早年曾經在國內播放過的有《聖巴巴拉》(也譯成《豪門恩怨》),那些都是美國家庭主婦最受歡迎的電視劇,因為往往肥皂劇會在日間和深夜播放,而且劇情往往沒完沒了,也不是一集一個故事,說得也都是些男女情愛之類的。我們經常接觸的美國電視劇一般是由電影公司拍攝的,可以說是好萊塢的產品,這與日本香港以電視台製作不同。所以美國許多電視劇可以被看作美國電影的延伸,風格與製作方式與好萊塢電影類似,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電視劇可以拍攝大量特技鏡頭的科幻劇的最主要原因,這些科幻劇的視覺效果與電影的最大差別可能還是場景的大小和群眾演員的多少吧,甚至在部分特技鏡頭中,美輪美奐的畫面效果與電影無異。另一個獨具風格的電視片種就是情景喜劇,它可以被看作是舞台劇的電視版本,因為場景和拍攝角度幾乎是水平移動的,而且還有大量的現場或灌制的觀眾笑聲等。最近幾年情景喜劇也開始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地出現。如果不認為真人秀算是電視劇的一種的話,那可能是不了解真人秀的人才會這么想。如果說最近幾年紅遍全球的新興劇種非真人秀莫屬。盡管真人秀與傳統的電視劇有很多不同,但是人生如戲,記錄真人真事,再經過精心的剪輯和製作,以故事性的方式呈現出來,我們有理由認為它就是一種電視劇。當然美劇要說的有很多,總的來說,它的基礎龐大,形式多樣,幾乎是世界各地電視所模仿和借鑒的對象,而以上提到的幾個地方的電視劇,都有模仿和借鑒了美國電視劇的地方。
綜合來說,以上的各個地區的電視劇有幾個共同點:
1、 本土化。電視劇集是直接進入千家萬戶的,而符合本土文化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本土文化又與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息息相關。
2、根據不同的播放方式,採用不同的電視劇模式。每個地區的電視台都有自己不同的播放方式,正是由於這種播放模式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電視劇模式作為主要製作模式。如果日本偶像劇是一天一集的話,十幾集肯定很快就播完了,同樣的如果香港電視劇是一周播放一集,那麼相信大多數觀眾沒幾天就把電視劇的情節忘光了,根本不會等到第二周再來看。
3、經濟越發的地區,電視業越強大,製作水平越高。電視與電影不同,受到經濟條件和觀眾素質的影響,屬於一個龐大的產業。而電視劇的製作也是這樣。例如華語地區電視劇製作水平最高的就是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亞洲地區製作水平最高的無疑是日本,世界上製作水平最高的當然是美國。
4、 電視劇受到政治影響也比較明顯。
5、 電視劇是具有很強時代性的產品,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願意看最新的劇集,而很多曾經覺得很好看的電視劇,回過頭去看會覺得劇中人物的裝扮有多麼老土了。這也是各地電視劇共同的特點(甚至中國古裝片也有這個現象,從演員的面部化妝發型設計都能看出時代的區別。)
不同點:
1、各地電視劇的題材、模式或故事敘述方式等方面有不同。亞洲的電視劇大多採用多線多點交織敘述方式,在故事的進行中,往往有多條人物主線,在不同的情況下發展,而相互受到影響,總的來說比較復雜。美國電視劇一般會以平行線的方式來敘述故事,一集往往有一個主線和多個支線,而他們之間幾乎不產生直接影響,相對十分簡單,這與不同地區的思維方式和戲劇傳統不同有關。題材、製作模式方面,美國、日本比較豐富,港台、韓國相對比較單一,這與電視業規模和製作能力有很大關系。
2、製作水平包括演員水平都有明顯差距。美國電視劇與它的電影一樣,可以說是目前的最高製作水平,在視覺效果和演員表現來看都是首屈一指的。香港採用了藝員制和工業化生產,從各個方面都保持了一貫的製作水平,在華語地區幾乎是頂級的。而且連路人甲乙丙丁(只要有對白的)都可能是藝員(還出了不少大明星呢,如星爺、劉嘉玲、歐陽振華)。相比之下台灣電視劇的水平差了太多了,曾經製作精良的台灣電視劇(如瓊瑤系列),最近幾年新出的許多所謂的青春偶像劇,一部比一部演員差,看來台灣的電視公司光注意青春不注意還有個「劇」了,怎麼看都像是某些綜藝節目的VCR,而不像是電視劇。
中國電視業最近幾年在製作硬體上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製作水平卻與上述地區的電視劇有很多差距,而盲目跟風和拙劣模仿炮製可能是中國電視劇目前最令人感到厭惡的事情了。而電視行業的發展與電視業體制息息相關,如何達到上述地區電視劇的水平,中國電視業還有很多路要走,很多事情做.
㈡ 愛奇藝騰訊優酷那個好
摘要:對於網上大家常用的視頻軟體,大家經常使用的也就幾個,樂視,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可以稱之為視頻軟體的巨頭了。不同的人喜歡用不同的視頻播放器,不同的節目也在不同的視頻上獨播,所以大家都在為看不同的劇隨意換轉著不同的視頻播放器。
以上是優酷、愛奇藝、樂視以及騰訊視頻會員價格表,幾家網站由於布局重點不同,內容優勢也不同,所以,各有各的優勢。喜歡看英美劇,港台劇的朋友,優酷是你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愛看綜藝節目,那愛奇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是一個球迷,那樂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騰訊視頻目前小編還沒發現它的亮點,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