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答 戰略成本管理有什麼主要特點
戰略成本管理是戰略思想在成本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是為了獲得和保持企業持久競爭優勢而進行的成本分析與管理。
其特點:
一、戰略成本管理重視戰略目標,具有長期性;
二、戰略成本管理重視企業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具有外向性;
三、戰略成本管理重視競爭優勢的 建 立,具有競爭性;
四、戰略成本管理重視企業 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具有動態性;
五、戰略成本管理提供的成本信息具有多樣性和全面性。
Ⅱ 戰略成本管理有什麼特點
1.長期性。
戰略成本管理的宗旨,是為了取得長期持久的競爭優勢,以便企業長期生存和發展,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而傳統的成本管理則立足於短期的成本管理,而未從長遠的持續地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慮,屬於戰術性的成本管理。比如企業進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業宜僱傭年齡相對較大、技術熟練程度高的員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優勢」標准衡量,企業宜從長遠出發僱傭對年輕、文化程度高的員工,利用學習曲線,以獲得較長時期的成本優勢。
2.全局性。
戰略成本管理以企業的全局為對象,根據企業總體發展戰略而制定的。
它把企業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綜合起來,企業的價值鏈貫穿於企業內部自身價值創造作業和企業外部價值轉移作業的二維空間,價值鏈不同於價值增值,它是更廣闊的外在於企業的價值系統鏈,企業不過是整個價值創造作業全部鏈節中的一部分,一個鏈節。因此,戰略成本管理從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出發,其成本管理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價值鏈分析,而且包括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和企業所處行業的價值鏈分析,從而達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並由此形成價值鏈的各種戰略。而傳統成本管理的「降低成本」則是站在某一企業的角度,加強成本管理使其成本最低,成本最低並不表明企業能夠在競爭中獲得成本優勢。如為了降低成本,採用代用材料,可能使產品質量有所下降。而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可能導致企業的成本略有上升,但同時可以使產品質量大大提高,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實現最佳的成本效益比,從而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成本領先。
3.外延性。
戰略成本管理的著眼點是外部環境,將成本管理外延向前延伸到采購環節,乃至研究開發與設計環節,向後還必須考慮售後服務環節。既要重視與上游供應商的聯系,也應重視與下遊客戶和經銷商的聯結。總之,應把企業成本管理納入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察。只有對企業所處環境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才能預測和控制風險,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確定和實施正確適當的管理戰略,把握機遇,主動積極地適應和駕馭外界環境,在競爭中取得主動,最終實現預定的企業戰略目標。而傳統成本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而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於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
4.抗爭性。
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成本優勢,是關於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如何與競爭對手抗衡的基本競爭戰略之一,同時也是企業針對來自各方面的許多沖擊、壓力、威脅和困難,迎接這些挑戰的行動方案。它與傳統的較少考慮競爭、挑戰而單純為了改善企業現狀、增加經濟效益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同。只有當這些成本管理工作與強化企業競爭力量和迎接挑戰直接相關、具有戰略意義時,才能構成戰略成本管理的內容。
戰略成本管理之所以產生和發展,就是因為企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嚴峻的挑戰,企業推行戰略成本管理就是為了實現成本領先,取得競爭優勢,戰勝對手,保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Ⅲ 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和特點
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和特點
戰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人員運用專門方法提供企業本身及其競爭對手的分析資料,幫助管理者形成和評價企業戰略,從而創造競爭優勢,以達到企業有效地適應外部持續變化的環境的目的。
成本優勢是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而傳統的成本管理是要實現“降低成本”。與傳統的成本管理系統相比,戰略成本管理系統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徵:
1.企業成本的因素分析的全面性和管理的整體性。
戰略成本管理是將管理置於影響企業成本的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之中,全面分析影響企業成本的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因素的。傳統成本管理只是進行內部環境因素的非全面性分析。戰略成本管理認為對企業成本的影響不僅有企業的內部因素還包括企業的外部環境因素,如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自然環境因素等,這些外部環境因素對企業成本管理和控制都有影響。
2.目標確定的長期性與短期性相結合。
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是企業考慮其內部與外部環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為實現企業使命所確定的在較長期限內要求達到的成本管理結果。戰略成本管理目標包括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兩類。戰略成本管理的短期目標通常為1年,長期目標通常為3~5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在長期目標中有若干個短期目標。為了便於管理,也可將戰略成本管理目標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目標三類。在戰略成本管理中要協調好戰略成本管理的長期、中期和短期目標之間的關系。
3.企業戰略成本決策的重大性。
企業作出的`戰略成本決策,對企業長久生存和發展目標的實現有深遠性和根本性的影響。戰略成本決策的重大性表現在決定企業未來的成本發展方向、競爭優勢、協同效應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因此,企業戰略成本決策應建立在對與企業內外部環境有聯系的重大問題的深入了解、透徹分析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之上,不應草率作出戰略成本決策。
4.戰略成本管理具有競爭性和前瞻性。
戰略成本管理不僅僅局限於企業成本的實時控制,而是從戰略的高度出發,著眼於企業長期規劃,著眼於企業競爭優勢的構建。所謂“站得高看得遠”,戰略成本管理不再是僅強調成本的降低和短期利潤的最大化,而是從構造和提高競爭優勢的角度出發,重點關注成本行為對企業競爭地位影響,提前幫助決策者預測、控製成本活動,制定最佳決策方案,促進戰略管理目標的實現。
5.戰略成本管理注重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具有柔性管理的特點。
所謂柔性也即適應性、變通性。戰略成本管理突破了以往成本管理僅重視內部經營活動的弊端,注重影響企業成本行為的競爭力因素,注重外部供應鏈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生命周期的變化,並適時進行調整和變通。戰略成本管理重視企業內外環境變化,它既重視成本信息的多樣性、全面性又注重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
;Ⅳ 什麼是企業戰略成本管理
導語: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採取多種措施、多方面降低成本,然而效果甚微,甚至效益變得越來越低。究其原因,大多數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降低成本,控制支出,並沒有將成本控制同企業發展戰略聯系起來。
什麼是企業戰略成本管理
一、戰略成本管理相關理論綜述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特點
1.長期性
眾所周知,企業發展的長期性、穩定性是戰略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藉助對企業所處市場發展形勢變動的研究,更好地保障企業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形成自身優勢,從而保障企業在市場中的長期發展和生存;傳統的成本管理只是從降低企業的短期成本管理考慮,比較片面。兩者相比較而言,傳統的成本管理沒有戰略成本管理考慮得長遠。
2.全局性
戰略成本管理更加註重企業的整體狀況,按照企業的總體規劃發展,進而對自身生產經營方面的狀況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通常情況下,即企業對自身產品的各個環節進行全局把控,同時提高對供銷商和客戶的重視程度。相比之下,以往的成本控制僅僅是從企業內部控制角度進行考慮來削減支出的,並沒有從全局來考慮。但是往往評判企業能夠在競爭中獲得成本優勢的標准不是只有成本最低這一個標准。
3.動態性
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足,就必須採取戰略成本管理的措施,因此,分析企業的有規律性的變化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就會有不同階段的戰略成本管理。所以,企業應及時地對戰略管理進行相應的調整和修改來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戰略成本管理目標
1.降低企業的成本。第一種途徑為減少損耗、提升生產效率、系統地進行組織管理等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管理費用;第二種途徑為想辦法改變影響費用發生的某些要素。但是在無法改變的條件下,當成本達到極限時,再通過降低成本也可能得不到收益,即使得到了也是非常少的。
2.擴大企業的盈利。利潤最大化是每個企業追求的最終目標,這是由於獲得的利潤越多,該企業的財富值就積累得越多。利潤的增加可以通過降低成本來實現,但是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增加成本來達到利潤的增加。
3.建立市場優勢。戰略成本管理除了要求企業關注自身的長期利益之外,也應確保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占據優勢地位。
二、戰略成本管理基本分析方法
(一)價值鏈分析
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是運用價值鏈分析。在費用相同的前提下給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或者在成本更低的前提下給客戶提供同樣的價值,均可以反映出企業的競爭優勢。對價值鏈進行研究是企業戰略成本控制的出發點。企業價值鏈主要包括企業內部價值鏈和企業外部價值鏈這兩種基本類型。
1.企業內部價值鏈,即企業內部為增加利潤而向客戶所提供的支持性服務。其中,內部後勤、生產環節、外部後勤、產品銷售以及售後服務是企業內部價值鏈的主要組成部分;輔助內容主要包括采購控制、技術研發、人力資源監管及基礎管理等四項。
2.企業外部價值鏈,即同企業外部的行為主體與企業間產生緊密聯系的價值活動,行業、競爭對手價值鏈是外部價值鏈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的深入研究,判斷競爭對手的成本隨後和它進行比對,最後按照本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取得成本優勢。
(二)成本動因分析
一般來說,成本動因分析以非量化因素作為其研究對象,擺脫了之前成本控制中只關心可量化成本的范疇,從而有助於企業從戰略高度對內部成本的管控,進一步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企業戰略目標。
三、我國企業戰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成本控制缺乏有效性
這種現象往往出現於產品開發的時候。然而,由於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再加上顧客群體對產品歐估值的需求持續上升,對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這也會令企業產品開發時期的費用上漲,因此當前企業成本管控的關鍵就是對研發設計成本的有效管理。
(二)忽視售後服務能力的重要性
有不少企業都覺得一旦實現了銷售利潤便等於完成了企業戰略目標。他們為了降低自身�擔、控製成本,經常忽略掉售後服務的質量,這樣一來便降低了客戶的好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良好社會形象的.樹立以及戰略優勢的形成。
四、我國企業戰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加強對產品研發階段的成本控制
客戶的基本要求是各個企業產品研發設計的前提依據。在研發和設計新產品時,研發人員需要實時關注市場動態及顧客需求,從而確定企業的整體研發方向,開發更能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同時,企業也不能忽略沉沒成本,要努力避免沉沒成本的出現。
(二)強化品牌服務意識
企業售後服務的水平和客戶滿意程度具有密切的聯系。企業必須盡快完善自身的售後工作,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更加註重消費者利益,樹立更好的品牌形象及口碑,把握住優質的客戶資源,進一步穩固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最終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五、結語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模塊。因為成本管理的結果,從短期來看體現在企業的各項精英指標上,從長期來看它會對企業競爭力的強弱產生很大的影響,但企業的經營一般來看都是其長期的經營狀況,所以成本管理更多地要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考慮。
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從企業的采購環節做起的,通過盡量降低采購成本、減少採購環節來滿足生產需要。在生產環節,應該減少材料的支出,降低人工成本,減少製造費用的開支;到銷售環節時,就會盡可能減少銷售費用來賺取更多的利潤。所以盡管傳統的成本管理雖然也能達到效果,能在短期內給企業帶來利益,但卻不能滿足企業的長遠發展。
戰略管理是為了滿足企業長期發展目標而進行的規劃管理,從而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將成本管理與戰略管理相結合,適時地開展戰略成本管理將能夠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現在的企業一般都有自己的商業機密,像企業自身的成本、財務等狀況,所以很難得到有關競爭對手的成本等信息,從而導致很難對競爭對手的價值鏈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