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核定儲備糧的成本價有什麼用呢
擴展閱讀
沒有工具怎麼才能採石 2025-04-04 17:14:56
人力資源資本有哪些 2025-04-04 16:53:59
旅遊資源等於什麼 2025-04-04 16:52:26

核定儲備糧的成本價有什麼用呢

發布時間: 2025-04-03 22:45:50

㈠ 【高分懸賞】國家臨時存儲收購的糧食最後都要做什麼用

國家從農民手中收購目的是為了保護農民種糧收益,一般是在糧食豐收、農民出現賣糧難的年景進行。價格上會採用保護價、最低收購價、或者確定一個儲備收購價。價格的不同名稱一般是區別收購糧食的性質,比如托市收購糧、臨時儲備糧等。總之,國家行為收購的糧食統稱為政策性糧食。從既往執行看,國家收購政策性糧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農民來年的種糧積極性,否則谷賤傷農;次要目的是充實了國家糧食庫存,國家可以「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由於糧食的儲存活性,儲存期間會不斷陳舊,各種不同品種的糧食適宜的儲存期限各不相同,因此,收購來的糧食在儲存了一定時間後是一定要銷售的。無論是收購價格還是銷售價格(現在國家政策糧都是採取批發市場競價銷售,所以也就是拍賣價),都會參照當時市場價格來確定。當然,拍賣價格的確定還會參考收購成本。
以上解答,不知滿意否。

㈡ 國家加強對糧食市場宏觀調控的手段有什麼

1. 經濟手段
國家在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中運用多種經濟手段,其中包括:
- 稅收政策:通過調整稅收政策影響糧食生產和流通的成本,進而影響市場供需。
- 儲備糧操作:通過儲備糧的購入和拋售,調節市場糧食供應量。
- 進出口管理:控制糧食的進出口量,以平衡國內糧食市場供需。
2. 法律手段
國家運用法律法規來規范糧食生產和流通行為,確保市場秩序:
- 實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通過該條例規定糧食流通的基本要求和監管措施。
- 政策性糧食交易:規定政策性糧食的采購和銷售通過公開平台進行,確保透明公正。
3. 行政手段
國家在必要時候採取行政手段進行市場調控:
- 建立糧食風險基金:確保糧食市場的穩定,支持儲備糧和應對市場風險。
- 價格干預:在糧食價格顯著上漲或下跌時,採取價格干預措施,保護消費者和生產者利益。
- 監測和預警體系:建立糧食市場供求形勢的監測預警體系,發布市場信息,指導生產和消費。
4. 應急機制
面對重大自然災害、疫情或其他突發事件,國家建立糧食應急機制:
- 制定應急預案:國家和地方分別制定應急預案,確保市場異常波動時能迅速響應。
- 應急體系:建立突發事件下的糧食應急體系,保障市場供應穩定。
- 應急任務執行:糧食經營者在應急預案啟動後,須承擔應急任務,服從國家統一調度。
通過這些手段,國家能夠有效地對糧食市場進行宏觀調控,保持市場的穩定和糧食供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