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運用貢獻毛益分析法擇優決策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運用貢獻毛益分析法擇優決策時應注意:
第一、在不存在專屬成本的情況下,通過比較不同備選方案的貢獻毛益總額,能夠正確地進行擇優決策。
第二、在存在專屬成本的情況下,首先應計算備選方案的剩餘貢獻毛益(貢獻毛益減去專屬成本後的余額),然後通過比較不同方案的剩餘貢獻毛益(或貢獻毛益)總額,能夠正確地進行擇優決策。
第三、在企業的某項資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時、機器工時等)受限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計算、比較備選方案的單位資源貢獻毛益額,來正確進行擇優決策。當然,根據貢獻毛益總額同樣也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第四、由於貢獻毛益總額的大小既取決於單位產品貢獻毛益額的大小,也取決於該產品的產銷量,所以應選擇貢獻毛益總額最大的。這是因為單位貢獻毛益大的產品未必提供的貢獻毛益總額也大,也就是說,在決策中不能只根據單位貢獻毛益額的大小來進行擇優決策。
方法的運用
1、貢獻毛益總額分析法的運用條件:
當有關決策方案的相關收入均不為零,相關成本全部為變動成本時,即可將貢獻毛益總額指標作為決策評價的標准。
2、貢獻毛益總額分析法的運用范圍:
貢獻毛益總額分析法常被用於生產經營決策中不涉及專屬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單一方案決策或多方案決策中的互斥方案決策,如虧損產品的決策。貢獻毛益總額指標也是一個正指標,該項指標越大,方案越好。
B. 如何進行生產流程選擇決策
進行生產流程選擇決策有三種主要方法。
生產決策的主要方法:
1、差量分析法;
2、邊際貢獻分析法;
3、本量利分析法。
什麼是邊際貢獻分析法?
通過對比各個備選方案的邊際貢獻額的大小來確定最優方案的決策方法,就是邊際貢獻分析法。邊際貢獻分析法適用於生產能力不變、固定成本總額穩定不變這一前提條件。
該方法的決策原則就是哪個方案邊際貢獻總額大,就優先選擇那個方案。如果有涉及專屬成本時,則選擇相關損益最大的方案,相關損益=相關收入-相關成本=相關收入-(變動成本+專屬成本)。
什麼是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的決策指標是利潤,優先選擇利潤計算結果高的方案。
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uD7銷量-固定成本
C. 專屬成本屬於什麼
專屬成本屬於特定企業或部門的成本。
專屬成本,也稱為特定成本,是與特定決策或項目相關的成本。這種成本與企業或部門的生產、運營或投資決策直接相關。以下是關於專屬成本的詳細解釋:
1. 專屬成本定義:專屬成本是專門針對某一項目、決策或業務而產生的成本。這種成本不隨其他因素的變化而變化,而是與特定的活動或決策緊密相關。例如,一個公司為了開發新產品而投入的研發費用,就屬於專屬成本。這種成本有助於企業評估特定項目的可行性或效益。
2. 專屬成本與決策的關系:企業在做出決策時,通常會考慮專屬成本的高低。這是因為專屬成本與特定的決策或項目直接相關,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該決策或項目的經濟性和效果。如果某一項目的專屬成本過高,企業可能會重新考慮該項目的可行性。因此,理解和管理專屬成本是企業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
3. 專屬成本與沉沒成本的區別:沉沒成本與專屬成本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存在交集。沉沒成本是指已經投入且無法收回的成本,而專屬成本則更側重於未來與特定項目相關的成本。企業在進行決策時不僅要考慮沉沒成本的影響,還要評估未來可能產生的專屬成本。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沉沒成本是過去發生的成本,而專屬成本則是與當前或未來決策相關的成本。正確認識這兩者的區別有助於企業做出更為合理的決策。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和精確把握專屬成本的計算和管理問題,以便更好地做出投資決策和項目規劃。通過對專屬成本的合理分析和管理,企業可以有效地控制運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