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為什麼中國人力成本上漲
擴展閱讀
石油勘探怎麼掙錢 2025-04-16 05:51:03

為什麼中國人力成本上漲

發布時間: 2025-04-10 18:44:30

A. 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出現什麼趨勢

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出現上升趨勢。
2005年以來,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數量持續下降,導致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普通勞動力工資持續上漲。農村剩餘勞動力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農村人口增長放緩,以及高等教育的連續擴招,使得初中和高中畢業後直接工作的農村新增勞動力供給下降。數據分析表明,農村剩餘勞動力每減少1%,次年的農民工實際工資就會上漲1.68%。預計,在「十三五」中期前我國普通勞動力工資仍將保持較快上漲速度,年均增速在14%左右。面對這一客觀趨勢,應更加重視提高勞動者技能和素質,鼓勵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減輕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負面影響。

B. 中國勞動力成本

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深層原因

(一)勞動力成本上升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宏觀面來看,我國正進入一個生產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階段,成本推動的壓力趨於加大。1、勞動力價格,除了由供求關系導致的低成本外,也存在著體制和政策上人為壓低勞動力成本的因素。隨著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理念的逐步落實,調整或改革不可避免,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即將成為過去。2、我國經濟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以後,多種生產要素價格走勢都出現了拐點。價格的提升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土地價格大幅上升,能源、資源包括水資源價格也在大幅上升,最典型的還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改革開放之初,為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農民紛紛進城打工,為城鎮提供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能吸引眾多外資來華淘金,內外資企業都曾經享受過廉價勞動力的盛宴。從20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20多年時間里,如果剔除通貨膨脹的因素,農民工的工資幾乎沒有什麼增長。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府提出讓全民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國家戰略從不平衡轉向平衡發展,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村村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重視解決三農問題,農民增收了,如果工資不上漲,在城市打工不如回鄉養豬、種白薯,便出現了「民工荒」。「民工荒」並不是指中國現在沒有民工了,而是指如果繼續按過去的價格支付工資,那些工作現在沒人做了。也就是說,我國低價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歷史性的,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人均GDP提高了)的必然結果。此時。就算沒有新法的推出,勞動力成本也一樣上升,其他生產要素成本也存在同樣的趨勢。

(二)全球經濟一體化,輸入型通貨膨脹導致成本上升

2008年3月底,香港特區政府公布:豬肉漲56%,牛肉漲49%,蔬菜漲32%,大米漲23%,食用油漲20%……在基本生活消費品特別是食品價格大漲的帶動下,同年2月份的整體物價上升5.1%。與此同時,漲價潮帶動了加薪潮,匯豐銀行、長江實業、太古集團等多家大公司宣布加薪,且幅度高於通脹率。大部分公私機構也跟隨加薪。2008年3月27日消息:因為需求旺盛以及泰銖走強。泰國大米出口價格上漲。泰國100%B級大米報價為每噸720~730美元;破碎率5%大米報價為每噸710~715美元。蒸穀米報價為700美元。而2007年12月26日的報價為390美元,漲幅近80%。我國經濟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全球初級產品價格的波動對我國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中國、印度還有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對全球初級產品的需求量不斷上升,導致初級產品進入一個成本上升的周期。在我國對外開放度已經較高、初級產品對外依賴性加大的背景下。全球初級產品價格的上升必然導致國內初級產品價格的上升。從而推動企業成本包括勞動力成本的上升。